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疯狂的日本和蒋介石的应对(四)
2018-12-20 09:34:02  来源:萨沙  点击:  复制链接

  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国内民族情绪已经极为高涨,到了谁也无法控制的地步。

  中国清末以来近百年的国耻深深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加上日军野兽军队连续侵占中国的台湾,东北。日军所到之处烧杀奸淫,完全是无恶不作,丧心病狂到了极点。仅仅一个旅顺大屠杀就杀死了全城2万多人,后来抗战历史上,日军所到之处完全是滥杀和残杀,连小孩和妇女也不放过,自然为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切齿痛恨。

  中国的文化虽然备受摧残,但至少在当时,真正的中国人都明白,人之所以为人 是因为他们有人的尊严。

  没有尊严和道德信念的民族,就是个腐败堕落的民族,他们民族的人也不配称为人(今天的中国就很危险)。

  用斯大林的话来说:苏联人宁可全部战死,也不愿成为纳粹的奴隶。

  当时全国一致要求和日军决战,甚至从918开始就是这样,期间无数次学潮,游行,闹事。

  加上中共的煽动,要求和日本决战的民怨在全国成为燎原之势。

  当时国府还是搞了一些民主,不敢武力镇压,也无法武力镇压。所以完全被这些人民的热情搞得狼狈不堪,甚至外交部长王正廷还被学生冲入办公室打伤,蒋介石也说了三日之内不出兵,割脑袋谢罪的话。

  实际上,民怨不过是老百姓的一种想法,本质上没错,却并不见得就一定对。

  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当时全国有很多要求抗战的学生领袖,脑的最厉害的就是他们。而真正日军打过来的时候,其中一部分高喊抗日的人居然立即投靠日本人成为汉奸。还有一部分学生随着国府撤退后,仅仅因为抗战中国家经济困难,每天伙食比较差,而起来游行闹事。要知道,当时几百万国军士兵在前线流血牺牲,整天哪有一顿饱饭吃,你们还闹什么闹?这种三分钟热度的人,也配说抗日救国?

  我记得张自忠传记中曾经写道,张自忠和几个身为学生的同乡抱着所谓不怕死,不怕苦,振兴国家的念头去投军。结果他们根本没有打仗,仅仅跟着其他士兵割了两天麦子,除了张自忠以外的其他几个学生都因为吃不了苦,离开军队回家了。

  所谓说起来容易坐起来难,用国军老兵的话来说,有些学校毕业的少爷和大学里面出来的学生兵,平时说的天花乱坠,今天要学岳飞精忠报国,明天要学史可法临死不屈!结果枪一打响,好了,居然尿了裤子。撤退时候人就不见了,哪儿去了?一些逃回家了,一些觉得日本人厉害,我们打不过他们,中国铁定亡国,干脆跑到日本人那里去了。

  当然,这种热情对全民抗日是有利的,也是抗战获胜的最重要的条件。不过凡事都不能忽视客观因素,而光是想当然,用想法代替现实。不然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吃大亏!

  7月8日当天,全国一些老百姓听到卢沟桥打响以后,都一片欢呼声,认为终于可以报仇了。

  在这种民意下,蒋介石也不敢违背,实际上,历史上没有一个政府敢于违背,即使毛泽东也不行。

  所以,看起来还是要打的。

  在蒋介石看来,虽然当时万事都没有具备,好在国内内战表面上已经停止,而持久抗战的大后方西部也已经通过红军长征而控制,对日本持久抗战获胜最基本的条件已经具备。也就是说,中日大决战这一仗还是可以打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很有可能打赢,所以我们可以打。

  而在918事变的时候,128事变的时候,甚至北伐的济南事变时候,我们不可能打赢,所以我们根本不可能打。

  如果打了,用蒋介石的话来说:就是用整个国家和民族去赌博,是对国家民族最大的不负责任,是最大的犯罪!

  所以,蒋介石自卢沟桥开始以后,他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准备全面开战。

  7月8日凌晨中日在卢沟桥开战,当天,蒋介石下令给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势态扩大。

  很显然,蒋介石害怕宋哲元犯了张学良的错误,擅自撤退部队,赶忙下了坚守的命令。

  另外蒋介石认为平津两地无险可守,又被日本华北住屯军四处渗透,恐怕难以守住。他命令设石家庄行营,由徐永昌为行营主任、林蔚为参谋长,并且要求宋哲元立即赶到石家庄,保定一线指挥29军各部,同中央军以及华北两大军阀阎锡山,韩复榘合作。

  可以说,即使从今天看来,蒋介石的战略眼光还是很令人佩服的。

  如果按照蒋介石这样部属,恐怕华北抗战不至于像后来那样。

  当时蒋介石的头脑和立场可比宋哲元坚定,高明的多。

  他很快就通过日本向华北的大规模增兵,明确看出:卢沟桥事变必不可能和平解决!

