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文化大师们的抗战风骨
2015-10-08 09:44:03  来源:乌兰察布新闻网  点击:  复制链接

  “男儿抗日死沙场,青史垂名姓字香。”9月3日是抗战胜利70周年,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当时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只要是对故土怀有感情的,都投入到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中。他们以行动抗击了日寇,伸张了民族正气,那些文化大师们也不例外,展现了铮铮抗战风骨。

  老舍先生用笔作武器。在家国濒危之际,老舍放弃一切个人情绪,以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为重,以笔为枪,“写什么都好,怎样写都行,只要它有益于抗战”。为了宣传抗战,他集中笔墨致力于通俗文艺。他不顾得失毁誉,大胆地探索,尝试各种民间的通俗文艺形式,“于小说杂文之外,我还练习了鼓词、民歌、话剧、新诗、大鼓书,甚至还写了数来宝。”面对种种非议和疑虑,老舍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觉得我的一段鼓词若能鼓励了一些人去拼命抗战,就算尽了我的微薄的力量。”其行为让人敬佩。

  傅斯年先生响应当时政府号召组织“青年军”,动员青年人参军。他说:“你们现在不参军,将来抗战结束后,你们的儿女问你们:‘爸爸,你在抗日战争中做了些什么?’你们将怎样回答呢?”跟随傅斯年多年的侄子傅乐德报名参军,傅斯年去信勉励:“你这次从军,实在的好事。此时青年总当以爱国第一,立起志气来,做于国家有益的事。我们这一辈的人,太多自暴自弃,或者无赖无能,把这样的局面交给你们一辈的手中,实在惭愧!只盼中国在你们这一代的手中,成为一个近代的安乐国家!”其谆谆之情,震撼人心。

  陈寅恪先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战流亡的路途。1941年,他应邀前往欧洲讲学,途经香港遭遇太平洋战事。日军占领香港后,陈寅恪在家闲居,无任何生活来源,全家困顿不堪。尽管如此,困居香港的陈寅恪守志不移,宁死不受日方救济,拒绝与敌伪合作。作为中国文史学界的泰斗,陈寅恪也受到日本许多著名东洋史学者的推崇。1941年年底,食物奇缺,有人送来整袋粮食。因来路不明,陈寅恪拒收。日本人又有意请陈寅恪到沦陷的上海或广州任教,并以40万港币强付陈寅恪办东方文化学院,均遭陈寅恪严拒。

  郁达夫先生是日本侵华战争中最后一个被日寇残害的文化名人。他遇难的时间是1945年8月29日晚,那已是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两周之后了。郁达夫是一位积极抗日的勇士。1938年3月,他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并当选理事,为抗战而奔波。8月1日,他在香港《星岛日报·星座》创刊号发表《抗战周年》一文,宣传抗战必胜。12月,他偕妻王映霞、长子郁飞离开福州去新加坡。此后,他身在异域,隐姓埋名,仍然以不同的方式,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其最后的结局,让人扼腕叹息。

  现在,我们回顾这些文化大师的抗战风骨,重温他们的抗战历史,真切地感受到这些爱国志士们的英雄气质。而这,值得后世敬仰!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10-08 09:45: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钱穆的抗战

下一篇:抗日名将阙汉骞及其拨云体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