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华人华侨的贡献——南侨机工王禄昌:舍命穿梭“鬼门关”
2015-12-29 13:14:20  来源:  点击:  复制链接

  一个选择,改变了他的一生,他不后悔。他是当年回国抗战的南侨机工——王禄昌。

  南洋华侨联合会的汤小梅女士说,自1939年从东南亚各国回国参加抗日战争的机工,目前在中国大陆还有9人活着,平均年龄91岁。“如果再不动笔写他们,你们将愧对历史。”

  8月12日,我们到了粤北,在韶关福利院见到了今年已经95岁高龄的王禄昌老人。

  国难当头应征急回国

  王禄昌是一个慈祥的老人,瘦削,眉毛和头发全白了,常常微笑。他已经不能正常说话,只能间或蹦出几个含混不清的词语,整个采访过程,我们都倚仗着老人几个子女的回忆和翻译。不过,老人的眼神可以传递信息,当我们缓慢而清晰地和他说话时,他可以用眼神和手势做出回应。

  采访的场面很难控制。老人想说而不能说,而他一屋的子女都急切想要表达。因为这个家庭经历了太多,他们有太多回忆需要分享,也有太多委屈需要倾诉。老人是海南人,1924年,13岁的他投奔堂兄,去了新加坡。他学习修车,技术精湛,每个月可以收入几百大洋。

  1938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第二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后,东南沿海各交通口岸均被日军占领,后滇越铁路亦被切断。作战中军用物资消耗很大,急需补充。当时,有数万吨军需品囤积在缅甸的仰光、腊戍、曼德勒等地,各国援华和海外华侨支援抗战的物资也需火速运到国内。这时,中国大西南地区陆路对外交通只剩下一条通道——滇缅公路,这条路成了中国坚持抗战的“生命线”和“输血管”。日军为了卡死这条通道,不断出动飞机,对它进行破坏性轰炸。并在日本电台叫嚣:中国的国际通道三个月没有通车希望!

  为使滇缅公路畅通,尽快将境外的大批军用物资抢运回国,中国需要几千名技术精、不怕苦、勇于献身的汽车司机和汽车修理技工。而国内一时无法解决。

  南侨总会接到消息后,即发出了《征募汽车修理、驶机人员回国服务》的通告,和其它应征的机工一样,28岁的王禄昌“热血沸腾”,他义无反顾地报名抗日。“他还捐出了自己全部积蓄,以致后来和我妈妈结婚时,他们摆婚宴还借钱呢,后来还债还了一年多。”王禄昌的小女儿王慧敏介绍说。

  据悉,按规定,报名要验看驾驶执照,许多青年没有,便急忙练习应考取得执照。报名的年龄为20岁至40岁,但却有不少不满20岁或年过半百的人隐瞒年龄报名。报名限男性,却有一些妇女穿着男装来报名。

  运输任务与死亡相伴

  “他门总共组织了大约3000人回国,我爸是第二批回国的,他们总共为国家带来了100辆汽车!”王慧敏向我们讲述着这个她听过多遍的故事。“我爸爸当时既会开车,又会修车,年纪也比很多人大,都28岁了。技术很好!他只要一听到汽车声就知道哪里出了毛病!当时西南运输处的领导冯君锐很赏识他。”

  滇缅公路上空常年盘旋着日军的轰炸机,运输工作的危险不言而喻。和千名华侨机工一样,王禄昌也有着最深刻的惊险回忆。那天,王禄昌和往常一样在滇缅路上运送物资,身边坐着妻子和三个月大的女儿。刚上了高山,就遇到了日本鬼子的战机。一枚炸弹击中了王禄昌驾驶的汽车,汽车着火了!但是山路狭窄,只容得下一辆车通过,而王禄昌的车是带头车,如果弃车逃走,或是停下车来灭火,那后面的车辆就会全部堵塞,而所有用于抗战的武器和粮食也有可能被全部销毁。情况异常紧急!

  为了保住物资,也为了保全妻子和女儿的性命,王禄昌将妻子推下车,把三个月大的女儿也扔出了车外,独自一人继续驾车前行。大女儿感慨道:“幸好爸爸技术好,驶得快。到了两座山中间路宽的地方,他才把车停到一边扑灭了火,自己的性命也才惊险保住。”我们尝试慢慢地询问老人当时怕不怕,老人微笑地摇了摇手。

  机工的生活异常艰苦,由于战斗激烈,所需补给“十万火急”,而运输任务必须限期限量完成,不得有任何贻误。由昆明至下关往返824公里,限36小时内连装带卸运完。在紧张的运输途中,有时车坏了一时不能修好,就要困在渺无人烟的荒野中,干粮吃完了,只得以生竹笋充饥;没有水,就取泥浆澄清后解渴。我们试着询问老人在运输途中一般都吃些什么,他艰难地吐出两个字:“饼干。”

  除了忍受炮火和饥饿,传染病也威胁着机工的生命。滇缅公路沿线也是可怕的疟瘴地区,各种传播疟疾的疟蚊猖獗,日夜袭人。尤其是被人称之为“头摆子”的恶性疟疾,害病的十人当中有九人会死亡。而当时的医药极端缺乏,疟疾几乎就意味着死亡。据悉,在三年多的运输生涯中,有上百名南侨机工,就因染上疟疾而病故。

责任编辑:吴步璇 最后更新:2015-12-29 13:20: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北碚:从未褪色的抗战记忆

下一篇:抗战时期华人华侨的贡献——华侨抗日旗帜陈嘉庚振臂一呼百万应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