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考察平型关战场纪实(三)——平型关战役失败的原因
2022-10-23 15:40:23  来源:凤凰网  作者:泰哥  点击:  复制链接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但第二战区在已经形成的有利战场态势下,最后还是败退平型关。导致平型关战役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平型关侧后要隘茹越口失守。为了解当年茹越口战斗情况,作者专程赴茹越口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文,作者介绍了对茹越口实地考察的情况,揭秘茹越口的军事价值和重要性,还原了当年茹越口战斗情况,重点分析了平型关战役失败的原因。

  在茹越口考察所见

  茹越口,位于山西省应县南约23公里处。茹越口是条山沟,长20多里,向南穿过隘口,东边是铁角岭,西边叫五斗山,山势陡峭,易守难攻。茹越口北为应县,南通繁峙,为雁门十八隘口之一,是穿越恒山南北,沟通忻州盆地和大同盆地的交通要道之一。峪口左侧山高1436米,右侧山高1317米。主峪从茹越口到果坪村,长约10公里,直达海拔2111米的铁角岭。《郡志》载:“五代唐末(905年)修茹越口,开左右道路。”

远眺茹越口

远眺茹越口

鸟瞰茹越口

鸟瞰茹越口

鸟瞰茹越口

  作者从应县驱车向南来到茹越口北面的一个小村,叫“教场村”,从这里可以清楚地观察茹越口。

从教场村向南看茹越口

从教场村向南看茹越口

  先说说教场村。教场村隶属于应县南泉乡,两面环山,两面临川,这里位于茹越口的峪口地段,南距茹越口村约一里地。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要塞。历代朝廷都在此驻兵扎营,是教兵练习场地,因而被命名为“教场”。

茹越口与教场村位置示意图

茹越口与教场村位置示意图

  作者在村民中了解到,教场村村子不大,现有人口六百多人。难得的是,这个村还保留着春秋战国、宋辽等时期众多的历史遗址。其中最著名的,有“古城墙遗址”、“霸王庙遗址”、六郎城“山腰圈马场遗址”、“观沟庙遗址”、杨家将抗辽时起兵地遗址“杨起地”、杨家庆功“设席摆宴”遗址,还有梨园、照壁、斩子坡、烽火台等古代遗址。

  在教场村南边驻足观察,只见南面高山连绵,山峰险峻,古长城就从这里呈东西向横亘而过。从教场村往南边看,可以清楚地看到西南方向的山上有古代要塞和烽火台,如今这些昔日雄伟坚固的要塞和烽火台,都成了残垣断壁,显得残破而荒凉。

茹越口旁的古代要塞

茹越口旁的古代要塞

  从教场村看南边的茹越口,东西两边都是南北向的山峰,山峰中间夹着一条近似南北向的山谷。这里地势险要,在隘口居高临下布设阵地,敌人就很难通过隘口。这里在军事上显然属于易守难攻的要地。过了茹越口向南,就是繁峙县了,再向东就是五台山和平型关,所以,茹越口还起着屏护平型关侧后安全的作用,其军事价值十分重要。

茹越口的古长城

茹越口的古长城

  还原当年的茹越口战斗

  鉴于茹越口的重要性,第二战区原计划派1个军来防守茹越口,即杨爱源的第34军。但平型关作战部署形成后,却不断从这个方向抽兵:先是郭宗汾的71师被调走,成立了预2军,用于加强平型关防守;原打算驻防山上阵地的姜玉贞196旅,还没到就被截留了,给派到了代县阳明堡,用于防御雁门关方向之敌。如此一来杨爱源只好精打细算,用61军残部101师驻守石楼口和大小石口,把34军主力梁鉴堂203旅部署在了茹越口。

  进犯茹越口的,是筱原诚一郎率领的日军第15混成旅团,这个旅团是抽调各兵种组建的部队,具有独立作战能力,兵力5000余人,还带着两个伪蒙骑兵师。第15混成旅团为何敢选择天险茹越口作为突破口呢?因为茹越口虽是险隘却无重兵防守,只有一个旅的兵力驻守,而且阵地还在山下峪口前。

茹越口旁的古代要塞和烽火台

茹越口旁的古代要塞和烽火台

  9月27日,混成15旅团和两个伪蒙骑兵师向茹越口前的203旅阵地凶狠地扑来。梁旅427团顽强抵抗,激战一天,日军未取得任何进展。

  28日,日军在飞机大炮的火力支援下,发起了更大规模的进攻。在日军突破203旅防线的危急时刻,梁鉴堂旅长亲自率领预备队冲了上去,与日军展开肉搏,不幸颈部中弹,英勇牺牲,全旅官兵伤亡大半,茹越口要隘遂陷敌手。29日,茹越口后方要地铁角岭失守。这就造成了平型关的中国军队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第二战区不得不命令部队撤离平型关前线,平型关战役宣告结束。

  平型关战役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认为,平型关战役在战局和战场都极为有利的态势下最后功亏一匮,分析起来主要有六个原因。

