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烽火:从黄冈走出的四支抗日武装
2020-04-16 11:10:34  来源:黄冈新视窗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一寸山河一寸血,千万青年千万兵”的全民族抗战热潮中,从黄冈这块抗战热土上,先后走出了四支抗日武装,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四军第四支队

  新四军第四支队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主力部队之一,其前身是诞生于鄂东地区的红二十八军。

  抗战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停止内战的指示精神,坚持在大别山区的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高敬亭主动致函国民党鄂豫皖边区督办公署主任卫立煌,提出举行停战谈判的倡议。1937年7月27日,双方在安徽岳西经过谈判达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根据协议,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红二十八军和活动于大别山区的地方游击队(包括鄂东的黄安、麻城、黄冈、浠水、蕲春以及鄂皖边的30多个便衣队),陆续集结于黄安(今红安)七里坪和礼山(今大悟)吕王城、宣化店一带。

  1937年12月,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红二十八军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为司令员,林维先为参谋长,萧望东为政治部主任(后戴季英)。整编扩充后的第四支队下辖第七、八、九团和手枪团、直属队,共3100多人,人数位居新四军各支队之首。

  1938年3月8日,四支队在七里坪沙滩上召开东进誓师大会之后,开赴皖中、皖东抗日前线。4月,四支队于皖中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地区,开展抗日斗争,建立抗日敌后根据地。5月12日,四支队一部在安徽巢县蒋家河口伏击乘船的日军,歼灭日军20余名,缴枪10余支,从而打响了新四军组建后的抗日第一枪,揭开了华中敌后抗战的序幕。

  从6月下旬开始,为策应国民政府军的“武汉保卫战”,四支队一面坚持皖中,一面潜近合(肥)安(庆)公路两侧积极寻找战机,并先后发起了范家岗、棋盘岭、椿树岗、铁铺岭等十多次战斗,击毁日军汽车百余辆,毙伤日军数百名,并缴获了大批战利品。9月3日,四支队在安桐公路棋盘岭伏击战中,炸毁日军汽车32辆,击毙日军54人,伤62人,缴获步枪20余支,取得新四军挺进华中抗日以来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9月中旬,四支队一部在舒城椿树岗连续3天伏击过往日军,先后击毁日军汽车10余辆,歼灭日军近200人。经过一系列战斗,牵制了日军兵力,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西进”。

  截至1939年4月,战斗在皖中、皖东广大地区的四支队发展到近万人,对日伪军作战90余次,共毙伤日军1700余人,俘12人;毙伤伪军600余人,俘400余人;歼灭土匪及反动武装3700余人。至此,第四支队初步打开了皖中地区的抗战局面,为建立抗日根据地打下基础。

  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第四支队划归其指挥。6月,高敬亭被错误处理,四支队随即进行了整编,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徐海东兼任支队司令员(后张云逸兼),戴季英任政治委员(后郑位三),副司令员林维先,参谋长谭希林,下辖第七、九、十四团。

  7月1日,以四支队第八团为基础,组建了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政委郭述申。不久,四支队挥师北上,开辟了以定远县藕塘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西抗日游击根据地;五支队则开赴津浦铁路以东,开辟了以来安县半塔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经过两个月的连续战斗和发动群众,四、五支队初步打开了皖东敌后抗战的局面,从而为打退国民党顽固派挑起的反共磨擦,实现皖东抗日形势的大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1940年1月,四支队归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3月,四支队与五支队协同作战,在新四军苏皖支队和挺进纵队的支援下反击国民党顽军的进攻,取得定远战斗的胜利,旋又取得来安县半塔保卫战的胜利。8月,四支队一部协同五支队开辟了淮安、宝应新区,并打通了与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的联系。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重建。2月,四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五支队改编为该师第五旅。至抗战结束,以原四支队部队为主体的新四军第二师在淮南开辟了拥有330万人口、3万平方公里的解放区。

  独立游击第五大队

  独立游击第五大队的前身是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系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外围直接组织和领导的最大的一支抗日人民武装力量。

