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青色的两层小楼贴着烫金的对联,一楼简洁朴素的客厅里,李光钿与儿孙">
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密支那最后一位在世远征军老兵
2017-03-15 10:42:34  来源:中国远征军网  点击:  复制链接

雨季刚过,缅甸密支那的清晨清冷露重。94岁的李光钿穿着薄棉衣,缓缓地走回家中。每天早晚步行3公里,已成为他的习惯,风雨无阻。 

淡青色的两层小楼贴着烫金的对联,一楼简洁朴素的客厅里,李光钿与儿孙共用着早餐,幸福安逸,只有墙上悬挂的勋章锦旗和李光钿脑后的伤疤,昭示着他血火交融的过去。

李光钿的老家在距离密支那1000多公里的中国云南省宣威市,在他记忆中,那是个人口众多的城市。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全面入侵中国的消息传到宣威,初中刚毕业的他与同学相约参军。不久后成为国民党71军28师83团2营82炮排排长。那一年,他17岁。

1944年远征军大反攻时,李光钿不幸负伤,后留在龙陵黄草坝军部,日本投降后又辗转缅甸,解甲归田。异乡生活甚是艰难,他靠帮人修桥、挖玉石营生,在当地结婚生子。

70余年弹指而过,现在的李光钿清瘦硬朗,淡然安详。吃素、走路、看战争片都是他的爱好。与家人共处则是他最大的幸福,四个儿女都已有各自的事业,其中三个女儿定居台湾,长子一家与他共同生活。

孙辈们也已长大成人。李发能是李光钿最小也最为宠爱的孙子,从小听爷爷抗日故事长大的他已满20岁,客厅的壁柜里摆满了他获得的各种篮球奖杯,最引以为傲的是全缅篮球比赛的MVP。

“爷爷很希望我在篮球方面发展得更好。”这个上身穿着篮球背心,下身围着笼基(缅甸服饰)的大男孩告诉记者,李光钿有个多年未变的心愿——重回故土。

李光钿说,70年来,曾回故乡三次。第一次是1990年,和老伴偷偷回去,不愿提及自己的身份,不想老伴突然病故,他只能带着老伴的骨灰凄然回缅;第二次是2009年,在一群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回宣威老家待了8天,但过程阻碍颇多;第三次是2015年,受邀回国探亲,一路坦途。

回乡的路越来越顺,可老人的年纪已不容长途劳顿。李光钿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时,中国政府曾邀他到北京参加纪念活动,但鉴于身体状况未能成行。“可我心里真想去走一转呐!”

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留缅中国远征军高达3000多人,但如今在世的已寥寥无几。李光钿是密支那地区唯一一位。

文章来源:中新网  作者:张丹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3-15 10:48: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远征军扬威仁安羌:子弹从胸膛打进去的才是英雄

下一篇:滇缅公路—抗战期间中国的生命线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