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中的文化力量
2019-11-08 16:08:44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  复制链接

  当我们从这个视野考察中国的抗战史,面前似有无形的江河奔涌而来——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奏响,徐悲鸿的《战马》画就;萧红将家国悲欢写入《生死场》,艾青用一腔热血浇筑《向太阳》;《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呐喊:“一心一德的拿铁和血与敌人作殊死战,是中国民族的唯一出路”,新华广播电台在延安的窑洞里向中华大地发出怒吼:“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战场之上,战马嘶鸣、血洗黄沙;战场之外,学生、老师、报人、学者、诗人、作家、科技工作者从海外奔向国内、从后方奔向前线、从国统区奔向延安。

洗星海

  抗日军政大学以窑洞为教室、以石头为桌椅,九年间为抗战前线输送了十万名优秀干部。四面合围、黑云压顶,抗大学子“人类解放”“救国责任”的歌声不绝。

  漫天烽火中,中国大学大规模内迁,教授学子们,衣衫褴褛,但精神抖擞,辗转迁徙,却一路弦歌。西南联大师生更发出“没有足够的兵器,且拿我们的鲜血去”的呐喊。

  留下名字的人,仅仅是被打捞上来的历史;载入史册的事,只是文化抗战的沧海一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投入了民族解放的洪流,他们给了抗战理论的滋养、文化的动员、精神的鼓呼,更在守护民族文化的同时,在世界历史中寻找中华文明的坐标和方向。

  文化抗战,不仅是“一曲《黄河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更在寻找“中国往哪里去”的答案;抗战中的文化力量,无论是救亡报纸还是抗日诗歌,无论是延安文艺还是孤岛文学,都是在为民族精神赋形。一首诗能盛得下民族的魂魄,纸笔写下的历史,能发出轰鸣。

  神州灯塔 熄灯号吹过,斯诺如约而至。毛泽东搁下正在写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笔,交叉双腿,背倚窑壁在土炕上坐定。斯诺坐在他对面的方凳上。谈话从晚9时许延续至次日凌晨两点。

  中国如何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条件有三: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战争将打多久?最首要的决定因素,便是“中国人民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最终,一言以蔽之:“全中国人民的动员和团结,统一战线的建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从1932年以来所一直主张的。”

  抗敌先声1935年12月9日,清华大学学生陆璀在演讲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一二·九”运动像一声响彻神州大地的春雷,革命的暴风雨就要来临了。老百姓看不下去了,有良心的中国人等不下去了!“一二·九”运动发生的第三天,上海文化界站出来了。

  “文化人总是在民族危亡之时,担负起引领社会风气、唤醒国民的重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说,文化界同仁当时面向全国公开提出“组成救亡的统一阵线”,“真的很了不起”,表达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唤醒了民众的爱国意识。

  1937年1月8日,由范长江、夏衍等人发起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会在上海宣告成立。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著名的全国性新闻记者组织。

  1938年 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这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的大型日报。国民党国际宣传处请英国记者田伯烈和美国教授史迈士撰写《日军暴行纪实》和《南京战祸写真》,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杀暴行。叁 1939年5月3日至4日,日寇飞机接连对重庆实施狂轰滥炸,损失惨重。重庆《中央日报》《时事新报》《大公报》《新华日报》等10家报纸不得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于5月6日合作刊发《重庆各报联合版》,至8月12日结束,共出版了99天。6月17日至19日,香港《大公报》连载萧乾撰写的《血肉筑成的滇缅路》。肆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统区部分进步新闻文化界人士纷纷转移到香港,开办《华商报》、《大众生活》周刊、《光明报》等抗日报刊。伍 1945年8月15日,各大报都在显著位置登载日本投降消息,《中央日报》的《面对毁灭绝境,日本请求投降》、《新民报》的《战事结束天下太平》、《大公报》的《日本投降矣》十分醒目。“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全体同学都不愿意在日军占领下读书,决定迁校长沙,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抗战局势急转直下,不得已又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没有足够的兵器,且拿我们的鲜血去;没有热情的安慰,且拿我们的热血去;热血,是我们唯一的剩余。”国家危难之时,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发出了愤怒的吼声。