  1938年10月24日(即黄州沦陷次日),中共黄冈县委领导的秘密游击队在杜皮张家山正式打出“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的旗号,队长张体学,指导员文祥。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成立后,即四处张贴《告黄冈父老同胞书》和宣传抗日的标语,并开始公开发展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遗址展队伍。11月,鄂东特委副书记方毅率领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1个中队袭击了淋山河日军据点,打响了黄冈敌后抗日的第一枪。至12月,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已达400余人。

  1939年1月,鄂豫皖区党委为使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取得“合法”名义,以解决给养问题,经与驻防大别山区的国民政府军第二十一集团军谈判商定,将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独立游击第五大队”,并划定麻城夏家山、黄冈芦泗坳一带为其防区。

  整编后的五大队共有4个中队730余人,大队长张体学,副大队长丁宇宸,政治处主任文祥。五大队组建的同时,成立了五大队军政委员会,作为党的领导机关,统一领导五大队及其活动区域的军事、政治和党的工作,书记方毅(1939年2月谭希林接任),副书记刘西尧。1939年4月,刘西尧接任军政委员会书记,张体学任副书记。随后,鄂豫皖区党委陆续派来汪进先(任副大队长)、吴林焕(任参谋长)、熊桐柏等原红军干部前往五大队工作。五大队官兵大部分驻扎于麻城夏家山、黄冈芦泗坳一带,在黄冈鹅公包、龙王山、回龙山,麻城徐古,浠水何家寨等地也有少部分队伍驻扎。

  独立游击第五大队成立伊始,便深入敌后,主动出击日军。1939年1月3日,(武)汉麻(城)公路和柳界公路沿线据点的日伪军2000多人,分3路“扫荡”大崎山一带。其中两路进攻国民党“鄂东游击总队”所属的保安第八团防区,一路进攻五大队防区。保安八团稍作抵抗便逃进山丛中。五大队则在张体学、丁宇宸指挥下,兵分3路进行反“扫荡”:一路支援保八团;一路插入新洲、柳子港等地袭击日伪根据点;另一路在糍粑垴、象棋山和沙河以东、蔡家河以北的山地中,用“麻雀战”等游击战术,连续与日伪军周旋一整天。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击毙日伪军10余人,并且镇压了带领日军进山的汉奸,逮捕了新洲伪维持会长,粉碎了日军进山“扫荡”的计划。

  2月,五大队又一举拔除了宋家墙日军据点。宋家墙位于武汉至团风、黄州的公路线上,日军一个小队盘踞在公路边的制高点,守卫这段公路上的一座大桥。制高点四周是水壕,水壕岸边上又围了铁丝网,进出要通过吊桥。五大队三营营长漆少川通过地方党组织详细侦察了日军据点的情况后,请来当地群众带两个战士趁夜潜入据点,以集束手榴弹将驻守据点的12名日军全部击毙。此后,五大队还袭击了方高坪、宋埠、中馆驿等日军据点,火烧了巴铺大桥,并在公路上多次伏击来往日军,破坏日军交通线,极大地振奋了当地群众的抗日情绪,连国民党鄂东行署和五战区司令部也不得不承认五大队“抗日有功”。

  到1939年6月,五大队已发展到11个中队(含1个机炮中队)以及通信连、特务连、宣传连等。全大队总计1300余人,对内称为独立团,编成3个营,熊桐柏、刘传贤、漆少川分别担任各营营长。

  五大队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嫉恨。1939年8月中旬起,国民党桂军和鄂东地方武装陆续调集重兵向五大队驻地进逼。9月1日凌晨,桂军一七二师两个团和鄂东第十八游击纵队向五大队发起全面进攻,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夏家山事件”。五大队被迫进行反击并分路突围。经过激烈战斗,五大队大部突围至罗(山)礼(山)边大小鸡笼山同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会合。其三营一部则转移至王家坊一带开辟根据地,并改建为黄冈游击大队。

  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

  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是中国共产党在鄂东创建的第二支人民抗日武装。这支部队的基础是原新四军第四支队七里坪留守处警卫排。

