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华大地上那些与日本侵略军作战的回族将士
2023-07-24 15:24:18  来源:知乎  点击:  复制链接

  鲁迅先生曾说:“凡到了中华民族的紧要关头,回回人必有所动作。”而这种“动作”是顺应着中华民族进步的大潮流的,充分体现了回回民族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在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回族抗日斗士致敬!

  白崇禧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广西桂林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被誉为真正的抗日第一名将。军阀新桂系中心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两人多年一路合作无间,最初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又联手驱逐广西的旧军阀。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白崇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

  白崇禧是抗战时期中国对日作战战略的制定者,中国抗战战略层次的统帅,每次大战蒋介石都会从中央空调参与指挥。日本人公布的战犯名单第二位(第一蒋介石、第二白崇禧、第三李宗仁)。直接指挥的战役有: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参与指挥:台儿庄战役、三次长沙会战、南昌战役。抗战时期副总参谋长(负责制定对日作战总方针及战略),在武汉军事会议中,白崇禧建言提出“坚壁清野”、“焦土抗战”、“发展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等谋略。毛主席赞白崇禧“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马本斋

  马本斋(1901~1944),原名马守清,男,回族,经名优素福,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在各大清真寺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毛泽东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2009年9月,马本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蔡西平

  蔡西平,四川隆昌人,回族,原国民革命军19路军大刀队队长。

  马彪

  马彪(1885——1948),字炳臣,回族,甘肃河州(今临夏)人,行伍出身。马海晏(马步芳的爷爷)六弟马海清的长子,马步芳堂叔,国民革命军中将衔。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马步芳即刻组成“骑兵暂编第一师”,由师长马彪率领东进抗日,骑兵师奉调黄泛区的扶沟、鄢陵、西华等县,担负这一线的河防任务。不久,日军一中队及伪军千余人,侵入骑兵师防区,马彪立刻指挥两旅兵力三面围歼,乘敌不备,突然袭击,杀得日伪军昏头转向,最终全歼来犯之敌。骑兵师大获全胜的捷报传出,防区各县百姓纷纷箪食壶浆,犒劳慰问,并赠马彪“万民伞”,以示对抗日将士的崇敬之情。骑一师几次重创日军,使敌人锐气顿挫。日军因此称骑一师为“马回子军”或“马胡子军”。1940年9月,骑兵师在皖北涡河北岸的龙岗镇,又炸毁敌坦克1辆,打死日军三四百人,从此,“马回子军”的声威传遍敌战区,日军闻风丧胆。备受蒋介石的注意,被升任陆军骑兵第2军副军长兼第骑1师师长。

  张鸿仪

  张鸿仪,生于1912年,古城台儿庄顺河街人,回族,抗日英雄,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创办了《抗敌报》。闻名全国的铁道游击队回族政委张鸿仪,率部队在津浦线临枣线上,神出鬼没,出奇制胜,使日寇的铁路运输线多次陷入瘫痪。1945年张鸿仪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突围而英勇牺牲。

  马鸿宾

  马鸿宾,字子寅。甘肃省临夏县韩家集人,回族,从先世属于临夏老教毕家场门宦。父名马福禄,字寿三,曾率回民军队马步七营旗,编为“简练军”,驻防山海关等地。抗战爆发后,以回族官兵为主的马鸿宾部81军和马鸿逵部骑兵师,也奉命开往绥西参加抗战。1939年7月,任绥西防守司令的马鸿宾指挥军队在乌拉脑包与日军展开激战,首战获胜。不久,马鸿宾又指挥参与了伊克昭盟之战和五原激战。战斗中,与傅作义部密切配合,以运动战与日军在沙漠中周旋,经一个多月十几次战斗,全部收复伊克昭盟东北大面滩地区,驻五原日伪军全部被歼,包头以西,黄河以南地区的日伪势力悉被扫清。马鸿宾及所率数千陇上回族健儿,为绥西地区的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马继武

  马继武(1893-1961),回族,原名马炳奎,字继武,云南省邱北县曰者镇河边村人。云南讲武堂第5期毕业。1946年被选为国大代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183师542旅少将副旅长,出滇参加抗战。1938年4月18日,第60军奉命增援台儿庄,第542旅在开进途中与日军遭遇,在刑家楼、五圣堂地区展开激烈的阵地争夺战。旅长陈钟书不幸中弹阵亡后,遂肩负起全旅的指挥重任,多次击溃日军反扑,稳住了阵地。20日第542旅因伤亡过重奉命撤守东庄,在夺回火石埠的战斗中,亲自率队英勇冲杀,受到卢汉军长的嘉奖。

