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的广西民团周刊社及其出版活动
2017-12-15 16:40:24  来源:广西地情网 《广西地方志》 作者:廖晓云  点击:  复制链接

  一、广西民团周刊社成立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20世纪30年代初,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为首的新桂系执掌广西军政大权,但当时广西的经济、文化落后,为了巩固在广西的统治地位并增强与蒋介石抗衡的实力,新桂系采取先治内后图外的策略,首先从整顿和建设广西入手,于1932年提出“三自三寓”政策,于1934年公布《广西建设纲领》,提出了“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远大目标。新桂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比较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他们提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四大建设”。1934年10月10日,李宗仁、白崇禧担任正、副司令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在南宁创办《民团周刊》杂志,1936年8月出至89期时,拨归民团干部学校办理。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新桂系力主抗日,为动员民众、唤起民众团结抗日,需要大量民众读物及基层人员辅导用书,每周四开四版的《民团周刊》已无法担负起这一重大使命,民团干部学校遂决定停办《民团周刊》,扩充力量,成立民团周刊社。

  1938年3月10日,民团周刊社正式成立,仍隶属于民团干部学校,该校教育长冯璜兼任社长,实际领导工作则由原编审委员会主任钱实甫负责,下设总务部、编辑部、服务部等。9月,民团周刊社为推销自己出版的书刊,在南宁设立附属书店——建设书店,并附设有印刷厂,次年春在桂林增设分店。1939年2月,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在桂林成立,南宁的民团干部学校结束,民团周刊社归属广西省政府,单独建制,同年8月由南宁迁至桂林,并扩充建设书店桂林分店为总店,而以南宁原来之总店改为分店。民团周刊社是抗战初期最大的“广西唯一之省营出版机构”,建设书店是当时广西最大的官办书店,也是唯一的省营书店。1939年冬,日军侵扰桂南,南宁沦陷,建设书店南宁分店全部被毁。1940年桂南光复后,民团周刊社拨款恢复南宁建设书店。1944年秋,日军侵占桂林,桂林建设书店总店在疏散时停业;11月,日军第二次侵占南宁,建设书店南宁分店停业。至此,民团周刊社的活动结束。

  二、广西民团周刊社的主要出版活动

  民团周刊社成立之始,制定的出版宗旨为:“发扬国父遗教,研究基层建设,报道抗战实绩,介绍广西建设。”规定的出版内容为:“1、重在宣传,学术研究次之;2、重在实际,理论探讨次之;3、解释政令,不批评政令;4、严守立场,不求迎合幼稚心理。”遵循的出版原则为:“1、以宣传为主,不计盈利,定价仅求收回成本;2、政府公布一新法令,该社即颁有一解释研究该法令之小册出版;3、以基层干部为对象,建立乡村镇街实用图书室;4、以万字左右小册为主,百册次之,期刊再次之。”基于这一基本框架,民团周刊社的出版物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基层干部进修辅导读物,一是抗日宣传书刊。

  民团周刊社自1938年成立,至1944年结束,各种出版物种类达235种(不含图表、影片、期刊),印行103.7万余册,计有:甲种文库(三十万字以上):《建设文库》2种。乙种丛书(五万字以上):《总理遗教丛书》4种,《广西建设丛书》4种。丙种丛刊(万字以上):《基本认识丛刊》二辑20种,《基层建设丛刊》六辑55种,《焦土丛刊》六辑49种,《民团丛刊》二辑20种,《国难丛刊》一辑10种,《常识丛刊》一辑10种,《纪念丛刊》一辑7种,《建国丛刊》二辑20种,《基础教育丛刊》一辑10种,《地方自治丛刊》一辑4种,《党义丛刊》一辑16种,《县政丛刊》一辑1种,《青年丛刊》一辑1种。丁种丛集(图片集):《广西建设影集》1种,《民团妇女队影集》1种,抗战影片300种。戊种丛辑(挂图表册):党义图表10种。

  此外,民团周刊社还编辑出版了期刊。1941年10月,民团周刊社创办了《党义研究》和《基层建设》,均为半月刊,至1944年4、5月间停刊,是新桂系关于党义研究、基层建设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刊物,为其执笔者多为新桂系官员,如黄旭初、邱昌渭、苏希洵、朱朝森等。

  三、广西民团周刊社出版活动的主要特点

  第一,民团周刊社的出版活动具有专门性。民团周刊社是新桂系的政治舆论宣传工具,所出版的图书是专门为新桂系实行统治服务的,目的在于宣传广西的建设政绩和抗战战绩,为其撰稿者多为新桂系官员或客卿,如李宗仁的著述有《三民主义在广西》《民族复兴与焦土抗战》《从镇南关到山海关》等,白崇禧的著述有《第一期抗战的教训》《民族出路与青年出路》《白健生先生论三自政策与广西建设》,黄旭初的著述有《广西建设之理论与实施》《中国建设与广西建设》《县政建设与基层建设》《抗战的基础工作》等,其他还有李品仙、夏威、雷宾南、邱昌渭、卢显能、陈良佐以及民团周刊社的骨干力量钱实甫、亢真化、梁上燕等。所出版图书的内容,无论是基层政权建设、民团组织,还是国民基础教育、全面抗战等等,均顺应新桂系的执政需要,唯新桂系的政命是从。

