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浅谈江西井冈山地区抗战歌曲的音乐特点
2018-03-06 09:56:12  来源:论文网 作者:史小曼  点击:  复制链接

  【摘 要】笔者在系统梳理井冈山地区抗战歌曲的发展背景、歌曲类型、经典作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广泛流传的抗战歌曲《十送红军》,深入分析了井冈山地区抗战歌曲的音乐特点,一方面对井冈山抗战歌曲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激发人们对抗战歌曲的传唱热情;另一方面也对当前的红色歌曲创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井冈山 抗战歌曲 音乐特点 十送红军

  井冈山作为我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不仅进行了最早的打土豪分田地、创建工农兵政府等运动,革命思想深入人心,而且也打退了国民党的多次围剿,使人民群众对红军抱有无限的希望。在此情况下,诸多革命歌曲便应运而生,到处流传,不仅在当年发动农民起义、扩充革命队伍、反“围剿”战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长期的歌曲创作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特点和风格特征,这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对井冈山抗战歌曲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激发人们对抗战歌曲的传唱热情;另一方面也对当前的红色歌曲创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革命歌曲《十送红军》的创作研究

  1.革命歌曲《十送红军》的创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红色革命歌曲广泛盛行的时代。当时,根据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演唱革命歌曲的指示,为了顺利地创作大型歌舞《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空政文工团的著名词作家张士燮和作曲家朱正本亲自到江西革命老区井冈山、吉安、安福、永新等地区进行采风,由此收集到大量的战争年代的革命歌曲,尤其是当年在井冈山地区广泛流传的不同版本的送红军歌曲,从而为《十送红军》歌曲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张士燮把在井冈山收集到的诸多关于送红军的革命歌曲进行了综合整理,由此形成了《十送红军》的歌词。1961年建军节期间,《十送红军》第一次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正式公演,便一炮走红,传唱大江南北,家喻户晓。

  2.革命歌曲《十送红军》的核心内容

  歌词是体现整首歌曲情感内涵与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渠道。这首歌总共分为六段,分别描述红军下了山、到拿山、过了坡、五斗江、上大道、望月台几处场景,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依次勾勒出1929年朱毛红军初下井冈山时军民间诸多难舍难分的动人场面,比如“千言万语嘱咐,红军啊,捎书(里格)多把,(介支个)革命说”等。由此给广大观众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提高整个作品的情感感染力。

  3.革命歌曲《十送红军》的音乐特征

  首先,红色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在歌词内容与表达方式上力求通俗易懂。这种创作方式一方面能够清楚地传达当时井冈山地区军民之间浓厚的感情;另一方面便于普通民众理解、记忆和传唱。其次,歌曲《十送红军》的叙事性特征非常明显。这首歌总共分为六段,分别描述红军下了山、到拿山、过了坡、五斗江、上大道、望月台几处场景,借助这种具有一定写实意义的叙事表达方式,表现1929年朱毛红军初下井冈山时,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这种叙事性的歌曲创作方式是革命歌曲以及民间歌曲的独特特征,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第三,歌曲《十送红军》也具有明显的情景交融的表现方式,尤其是借助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或者是具有一定情感表达意义的具体物象,来表达人们质朴、纯真的情感。第四,在曲调旋律方面,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包括一个主体(A)和两个变体(B与C)的旋律样式,由此构成了一个ABABACA的曲式结构形态。从整体上来说,各个段落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特别是采用回旋的曲式手法,从而使整首歌曲形成统一化、规整化的风格特征。更重要的是,朱正本先生又在各个段落之间融入了一些新的独具特色的音乐要素,既有利于作者多样性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能够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最后,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含有浓厚的井冈山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正如上文所说,20世纪60年代,空政文工团的著名词作家张士燮和作曲家朱正本亲自到江西革命老区井冈山、吉安、安福、永新等地区进行采风,由此收集到大量的当年在井冈山地区广泛流传的不同版本的送红军歌曲,从而为《十送红军》歌曲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江西省赣州市文联干部许文言考证:革命歌曲《十送红军》采用的是赣南民歌采茶戏《长歌》,又名《送郎调》中的曲式旋律,改了歌词,而且又增加了两个小节的曲调。①由此看出,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含有浓厚的井冈山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

