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东江纵队史略
2015-04-02 15:44:26  来源:360doc  点击:  复制链接

  广东东江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地区。1938年10月,抗日的烽火在华南燃起,惠阳、东莞、宝安、增城等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纷拿起武器,建立了以今龙岗坪山客家人曾生为首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龙岗坪山一带成为革命根据地,同时成立以王作尧为首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1943年12月2日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曾生、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的领导和指挥下,转战东江一带,深入港九敌后,挺进粤北山区,成为中外闻名的一支坚强的抗日武装,广东人民解放斗争的一面旗帜,为华南和中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的部队,扩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转战华东和中原战场,成为华东野战军一支英勇善战的劲旅,为全国的解放起了重要作用。东江纵队未参加北撤的指战员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国内战后,恢复武装斗争,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在林平、黄松坚等的领导和指挥下,为广东的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抗日救亡 武装准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和领导了东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发动了北平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在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当时广东党组织虽然遭到破坏,但在党的影响下,中国青年同盟、中山大学救亡协会、香港余闲乐社和惠阳青年会等一批进步团体先后成立,为1936年重建党组织造就了一批优秀骨干。曾生、王作尧、杨康华在“中国青年同盟”等进步团体的领导下,发起和参加了广州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并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生等于1935年底组织中山大学和广州市学生举行抗日示威大游行。曾生被推举为中山大学和广州市学生抗日联合会主席。

  1936年春,曾生等在香港重建香港海员工会,领导海员离船罢运等抗日救国运动。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向全国发表抗战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把日寇赶出中国,呼吁停止内战,国共合作抗战。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华北和华中敌后战场。

  广东中共党组织恢复后,以张文彬为书记的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广东省委领导广东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和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林平主持武装准备工作。以曾生为书记的中共香港海员工委,在惠宝边地区组织民众抗日武装。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在宝安、东莞、增城各地组织民众抗日。宣传兼武装部长王作尧主持举办军事训练班培训武装骨干。这一切都是为了在日军入侵华南时进行武装抗日作好准备。

  二、全民动员 组织抗日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发动了入侵华南的战役,总兵力约7万人的南支派遣军,分三路在惠阳县大亚湾沿澳头稔山至平海强行登陆。15日占领惠州,16日直取博罗,19日占领增城后沿增广公路向广州进犯,21日占领广州。仅10多天时间,广州周围各县及东江下游相继沦陷。11月23日,日军回师扫荡广九铁路沿线,占领东莞城至石龙、太平、南头和深圳公路沿线圩镇及布吉、沙头角等地。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大敌当前,东江各县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各地民众纷纷组织抗日武装,不畏强敌,在惠阳、增城、东莞等县,袭击或阻击了日本侵略军,打响了东江人民抗战的枪声。

  1938年10月,中共广东省委派曾生、周伯明等人从香港带领一批党员和积极分子到龙岗客家地区——坪山, 建立中共惠宝工委,并做出两项重大决定:(一)建立和发展党组织;(二)成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193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惠、东、宝等地组织人民抗日武装。一支是“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委;一支是“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武装部长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这两支队伍是东江纵队的前身,当时惯称“曾、王两部”,在以梁广为书记的中共东南特委和东江军委的领导下,以勇战强敌的姿态出现在东江敌后战场上,担负起抗日的重担。

  1938年11月间,中共惠宝工委派黄国伟到客家地区大鹏半岛建立和发展党组织,先后吸收了下沙潮歌学校教师黄闻华(黄闻)、陈培、陈永年(陈永),坝岗的黄业、蓝兆麟(蓝造),王母的钟宝斌(钟原)等数人入党。同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大鹏半岛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支书黄闻,支委钟原、蓝造。1939年春夏,大鹏半岛中共党员发展到20余人,遂于同年5月成立了中共大鹏区委,钟原任书记,蓝造任组织委员,陈培任宣传委员。

