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论伟大的抗战文化
2022-10-09 14:31:50  来源:解放军报  点击:  复制链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国歌,她诞生于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时期,原名叫《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精神的乐曲。在千万首歌曲中,为什么独选《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这值得我们深思。

  抗日战争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写了中国近代以来因外敌入侵而屡屡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和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抗战文化作为战胜日本军国主义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对全民族坚持持久抗战,最后打败日本军国主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鼓舞和激励作用,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抗战文化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它是当时中国先进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即以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抗战文化起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兴起,历经“七七事变”全国性抗战爆发,发展至1945年9月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抗战文化源于民族危亡意识的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价值观,源于大中国抗战军事斗争的现实需要,其目的就是抗日图存,救亡复兴。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文化的本质内容,也是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决定性原因

  人类战争史表明,战争的胜负不但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战争性质等诸多条件,同时也取决于这个国家民族的意志和精神,以及战争指导能动性(即智慧)的优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战胜一个法西斯强国的战争。它既是中日两国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也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大和民族在意志、精神和文化上的一场“软实力”的较量。因此,“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与升华,它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发挥了强大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的作用。

  “千万头颅共一心,岂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这是中国守军第131师师长阚维雍孤军固守桂林城,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时写下的一首绝命诗。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历来崇尚正义,热爱和平,不畏强暴,勇于反抗外来侵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把中华民族逼到濒临亡国的危难地步,也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抗战文化的勃发和激荡,迅速促进了全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共产党、国民党两个最大政党的捐弃前嫌,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给所有党派、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参加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起了模范表率作用。在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较以前任何时代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它使各阶级、阶层、政党、地方实力派、不同军事集团以及身在国外的1000余万华侨在抗日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抗战文化的核心指向是爱国须抗日,抗日即爱国。

  在长达14年抗日战争的壮阔而曲折艰难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至上、团结御侮、不畏强暴、勇于牺牲、自力更生、百折不挠等为主要特征的抗战精神。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抱定“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共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70多年了,但先辈们奋勇杀敌的那份震撼,那份信仰,那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依旧那样荡气回肠!

  手持大刀、拼死与日军肉搏的第29军官兵在长城抗战中予日军以大量杀伤,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当时日本报纸哀叹,这是日军“60年来未有之侮辱”。中国由此产生了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的歌曲《大刀进行曲》。

  “我希望长官永远不要给我们下达撤退的命令,让我们122师与滕县共存亡”“台儿庄便是我师官兵的坟墓,虽剩一兵一卒,也要坚守阵地!”在台儿庄前线,人们看到的是来自不同省籍、操着不同口音、身着不同服装的军人,他们中有川军、西北军、东北军、桂军、滇军……

  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更是家喻户晓的八路军和抗日联军的英雄……

  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20世纪30至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这样,民族觉醒如此深刻,民众动员程度如此广泛,群众发动规模如此浩大,战斗意志如此顽强,抗击时间如此绵长。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说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蕴藏着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她不仅是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精神力量,也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永恒动力,特别值得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

  正如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锻炼了中国人民。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近代百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每一次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的斗争,都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准备了量的积累,而抗日战争则使中华民族的觉醒产生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团结觉醒、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胜利。

  2、土窑洞里写成的、页页稿纸上带有西北黄土地味的《论持久战》,跻身于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列

  实行全民族抗战、持久战战略方针和游击战及其一系列作战原则的先进军事理论,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

  20世纪末,西方一个著名学术机构评出了影响人类历史的十大军事名著,中国占有其中两部:一部是《孙子兵法》,一部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世界各国的军事专家学者都公认,《孙子兵法》是人类冷兵器时代军事学术的最高成就,历来被认为是“兵学圣典”,而《论持久战》则是热兵器时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弱国战胜强国的具有指南针意义的代表性军事著作。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延安城西南的凤凰山脚下的土窑洞里写成的,页页稿纸上带有西北黄土地味,何以跻身于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列而享誉全球?它的魅力为何如此之大?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来寻找答案吧!