  1938年1月,活动于鄂豫皖地区的红二十八军和地方游击武装在黄安(今红安)七里坪集结整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并于3月开赴皖中抗日前线。四支队东进后,七里坪成立了四支队汉(口)蚌(埠)通讯处(也称四支队七里坪留守处),负责照顾留下来的伤员和家属,同时兼作中共鄂东特委的工作机构。鄂东特委将留在七里坪的红二十八军伤病员和地方便衣队员共30多人,组成了留守处警卫排,由罗厚福任排长,张体学任政治指导员。

  鄂东地区于1938年10月下旬沦陷后,随着国民政府军的溃退,大量的枪支弹药被遗弃,大量的散兵游勇四处逃窜,其中的一些官兵前往七里坪留守处,请求收留参加抗日。由于鄂东特委主要负责人受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影响,不敢独立自主地放手发展抗日武装,丧失了发展抗日人民武装的一个重要机遇。11月,七里坪留守处转移到豫南经扶(今新县)白马山后,各地一些已经暴露、在当地无法存身的共产党员陆续来到白马山参军,留守处警卫排才扩大到50余人。

  12月底,新任鄂豫皖区党委书记郭述申由延安去皖西途经白马山期间,向鄂东特委和留守处人员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独立自主地放手发动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并根据中原局的指示,决定以留守处警卫排为基础,加上由竹沟随行而来的警卫排以及先期转移至白马山的黄陂梅店自卫队和潢川、息县的十几个党员、青年,合编为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划归新成立的中共罗(山)礼(山)(黄)陂孝(感)中心县委领导。

  1939年1月初,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在白马山龚家湾正式成立。全大队共100余人,分编为两个中队,罗厚福任大队长,熊作芳任政治委员,廖毅任政治处主任。2月,六大队又收编了国民党信阳县当谷山联保办事处八九十人的地方武装为第二中队。此后不久,中共罗山县委书记杨厚益将已编入国民党罗山县政府地方武装的1个中队武装带出,编入六大队第四中队。至此,六大队发展到300余人,枪200余支。

  3月,六大队与李先念率领的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在信(阳)罗(山)边九里关狮子口会合。根据李先念的建议,六大队旋即挥师南下,前往鄂东敌后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根据地,并积极联系独立游击第五大队,互相配合行动。

  5月,中共鄂东地委成立,六大队随即归属鄂东地委领导。此时,五大队三中队西征到陂孝边,并在孝感县青山口以南与六大队会合。为了开辟陂孝地区的工作,六大队决定歼灭盘踞此地的伪“中国人民自卫军”第八军李汉鹏部。5月26日,六大队一、三中队及手枪队,在五大队三中队的配合下,从青山口东南之黄家东冲出发,分两路长途奔袭李新塆及接见寺伪八军驻地,另一支部队强攻蔡店。伪八军司令部驻地的一个步兵营及驻村外部队仓皇溃逃,重机枪营的迫击炮连和特务连在其营长带领下放下武器。拂晓战斗结束,计俘伪旅长1名、团长3名及官兵300余人,缴获迫击炮3门、重机枪9挺、长短枪500余支。溃散的伪军大部与鄂东国民党地方武装蒋少瑗、刘梅溪、杨希超等部合流,从此伪八军即不复存在。这次战斗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的政治影响,打开了蔡店、梅店地区的局面,为进一步开创鄂东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7月7日,“七七事变”抗战两周年之际,六大队又联合五大队的两个中队,从黄陂北部的黄门冲出发,夜袭盘踞于孝感杜涂塆的伪军二十五师赵光荣部,俘其旅长以下官兵200余人。至1939年8月,六大队已经发展到11个中队,800余人。

  1939年9月,六大队和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第二团队、独立游击第五大队在罗(山)礼(山)边大小鸡笼山联合组编为临时支队。

  新四军五师十四旅

  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是由鄂东人民抗日武装组成的一支抗日劲旅,系新四军第五师的主力部队之一。

