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老兵档案】黄海潮:经历三场恶战的英雄
2017-09-13 09:32:00  来源:桂林关怀抗战老兵  点击:  复制链接

  姓名:黄海潮

  出生年月:1920年农历9月12日

  民族:汉族

  籍贯:广西桂林全州县

  从军经历:

  1938年加入广西学生军,不久加入第46军175师523团3营7连当指导员,1939年参加了昆仑关战役。1940年进黄埔军校,在贵州独山第4分校,为黄埔第18期学员。1943年毕业后, 于当年10月10日在桂林结婚,新婚几天就离开妻子,从全州坐火车到长沙,又从长沙搭船过洞庭湖到常德报到,加入国民革命军第74军57师,在辎重营当排长。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常德保卫战。

  1943年11月,日本侵略军分三路猖狂进攻常德城,当时驻守在常德的国民党第74军57师在余程万师长率领下先疏散百姓,后死守常德城,此战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常德会战中,74军57师全体官兵在无险可凭的情况下坚守常德城16天,与围城三万日军死战,顽强抗击了日军陆、空、坦的协同攻击,同时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敌人在常德城郊丢下了上万具尸体,大伤元气。

  常德保卫战结束后,黄海潮回到广西,他顾不上新婚的妻子,又找到国民革命军参加抗日:“你不上战场,我不上战场,国家就灭亡了!”他在南宁加入国军31军131师391团输送连任后勤排长。1944年参加了桂林保卫战。

  1944年夏天,他所在的部队从南宁开到桂林,用2个月构筑工事。

  1944年10月29日至11月初,日军进犯桂林,国民党第四战区组织桂林保卫战,由31军131师防守桂林,与日军激战10天。391团扼守漓江东岸地区,毙、伤敌兵至万。适值大雨,盟军空军受阻,城防司令韦云淞等又临阵脱逃。敌增援部队分进合击,穿山、猫儿山、屏风山、普陀山、月牙山等阵地相继失陷。漓江大桥被炸断,市、郊交通断绝。在寡不敌众、久战无援的情况下,391团指挥所、1营指挥所、1连、303机枪连、输送连、特务排、防毒排、山炮排、野战3医院各单位一部分和卫生队全部,计官兵、伤员等几百人,被迫撤至普陀山七星岩内,继续抵抗。

  此时七星岩中,人员非常拥挤,也很混乱,指挥所在此,俨如聋瞎一般,毫无作用,于是决心搬到后岩口,时已是11月9日。10日子丑时分,团长亲自带领特务排十余人,由后岩口突围。黄海潮想,突围一拼,死则搏敌成仁,生则重振旗鼓以报仇,仍不愧于国人。他发现在后岩口堆了很高的麻包,有两三米高,那麻包是滑的,他爬上去掉下来,爬上去又掉下来。等到11日,黄海潮白天在洞里从前跑到后,又从后跑到前,总想变个鸟好飞出去算了。那时白天不能出去,有鬼子把守,他就跑到前岩高处往下看,看到三个鬼子便衣在外面看情况。花桥那边“嘘嘘嘘”吹了三声哨子,那三个人就跑到花桥那边去了。他们一走,黄海潮就看准机会跑到后岩,通过攀爬高高堆起的麻包袋突围出洞。可还是爬不上去。这时有个姓温的副排长见状,就用肩膀托着他的屁股让他爬出洞口。正往上爬时,突然听到洞里炸响了三声,他以为是日本兵投进的手榴弹(第二年才知道那是三颗毒气弹),赶紧往上爬。就在那一两秒工夫,毒气向洞内四散开来,只听得“呜呜呜呜”的声音,然后再也没有声音了。他跌到洞外,把肋骨摔断了。

  黄海潮跑出来跳进水塘,游上岸不久,碰到两个自己人,就和他们一起在甘蔗地里躲。

  黄海潮说:“我叫一个人给了杆枪给我。我们睡在那里,看着太阳出来,又看着太阳落,呆在原处有三四天光景。以后在象鼻山以下又碰到一班自己人,班长带着一挺机枪,他认得我,我认不得他。他叫我排长。在有一棵苦楝树的地方,那班长带起手下十几人准备过小东江。可这时对面有狗叫起来了,班长以为日本人住在那里,他就转向漓江走。我在背后,已经下到水里了,只听见‘嗡嗡嗡’,也看不见,前面的人一个一个就沉下去了。我们在最后的三个人见状,赶紧爬上岸来,走到汉民中学(一中旧址)。连夜就往外跑。遇到一个老太婆,在她家吃了餐饭,按她的指引沿江下到草坪。在草坪住了一晚,看到乡长来了,乡长蛮好,听我讲是桂林来的,煮起饭菜,叫我们歇着,说部队在离兴坪没有多远,有个班可以收容你们。第二天早晨喊一个老百姓带我们去了兴坪——团部在兴坪。”

  1945年日军投降时,黄海潮所在的部队到海南接受日军投降。

  解放后,黄海潮以其黄埔军校的经历,被判为历史反革命,劳教5年。 黄海潮从农场回家后,因为劳教时左手5根手指几乎全断,不方便干农活,再加上年事已高,只好孤身一人住在侄儿的一间旧房里。2007年在劳动时双腿受伤,从此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也难以自理。老人的听力不好,目前在民政部门领取每月105元的五保户生活费。

  黄海潮的妻子1946年因病去世。虽然年轻时的黄海潮长相不错,但因为有“历史污点”,妻子去世后他再也没结过婚。后来有机会结婚,他却想淡了。他还说:“文革不可回忆,我留得生命在,总要看到有一天。”

责任编辑:李少通 最后更新:2017-09-13 09:40:4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老兵档案】郑立志:黄埔第二分校18期步科12总队

下一篇:【老兵档案】蒋靖恒:从台湾回来的抗日老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