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两岸学者共议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
2019-04-19 09:38:33  来源:中评社  点击:  复制链接

 

  论坛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荣誉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汤重南

  中国统一联盟主席戚嘉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唐永红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研究员颜义芳

  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传标

  由福建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主办,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承办的“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17日在厦门召开,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进行主旨发言,他们认为,对日据殖民史的曲解、从李登辉开始的“去中国化”过程都是台湾人国族认同改变的关键因素。现在“台独”史观的毒性还在发酵,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台湾小学、初中、高中培养的一代代人,对两岸的和平统一来说是最大的障碍。“求真存真,正本清源”,遏制“日本情结”膨胀,是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荣誉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汤重南说,本次大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讨论两岸融合的大发展。他今年已经80岁了,看到有非常年轻的朋友将在会议上发言,感到很高兴。本次会议以文会友,更好地宣讲两岸融合、两岸未来的统一。

  汤重南教授及其团队近年来出版了多本《日本侵华密电》,真实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全国台研会副会长、原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汪毅夫向大会提交的《日据当局与“去中国化”》一文指出,台湾“去中国化”肇端是日据,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它经历日据当局策动的是第一波(1895—1945),两蒋时期国民党当局推动的第二波(1945—1988),李登辉及其追随者操弄的是第三波(1988—今)。时至今日,“去中国化”至于极矣,亦将止于极也!

  中国统一联盟主席戚嘉林表示,在日本50年殖民统治的教化下,台湾同胞仍然视中国为祖国,但是,在70年的国民党、民进党两党执政的教化下,却是分离主义崛起,现在的执政者不但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甚至敌视中国大陆,其根本原因就是国族认同改变,而日据殖民史的曲解又是国族认同改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键表示,关于日据时期的台湾史,日本已经出版了大量的书。过去我们在台湾查阅日据时期资料,很多是日本学者整理的。一些对日本不利的内容,他们未必会编写出来。

  王键说,近年有个关于台湾的传言流传广泛:日本在撤离的时候留下了三十万日本人,现在变成三百万人。王键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存在的,可以通过史料证实。1945年,按照国民政府的要求,百分之九十的日本人都撤回去了,有登船资料等。这一史料的整理对现在的两岸关系很重要。

  王键表示,台湾史研究有特殊性,但还是要把台湾史放在中国史的大范畴之内,把台湾史研究方向放在中华民族史之中,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今年是台湾的选举年,又面临转折的机遇,台湾教科书问题很严重,我们除了声讨日据时代的罪行,还应该看到从李登辉开始的“去中国化”过程。台湾有些人并不是不了解历史真相,而是了解了真相仍然去投民进党的票。

  王键说,两岸关系在未来二三十年肯定会发生变化,我们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正确方向,两岸统一未必需要有时间表,但是台湾史观的纠正需要有时间表。台独史观的毒性在发酵,如果不解决,台湾小学、初中、高中培养的一代代人,对两岸的和平统一来说是最大的障碍,因为他们的思维改变了、祖国认同丧失了,这是我们做台湾史研究今天面临最大的任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表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政治民主化发展、伴随的“台独”思潮兴起及“台独”势力逐步壮大,台湾民众价值观、历史观、统独观等发生重要变化与异化,特别是逆历史潮流与人类正义价值的“颂殖恋殖”现象日益普遍,整个社会弥漫着“亲日媚日”的情绪,颂扬与肯定日本殖民统治,尤其是台湾当局与地方政府大肆纪念日本殖民统治,恢复日本殖民统治历史遗迹,反而很少或不再举行纪念台湾同胞抗战与台湾光复纪念活动。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唐永红表示,两岸要融合发展,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融合与一体化发展格局,需要两岸相互开放,相互给予同等待遇政策措施。但当前台湾民进党当局不仅不愿意向大陆开放,不愿意两岸融合发展,而且拒不接受“九二共识”或其“两岸一国”的核心意涵,推动经济“脱中”、文化“去中国化”,推进其所谓“国家正常化”的“台独”分裂目标,并呼吁形成国际联盟、企图利用国际势力以对抗大陆,已导致两岸关系对抗发展且不断升级。

  唐永红说,台湾社会已系自下而上的选举社会,实行政党政治与选举政治,并且存在追求“台独”分裂目标的政党与国家认同疏离的民众;现阶段,台湾各主要政党及其当局多无意愿推进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并认为紧密的两岸交流与联系虽然有助于台湾民生经济发展但不利于台湾政治主体性的维系或者“台独”分裂目标的实现,因此多不愿意开放以形成双向融合与一体化发展局面。

  唐永红说,两岸融合发展的提出,既是对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关系理论再思考的结果,也是对近年来旨在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践之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将有助于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层面夯实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促进和平发展沿着和平统一的方向迈进。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研究员颜义芳表示,随着网络的建置,包括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文类纂、台湾拓殖株式会社档案、台湾总督府官(府)报、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局报及台湾盐业档案等日据时期档案;日本战败后的行政长官公署、台湾省级机关档案、台湾省府委员会议档案、台湾省暨县市政府档案等国民政府时代档案,都可以远距免费取得信息。

  颜义芳说,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文类纂档案数字化及后设数据建置完成不久,加上内容以古侯文体之草书居多,所以在解读上必须先具备一定程度以上的日文基础,再累积古侯文解读能力及草书辨识经验,始能确切理解档案文书内涵。论是遑论现今台湾学界、甚至日本学界,具备此专才者可谓少之又少,导致从事此领域研究者因一知半解而难以真正运用此档案进行研究者。导致陷于空有宝山,却缺乏挖掘人才的窘境。此外在台湾文史科出身的就业机会非长常狭隘微少,真正有意愿投入史学领域研究者相对也随之降低。此对台湾史研究而言,是一种警讯,更是危机。毕竟由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文类纂中,详实记录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辟台湾的历程。彼等横渡台湾海峡,在“十去五死三回二留”的恶劣环境下,不仅承习华人传统刻苦耐劳的轫性,秉持毅力扩展生存空间,更于落地生根后寻求回馈祖国故居之举,皆再再显现乡里族群间的系连关系。

  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传标说,近几年台湾社会出现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反覆强调国民党在台湾镇压“二二八事件”,本省加外省人共死亡800多人、伤3000多人,及50、70年代的白色恐怖统治;而不提日本占据台湾50年里屠杀60多万人;记得日本占据台湾50年期间的殖民建设,将日本人对台湾的建设视为“德政”,鼓吹“殖民统治有功论”,颂扬殖民统治带来“现代化”,为日本殖民统治50年歌功颂德、擦脂抹粉。例如神话并大力宣扬八田与一对水库兴建的贡献。而有意识地淡化国民党在台湾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也淡化1874年日本人侵台的“牡丹社事件”后由船政大臣沈葆桢、丁日昌等推动十年建设,淡化台湾建省后刘铭传主导的十年近代化建设。

  刘传标表示,“求真存真,正本清源”,遏制“日本情结”膨胀,是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军事科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台湾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台湾佛光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及福建省档案馆、台湾文献馆等台湾史专家学者7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责任编辑:徐为 最后更新:2019-04-19 09:42:4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京港心连心,共诉爱国情

下一篇:昆明航空助力 腾冲93岁抗战老兵实现蓝天梦想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