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你绝对想不到!抗战时期这个省的人最恨日军
2016-06-09 14:23:43  来源: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日战争时期,这个省远离抗战前线,却是全国出兵最多的。这个省份供应了抗战所需三分之一的粮食。在所有牺牲的烈士中,这个省的最多。有句话叫“无川不成军”!说的就是川军。

四川省,这个日军没有占领过一寸土地的省份,居然是最仇恨日军的。日军在整个抗战时期只对四川的部分地区实施过轰炸,即便如此,四川人民同仇敌忾,与全国同胞团结一致,共抗日寇。


资料图:川军

刘湘在1937年说过:“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粮食300万石,不够再补!”实际上,四川一共出兵350万,无论是出兵总数还是牺牲士兵人数都是全国第一。

不过川军的装备为全国最差,平均每名士兵0.8支枪,很多人都背着大刀,穿着草鞋,大冬天只穿一件衣服。

最让人难以想象的还是四川人的大无畏精神!刚才已经提到,四川远离抗战前线,没有任何一场地面战争在四川进行,但川军出于家仇国恨冲在最前面!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川军之所以在战场上不怕牺牲,源于对日军的仇视和对民族的热爱。

当卢沟桥事变后,成都在短短两个多月里发生四次人数在数十万以上的大游行,四川人纷纷要求抗战。很多年轻小伙子自愿参军,后来还有不少大学生还没毕业就跑去缅甸战场,九死一生。

川军杀鬼子的勇气全国第一,抗战结束后,冈村宁次自己说:“最让日军害怕的是川军!”

抗日战争为何川军伤亡最多?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立即向中央和全国通电请缨抗战:“和平果已绝望,除全民抗战外,别无自存之道,要求当局早决大计,甫澄愿率川军供驱遣抗敌!”不久,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上,刘湘慷慨激昂,再次声明:“四川为国家后防要地,今后长期抗战,四川即应负长期支撑之巨责。四川竭力抗战,所有人力、物力,无一不可贡献国家……”刘湘又发表《告川康军民书》,对全省作出动员:“……中华民族为巩固自己之生存,对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积极抵抗!凡我国人,必须历尽艰辛,从尸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后之胜利!……四川为国人期望之复兴民族根据地与战时后防重地,山川之险要,人口之众多,物产之丰富,四川7000万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

8月,各路川军将领集议抗战事宜,决心放弃前嫌,统兵14个师,开赴抗日前线。

为抗日,川军执行了蒋介石“军队国家化”的指令,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整编。而一心想插手四川的蒋介石以几道军令,把刚出川的川军分得个七零八落。从此,川军的足迹遍布了全国的抗日战场,几乎所有的对日大会战中,都有川军将士的身影。民族危亡之际,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深明大义,忍辱负重,慷慨赴死,以劣势武器,无数次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殊死决战。根据国民政府统计,川军在抗战时期的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伤亡总数的1/5,居全国之冠!

川军前脚出川抗日,国民政府后脚迁都到了重庆。到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近8年时间,四川一直承载着各种超负荷的负担。四川人民却始终毫无怨言,一边节衣缩食、勒紧裤带支援政府抗战,一边含泪把近300万子弟再送前线……

由于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的落后,中国军队一直伤亡惨重。经过几次大会战,中国军队兵额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而沦陷区越来越大,可以征兵的地域越来越小,甚至有的地方兵源几近枯竭。大后方,尤其是四川,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兵源基地,征兵任务一直十分沉重。在四川大规模的征兵活动中,虽然一些地区出现了“抓壮丁”的现象,但那并不代表主流。

很多四川民众送子上战场的故事催人泪下

安县曲山镇青年王建堂与朋友分头串联了100个青年,向县政府请命杀敌。就在他们开拔前,县政府收到了王建堂的父亲王者成寄来的一面出征旗。当众人展开这面出征旗时,全都大吃一惊——与祝愿亲人平安远征相反,这面由一块宽大的白布制成的大旗,居中写着一个大大的“死”字!出征旗的右上方写着:“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尽忠!”左上方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四川兵在各战场都很受欢迎,他们吃苦耐劳,英勇善战,往往还没等到分配,就被各部队闻讯抢走。