  全国抗战之初,国民政府提出实行“持久消耗战略、以空间换时间”,其主体思路是正确的,但它实行单纯依赖政府和军队的力量,而不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一场人民战争;实行内线固守、分兵把口的作战方针,并把全国抗战分为战略防御和战略反攻两个阶段或称两个时期。战争指导的失误,导致由此带来巨大伤亡损失。

  历史表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先进政党,在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可以发挥扭转乾坤的历史作用。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虽然不是执政党,但她却成为凝聚人民力量的有力号召者和坚强组织者。中国共产党首先倡导并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成为坚持持久抗战的中坚力量。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持久战的总方针,抗战必经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阶段理论及其一整套作战原则,并把游击战上升到战略地位,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成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有效作战模式。《论持久战》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指南,从而大大增强了中国军民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骨气和底气。无论形势多么复杂、战争多么残酷、条件多么艰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抗战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认为“民力和军力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并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实行游击战与正规战相配合,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先后开辟了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四大敌后战场,建立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的19块抗日根据地,与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密切战略合作,创造了敌后与正面两个战场共同夹击日军的战略格局,陷侵华日军于人民战争的大海之中,使其遭受灭顶之灾。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说明,先进的军事理论,对于弱国战胜强国,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毛泽东关于抗日持久战和游击战争的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仍然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许多亚、非、拉国家和民族广为运用,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研究战略理论的著名学者伊藤宪一把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归结为“以动员人民的战略和游击持久的战略,来实现弱者对付强者的战略理论”。原日军大本营参谋山崎重三郎撰文说:“世界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游击战争,但只有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进行的游击战,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他的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把百万帝国陆军弄得团团转,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英国著名学者戴维·麦克莱伦在他所著《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一书中评价说:“毛(泽东)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最富于独创性的贡献,是他关于游击战的思想和在军事上同强大的敌人长期斗争中所采取的策略思想……这些战略思想后来在南斯拉夫铁托的敌后游击队、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阵线以及古巴革命期间和印度支那都被成功地运用了。”

  3、抗战文化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宣传和推动抗战,成为鼓舞中国军民团结御侮、共赴国难、浴血奋战的强大动力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在延安窑洞里用了6天时间完成谱曲的。这首在宝塔山下、延河边创作的歌曲,在有炎黄子孙的华人世界流传了70多年,它的每个音符已经成为凝聚中华儿女的情感之魂!

  这是中华魂之歌!中华魂之曲!黄河在怒吼,就是中华民族在怒吼!曾指挥《黄河大合唱》近千场的指挥家严良堃说:“每次听到这首曲子,就会回忆战争年代的日子,不禁痛恨日本侵略者。随着岁月的累积,这首曲子已成为中国人音乐的经典之作。”

  “七七事变”后,中国文化界的抗日统一战线迅速组织起来,仅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就组织40多个救亡团体3000多人的宣传队,奔赴抗日前线慰问演出,被誉为“文化战斗的游击队”。南京沦陷后,全国的救亡团体、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名流、大批流亡学生和知识分子云集武汉。当时,国民党抗战比较积极,在文化领域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政策。以郭沫若为厅长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下设动员群众、艺术宣传、对敌宣传三个处,成为中国共产党扩大文化统一战线、推动抗日救亡的重要阵地。各种抗日救亡和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创办出版,如上海《救亡日报》《烽火》,长沙《抗战日报》,武汉《全民抗战》,广州《抗战戏剧》《文艺阵地》,成都《金箭》,等等。我党创办的《新华日报》,郭沫若为社长、夏衍为总编辑的《救亡日报》等报刊,成为中国抗战文化的导向标。

  随着抗战文化的兴起,一大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涌现而出。如《保卫卢沟桥》《八百壮士》《塞上风云》《台儿庄》等剧目,《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之歌》等歌曲,《卢沟桥演义》等小说、诗歌和报告文学,《卢沟桥事变》《八百壮士》等影片,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等,特别是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凝聚全民族抗战之力提供了重要的精神食粮。