  井冈山红色抗战歌曲独特的风格特征研究

  1.蕴含着浓厚的井冈山革命精神

  井冈山红色革命歌曲是在打土豪分田地、创建工农兵政府、反围剿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或者是后期创作的来源于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故事、革命题材等,因此,这些歌曲大都蕴含着浓厚的革命精神,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强化战斗意识、坚定革命信念、团结群众、扩充革命队伍的功能作用。比如《红米饭,南瓜汤》、《井冈山下种南瓜》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与国民党在井冈山地区进行周旋、斗争的过程中,不是像国民党一样四处搜刮百姓财物、粮食,而是自给自足,亲自种植南瓜和稻米等,由此体现了红军队伍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

  2.简洁而清晰的情感表达方式

  众所周知,当时井冈山地区的普通民众甚至是整个红军队伍的文化水平都非常低,对歌曲的理解与接受能力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很多歌曲不仅是由军队中的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而且也有一部分当地群众在战斗中、生活中创作的。因此,当时井冈山地区的红色革命歌曲大都呈现出简洁而清晰的情感表达方式,不仅歌词语言通俗易懂,容易被军民记忆和传唱,而且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思想内涵也容易被大家接受,能够引起人们的思想振动和情感共鸣。在井冈山经典红色革命歌曲《送郎当红军》中:“我们都是好工农(啰喂),我们出身都贫穷(啰),为了穷人闹革命(啰喂),为了革命当红军(啰),(喂哎―哎喂)为了革命当红军(啰)”。这种简洁易懂的歌词内容,将人们群众的生活与革命运动结合起来,具有良好的革命动员功能。

  3.叙事性的歌词内容

  井冈山革命歌曲中,很多歌词都带来明显的叙事性内容意义,比如红军在井冈山七溪岭战斗中打垮杨池生、杨如轩之后,马上创作出了《七溪岭战斗歌》以及《打垮江西两只“羊”》,其中记载到:“毛委员领兵在井冈,红军力量坚又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垮江西两只‘羊’。真好!真好!”等,都是对当时井冈山地区抗战事迹、群众行为的一种描述,因此,当前很多革命歌曲都成为研究特定历史事件的重要史料。

  4.明显的当地民歌曲式旋律

  一方面,为了鼓励井冈山地区民众对红军队伍革命斗争的信心和坚定意志,因此,需要采用当地民众耳熟能详的曲式旋律来创作革命歌曲,从而促进人们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接受和广泛传唱;另一方面,当时的很多革命歌曲本身就是由当地民众自主创作的,因此,不仅具有浓厚的当地民歌曲式旋律,甚至还包括很多井冈山当地方言。在《十送红军》的歌词里面包括“里格、介支个、啊(哇)、呀”之类的衬词和语气助词,这些都是赣南客家方言,在当地的诸多民歌或者是遗留下来的红色革命歌曲中都有使用。

  不管是早期还是后期创作的以井冈山革命斗争、土地改革为题材的井冈山红色革命歌曲都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既采用简洁而清晰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叙事性的歌词内容,蕴含着浓厚的井冈山革命精神,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当地民歌曲式旋律,这在后期创作的井冈山革命歌曲《十送红军》中都有体现。因此,积极鼓励当代人传唱井冈山革命歌曲,一方面可以回忆并传承老一辈先烈“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军民鱼水情”的优秀革命传统;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强化人们的民族意识,这对于国家形象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许文言.为《十送红军》正名[M].人民音乐,2004,(6):14-15.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介绍井冈山的革命歌曲[J].井冈山《革命歌曲集》,1868,(01).

  [2]夏立生,谢雪文,李红梅.寓理于歌 余音永存――井冈山斗争时期红色革命歌曲的历史佐证[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11).

  [3]谷向阳,王庆新.分析朱正本、张士燮的代表作《十送红军》[J].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1994,(01).

  [4]段宝林.浅谈《十送红军》的风格[J].民间文学词典,1988,(09).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3-06 09:56: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论东北抗战歌曲的时代意义

下一篇:出版媒介场域对抗战歌谣的传播研究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