  1944年,石鲁取材延安大后方人民的生产生活创作了版画《妯娌》 抗战时期,特别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延安和各解放区作家纷纷响应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争先恐后到群众中去,到农村、到部队基层去,通过创作文艺作品等形式参与抗日斗争,涌现出丁玲、周立波、马加、欧阳山、李季、柳青、赵树理、马烽、孙犁、刘白羽、华山等一大批著名作家,形成了文学与群众相结合的热潮。

  戏剧界抗战大事记1937年7月15日上海成立中国剧作者协会,决定由17位戏剧家集体创作话剧《保卫卢沟桥》。1937年12月31日全国18个戏剧团体代表人物会聚武汉,成立“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决定以每年的辛亥革命纪念日(10月10日)为戏剧节。该协会后随国民政府内迁至重庆。

  1941年4月1日怒潮剧社扩大改组为“中国万岁剧团”,由郭沫若兼任团长、郑用之任副团长,成员多为中共地下党员。10月,新中国剧社成立,田汉任名誉社长,杜宣任社长。

  1942年1月至1943年4月郭沫若连续创作出《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5部大型历史剧。

  1944年国民政府将每年2月15日定为戏剧节。

  1944年5月19日西南五省戏剧展览会结束,历时3个月,上千名戏剧工作者参与,是抗日大后方戏剧活动的大检阅。

  冼星海在指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合唱队排练《黄河大合唱》“在中国音乐史上,从没有一个时期像抗战时一样,用歌声把全中国人民的心贴得那么近,更用歌声激发出奔涌不息的民族精神、谱写出全民族的战歌。它们永远是人心所向,永远是时代的强音。”已届耄耋之年的阎肃激动不已。

  这些深植于历史之中的金石之声,曾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彼时国难当头,响彻中华大地的嘹亮歌声,喊出了百年来国人面对列强侵略的激愤,更激励着千万爱国将士和民众奔赴抗日救亡的战场。

  电影票《八千里路云和月》剧照“九一八”事变,东北大片国土沦于日寇铁蹄下。一向在东北很有市场的上海电影,受到冲击,但同时也意味着抗日电影会的来临。东北与上海,由于东北民众大批流向上海而结合得更紧密了,流亡上海的东北人将上海视为祖国的象征,留在东北的年轻人,也通过上海电影传递的信息,支撑着民族国家的信念。

  科技界抗战大事记 1937年土木工程专家凌鸿勋受命在14天内将粤汉铁路与广九铁路接通。桥梁专家茅以升、罗英等设计建造的钱塘江大桥铁路、公路桥相继通车。 1938年物理学家严济慈带领迁至昆明的所内科研人员,动手磨制各种厚度的优质水晶振荡片,改善了我国战时电信技术。 1939年石油地质学家黄汲清带队会同四川石油勘探处钻探中国第一个天然气田。工程师罗英和梅旸春重新设计了柳江桥。 1940年第一台煤气汽车发动机由工程技术专家支秉渊创办的新中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 1941年王淦昌提出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半年后方案被成功验证。 1944年由留学归国的林同骅、顾光复和高邦俊设计制造的“中运一号”木制双发中型运输机试制成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随后各科研机构、高校逐渐恢复。 愚公移山(油画)徐悲鸿所作 没有哪一幅美术作品能够像江丰的《“九一八”日军侵占沈阳城》木刻那样,在日军占领东北的第一时间即以所见真相的图像昭然揭露侵略者的野心;也没有哪一幅绘画作品能够像李桦的《怒吼吧!中国》木刻那样,在全面抗战来临之际,以一位被缚却宁死不屈的中国人形象来唤起民众,发出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声音。

  1931年,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以来,似乎就注定了要在这个历史节点用黑白分明、简约凝重的视觉语言去承载一个民族腥风血雨的危难。利刀劲笔,直面社会和人生,这正是抗战时期没有哪一种绘画能够像木刻这样绽放的缘由。这些木刻作品既是战争场景的记录,也是战时民众生活的写照;既是唤醒民众的号角,也是讴歌解放区明朗的天的诗篇。

责任编辑:李谷灿 最后更新:2019-11-08 16:10: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湖湘文化是抗战精神的重要源泉

下一篇:抗战时期中国文化教育界的积极作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