  抗战文化的方方面面、各个层次,都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宣传和推动抗战,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一条重要战线。

  4、延安是中国抗战文化的中心,敌后抗战文化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功绩卓著

  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或组织的文艺团体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人才辈出,优秀作品大量涌现。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歌颂人民、鞭挞日本侵略者的优秀作品,其中许多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艺史上的红色经典。比如诗歌《给战斗者》《向太阳》等,戏剧《放下你的鞭子》等,而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最为激动人心,歌声悲奋激扬,浸入肺腑,激发人们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沸腾旋律!

  当时,延安还成立了抗日问题研究会、哲学研究会、政治经济学研究会、自然科学研究会、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和文化协会等30多个学术团体,发行了《红色中华》《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和《中国妇女》等报纸杂志30多种,不但出版了马恩列斯著作50多种,还出版了大量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如《大众哲学》《中国通史简编》和《孙子兵法》《战争论》《总体战》等军事名著。

  敌后各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民族化,还表现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进行抗日宣传,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战意识。如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春节文化写对联和贴门神,就是敌后军民文化的真实写照。像“群策群力抗战到底,一心一意争取胜利”“春耕夏耘努力生产克服经济困难,秋收冬藏囤集公粮增加抗战力量”,等等。过去每家门上贴的《麒麟送子》《老鼠娶妻》一类的年画,已被《抬伤兵送茶饭》《妻子送郎上战场》一类的年画所代替了。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最大限度地接受了中华民族传统中的优良养料,在大众化的创作上取得了新成绩。比如129师386旅政治部宣传队演出过反映东北抗日义勇军斗争事迹的京剧《小白龙》等。在图画木刻方面,“鲁艺”派到太行抗日前线的木刻工作团创作的年画,一出版就被群众马上买光。八路军文艺工作者深入抗日根据地用北方群众喜欢的形式编排了许多具有很强教育意义的戏曲,如反映民众积极参加抗日战场的《上前线》,反映母亲教子重返抗日战场的《新三娘教子》等。

  敌后抗战文化的各类艺术作品,是八路军广大指战员战斗行动或创建抗日根据地斗争的艺术反映和折射。人们所熟悉的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刘白羽的《八路军七将领》《五台山下》,邵子南的《地雷阵》,马健翎的《血泪仇》秦腔,孙犁的《荷花淀》等,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至今仍是红色经典。

  敌后各抗日根据地文化是团结自己、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抗战伊始,抗战歌曲《抗战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打豺狼》《到敌人后方去》响彻大江南北。像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春节时贴的对联“除旧岁打倒投降派,过新年拥护抗日军”,是八路军文化战斗性的一个缩影。这些用陕北、山西等北方语言写作的文艺作品,大大地增强了文艺作品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更好地实现了为抗战和敌后根据地军民服务的目的。

  敌后抗战文化紧紧围绕抗日战争的形势任务来展开,它既是团结、教育和鼓舞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精神食粮,又是抵抗日寇侵略、争取抗战胜利的有力武器。著名的“第十八集团军西北战地服务团”(简称“西战团”),1937年10月奔赴山西抗日前线,随八路军总部行动,在6个多月里,行程3000余里,途经16个县市,60多个村庄,演出100多场,在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38年11月,“西战团”再次进入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边区开展文化宣传活动一直至1944年4月。他们先后创作60多部剧本,创作和搜集改编民歌400余首。还有第120师的战斗剧社、第129师的先锋剧社、第115师的战士剧社,都非常有名,很受群众欢迎。它们在调动群众抗日积极性、宣传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政策方面,功绩卓著。