  曾生部队以龙岗客家地区坪山为基地,在淡水、葵涌、沙头角、深圳、横岗、龙岗地带与日军作战30余次。1938年解放淡水,并建立区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元月,解放深圳圩。东宝惠边王作尧部以乌石岩、龙华为基地,战斗在宝(南头)太(太平)公路和宝、深(深圳)公路沿线。1939年12月下旬,火烧大冲桥,围困南头城,迫使日军由蛇口撤逃,南头城于1940年元旦获得解放。这是抗日战争中广东首次解放的县城。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期间,曾、王两部以港澳同胞、华侨和东江群众武装的面目,取得了国民党部队的番号。曾生部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王作尧部番号为:“第四战区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二大队”。

  国民党虽然给了曾、王两部番号,但不发给粮饷和武器。曾王两部的供给,主要来自当地人民和香港同胞及华侨的支持。爱国爱乡是华侨和港澳同胞的优良传统,他们始终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荣辱。当曾、王两部经费困难之际,香港同胞通过募捐、巡回义演、卖花劝捐等活动,筹款支持抗日部队。南洋华侨掀起抗日救国捐献热潮,富者慷慨解囊,贫者节衣缩食,妇女献出金银首饰。1939年初,宋庆龄女士曾一次性将海外华侨捐赠的20万港币转交给曾生部队。以后还多次赠送捐款、药物等大量物资。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文森队、吉隆坡队等回国时,都带回大量军需物资。中共香港工委动员一大批港九爱国青年回到东江参加抗战。东南亚各地爱国华侨青年在当地华侨团体的发动和组织下,纷纷回乡参加抗战。其中有马来亚爱国侨团、侨领出资组成的“文森队”、“吉隆坡队”等。法属安南(今越南)等地华侨亦纷纷组队或个别回国参加抗战。他们大多数到坪山参加曾生部队,坪山当时有小延安之称。这些爱国青年放弃优越的生活环境,告别父母,回乡抗日。几度出现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或者夫妻双双回国参战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华侨和港九爱国青年,回国到东江地区参加人民抗日武装的达1500人以上。他们先后成为部队的骨干。在各次战斗中有33位华侨青年和240位港九青年,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1938年武汉失守后,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1939年冬,国民党顽固派掀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蔓延到广东。1940年3月初,蓄谋已久的广东国民党当局纠集第一八六师凌育旺部,保安第八团两个营,汕头、东江两个地区的李绅、梁桂平、袁照华4个支队和各地方大队号称3个师共3000余人,围攻新编大队和第二大队,妄图一举歼灭之。3月8日晚,正当我抗日军民在坪山举行“三八”妇女节纪念大会时,顽军罗坤、梁桂平支队和惠阳、博罗县大队千余人,从龙岗、淡水、坑梓向坪山进逼。9日晚,新编大队由梁广、梁鸿均、曾生率领,穿过敌人的包围圈,经石井、田心向东突围。与此同时,国民党惠州游击指挥所主任香翰屏指挥顽军在第二大队驻地乌石岩周围增加兵力,保安第八团调到东莞梅塘,袁照华支队进驻观澜,形成对乌石岩、龙华包围态势。8日晚,第二大队在王作尧、何玉成率领下,从乌石岩出发,经观澜,向淡水方向突围。曾、王两部突围后,开始了向海陆丰东移。两部东移后,处在国民党顽军重重包围之中,几遭挫折,人员由700多人减至100多人。7月,曾、王两部收到廖承志(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转来的中共中央5月8日批示:“曾、王两部仍应回到东、宝、惠地区,在日本与国民党之间,在政治与人民优良条件下,大胆坚持抗日与不怕打磨擦仗。”曾、王两部随即在海丰泗马岭会合,转大安峒休整后,准备重返惠、东、宝前线。