1944年,为解兵源短缺之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上,以“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为号召,动员青年从军。这一年,四川多所大学校园内,宣传从军的标语随处可见,巡回演讲往来不断,操场上的“从军报名处”人头攒动,激昂的歌曲一刻不停,似乎没有一个人能安稳地坐下来去读“圣贤书”。学生纷纷报名,已订婚的推迟了婚期,免服兵役的独子坚决从军……就连一些高官子弟也踊跃报名,其中有时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张群的公子张继正等。

根据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公布的数字:四川一省征兵,无论配额与实征数额,均约占全国总额的1/5,居全国第一;全国约有15万知识青年登记从军,四川一省有4万人以上,居全国第一。全国抗日军队中每不到10个人中有一个是四川人,因此中国军队有了一句俗语,叫“无川不成军”。

四川是抗战的大基地,四川是抗战的大熔炉,四川人民在全国抗战8年时间里,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前方将士浴血沙场,缺衣少粮,作战艰苦,牵动着后方爱国军民的心。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将军,以“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总会会长”身份,从重庆出发,走遍全川20多个县市,进行为期一年的巡回演讲,掀起了四川民众爱国募捐的高潮。

在白沙献金会上,1万多名男女学生齐跪在地,哭着哀求在场的名流士绅:“请你们救救我们的国家,救救我们苦难的民族吧!……”众人泪流满面,有的当场慷慨解囊,有的当场褪下了金表、金戒指、金手镯……

在泸县献金会上,一群乞丐捐出了用破碗盛着的活命钱;一群断手残脚的伤兵相互搀扶着,捐出了他们靠编藤椅、制雨伞义卖得来的1万多元钱……冯玉祥,这位刚毅耿直的老将军,双手接过这些钱,感动得热泪滚滚,四周的人也哭作一团……

自川军出川抗战以来,四川各界组织的各类募捐活动从未间断。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不完全统计,仅四川民众前两次献金总额就达6至7亿元。这笔巨款,都是四川人民的血汗钱,多用来购买了战场急需的飞机、大炮、枪支等武器,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随着黄河、长江、珠江等流域产粮区的相继沦陷,四川省承载了国民政府主要的粮食负担。为此,省政府各部门印发了各种宣传小册子、传单、标语和文告等,四处宣讲缴粮是爱国行动,是国民应尽的义务。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山道上,田垄间,时常可以看到肩挑背扛、络绎不绝的送粮农民。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有些地区的农民饿着肚子,甚至饿得奄奄一息,靠吃“观音土”充饥,也要想尽办法,不拖欠半粒“公粮”。从1941年到抗战胜利的4年间,四川共征收稻谷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3。

全省人民还担负起了“大后方”的建设重任。四川是日军战略轰炸的首要省份,但大轰炸并没有摧垮四川人民的意志,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和凝聚力。虽然轰炸频仍,但工厂不停工,工人们加班加点为前线赶制被服和武器弹药。藏匿山中的工厂更是夜以继日地不停运转,每到夜晚,厂房车间灯火通明,机器轰隆,这一景象构成了“中国工业史上的壮丽诗篇”。

为打通抗战交通线,四川200多万民工担起了川陕、成渝等公路的修建和空军基地的赶修任务。他们吃糠咽菜,衣衫褴褛,风雨无阻,硬是凭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简单原始的工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交通史上的奇迹。

因为收藏,我有幸与一些出川抗日的川籍老兵相识,相交。通过他们,更增添了我对四川的热爱。这些老兵虽然都已进暮年,但谈到人生那段打鬼子的辉煌经历时,依然声若洪钟,情绪激昂。他们是对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重。

中国抗战取得全面胜利,四川,功不可没!