  第二,民团周刊社出版的图书具有实用性。民团周刊社以基层建设干部为主要对象,依据偏重于基层工作指导、轻于理论研究的出版原则,所出图书围绕基层干部的培训,对基层干部所需从事的工作范畴、内容、方法、应行掌握的知识等给予具体指导,实用性第一,研究探讨极少。

  第三,民团周刊社出版的图书以丛书为主。民团周刊社成立之初,制订了“五年出书五百种”的宏大计划,按字数多少分类,三十万字以上的为甲种文库,五万字以上的为乙种文库,一万字以上的为丙种丛刊,并按主题汇集为丛书,这是民团周刊社出版图书的显著特点,其出版活动集中于1938年至1940年,后因物价高涨,印刷费用远超预算,仅完成出版计划的一半。

  第四,民团周刊社的出版活动具有非盈利性。民团周刊社的出版原则定位为“以宣传为主,不计盈利,定价仅求收回成本”,其下属的建设书店也“力求贯彻社会服务之主旨,不在只求利润之获得”。抗战时期,建设书店在省内外建立了庞大的发行网,在当时广西99个县中,有66个县与建设书店有业务联系,外省与该店有往来的达12省130个发行点,均遵循“出售货物,只求稍有赢余,可供开支,以资维持,不着重于利润之获得,增加购买者之负担”的原则,并且“货物来源缺乏时,绝对禁止垄断、掺纵、居奇等行为;当物价高涨时,所有存货,均不得滥行提高价格”③。

  四、广西民团周刊社的历史作用

  新桂系统治广西后,制定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建设广西,发展广西,作为新桂系的政治“喉舌”,民团周刊社的出版活动始终围绕着新桂系的执政需要而展开,本文试从下列四个方面分析它的历史作用。

  (一)基层人才培养方面

  新桂系的政治建设,主要是整饬行政组织,健全政治基层组织,以提高行政效能。新桂系在执政过程中发现,只有组织民众、训练民众,才能巩固基层统治,而要真正使组织民众、训练民众有成效,必须依靠有知识、有才能的基层干部去做工作,因此新桂系十分重视干部的培养和训练,提出了“行新政,用新人”的指导思想。白崇禧指出:“要想推行一种新的政治主张或制度,必定要有受过相当训练的新的人材出来负责,然后这种新政治主张或制度,才可以实现”,黄旭初也认为“行新政必须要用新人才行,因为要新的人才,对于新政才能发生信仰,热诚拥护,热烈的推行,然后才能够希望新政的实现”。当时,新桂系通过改造民团、设立公所、建立学校,实行“三位一体”制,即乡村长兼民团队长、国民基础学校校长,将基层的公所、民团、学校有机地统一起来,建立和健全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同时为了培养“新人”,造就有知识、有能力的基层干部,新桂系设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制定了基层干部培养的标准。1938年6月新桂系颁布了《广西省训练基层干部人员计划大纲》,规定:“调训或考送之基层干部人员,其训练科目如次:(一)国文;(二)建国之理论与实施;(三)民政概要;(四)地方财政概要;(五)国民基础教育概要;(六)乡村经济建设概要;(七)军政概要;(八)军事概要。”③民团周刊社即按照这个计划大纲,出版了大量相应的辅导读物,如《基层建设丛书》包含《怎样处理乡镇村街公所的行政》《怎样举行村街民大会》《怎样修筑乡村道路》《户口调查与人事登记》《征兵与优待征兵家属》等书;《基本认识丛刊》包含《民权主义与民治主义》《抗战建国的根本方针》《抗战建国纲领与广西建设纲领》等书;《建国丛刊》包含《国以民为本》《我们必须有的认识和信念》《基层建设与抗战建国之关系》等;《常识丛刊》包含《三民主义表解》《中国的政治概况》等。这些图书涵盖了新桂系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大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文化素养及工作能力有极大促进,而基层是一个政权控制的支点,经过培训的基层干部成为乡村社会中的精英阶层,新桂系将他们纳入地方行政体系,对于巩固政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民团武装建设方面