  三、返回敌后 重整旗鼓

  中共中央“五八”指示挽救了曾、王两部,指明了斗争方向。9月,曾、王两部回到宝安县布吉乡(今龙岗区布吉镇)敌后,中共广东省委派东江前线特委书记林平来领导曾、王两部,在上下坪村主持召开干部会议,总结东移经验教训,决定抛弃国民党给的番号,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第五两个大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林平任两个大队政治委员,梁鸿钧负责军事指挥。王作尧率领第五大队留在宝安,创建阳台山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连续“扫荡”,根据地在战火中巍然屹立。曾生率领第三大队挺进东莞,创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首战黄谭,击退来犯日军,接着三败伪军刘发如部,并取得百花洞战斗的胜利,粉碎日军对大岭山的进攻。

  百花洞战斗 1941年6月11日,驻东莞日军兵分两路向百花洞合围,从大环方向来的日军进抵百花洞附近遭到曾生率领的抗日游击队阻击;日军长濑大队长率主力从上下山门途经大公岭西侧时被彭沃中队击毙。日军遭到阻击,占领百花洞北面的高地顽抗,被抗日军民团团围住,日军企图突围,均被打退。战斗到第二天下午,驻石龙的日军前来救援,被困的日军才夺路突围,免于全军覆没。此次战斗共毙伤日军50余人,大队长长濑被击毙。

  百花洞战斗的胜利,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增强了东江抗日军民的胜利信心。日军哀叹: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曾、王两部返回惠东宝敌后,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和深入的群众工作,阳台山、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屹立于广九铁路中段以西(简称路西)的宝安、东莞地区,它像两把尖刀插在东江日军的胸膛上。铁路以东(简称路东)开拓了坪山游击区。部队由100多人发展到700多人,还建立了有1000多人的抗日自卫队,其中不少是龙岗客家儿女。

  四、挺进港九 营救精英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第38师团越过深圳河,在海空军的配合下向香港新界发起进攻。12月25日,英军投降。曾、王两部组成两支武工队尾随日军之后挺进港九。抗战初期,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在内地办刊物、发表宣言,抨击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受到国民党迫害。1941年春,在中共中央周恩来的关怀下,他们撤到香港,继续以各种形式进行抗日救国活动。日军攻占香港,这些进步人士处境困难。周恩来急电廖承志:“设法营救困留香港的文化界和爱国民主人士撤到东江游击区。”廖承志当即向地方党和林平下达进行秘密大营救的指示。林平即返回白石龙向曾、王两部传达周恩来和廖承志的指示,组织力量从九龙交通站秘密护送各界进步人士到游击区再转往大后方。曾、王两部开辟了经九龙交通站的东、西两条交通线。1942年元旦之夜,廖承志和连贯及乔冠华等乘小木船从香港偷渡到九龙交通站,由武工队护送走东线,通过启德机场附近的牛池湾出了封锁线,走打蚝墩、沙角尾、大环村,到企岭下海湾,登上护航队武装船渡过大鹏湾,凌晨3点在沙鱼涌上岸,经田心接待站转往石桥坑,曾生在那里迎接他们。1月9日午夜,3只小艇载着邹韬奋、茅盾等20多人,由交通员带领从香港偷渡至九龙交通站,在武工队护送下走西线,经青山道口、九华径、荃湾,进入大帽山区,再经落马洲,渡过深圳河,在赤尾上岸后,翻过梅林坳到达游击队根据地的宝安白石龙村,受到林平、曾生、王作尧和根据地军民的热烈欢迎。

  国民党左派、老同盟会员何香凝女士和柳亚子先生,以及廖承志夫人经普春等由地方党护送,乘船从鲤鱼门到大鹏湾不幸遇险,在海上漂流8天,断粮缺水,经曾生游击队护航队救援护送至汕尾安全登陆。夏衍等人在地方党的安排下经澳门回到大后方。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和中共广东各地党组织经过6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地从香港日军魔爪下营救出各界进步人士800多人,全部安全到达阳台山抗日根据地和坪山游击区,再经田心(现属坪山镇)、茶园(现属惠阳秋长镇)、惠州等接待站转移到大后方。其中有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精英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胡绳、夏衍、戈宝权、张友渔、黎澍、沉志远、刘清扬、胡仲持、胡风、千家驹、萨空了、廖沫沙、范长江、袁水拍、蔡楚生、司徒慧敏、韩幽桐、叶浅予、胡蝶及邓文田、陈当棠、李伯球等300余人。此外,还有少数爱国国民党官员和家属。秘密大营救在我党党史和我军军史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茅盾曾说:“这是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被营救的人士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与之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关系和曾、王两部的功绩。这次与龙岗客家有密切联系的富有传奇色彩的营救行动,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五、顽强奋战 扭转局面

