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战略转移东江实录
2018-01-23 09:03:47  来源:参谋网  点击:  复制链接

  70 年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条“深中通道”,这条通道的起点大致为中山南朗崖口,终点为宝安县的黄田、南头、燕川等地。70 年前,珠江纵队数百名指战员依靠简陋的机帆船成功地完成了从中山至宝安的战略转移,到达东江抗日根据地。这次转移对保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珠三角人民抗日武装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历史的指针拨回到70 年前。1945 年1 月15 日,我党在珠江三角洲敌后地区建立的重要武装——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简称“珠纵”)在中山公开宣布成立,司令部设在五桂山槟榔山村。司令员林锵云,政治委员梁嘉,副司令员谢斌,参谋长周伯明,政治部主任刘向东。下辖驻中山的第一支队、驻顺德番禺地区的第二支队以及驻南海三水边境的独立第三大队,共有1752 人,轻重机枪53 挺,步枪1162 支,短枪326 支,炮1 门,掷弹筒2 具。在此之前,它的前身广游二支队以及党领导下的珠三角地方抗日武装已经对日寇、伪军、国民党顽固派以及土匪武装斗争多年,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不断壮大。

  驻中山的第一支队,支队长欧初、政治委员梁奇达、副支队长罗章有、政治处主任杨子江,实行两线分兵作战:西线活动于五桂山西南面即谷镇区、凤凰山区一带;东线活动于五桂山东北面即滨海区、五桂山区一带。东西两线部队多次出击日、伪据点,在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缴获众多战利品的同时,也引来敌人的疯狂反扑。

  1945 年4 月起,日、伪军勾结国民党顽固派,开始制定所谓“扫荡”第一支队和五桂山抗日根据地的作战计划,日军第一三〇师团重兵进驻中山县境内,伪军第四十三师各部向岐关公路东西两路段集结,顽军第三纵队7 个大队及县政府3 个民团大队等部或频繁集结,或开展战前训练,一场偷袭的阴谋在处心积虑酝酿当中。5 月8 日深夜,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共4000 多人(其中日军1000 余人),兵分6 路从灯笼坑、长江、榄边、崖口、翠亨、石鼓挞等地进入五桂山抗日根据地“扫荡”。第一支队提前获取情报,立即组织反“扫荡”,迅速转移主力并有效隐蔽。同时派出截击部队埋伏在灯笼坑三山虎山,派部分小分队分散骚扰来犯之敌。最终,在名留青史的“三山虎血战”中,担任防御任务的猛虎中队24 名战士,多次打退敌人优势兵力的强攻,弹药耗尽,牺牲9 人,成功掩护部队主力跳出包围圈,顺利转移。

  “五·九”扫荡后,周伯明、欧初、梁奇达带领西线部队200 多人相继转移至丫髻山金花山村。第一支队在敌人持续的疯狂“扫荡”下,陷入困境。鉴于严峻的形势,周伯明、欧初、梁奇达等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将部队转移至东江抗日根据地。

  寻路:被动形势下主动转移

  客观而言,第一支队战略转移东江,是在当时十分被动的形势下所做出的适应性策略,是部队领导面对困难主动寻求出路、果断跳出包围圈的战略决策。从整个珠三角地区看,当时驻有日军3000 余人,伪军6500 多人(中山有3500 多名伪军),日、伪军为了确保其在珠三角的占领区,对国民党及其军队持续采取诱降勾结,对珠纵则加紧进攻,妄图消灭人民抗日武装。在中山,“五·九”扫荡后,敌人不甘心失败,派出多批兵力连续向五桂山周围的一、四、五、六区游击队进行清乡和“扫荡”。国民党中山县政府所属的钟汉明、雷雄、冼惠泉的三个民团大队、“曲线救国军”的萧天祥、梁雄部及“挺三”部队则配合日、伪军向五桂山附近的关塘埔、灯笼坑、石莹桥、槟榔山、黄茅坪、大寮、崧埔等地大举进攻,疯狂“扫荡”一直持续到同年8 月日本宣布投降。这段日子是第一支队指战员战斗、生活最艰苦的时期。而且,珠纵在执行中共中央创建五岭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时,从4 月开始分兵挺近西江地区,留在珠三角地区的兵力减弱,第一支队与珠纵其他部队之间的策应与联系变得异常艰难。而隔着伶仃洋的宝安县,则是东江抗日根据地所属范围,群众基础比较扎实,形势比较乐观。主客观因素决定了第一支队在当年的5 月,做出艰难的决定,迈出了战略转移东江的第一步。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力量,第一支队决定暂时避开日伪军和顽军的“扫荡”、围攻,将部队分批秘密转移到东江抗日根据地休整,待机返回中山继续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

