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桦 《怒吼吧!中国》木刻版画
鲁迅是作家,也是一位艺术家、收藏家。他对版画有一种特殊的痴迷,被称为中国新兴版画之父。
鲁迅所收藏的李桦的版画作品《怒吼吧!中国》是我国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版画作品之一,也是鲁迅一生为民族呐喊的写照。
在抗日救亡中诞生
鲁迅先生是一位收藏大家,除了书籍,他最大宗的藏品就是版刻艺术了。他藏有中国版画2000多件、外国版画2000多件,还有多达6000多件的碑刻拓片,其属于版刻艺术的一种。
鲁迅为什么对版画情有独钟呢?这与他从小受到的熏陶及经历有关。他从童年起就收藏过木刻插图版《山海经》并影描过整本的《荡寇志》木刻画。
鲁迅最为痴迷的,是木刻版画。1927年,他到上海定居不久后,就开始倡导新兴版画运动。目前上海鲁迅纪念馆所藏的中国新兴版画作品达2100余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李桦创作的《怒吼吧!中国》。
《怒吼吧!中国》的灵感,来自苏联作家铁捷克的长诗和剧本《怒吼吧!中国》。作品取材于1924年6月的“万县事件”。
早前中国川江的桐油都是当地船帮用木船运输,自从帝国主义各国凭借各种不平等条约占有内河航行权后,外国的轮船便从吴淞口长驱直入,完全霸占当地的桐油运输事业,侵夺中国船户生意,船工生活濒临绝境。因此,经常发生中外船运争执和摩擦事件。
1924年6月19日,英商太古轮船公司的万流轮在运输中停靠万县对岸的陈家坝。此时,万县美商机构安利英洋行的大班郝莱突然宣布,该洋行存放在陈家坝原定由川楚船帮承运的桐油,全部改由万流轮转运。船帮代表与之谈判,郝莱蛮不讲理,挥杖打人,引起双方争执,郝莱不慎落水而亡。此时,停靠万县的英国军舰威胁向万县开炮,迫使中国当局接受屈辱和约。此事激起全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
当时正在中国北京大学任教的苏联作家铁捷克随即创作了长诗《怒吼吧!中国》,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中国人民饱受侵略与奴役的深切同情,呼吁中国人民发出抗击侵略的怒吼。
不久后,这首长诗又被改编成话剧,于1926年元旦在苏联莫斯科国家大剧院上演,后又在德国柏林、美国纽约、英国曼彻斯特和日本东京等地上演,都获得了成功。剧中,当两名无辜的中国船夫被绞杀,英舰长接到上海已发生革命的消息而狼狈逃遁时,一个工人夺取了警察的枪,跑到码头上,对着帝国主义者高喊:“我发誓,凭了这一支枪……你们一定不能再来了!算一算你们的时间吧,你们的末日快到了。中国正在怒吼咧!”这就是“怒吼吧!中国”名字的来由。
1929年,作家陶晶孙翻译了这首长诗。1935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了潘孑农、冯忌的译本。就在这一年,“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全国各阶层人民群情激愤,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1935年11月,李桦在悲愤中完成了《怒吼吧!中国》的创作。
粗犷简洁,直抵人心
李桦早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30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教于母校。他带领学生组织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参加鲁迅所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抗战胜利后,李桦组织了影响巨大的抗战八年木刻展,他是现代版画会的灵魂人物,也是南方版画界的支柱人物。
在《怒吼吧!中国》中,李桦把当时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和顽强抗争的情状,刻画得入木三分。画面中,一个虽不甚强壮却不乏肌肉的中国男子,身体蹲着被绳索结结实实地捆绑在一根柱子上,无法站立,眼睛被蒙。他不屈的头颅高高扬起,嘴巴张大到无以复加,正在为极力挣脱枷锁而怒吼。同时双手奋力挣扎,试图挣脱绳索,其中一只手正在接近脚边那近在咫尺的足以砍断绳索的尖刀。
