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自存自强的大撤退——抗战时期工业西迁入川记
2022-07-17 11:08:4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中国工业实力,支援抗战,将工厂企业搬迁至西南地区刻不容缓,工业界发起了工业西迁运动,将工业大部分迁往四川。这次民族工业的西迁,对保存国家实力,支援前方的抗战起了极大作用。

  战略西迁,削弱侵华日军的工业基础

  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扩大,上海及其他中国近代工业集中的区域面临日趋严重的战争威胁。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之前,驻上海的日军积极扩大侵略战备,日商工厂也纷纷转向生产军用物资。日军甚至企图占有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的工厂(如上海大鑫钢铁厂),以利相诱,遭到爱国企业家的断然拒绝。一些民营企业、行业组织先后呈文国民政府,要求赶快协助安排工厂内迁。1937年7月下旬,中华国货联合会即上书国民政府,呈述“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举国愤慨。而中华国货联合会创设沪上20余年,拥有工厂300余家,资产数千万元,职员工友10多万人,专为政府制造水壶、干粮袋、背包、皮靴、胶鞋、电网、防毒面具、医药用品等军需物资,强烈要求政府赶快组织内迁,派员指导生产,并表示:“誓为政府长期抗战的后盾,以争取最后胜利。”在沿海民营企业中,要求内迁的气氛一时高涨。

  1937年7月22日,国民政府成立了以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为首的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器材、医药用品、燃料等实行统一管制,并责成资源委员会负责召集有关部门会同筹办。8月2日成立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以下简称迁委会)。至此,上海民族工业的内迁工作进入了实施阶段。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上海的大规模进攻也同时开始了,“八一三”事件突发,使迁厂工作陷于困境,一场规模空前、历经艰险、被誉为“中国工业革命”的工业内迁,在炮火声中仓促而艰难的开始了。

  抗战时期的工业西迁从1937年8月至1940年底基本结束,历时3年。内迁的厂矿共448家,迁入四川254家,占54%;迁入湖南的121家,占29.2%,迁入广西的23家,占5.1%。湖南、广西两地的民营工厂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湘桂大溃退,绝大部分又迁入了四川,至此,抗战时期的工业绝大部分迁入四川。

  恢复生产,入川民族工业全力支援抗战

  沿海工厂内迁入川后,迅速建立了新的工业区:重庆工业区最为重要和集中。沿长江东起唐家沱,西至大渡口;沿嘉陵江北至瓷器口、童家桥,沿川黔公路南至綦江,构成了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在重庆的工业命脉。也是当时后方唯一的综合性工业区,以兵工、炼钢、机械、造船、纺织、化工为主。沱江工业区,在四川的沱江和岷江流域,即在泸县、内江、五通桥、自流井区,建立有发电、酒精、制酸、制碱、造纸、炼油、炼焦等工业。涪长万工业区,在四川万县、长寿、涪陵一带,建立有水电、榨油等工业。此外,还有四川酉阳龙潭镇的汽车修理、装配与炼油工业小区。

  内迁四川的工业企业,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克服了重重困难,迅速复工,不但制造了许多新设工厂急需的机器设备,而且生产了大量武器军火,有力地促进了后方战时工业的建立。在敌人封锁和战时原材料奇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引进欧美先进技术设备。同时,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寻找各种代用品,用木头作皮带盘,牛筋代替三角皮带,旧船板代替毛铁,用桐油、酒精、木炭作汽油代用品,制造出各种生产设备和工作母机,并生产出军需民用产品。内迁企业的迅速复工和扩建,推动了大后方战时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工业短暂繁荣。同时,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有所提高,如钨、锡、锑、汞等出口矿产品,达到了国际免检标准。后方新工业区域的形成和对战时经济的推进,是中国坚持长期抗战的重要支柱。内迁工厂尽管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但他们担负起“自力更生、支援抗战”的艰辛任务,为战时军工、民用做出了不小贡献。

  中国共产党对西南后方战时工业的建设十分关注与支持,中共驻重庆代表曾多次参观视察一些内迁民营工厂。周恩来在给渝鑫钢铁厂的题词中写道:“没有重工业,便没有民族工业的基础,更谈不上国防工业。渝鑫厂的生产已为我民族工业打下了初步基础。”周恩来对内迁工业的作用与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多次与工商界人士交谈,应邀在工商业者举办的聚餐会上作经济形势报告,阐述中共的经济政策,鼓励他们发展生产、支援抗战,为振兴民族工业多做贡献。

  无心插柳,迁川工业促进了四川现代化进程

  在中国近代工业中,工业较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四川交通不便,经济开发十分艰难,工业化进程步履蹒跚,跟沿海地区比较起来,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先进程度上都相差很远。四川原有工业资本微弱,规模狭小,结构畸形,生产水平低下,尚处在手工业阶段,大批工厂的迁入,给落后的四川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加强了四川近代工业的力量,并在这些西迁工厂的推动和帮助下,西部又新建了一些工厂。四川在1937年前仅有工厂100家,1940年8月为847家,1942年为1153家,1944年为2071家。四川经济出现“跳跃”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沿海经济的差距,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和促进了西部工业的发展。

  大批工业的西迁,带动了大量科技文化人才的内迁,对传播、交流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四川科技文化水平作出了贡献。另外,入川企业往往办有职工学校、子弟学校及各种培训班,中小企业则联合办学校,除了较多招收全川学生入学外,还在校内附设各种职业培训班、文化补习班等。据统计,到1939年8月止,重庆83家机器工厂的4000多工人中,约70%是内迁工人。

  抗战时期的工厂西迁,虽然是战时政治经济的产物,有较大的偶然性和局限性,但对抗战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整个四川的进步,并为以后四川的发展创设了一些条件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作者:徐静 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2-07-17 11:09: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东北抗日联军影像

下一篇:回望白山黑水间的抗战烽火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