  第一,关键地域投入兵力过少,致使茹越口要地被敌轻易突破。平型关防线对我军来说,是非常有利的防御地形。这么有利的防御地形,之前的大同不具备,后面的忻口和太原也不具备。所以,打好平型关战役,对于整个山西战局来说,不仅十分重要,而且确实具备充分的条件。而茹越口和铁角岭对于整个平型关战役来说,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地。如此重要的隘口,本该重兵设防,最后却只派了34军梁鉴堂203旅一个旅去防守,该旅背险布防于隘口前方,而茹越口后方25里险要的铁角岭、五斗山,虽有既设阵地,却未布置守兵(陈长捷《平型关战役经过》)。结果是,茹越口要隘仅仅两天就被日军突破了,致使日军从北路突破长城,形成平型关的中国军队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导致第二战区不得不放弃重要的平型关防线。

  第二,缺乏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日军的坚定决心。日军第21旅团属于孤军深入,在平型关如此险要的有利战场地形条件下,中国军队在这里具备打伏击和阻击战非常有利的条件。但第二战区未能果断地集中优势兵力,对孤军深入之敌实施围歼。

  第三,没有对日军施以不停歇的连续攻击。以优势兵力对敌作战,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发挥兵力优势,组成多个攻击集团,对敌军实施持续的梯次攻击。如果第二战区懂得发挥兵力优势,对已被围困的敌21旅团施以高强度的持续攻击,那么,歼灭这支区区4000人的部队是完全可能的。而在研究平型关战役时,作者发现没有关于9月26日的作战记载,这说明9月26日第二战区已经放弃对日军第21旅团的进攻了。由于第二战区在关键时刻 “拉松套”了,结果让已经陷入绝境的日军第21旅团起死回生。

  第四,缺乏后手,没有部署预备队增援补缺。日军是长途奔袭,劳师远征,而中国军队是以逸待劳,坐享地利之便,但这些有利条件并没有转化成战场上的优势,因为总指挥不善于利用这些优势。当日本关东军从北路杀来时,阎锡山没有料到34军会被日军一击而溃,没有在茹越口方向部署封口补缺的预备队,使得日本关东军突破茹越口后直接威胁平型关。

  第五,没有大局观念,不懂得相互配合。国民党军队派系矛盾很大,历来都是各自为战,你打你的,我看我的,所以他们不能将兵力握成拳头,在战场上形不成整体合力,以致于国军兵力虽多,却打不过兵力少得多的日军。在平型关战役中,他们不肯出兵支援八路军115师作战就是典型的一例。对此,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经验》中说:“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了。他们自定的出击计划,他们自己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他们时常说要决战,但却决而不战;或向敌人打,而又不坚决打。他们的部队本来既不充实,在一个出击中,却以区区的八团兵力分成三大路,还留了总预备队,而每路又相隔十多里或二十多里。”

  第六,第17军关键时刻从团城口撤退,导致中国军队在平型关陷入被动局面。9月24日夜,北路日军夜袭团城口。驻守团城口的,是高桂滋第17军的第84师。在敌军来犯的关键时刻,高桂滋却认为,该方向的指挥官孙楚是有意牺牲17军,而让晋绥军独占风头,因此他故意闪开团城口、鹞子涧险隘,让贸然出击的郭军碰钉子去。高桂滋的擅自撤退,使日军轻易占领了团城口、鹞子涧、东西跑池一带的要地,平型关防线被日军从北面撕开了一个口子,这使得平型关的中国军队顿时陷入被动局面(陈长捷《平型关战役经过》)。

  据《抗日御侮》一书记载,9月25日凌晨,第71师等部队在进军途中,“突然受到来自团城口、鹞子涧原来高军防线上机关枪和迫击炮火的猛击,引起一阵紊乱。”这时,71师才发现团城口第84师阵地已遭日军攻陷。9月25日凌晨后,“敌全线凌高下追,既占有利地形,又出郭军不意,北翼从鹞子涧突进,南翼从东泡池发起攻击。”“郭宗汾军长同赵晋旅长处于严重危机下,当机立断,紧急收集所部”。于涧头、迷回及北山间就地进行反击。激战至12时,始将战局稳定。

  以上文献说明,高桂滋的擅自撤退,不仅打乱了第二战区的作战计划,也把该地域的第71师等部队给坑了。事后阎锡山在谈及平型关之败时仍愤恨难耐:“高桂滋放弃团城口,比刘汝明放弃张家口,更为可杀!”(陈长捷《平型关战役经过》)

  但17军对此却予以否认,他们辩解17军并不是擅自撤退,而是经过顽强抵抗、付出了重大代价才撤退的。我们姑且不论双方言论孰真孰假、高桂滋是否擅自撤退,但第17军从团城口撤退,造成中国军队在平型关陷入被动局面是不争的事实。这件事使作者想起了此前在大同战役中据守聚乐堡王靖国第19军的表现。国军中虽有勇敢顽强的部队,但总有为数不少的“豆腐渣”部队,他们在与日军作战时,或闻风而逃,或一战即溃,或关键时刻“拉松套”,这样的部队,不仅战斗力低下,而且缺乏斗志,非旦起不了好的作用还只能坏事。而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出现这样的部队,就会“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

  参考文献:

  《正面战场晋绥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陈长捷等,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

  《中国抗日战争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

  《太原大会战内幕全解密》 ,陶纯,军事出版社,2005年

  部分资料、图片采自网络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10-23 15:46: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考察平型关战场纪实(二)

下一篇:抗日战场:嚣张的日军“轰炸魔鬼”是怎样死亡的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