李桦通过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把当时中国人民的生存状态生动地、准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它喻示着:虽然不是孔武有力之躯,但也有着足够的反抗力,但是现在却被捆绑了手脚和身躯,无法站起来。中国人民愤怒了,发出了怒吼,正在拼尽全力挣脱绳索,而且一旦手触到那把尖刀,就将很快挣脱绳索,站立起来。
在艺术上,这幅作品既借鉴了表现主义的艺术理念,也吸收了传统的白描手法,注重人物内心刻画,造型线条粗犷简洁,穿透力十足,直抵人心,令人看后无不深感震撼。尤其在那个中国人受尽屈辱、对外抗战要求强烈的时代,人人感同身受,因此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曾在很多报刊上转载。
《怒吼吧!中国》1935年12月首次刊登于李桦主编的《现代版画》第14集。李桦随即寄赠给了鲁迅。收到作品后,鲁迅特地在日记里做了记录:“得《现代版画》(十四)……李桦寄赠”。
鲁迅生前最后的留影
在鲁迅收藏的木刻作品中,还有一份同样题材的木刻,这就是1934年河南木刻家刘岘创作的《怒吼吧中国之图》。刘岘当时在上海从事新兴版画运动,受到鲁迅的指点和鼓励。1933年10月,他在参观鲁迅举办的木刻展览会上见到鲁迅,告诉他自己想创作这一题材。得到鲁迅的支持和鼓励后,刘岘根据铁捷克《怒吼吧!中国》的剧本剧情,刻成了木刻连环画,共28幅,装订成册寄给鲁迅后,鲁迅还曾为他修改文字说明。
不过相比之下,鲁迅对李桦的木刻创作更为欣赏。事实上,在众多与鲁迅通信、接触,受到鲁迅指导的木刻青年当中,李桦受到鲁迅的赞赏是最多的。李桦从1934年底开始就与鲁迅通信,给鲁迅邮寄会刊《现代版画》,请教如何刻木刻,如何印木刻,如何进行基本功训练,以及如何开展新兴版画运动,涉及很多艺术理论、艺术理念,甚至还涉及人生、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建设等方面。
可以说,鲁迅第一次收到李桦的木刻作品,就颇有惊喜之感,对李桦的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每次收到他的新作,鲁迅在欣喜之余,也对他的不足之处给予恳切的指点。从现在保存着的鲁迅致李桦的七封信来看,没有一封是简单应付的,都是详尽解说,甚至主动提出一些话题进行解说、点拨。
从鲁迅那里,李桦受益无穷。对他而言,鲁迅不仅是艺术上的导师,更是人生导师。鲁迅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李桦的影响下,广州现代版画研究会的年轻会员们也开始与鲁迅通信。现代版画会在李桦的带领下,很快成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一支劲旅,这跟鲁迅的悉心指导是分不开的。版画会的活动直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才因人员流散而停止。
1936年10月6日到8日,全国木刻流动展览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展出,鲁迅非常高兴,特地抱病于8日下午到场参观,并与青年木刻家们进行了畅谈。青年摄影师沙飞为鲁迅拍摄了照片,那是他生前最后的留影。11天后,鲁迅就与世长辞了。
1994年李桦离世,《怒吼吧!中国》已经成为中国新兴版画的象征。1998年,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中华文明5000年》大型艺术展览时,《怒吼吧!中国》版画入选为展品。
2011年,上海鲁迅纪念馆的陈列改建,为了表现鲁迅一生呐喊的思想精神,特地请当代雕塑家吴为山先生以李桦的《怒吼吧!中国》版画为基础,创作了高4米、宽4.5米的巨幅浮雕。吴为山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再创作,通过对整体画面的改造,在保留原作精气神的基础上,通过深刻化、立体化、增强化处理,进一步强化了人物造型的力度,凸显了人物内在的爆发力。
责任编辑:吕堃怡 最后更新:2023-07-25 10:24:3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功不可没的抗日文化战队——抗战初期奔赴太行山前线的鲁艺文化工作团寻迹
下一篇:抗战前后胡适对日主张的转变经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