  转移的线路,最终选择从崖口乘船,出珠江口,过伶仃洋,到达宝安。这条线路是珠纵的重要海上交通线,许多党和部队的情报、信息、人员等,都是通过这条交通线,往来于中山与东江。而海鹰队的护航,也为第一支队的战略转移,平添了一枚成功的筹码。海鹰队于1943 年春由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建立,队长卢少彬,建立时有4 条大帆船和2 条小船,共60 多人,活动于珠江口中山沿海一带,既是开展海上游击战的先锋,也是联系中山与东江游击区的“桥梁”。

  征途:平静海面中激流暗涌

  第一支队这次充满危险和曲折的战略转移,前后分6 批,持续5 个月时间始告完成。

  第一批,5 月下旬,由周伯明、欧初、梁奇达率领珠纵司令部的部分机关工作人员,第一支队民族队、爆破排、通信班等共200 多人,由金花山村起程,翻过丫髻山、五桂山到达崖口附近的滩头,分乘海鹰队的7 艘机帆船横渡伶仃洋,22 日转移到达宝安县黄田休整。23 日,欧初等7 人乘船秘密返回中山,与罗章有、杨子江等继续组织部队反“扫荡”和转移东江。

  第二批,6 月中旬,由冯开平率领民权队40 多人,乘海鹰队的船只,转移到达宝安县燕川,进行休整。

  第三批,7 月19 日,由罗章有率领民生队、猛虎中队共60 余人,乘海鹰队的船只到达东江,与民族队、民权队会合。

  第四批,8 月28 日,由欧初、杨子江率领民生队、孔雀队、雪花队及粮站、税站、情报站、医疗站等共200 多人,从崖口乘海鹰队的机帆船转移东江,于31日到达宝安县,与前三批转移到东江休整的队伍会合。杨子江率队转移到东江后即返回中山。

  第五批,9 月间,马成队、杜广中队共100 多人,转移东江。

  第六批,10 月8 日,杨子江、阮洪川在中山组织交接工作完毕,即率领部分连排干部和战士,以及中山县、区两级民主政权的主要领导干部共30 多人转移东江。

  从平实的文字上看不出征途的艰险。实际上,每一批转移都经受了人与自然的考验,并非一帆风顺。如第六批转移人员,就不得不“在第一支队澳门办事处协助下,取道澳门、香港,到达宝安县南头”。征途中更为危险的是,要对付海上的日、伪军、国民党顽固派以及土匪武装的拦截和侵袭,不少指战员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据李文伟回忆:“部队到达六区白沙海边,已是午夜三时左右,珠江纵队海上中队的三条大帆船已在海边等候我们。民族队的战士按一、二、三排各登一只船,机关干部分散到各船上,周伯明同志在第一排船上,欧初、梁奇达各登二、三排船上。队伍登船完毕,三条大帆船疾驶珠江海面,向伶仃洋方向前进。白天,我们三条大帆船在伶仃洋的海面上,伪装成打渔船,混在渔船当中。在珠江海面上,日军的炮艇在海上巡逻,我们三条船的武装人员,绝对不能暴露目标。白天,每个同志都到船舱下面隐蔽休息。黑夜,三条木船立即掉转船头,向宝安县方向前进。”虽然成功抵达目的地,其中的惊险却溢于纸面。

  然而,短兵相接还是如期所至。在8 月份第四批转移时,船舶出了金星门后,遇到退潮,停泊在淇澳岛附近海面休息。淇澳是个小岛,长期被土匪黄琪仔霸占,该匪帮投靠日伪势力,从事海上抢劫勾当,臭名昭著。尤其是在较早前,有个林姓日本翻译驻石门九堡,携带1 挺机枪、1 个掷弹筒向第一支队投诚。为了安全,部队派梁德等护送他过东江。在横门以东海面,他们的小交通艇同黄琪仔的大船打了场遭遇战,导致这个翻译以及梁德和交通员等十几人在战斗中遇难。珠纵的指战员们牢牢记住了这笔血债。带队转移的指挥员欧初决定抓住战机,消灭这股土匪武装。由于行动突然而隐蔽,敌人毫无防备,很快就被消灭。当天下午两点涨潮后,船继续前行,全体人员安全到达宝安县黄田村。然而,在海上中队护送完部队转移后返回中山时,却遭遇了不测。据时任第一支队中队长、后来为中山独立团团长的梁冠回忆:“任务完成后,海上中队用一艘大虾罟船、一艘电船载20 多位同志回五桂山,由唐森带队,我不在场。船到金星门海面被敌人包围,两条船被炮火打沉。大船上的10 多位同志安全上岸回到五桂山,电船上6 位同志牺牲了4位,另外两位被渔民救回。”可见,损失多么惨痛。