抗日战争中的川军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有一支军队从大后方四川,主动请缨出川去参加抗战,这支就是由四川军阀部队组成的出川参加抗战的川军,是四川内战里打出来的部队,到了1934年好不容易内战停息了,只享受了2-3年的平静安宁日子,在国家的安危又使他们拿起枪来,走出四川去,打击日本侵略军、保家为国。

从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三三年,历经二十一年的大小数百战,四川的军阀在川内的争夺终于有了大体眉目,“面带三分憨相”的刘湘当上了四川省主席。川军打内战的在全国很闻名,装备不算很好,但人员众多、称得上是中国国内最大的杂牌军群。军队的战斗力却因领导人不同,而参差不齐,强的部队很强,弱的很弱,他们曾经与长征时的中央红军在四川南部作战阻止中央红军入川,在土城一战中,中央红军的红1军团和红3军团两部并力参战,与川军在长江以南的教导师(师长是郭勋祺,该师仅两个旅),激战一天一夜,未能战胜川军这两个旅,就后撤在赤水河一带做运动战“四渡赤水”,向云贵转移;红四方面军在与中央红军分手后,以十万之众,提出要“打到成都、到川西平原吃大米”,苦战数月,损兵近半,也还是未打进川西,只得退往川康高原、最后北上。这也算是显示了一下四川兵的战斗力吧。

但川军将士们还来不及在天府之国的土地上尽情享受,抗战就爆发了。川军将士们深明国家大义,在国家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用自己对民族的忠诚、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实现了作为军人的价值! 他们以省府的财力为出川费用,以30多万的部队(几乎全系精锐),开往抗日前线,为国家和民族尽忠抵敌。

抗战初起,川军将士们纷纷请缨参战,据说当时的川军将领杨森曾经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这段话可谓代表了广大川军将士的心声。这位杨森虽然也是一名军阀,但很有民族气节,当年驻防川东门户万县,就曾率部与英国海军血战(事件缘起于英国兵舰在川江上肆意横行,撞毁我渔船、残杀我平民,详情请查阅万县“九五惨案”有关史料----与 “五卅运动”同时期),杨森可谓川军中的代表人物。

当时国家面临生亡的危险关头,蒋介石需要兵源、需要各个地方高层人士为国出力,加上四川人多兵也多、兵且能战,而且数十万四川兵出川抗战,又基本上是四川省府出钱,不要中央政府开支,再加上另一说也有“借刀杀人”之意,遂同意调川军出川抗日。

当时刘湘正在患病,众多士绅、谋士、川中父老都苦劝他不要率军出征,但刘湘执意抱病亲率首批十万川军出川抗日,说是要以对日的血战一赎川军二十年内战的罪过、洗刷川军“打内战”的恶名。1937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川军各部组成第二路预备军,以刘湘为总司令、邓锡侯为副总司令,分两路纵队。从9月7日起,分别从川北和川东开赴抗日前线。

同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任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负责督师抗战。蒋介石将川军编成第22、23两个集团军,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候,副司令孙震,辖41、45、和47军(由李家钰新6师扩编而来),第23集团军由刘湘自任总司令,唐式遵副之,辖21、23军。蒋介石先将从川北出川的22集团军调往山西,划入阎锡山二战区。当由川江出川的23集团军到达汉口时,蒋介石又将其划归程潜第一战区,拱卫南京外围。等到刘湘到达南京时,他第七战区防区何在,任务是什么都还不知道,手下的川军就全没了,刘湘完全失去了对川军的控制,不久就病死了。

对于刘湘的死因,另一种在川内流传很广的说法是:刘湘在前线吐血不止,不得不回到武汉医治,但随即处于军统特务的监视和软禁之中。刘湘遂与手下设计诈死,图谋躺在棺材中以“灵柩回乡”的名目返回四川再作打算。不料被戴笠识破,戴笠遂将计就计派人将棺材钉死,把刘湘活活闷死在了棺材中。载灵柩的船到达重庆朝天门码头,欢迎会就开成了追悼会。也有说他是在武汉治病时被蒋介石的特务下毒谋害的,各种说法中,“阴谋论”占了上风。

总之,刘湘一死,不仅川内军阀一时群龙无首,已经出川的川军将士更是顿时成了没爹没妈的孤儿,境遇如草寇一般。九月从川中出来时,十万人都是单衣草鞋,一路向东、向冬,到寒冬之时却没有什么补给,也无人理睬。徒步行军千里,冻饿而死者不计其数。川军22集团军逆着国民党华北的溃军,义无反顾地来到第二战区的山西前线,却饱受阎锡山晋绥军的欺压和白眼,连口粮都要自行解决,于是只好四处找借,有扰民的、有砸开军械库“自己解决”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土皇帝阎锡山趁机向蒋介石告状,说川军是“土匪”,让蒋介石把川军赶回四川,蒋介石也想趁机撤并支解这些川军部队。幸亏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认识不同,愿意要这批部队,还为川军补充给养,把他们安置下来,结果证明了李宗仁很有眼光,这批川军打得相当不错。