  1942年初,中共南委副书记张文彬在白石龙主持召开干部会议,总结三年游击战争经验,决定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梁鸿钧(前)、曾生(后)任总队长,林平任政委,王作尧任副总队长,杨康华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东明任副主任。下辖第三大队、第五大队、宝安大队、惠阳大队、港九大队。

  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后,东江顽军继1941年10月占领大岭山大部分地区,又在1942年4月攻占阳台山大部分地区。路西部队处在日伪顽军夹击之中,活动在背靠珠东、莞太和宝太公路两侧、日伪军沿线据点的间隙,处境险恶,供应困难,部队伙食仅能维持生命,战斗频繁而残酷,指战员忍饥挨饿参加战斗,不少人壮烈牺牲。路东部队在横岗至坪山之间的铜锣径,对日军打了一场在政治上很有影响的伏击战。5月14日拂晓前,彭沃率惠阳大队在铜锣径设伏。上午,驻横岗日军出动70余人马,到碧岭抢粮。下午,当日军返回铜锣径,进入了惠阳大队的伏击圈时,指战员们怀着满腔复仇的怒火,以密集的火力突然射向敌人,日军顿时人仰马翻。这场战斗共击毙日军15人、伤日军20多人,打死战马31多匹,缴获战马3匹。铜锣径战斗的胜利,鼓舞了在艰苦岁月中坚持抗战的东江抗日军民。

  12月25日的黄田之战,是此期间最悲壮的一幕。宝安大队一中队政治指导员黄密率领一小队在黄田基围休整,顽军187师发现后出动一个团多的兵力,从龙华进行远道奔袭,17位勇士背靠珠江恶战整天,反复拼搏,血染黄田滩涂,直至壮烈牺牲。

  路西、东宝地区抗日军民,在林平、梁鸿钧、王作尧等领导下,深入到宝太和莞太公路两侧的敌占区艰苦地坚持抗战;路东、惠宝边区抗日军民在曾生领导下,在困难中得到了发展,开拓了坪山抗日根据地。

  1943年春,中共广东省临委书记林平在九龙新界乌蛟腾村召开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指示,成立由林平、曾生等7人组成的东江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东江、珠江三角洲和中区的抗日武装斗争;会议研究确定“必须以积极主动反击日伪顽军作为我们部队行动的方针,以迅速改变被动地位,争取局势好转。”

  总队政委林平等率领宝安大队奋战宝太线。主力珠江队在宝安大队配合下沿着宝太公路三打西乡、二打福永、一打沙井,一个连一个地歼灭了敌人,打退了顽军的进攻,改变了敌我的态势,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打开宝太线斗争的新局面。

  总队长曾生率领惠宝边部队拓展坪山抗日根据地。护航大队控制大鹏半岛后,在马鞭岛海战中歼伪海军一个中队,夺取了大亚湾的制海权。

  马鞭岛,顾名思义,是一个较大的岛和几个小岛排列成一线,象支马鞭横卧在大亚湾中。岛上尽是乱石野草,荒无人烟。自从日寇南进,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把一个中队的伪军放置在那里,附近有龟灵岛伪海军总队。这群荒岛突然成了敌人切断大亚湾水路交通,监视我游击队往来活动一个重要的海上哨所。驻马鞭岛的伪军为“反共救国军海军第一总队第四中队”,有五只武装大木船,配备有两挺轻机枪和几十支步枪。