  值得一提的是,澳门有志青年、后来曾任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的李成俊当时参加了第一支队,经历了战略转移东江,据其后来回忆:“(1945 年 5 月),敌伪出动逾万人对五桂山区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主力部队突围后从崖口坐渔船到东江。我于6 月18 日随着郑秀冒着风雨追踪主力部队,迷失方向,在汕尾登陆,再步行了10 多天,才抵达宝安县燕川找到珠纵第一支队支队部报到”。可谓历尽千辛万苦。

  长达5 个月的战略转移,是伴随着时局的多变以及众多不可预知的情况而逐步完成。在第一批成功转移后,欧初带领6 名同志于5 月23 日返回中山,抵达当天便遭遇敌人进攻第一支队九区大队,欧初立即领导开展对日、伪的政治攻势,一面组织“反扫荡”斗争,一面继续按计划将主力分批转移到东江。8 月1 日,广东区党委作出指示:“珠江纵队主力退出南番中顺三。每地只留下十人至百余人之武工队活动。”“珠江纵队主力大部抽出向北发展,名义不取消。组织各种形式武工队,坚持原地区活动。因地区分散,中山、南、番、顺联络很困难,为便利领导,中山工作划归江南地委”,第一支队接指示后,即改变计划,一方面通知已转移至东江的部队原地待命,另一方面决定未转移的部队加紧转移。8 月份日本侵略者投降后,第一支队发出《致敌伪军通牒》,一边开展处理日、伪投降事宜,一边加紧组织转移事宜。直至10 月8 月,最后一批共30 余人途经澳门、香港,辗转抵达东江,第一支队战略转移东江才宣告完成。但由于时局的变化,第一支队最终没有实现其决定战略转移时“待机返回中山继续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初衷。

  延伸:崭新起点上迈开新步

  第一支队分批战略转移东江后,并不意味着历史使命的完成,而是开始了学习、整风、战斗、整编等新的征程。

  前3 批部队转移东江后,按照计划进行休整,由第一支队政委梁奇达等组织传达学习中共“七大”精神,随后又在宝安县盐田举办中队长以上干部整风学习班,进一步提高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同时,转移部队与东江纵队及宝安人民一起,对敌开展了一系列军事打击。6 月间,珠纵第一支队一部与东纵第一支队一部在黄松岗公明圩一线共同打退日军进攻;7 月中旬,周伯明、欧初、梁奇达率领民族队100 余人,在东纵宝安大队配合下,强袭沙井陈培伪军据点并最终攻克,缴获大批粮食、生猪,并打开粮仓赈济群众。8 月15 日,金刚队队长冯开平带领第一支队反攻队,随林锵云、王作尧、杨康华等率领的部队挺进粤北,执行创建五岭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8 月、9 月间,第一支队先后在霄边抗击日军抢粮队,在西乡、北栅、沙河等地伏击日军,在公明圩包围日军。此外,第一支队还配合东纵部队攻克了当时宝安的县城南头,新华通讯社还就此发了电讯,《解放日报》在《华南抗日游击队的功绩》一文中,也记载了此事。日本投降后,第一支队接收了宝安县县城南头。

  欧初、梁奇达等在宝安县执行受降任务,将一部分日军缴械,把投降的日军指挥官送上级机关处理,并妥善处理了以黄公杰为首的一伙投靠日军的海盗的投降事宜,收缴了该部几门炮、30 余挺轻重机枪和400 余支长短枪,并将黄公杰等人根据澳门当局的请求引渡澳门处置。

  10 月8 日,最后一批战略转移队伍成功抵达宝安。至此,历时近5 个月的第一支队战略转移东江宣告结束。当月下旬,第一支队划归东江纵队,部队进行了整编,一部编为江北指挥部机关和解放大队,挺进到博罗、龙门等地,一部挺进从化、潖江、花县地区,执行新的任务。

  主要参考资料:

  1、《珠江纵队史》编写组编著:《珠江纵队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

  2、《珠江纵队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选集》,珠江纵队成立50 周年纪念活动筹备组1995 年编。

  3、欧初:《少年心事要天知》,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4、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中山地方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年版。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23 09:05: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1941:游击队成为东江抗日中坚力量

下一篇:东江纵队:被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