一九三八年三月,台儿庄战役打响,滕县一役,川军41军代军长王铭章率122师,奉命驻防滕县与日军展开惨烈血战。日军主力板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铭章率部退到街上准备与日军巷战,在中心街口不幸被占领城墙的日军机枪扫射。王铭章身中数十弹,壮烈殉国。其余川军将士在师长阵亡后,退入房屋,与日军展开逐屋争夺。

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全师牺牲五千余人,在城中部队战至最后一人而不后退,共击毙日军四千余人,为孙连仲部赶到台儿庄设防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奠定台儿庄一战的胜利基础;在滕县以北的界河、龙山带布防之川军131师陈离部,也伤亡四五千人。李宗仁将军得战况后,深为感动,曾挥泪而言:“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战斗任务,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王铭章(1893~1938)抗日烈士,字之钟。成都市新都人。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4师师长,川军第41军第122师师长,第41军代理军长等职。1937年出川抗战。1938年初率部参加徐州会战,3月14日,在滕县保卫战中殉国。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徐州会战,川军21军防守南线,其中145师守广德,在优势敌人的围攻下,阵地失守,师长饶国华毅然率剩余仅一营部队冲入敌阵,以图恢复阵地,终因寡不敌从,身陷重围,弹尽援绝,将军不愿做俘虏,举枪自戕殉国。144师师长郭勋祺也在战斗中负重伤。

川军刘雨卿的26师,是第一支进入抗日前线的部队,于1937年10月17日参加淞沪会战,全师五千余官兵,在上海大场接替中央军38师的阵地,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激战七昼夜,给进攻日军以沉重打击,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后来国民党中央军委会评比,该师是淞沪会战里参战的数十个国军师级部队中,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

川军李家钰部第47军,长期在晋东南作战,大小作战千余次,歼敌上万余人。后编为三十六集团军,驻守河南,在豫鄂湘桂战役中,由于国民党上层指挥不力,豫西各部在混乱中转移,36集团军因是杂牌,奉命担任掩护。1944年5月,在河南陕县秦家坡,在转移途中的司令部直属队不幸与日军穿插分队遭遇,总司令李家钰当场中弹身亡,成为抗战中殉国的川军最高级别将领。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举行国葬。1984年5月,民政部追认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

川军在抗战中以硬战、血战闻名,前后出川三百万兵员,共六十四万余人伤亡,除了英勇顽强外,装备过于简陋也是重要原因。另外也有人说是蒋介石借日军之手图谋消灭川军,因此在抗战之初,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溃退之时,以褴褛之众的川军去一线冲杀,试图将川系军队的老本都拼光在抗日前线。川军首领刘湘据称是“七七”事变后第一个通电请战的高级将领(“七七”后第三天),其抗日热情却正中了蒋介石“消除异己”的下怀。蒋介石遂要求四川调集三十万部队(川军当时把各种武装加完不过四十余万)出川抗日,另准备五十万壮丁备战。刘湘亲率川军精锐十万战士出川即暴病而死,部队被分散抽调各处最前线,又得不到补给,蒋介石很难与“阴谋论”脱离干系。

川军将士就是在这样装备简陋到不堪使用、给养短缺到“几乎没有”的艰难困苦之中,还斗志顽强地与装备飞机大炮的机械化优势日军死拼,在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淞沪战役、南京战役和武汉会战中,死伤极为惨重。就这样,他们还作为“杂牌”饱受国民党系统内的排挤和非难。例如在一九三八年冬由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的衡山军事会议上,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对本战区在武汉会战中南岸战场的某些失利,把责任往川军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头上推。说王陵基的第30集团军毫无战斗力,且训练差劲,见敌即溃,以致影响南岸全局。军委会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又指责川军第29集团军总司令王瓒绪的部队在武汉会战中作战不力,影响了第五战区战局;接着又指责川军第30集团军王陵基的部队作战不力,影响了第九战区作战。虽然后来又拨第8军和第73军给王陵基指挥,令其反攻瑞昌,但王陵基却没亲临前线指挥督战,以致贻误战机等等,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要想拿川军开刀。