  敌后各抗日根据地活跃着各级各类抗日文艺团体,呈现出八路军文化的丰富多彩——形式和内容的多元性、多样性。既有从延安来的八路军总部的鲁迅艺术学院,也有第129师的先锋剧团,还有行署下属的太行剧团。各军分区、各县都有剧团,各村则有秧歌队等。晋察冀军区的10个军分区每一个分区都有一个剧社。各级各类抗日文艺团体紧跟当时的形势任务来创作排练文艺节目,《八路军军歌》就是这个时期创作的。他们演出的剧种有话剧、歌剧、京剧、晋剧、上党剧(山西梆子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大合唱、小合唱、活报剧等。

  5、抗战文化是团结抗日力量、瓦解敌军的重要方式

  八路军各级文艺团体以战斗前线作舞台,部队打到哪里,行军走到哪里,文化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不管是战火纷飞的前线,还是险象环生的敌后游击区,常常看见他们的身影。他们既是演员,又是战斗员,经常配合部队打扫战场、看押俘虏、护理伤员等。

  敌后抗战文化以其独特的吸引力鼓舞、感召抗日军民,直接服务于抗战,为着抗战的胜利,成为争取友军、团结其他抗日武装力量、瓦解敌军的重要方式。1938年初,八路军“烽火剧团”奉命在陕北慰问从抗日前线撤回休整的国民党第17路军官兵,为了鼓舞友军的抗日之举,剧团当天就赶编了赞扬赵寿山将军的活报剧,在舞台上高悬大字横幅:“慰问赵寿山将军及全体官兵联欢晚会”!他们演出的《放下你的鞭子》《打回老家去》等剧目,反映了日军侵占东北、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官兵的抗日豪情。之后,赵寿山还请八路军烽火剧团输送一些文艺人才帮他们成立剧团以宣传抗日、鼓舞士气。东北军将领看完八路军“烽火剧团”的演出后感慨地说:你们的一场戏比几次政治课还管用,真是受教育啊!

  敌后抗战文化非常重视瓦解敌军工作。这也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一个光荣传统。八路军根据宽待俘虏的政策,对敌发起政治攻势、宣传攻势和文化攻势,重点宣传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非正义性,激起日本士兵的反战厌战情绪,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晋察冀军区开展瓦解敌军工作,注重开办日语训练班,制发各种宣传品、标语、口号、歌谣等,特别是利用经过教育的俘虏在战场上向敌人喊话,收效显著。1939年5、6月间打响的大小龙华战斗,生俘日军官兵14人,半数以上为自动缴枪投降过来的。第一个日军俘虏前田光繁,在八路军俘虏政策的感召下很快变成第一个“日本八路”。继1939年11月7日发起由7人组成的日本人反战组织“觉醒联盟”之后,“觉醒联盟”相继成立太行支部、太岳支部、晋东南支部、山东支部等。1942年8月,华北各地的“觉醒联盟”统一改称为“反战同盟”。据1944年统计,“反战同盟”支部有13个,成员达223人。

  6、如何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抗战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抗战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对于动员、鼓舞全民族坚持持久抗战,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论持久战》《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战文化亦将成为代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一个杰出符号。

  当前,如何打造强军文化、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抗战文化,为实现强军目标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今天,国际恐怖主义危害依然严重,由领土、民族、宗教、资源、海洋权益等引发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战争的阴霾依然笼罩在人们的头上。时至今日,日本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依然矢口否认或美化日军侵略的野蛮罪行,依然在执意参拜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亡灵。从20世纪80、90年代至今,日本少数右翼势力否认、歪曲和美化其侵略历史的谬论肆无忌惮,为军国主义战犯招魂的政治丑剧连年迭演不断,政治右倾化日趋严重,军国主义思想日趋泛滥。日本正在走一条改史翻案——修宪扩军的军国主义道路。曾经屡遭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中国人民对此应时刻保持警惕。

  作为保家卫国、敢于应对世界上任何强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只有拥有比战争狂人更为强大的军事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才能制止战争、打赢战争。我们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责任编辑:高杨 最后更新:2022-10-09 14:34: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激扬民族精神 奋发民众情绪——战时大后方的抗战歌曲

下一篇:为抗战文化吹响胜利号角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