  新桂系的军事建设,主要是大办民团,增强自卫力量。民团武装制度是新桂系统治时期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制度,在广西实施长达10年。新桂系自诩民团制度为“广西最大的杰作”,把编练民团作为施政重点和主要手段,把民团作为推动各项建设的重要力量,概而言之,即“以现行民团制度,组织民众,训练民众,养成人民自卫、自治、自给能力,以树立真正民主政治之基础”。因此,除充分利用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民团制度外,新桂系还在各种场合多次发表讲话并撰写出版了大量文章、书籍,推广民团制度,宣传建立民团武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其对广西建设的意义,民团周刊社在这个宣传鼓动过程中充当了主力的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仅1938年3月至1939年6月间,民团周刊社就出版了两辑《民团丛刊》,共20种,有冯璜的《广西的民团》,梁上燕的《广西民团的演进》,刘自强的《战时民团的运用》,钱实甫的《民团制度与民国革命》,卢显能的《民团制度与抗战》,李宗仁、白崇禧的《民团制度与军训》等书,其中多种图书再版甚至三版。丛书的作者都是新桂系政权的拥护者、支持者,他们众口一词地为民团制度摇旗呐喊,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赞美民团是“一个有训练的坚固的民众集体组织”和“强大的集体力量”,“民团制度并不是一种地方的、特殊的制度,它可以普遍实现于全国各地,不过它的发明、创立和实验成功,是由于广西的努力。但这是广西对于中国、对于本党的一种贡献,并不是甚么私有的特权。”等等,分别从各个方面阐述民团制度的理论指导体系,阐述民团的性质、任务、训练、组织方式、编练方法及其在政权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三)国民基础教育方面

  新桂系的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开展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1933年,广西省政府颁布了《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五年计划大纲》(次年修订为六年计划大纲)等项法案,在全省开展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由政府用行政力量推行,规定每一村街设一所国民基础学校,每一乡镇设一所中心国民基础学校,所有适龄儿童和18~45岁的失学成人一律强迫入学,1939年又在全省开展成人教育年活动,旨在彻底扫除文盲。这些教育措施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40年教育部通令各省制订国民教育五年计划,推广广西的经验和办法。在这场大规模的教育运动中,民团周刊社同样担任了吹鼓手的作用,出版了《国民基础学校的行政问题》《国民基础学校的环境布置》《国民基础学校指导法》《强迫教育的实施》《怎样办理成人班》等图书,为从事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的人员提供具体指导,为国民基础教育运动和成人教育年的推行大造声势。例如民团周刊社下属的建设书店出版黄旭初的《县政建设与基层建设》一书,指出国民基础学校的社会功能是“政治方面,实施民权初步训练,举行社会调查,指导公共卫生,协助办理征工,指导各种抗战社团活动;经济方面,发起造产运动,指导农业生产,倡导农村合作,推行节约运动;文化方面,推广国民基础教育,协助改良风俗,提倡正当娱乐,宣传政令,报告时事,宣传抗战;军事方面,协助编练民团,协助办理征兵,协助建设防御工事,宣传防空、防毒、防奸。”另一方面,一般民众经过接受教育,得到了读书门径,他们急切地需要读物,民团周刊社顺应这一需要,以爱国教育和生产教育为主要内容,出版的图书对于普及和提高民众的文化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民众通过阅读,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了阅读、书写水平;认识了抗战建国的重要意义,了解了如何去抗战;普及了科学知识,封建迷信思想进一步破除,社会风气得到较大改善。

  (四)抗战动员方面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危机时刻,新桂系保持了坚定的抗战立场,通过各种方式在全省掀起了规模宏大的社会总动员,组织、训练、动员广西民众,共赴国难。民团周刊社就是其中的中坚力量,它围绕着抗战建国出版了一系列图书及画册,无论是《基本认识丛刊》《建国丛刊》,还是《国难丛刊》《焦土丛刊》等等,宣传抗战的内容始终贯穿于其中,集中体现了新桂系全面抗战的思想和主张。1938年4月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大捷后,民团周刊社立即出版了《台儿庄》一书,报导这一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鼓舞了士气。此外还出版了《第五战区皖北战场》《广西空军》《在徐州》《桂兵佳话》等书,报导桂军在抗日前线的情况,出版了《救亡的中心理论与青年的实践问题》《对于战争应有的认识》《全面抗战的认识》《广西建设与抗战》等书,宣传新桂系的抗日言论,分析抗战形势,论述对日作战的战略战术以及大后方建设问题,向广西民众传递抗战的信息和抗日的意志。经过广泛的社会动员,广西民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他们“不仅无畏惧日寇之心理,而且有强烈之抗战精神”,积极投身于抗战洪流中,除在后方给予有力支援外,八桂子弟兵更是英勇地走上抗日前线,仅在1938年广西即“以全省一千二百八十万的人口,能动员二百万的壮丁,为民族解放而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廖晓云,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副研究员。)

  摘自《广西地方志》期刊2011年第4期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7-12-15 16:42:0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中的《广西日报》昭平版

下一篇:杜巴:无畏书生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