对中国军队中的派系问题,日军的冈村宁次是很清楚的,他在一九三九年就专门制定了分化、瓦解中国军队中杂牌武装,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中央军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行。日军的“招降”政策也不是没有效果的,尤其汪伪政权成立后,也的确有部分中国军队(多为杂牌军)投降日军。但是,川军里没有任何一支部队投降。

由川军部队组成了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军第22、23、27、28、29、30、36等7个集团军;组建的军有,第20、21、23、24、29、41、44、45、47、50、67、72、78、88、95等15个军,这些部队参加了正面战场上的所有的战役,歼灭敌军数以十万计,有涌现有众多优秀的师级部队,如26、122、127、131、133、144、145、147、148、150、以及新21等师,都是抗击日军的精锐部队,在抗日战争大多歼灭日军在千人以上或数千人之多的。

例如:川军第30集团军参加南浔会战,全力协同友军反攻麒麟峰及万家岭围歼国军106师;川军第23集团军防守皖南并封锁长江,先后击沉是日军舰艇300余艘; 川军第22集团军参加信(阳)罗(山)战役。歼敌极多,自身部队伤亡也大;川军第29集团军奉命在浠水、上巴河逐次阻敌,掩护五战区部队转移,与日军激战损失过半;川军杨森部133师随第8军进攻罗盘山、棺材山,该师397旅浴血奋战,伤亡极重,全旅的营长只余一人;川军第29军参加南昌反攻,26师一部攻克机场,击毁飞机3架,击毙日军众多。该役军长陈安宝阵亡殉职; 川军第30集团军参加长沙会战,歼敌甚重,战后集团军司令王陵基升任第九战区付司令;川军杨森部的第20军,在抗日战争的全过程里英勇善战,被誉为抗日名将名军,日军闻之变色。

在一些重大战役中,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如川军杨森部、王陵基部参与的昆仑关大捷等等。并且更多的、越来越多的川人投身抗日战场、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中国的抗日武装不仅没有瓦解,还在后来的战争中日渐发展壮大,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战中的川军,严格的说是地方军阀的武装改编为中国的正规军队,但因蒋介石的策略原因,饱受欺压和白眼,无论是部队的装备和军事素质、部队待遇,都无法与国民党中央军相提并论。但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用自己大无畏的牺牲换来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 的名声,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也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他们很难有现在一些“理性的精英”那样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间关系的感悟,身逢乱世,他们也许感受最少的就是“国家”这个概念,从成军之时起,部队就是听某人的,从个人而言,他们也许从来就没有感受过“国家”对他们做过什么,但他们知道,“打内战”是一个军人最大的耻辱!但投身于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投身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时,他们才真正体会到了一个军人的使命和荣誉!只有在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斗争中,他们体内火一样的激情才被唤醒,并且象火山一样地迸发出来,令他们可以无视敌我实力的悬殊而奋勇前行----为了身后四万万同胞,宁可战至最后一人而决不后退!

当民族危难、国家存亡之际,他们的青春依然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在那样的时代,我们不必苛求他们个个都是完人,我们也不应讪笑他们以刺刀拼坦克的“不理智”,正是他们的勇气和牺牲令侵略者为之胆寒、令世人为之叹服、令我们有了今天的民族独立与自由!

他们,创造的英雄业绩永远是我们国家的精神财富!他们,永远都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铭文;他们,永远都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不朽的英雄人物!

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绝大多数将士都复员回乡,未参加国共内战。

在1948年,蒋介石要求当时的川省主席邓锡侯,在四川省内展开大规模征兵以支持国民党的内战,邓锡侯将军以川省在抗日战争时兵民伤亡过大,现还未恢复原气为由加以拒绝。

在后来的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南的大进军中,川军几乎是全线起义,归还人民,根本不愿意再跟随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这也是川军将士们的光荣。

责任编辑:吴臣勇 最后更新:2016-06-09 15:02:0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麻雀战

下一篇:抗战军队为什么最爱手榴弹?步枪基本没用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