  “一定要拨掉这只硬钉子”,这是当时大鹏半岛沿岸抗日军民一致的呼声。当时活动在大鹏半岛和东西两面的大鹏湾、大亚湾的部队,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纵前身)下面的一个中队。建制属于曾生兼大队长的惠阳大队的一个独立中队(一般叫刘培部队),后来扩编为护航大队。队长刘培,副队长叶基,教官赖祥,宣传委员罗哲民。为了歼灭马鞭岛这股敌人,大队在大鹏岭澳村的群众大力支持下,多次派队员化装渔民出海侦察。决定由副队长叶基指挥,组成一支16人精干的作战队伍。

  1943年7月16日深夜,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打响了。16个勇士,分乘三只小渔船出发了。每船都有两位岭澳村的渔民与部队并肩战斗,他们熟悉地形水路和敌情,担任掌舵。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始终都表现出非常机智和勇敢,是与部队生死与共的客家群众。

  当部队接近马鞭岛时,远处传来几声响亮的吆喝声,跟着是枪机声,打破了夜的寂静。显然,是部队被敌人船上的哨兵发现了。叶基同志发出了攻击的命令,要求全部彻底地消灭敌人。突击船上去了,冲向敌指挥船,我军掩护船的机枪也响了。但敌人的船大,我们的船小,在战斗中要想爬上敌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这并没有难倒英雄们,他们冒着敌人的火力,凭着夜色的掩护,一个顶一个地爬了上去。“东莞王”(王键)这个无畏的战士,就是在飞身过船的时候,不幸中弹落到海里的,这是第一个英勇牺牲者。当时无法救助,只好让大海去埋葬了。在激战中,小队长叶振民,班长魏飞和小战士刘光明英勇牺牲了。敌人看到大势已去时,纷纷投降或企图跳水逃走,嚎叫号哭之声汇成一片。敌中队长也在战斗中丧命。

  这次战斗共歼灭敌人一个整中队(连),毙、伤、俘伪官兵70余人,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30余支,子弹及其它战利品一批,焚毁武装的大木船5艘,战斗获得了全胜。 这次战斗的意义,在于拔掉了大亚湾敌伪的重要的据点,为我抗日游击队打开了一条海上通路。

  护航大队随后还向向稔平半岛挺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暗街(今港口)、平海歼伪军一个大队和二个盐警中队。以惠阳大队向梧桐山区推进,歼灭沙头角日军外围据点伪军2个连,控制了梧桐山周边地区。

  副总队长王作尧率领东莞部队向敌人四面出击。第三大队以大岭山区杨西、治平两乡为中心,向莞太公路、莞樟公路、宝太公路北段和广九铁路西侧,积极主动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出击。在篡村、茶山、怀德等地共歼敌5个连,并争取伪第30师第89团代理团长梁德明率一个加强营起义,还粉碎了日军万人大扫荡。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一系列胜利的战斗,打开了东江抗日战场的新局面。

  1943年11月11日,日军调集104师团发动了打通广九铁路战役,顽军逃向惠州、博罗等地。日军为了确保广九铁路运输线畅通,104师团在其东莞、宝安驻军配合下,向大岭山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的“万人扫荡”。11月18日,日军从常平、樟木头、塘厦、莞城等地开向大岭山,途中遭到我第三大队和珠江队阻击,日军占领大岭山周围的村庄,对大岭山形成合围。部队在王作尧、邬强、彭沃指挥下,在深夜分3路突围,转到外线作战,开辟新区,出击南社、常平、东坑、松木山、莞太路之敌。日军进攻大岭山扑空,后院起火,只好撤兵,“万人大扫荡”被粉碎。

  东江敌后抗日战场的形势好转,到了1943年底,大岭山、阳台山抗日根据地不但全面恢复而且连成一片;坪山抗日根据地向东扩展到稔平半岛,向西扩展到梧桐山周边地区,部队发展到3000多人。

责任编辑:石江鹏 最后更新:2015-04-02 15:53:5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东江纵队抗日谍战风云录

下一篇:东江纵队与盟军的情报合作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