  1940年1月3日,鄂东、鄂中和豫南地区党领导的抗日人民武装联合整编为以李先念为司令员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鄂东独立游击第五大队和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在安(陆)应(山)边赵家棚联合整编为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队(1940年8月改称团)。

  3月,豫鄂挺进纵队以一团队两个中队及鄂东、安应地方武装一部组成鄂东独立团,并于5月挺进黄冈。6月中旬,又以独立团第二大队和黄冈游击大队一部为基础,合编为新的鄂东独立团。8月起,独立团转战鄂皖边,恢复和巩固了浠(水)蕲(春)边、蕲(春)广(济)边游击根据地,并粉碎了国民党顽军的“百日围剿”。1941年初,独立团改编为豫鄂挺进纵队第九团。3月,九团再次东进鄂皖边,并于4月首次沟通了与华东新四军部队的联系。自此,鄂皖边敌后抗战的局面初步打开。

  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为击退反共高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豫鄂挺进纵队于1月25日派一团东进鄂东,以牵制国民党桂系部队,接援皖南突围的新四军部队。2月初,一团与九团在黄冈会合后,随即挺进(黄)陂(黄)安南,将盘踞陂安南的鄂东地方顽军1个支队驱逐出境,从而开辟了一块坚实的战略基地。

  “皖南事变”后,豫鄂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1941年4月,全师组建完毕。鄂东抗日武装组编为五师第十四旅,旅长罗厚福,政委张体学,副旅长吴林焕,政治部主任夏农苔。挺进纵队第一团改编为十四旅四十团,团长黄宏伸,政委熊作芳;黄冈游击大队等地方武装合编为四十一团,团长漆少川,政委罗通;第九团改编为四十二团,团长熊桐柏,政委聂庆泰。11月,四十团改编为五师特务旅第一团,由蕲广边地方武装补充为新的四十团。

  从1941年5月至11月,日军调集2万余人的兵力持续对陂安南等根据地进行了“蚕食”性“清剿”。针对日军的“扫荡”和“蚕食”,十四旅一方面积极开展反“扫荡”作战,另一方面配合地方基干民兵以突袭、伏击、打据点、破坏交通等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开展游击战,频频打击日伪军,有效地打击和孤立了日伪,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2年初,在桂系顽军的驱使下,鄂东国民党地方武装频繁向鄂皖边抗日人民武装发起进攻。根据五师首长的指示,十四旅和特务旅一团于1942年1月至3月先后发起了浠水战斗、广济战斗和蕲春漕河战斗。至4月,共歼灭和瓦解顽军3000余人,一举粉碎了国民党顽军在鄂东的反共高潮,并进一步发展了鄂皖边沿江敌后根据地,同时建立了新的山地立足点。

  为了提高地方武装的独立作战能力,以适应根据地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经中央军委批准,五师在1942年春组建了3个军分区。鄂东划为第一军分区,以五师特务旅旅部为基础组建。特务旅第一团同时改编为五师特务团。同年8月,五师师部决定以挺进江南的师特务团和十四旅大部为基础组建第四军分区(特务团于11月回归师部),以留在江北的十四旅一部为基础组建第五军分区。十四旅建制随即撤销。

  1943年6月,五师又决定将四、五两个军分区合并改组为新的四军分区。此后,原十四旅部队分别在五师特务团和五师第一、四军分区(后为鄂南军分区)的领导下,转战武汉外围,抗击、牵制了数十个日伪据点的日伪军,从东北对武汉实施战略包围,威胁、袭扰武汉日军至伪首都南京的长江航道,为夺取中原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五师第一军分区和鄂南军分区部队于1945年10月合编为中原军区鄂东独立第二旅,五师特务团则改编为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十四旅四十团(1946年3月又改编为第一纵队第一旅第三团)。这两支部队在中原突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屡建功勋。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04-16 11:47:0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步平:抗战时期,日军曾在宜昌使用化学武器

下一篇:【黄石抗战记忆】武汉会战之黄石阻击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