  相比宋哲元态度暧昧的和日军和谈,蒋介石要强硬的多。他在8日,10日,11日,12日先后通过外交部,外交部长王宠惠,驻日本大使许世英向日本发表强硬声明,表示日本必须谋求和平解决,避免事态扩大,并且要求日本立即停止军事行动,立即停止增兵。

  蒋介石在日本留学过,也在日军中服役过,他深知日本和日本民族的性格。蒋认为日本野心勃勃,一心想入侵中国已经几十年了。现在日本就像一辆失去刹车的高速跑车一样,想让他停住已经是不可能的,想依靠外交手段制止更是不可能的。

  所以,蒋介石虽然和英国,美国,苏联,德国,意大利等国大使接触,想看看列强是否愿意调停,但实际蒋不过将外交手段作为一种尝试的途径,实际上他早已开始军事上的应战部属,其积极程度比宋哲元高出百倍。

  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各路国军向河北开进,但处于平津第一线的宋哲元却并不准备立即和日军开战,这实在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

  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也就是7月9日蒋介石下令,立即向平津附近增调部队。

  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在河北河南附近的几支部队立即奉命开入河北察哈尔两省,包括孙连仲之第26路军2个师,庞炳勋的第40军1个师,万福麟的第53军1个军,高桂滋的第84师,这几支非中央嫡系部队的总兵力不下5,6万人,而且都不是弱旅,都是有战斗力的队伍。

  另外还有中央军卫立煌,关麟征,刘峙,汤恩伯的几个军,也奉命迅速向河北察哈尔开进。

  由于知道日本空军已经大量调往华北,蒋介石命令高炮部队火速开往河北,准备支援宋哲元在平津两市的防控力量。

  这样很快在察哈尔和河北两省的国军总兵力有20多万人,加上晋绥的阎锡山10多万,韩复榘的8,9万,宋哲元自己的10万,总兵力不下40,50万人。以这样庞大的兵力,面对只有不到10万人的日军,还是可以狠狠拼一场的了。

  7月17日,在得知宋哲元不但秘密和日本私下和谈,还拒绝国军各部增援部队开进平津一带。

  身在庐山的蒋介石知道事情不妙,随即做了著名的庐山演讲《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

  蒋介石明确的表明了中国的立场,也就是中国的底线,也就是最后关头。

  所谓最后关头,蒋介石说的很清楚,就是

  (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中国不会割地,不会让出华北,也不会承认伪满洲国);

  (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中国不会同意所谓的华北自治,不同意日本在华北建立傀儡汉奸政权);

  (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中国不同意建立亲日的地方政权);

  (四)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受任何约束(中国不会放弃河北和察哈尔的控制权)。

  可以看到,这四点也就是说,日本想要控制华北是不可能的,如果日本强行要入侵华北,那么中国就开战。

  如果日本只是想要些钱,捞些好处,那就另外再说。因为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东西,现在对中国来说,最需要的是时间。

  其中蒋介石还告诫人民,不可能坐视华北被日军控制,因为华北一丢失,国家就难保。他说: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会变成北平!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期间,蒋介石还公然号召中国人民起来抵抗日寇的入侵,他下面这几句话,直到今天也深深鼓舞了后人。

  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至,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更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谈话稿既发表,只有一意应战,不再做回旋之想!

  总体来说,蒋介石在77卢沟桥打响以后,就下定了和日本决战的决心。

  蒋介石虽然坚决,却没想到河北,察哈尔的地头蛇宋哲元却出了问题。

  宋哲元虽然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抗日英雄,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军阀,而且还是一个老军阀。出于军阀固有自保心理,他像918和热河抗战时期的张学良一样,试图全力保住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宋哲元认为一旦中日全面开战,他的河北察哈尔两省地盘已经29军就处于日军进攻的最前线,无论中日最终谁胜谁负,29军的军队和地盘必遭严重打击。那么29军,也就是西北军的军阀割据地位也就彻底结束了,西北军这个传承了20多年的军阀团体也就彻底毁灭了。

  所以宋哲元开始试图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卢沟桥事变,尽一切力量避免中日全面开战。结果宋很快被日方虚假和平态度迷惑(日军正在大规模调兵遣将,完全全面进攻的部属,所以使用虚假手段稳住宋哲元),并没有立即做军事应战的部属,也拒绝蒋介石派遣的几十万增援部队进入平津一线,甚至连全国给29军的抗战捐款也断然拒绝接受。

  这样一来,蒋介石的准备至少在平津一线就等于打了水漂,而29军自己也处于站不能战,退不能退的尴尬境地。广大忠勇爱国的29军官兵由此陷入一个极为被动的局面中,这也导致了十几天后平津地区的迅速失陷以及29军的惨重伤亡。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8-12-20 11:11:0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疯狂的日本和蒋介石的应对(三)

下一篇:一位日本关东军留下的遗书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