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那段中国远征军的历史
2019-08-19 14:12:08  来源:中国远征军网  点击:  复制链接

  老兵耿荫龙,曾经两次翻过野人山,参与打通中印公路等抗战历史重大事件。耿嘉陵主动请缨,回到父亲的故乡——西昌开展讲座,不为其他,只是希望在远离战争的今天,有更多人了解中国远征军的历史,不忘国耻,珍惜眼前的生活。

  国难当头,弃笔从军

  在广州市花都区农新路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里,居住着这样一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人家。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户人家与汽车有着不解之缘,三代人里,共有十几位家族成员在汽车运输与维修行业以及汽修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工作,全家出了五位汽车类工程师、三位与汽车经济有关的会计、统计师。岁月如梭、矢志不渝,是历史的巧合还是机缘的注定?掀开尘封的记忆,这一切都跟这个家里的一位老人——中国远征军老兵耿荫龙有关。

  耿荫龙,1916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户普通的农家,先后在省立苏州中学、省立杭州高中读书,是黄埔军校第十六期二总队辎科115名学员中的一员,曾在中国远征军中担任后勤部队汽车营中尉。

  1931年9月18日,日寇占领东三省,一场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在中华大地上掀起。八一三松沪抗战失利后,耿荫龙所读学校停课、外迁,家乡也被日寇占领,耿荫龙沦为流亡学生。为了抗日救国不做亡国奴,1938年冬,耿荫龙与众多爱国热血青年学生一样,投笔从戎报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考试录取后,分配到贵州龙里十六期二总队辎科学习军人修养、战略战术、兵器军务、汽车结构与修理、驾驶、辎重等,提前一年毕业分配到驾教团任教,训练新兵。

  1939年12月,日军为断绝中国通往越南的海岸交通线,相继攻占南宁与昆仑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又将目标锁定在英国殖民地缅甸。为此,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协定,联手保卫滇缅公路,中方成立远征军,耿荫龙成为远征军中的一员。奋勇杀敌,血染疆场。

  远赴缅甸,两次翻越野人山

  1941年秋,身为中尉副队长的耿荫龙和战友受命奔赴缅甸仰光,抢运国内抗战急需的战略物资。这是中国与缅甸陆路相通的国际生命通道,天空不时有日军的侦察机和轰炸机飞过,大伙日夜兼程,为了避免被当做主要轰炸目标,他们只能分散行动。

  他们驾驶满载军用物资的卡车,沿着崎岖、狭窄的滇缅公路夜行昼伏,向中缅边界的腊戌前进,在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后,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日军登陆仰光后,耿荫龙又奉命在曼德勒城组织当地华侨和老百姓搬运、疏散军用物资。不久英军全线溃退,日军很快打到了曼德勒,中国远征军回国之路被切断,耿荫龙所在的后勤部队烧掉卡车,焚毁辎重。在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的率领下撤往印度。

  虽然印度与缅甸仅一山之隔,但野人山中有大片丛林及沼泽地,亚热带原始雨林中终日不见太阳,瘴气弥漫,且夏日多雨,毒蛇、蚂蟥及蚊虫极多,疟疾等疾病横行,恶劣的环境使得一般人很难活着走出去。大部队面临着自然界的生死考验,很多人在丛林中染病倒下了。

  当时丛林中成千上万的中国军人早已断粮,缺医少药。成群结队的蚂蟥无孔不入蚕食着倒下的官兵及冰冷的尸体。除了面对毒蛇、蚂蟥、蚊虫、瘴气的挑战,森林里还随时会爆发疟疾、登革热、霍乱等传染病。

  “许多官兵晚上住在山洞里,早上没有一个醒过来。”耿嘉陵说,当时父亲讲,满山都是白骨,顺着白骨走就不会迷路。

  部队在山中辗转二十多日,终于到达印度英帕尔。经过短暂的休整,耿荫龙又接到命令,背着干粮,再过“野人山”,带队沿着山路接济后面的部队,其状更加惨烈,中国远征军损失过半,八九万官兵有一半命丧异国他乡的荒山野岭。

  父亲军旅生涯,深深影响子女

  1942年7月,耿荫龙被派往印度兰姆伽基地受训组建战车营。经过两年多的艰苦作战与施工,中印公路终于在1945年春打通。通车时,耿荫龙亲自驾驶满载军用物资的卡车回到昆明,随新建的汽车第十八团,负责昆明至贵阳这条线的物资运输,一直驻守到1949年6月。1949年12月,耿荫龙所在的后勤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南军区后勤学校一年多的学习后,耿荫龙调至西南军区后勤部车辆管理处,参与汽车整修工作。1954年耿荫龙转业,被安排到西康省雅安汽车运输公司筹建修理厂。1958年底又调往西昌汽车运输公司筹建汽车修理厂,一直担任技术管理工作,直到1979年退休。

  耿老的一生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汽车技术人才,他的军旅汽车生涯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子女,全家共有十多人从事汽车领域方面的工作。其妻朱文华女士早年在西昌汽车修理厂供职;大儿子耿进荣是地区驾校校长、工程师;小儿子耿昌年是汽车电器维修技师、西昌顺风汽车驾校品牌级汽车教练员;女儿朱雅萍在西昌汽车运输集团计财处任统计师;二儿子耿嘉陵的妻子郭晓洁及其哥嫂、弟媳、妹夫均在西昌各汽车行业工作。目前,耿老的很多孙辈大学毕业后,依然在四川省各地及广州市从事汽车相关领域的工作。

  生命最后时光,依旧奉献爱国

  耿荫龙老人一生精忠报国,满腔爱国、救国、敬业之心,但由于特殊的岁月和历史原因,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质疑。2011年,耿老终于恢复了军队转业干部待遇,补发抗战胜利纪念章,耄耋之年获得了迟来的荣耀。但这几十年来的磨难,非但没有使耿老心生怨恨,反而让他更加乐观向上、处事淡然。耿嘉陵告诉记者:“父亲每次都说,想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同学),自己能活下来就是万幸了,没有什么后悔和怨气”。

  2012年,在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70周年之际,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云南省保山市博物馆、云南腾冲国殇墓园管理所联合主办的大型展览“铁血铸军魂——中国远征军中的黄埔军人”在广州开幕。耿荫龙作为受邀嘉宾出席开幕式,他向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捐出了他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用过的毛毯。而在此之前,他已将在远征军时期使用过的一张美国军用毛毯也捐赠给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这些都是他一生最珍贵的回忆。耿嘉陵告诉记者,在参加纪念活动期间,一名香港记者很敬佩耿老,想让他留句话。耿荫龙毫不犹豫就写下了“报效国家,终身无悔”几个大字。

  2013年底,老人身体渐渐不行了,他要求儿子耿嘉陵将其送回生活了几十年的西昌。

  走过九十多个春秋,耿老安心地走了。2013年初,耿荫龙还在世期间,雕塑家为老人照了一张三维照片,要为老人立一座雕塑,归入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当时我们并不是很了解这件事,所以也没太在意。后来雕塑落成后,父亲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所以没有去到现场,这是唯一一件很遗憾的事。”耿嘉陵说道。

  文章来源:梁山新闻网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8-19 14:13: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惠通桥之战:一分钟改变了抗战历史

下一篇:丛林肉搏战-远征军大败入侵泰国军队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