  吴松林

  吴松林,字鹤年,回族,1893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其父吴德奎(曾祖父),在清朝末期曾任左宝贵总兵所属马步十三营哨长。因为吴松林带的是骑兵旅,“其部下也有不少回族官兵,兼有汉族、蒙古族、满族等”。江桥战役,东北军共有五个旅部分部队参加战斗,吴松林的骑兵旅全部参加了战斗,并且是战斗的主力。“7日早5时许,日军骑兵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拥进大兴阵地。大兴车站空无一人,阵地上看不见一具阵亡士兵的尸体,也没有一件失落的武器。日军没遇到伏击。滨本命令骑兵从大官屯和小新屯出发,顺公路进攻中国军队尚未占稳的三间房、蘑菇溪、红旗营子阵地。他没料到潜伏在树丛和苇塘里的中国守军孙鸿裕团,突然跃起猛击。日军骑兵马失前蹄,人落鞍下。吴松林派骑兵乘势自北向南向正面大兴站发起反攻,日军处于夹击之中。双方在马上刀刃相见,混作一团。激战至中午,日军丢下成百具尸体,被迫停止进攻。”吴松林随身副官马凤桥、常文凤,连长哈金福,机枪连长铁锋等均系回族。

  相关抗日名将:左宝贵

  左宝贵(1837—1894年),清末著名民族英雄,字冠廷,回族,山东费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1894年7月,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向中国军队挑衅。左宝贵入驻平壤率部拼死抗敌,壮烈牺牲。后入祀昭忠祠,赠太子少保衔,赐谥号“忠壮”,事迹付国史馆立传。1895年(清光 绪二十一年),清廷拨款在其故里地方集修建了衣冠冢。

  在平壤抗日期间,为表示死守平壤决心,在战斗打响前,左宝贵遵守伊斯兰礼仪,先期沐浴,誓临阵死节,会战期迫,左宝贵翎顶辉煌身先士卒。有人劝其脱去翎顶,免为众矢之的,左宝贵说:我穿朝服,是想要士卒知道我身先士卒,这样他们就能前赴后继了,敌人注目我有什么好害怕的!”最终也没有脱去翎顶。

  金方昌

  金方昌(1921―1940)回族,山东聊城人。1935年考入聊城省立第三中学。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投入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11月随兄到山西抗战,赴山西抗日民族革命大学学习。1938年任中共代县县委委员和宣传部副部长。1940年春,任中共代县一区中心区委书记。同年11月22日,在代县大西庄与自卫队区大队长周志远转移公粮时,被敌人包围。与敌激战,弹尽被捕,押于代县县城。在狱中,痛斥敌之劝降,任严刑逼供,坚贞不屈,蘸着自己的鲜血在墙上写下了“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14个大字,鼓励战友迎接最后的斗争。赴刑场途中,他不断高喊“日本强盗,狗汉奸,抗日人民是杀不完的”,“父老乡亲们,日伪的日子不会长了!共产党、八路军领导我们抗日救国一定会胜利!”昂然挺立,从容就义。12月3日被杀害。时年19岁。

  抗日回族志士数不胜数,此外,榆关保卫战中血战到底、壮烈殉国的东北军营长安德馨,昔峰口战役率大刀队奋勇杀敌、负伤而亡的团长马光达,忻口会战中为国捐躯的少校营长杨玉林,使日军丢魂丧胆,在大湖战役中壮烈牺牲的副团长郭志雄等无数的回族爱国英烈,与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斗争,他们的英名将永远彪炳中华史册。

  爱国诗人桂涛声

  《在太行山上》,这首歌由回族青年爱国诗人桂涛声创作。周恩来和冼星海合唱了这首歌曲。周、郭二人对这首歌给予很高的评价,当场拍板,确定《在太行山上》在武汉纪念抗战一周年歌咏大会上演出。从此,《在太行山上》成为各地演出的必唱抗日歌曲,得到全国各党派、各军队、游击队和各行各行业爱国人士的认同,成为中国政府指定的抗日宣传曲目,并通过政府、军队、民众团体、学校在全国广泛流传。

  《在太行山上》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虎嵩山阿訇与《抗战祈祷词》

  “主啊!求你援助我们的政府与国家,使我们的国家永存!”

  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谨以虎嵩山阿訇的《抗战祈祷词》,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寇杀害的同胞骨肉和为国捐躯的抗战英烈。

  开展民间外教宣传抗日的达浦生阿訇

  达浦生,江苏六合人,中国著名阿訇,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日寇不断派遣浪人前往中近东各伊斯兰国家活动,颠倒是非,歪曲侵华的真实情况,骗取各国同情。而我国在中近东则缺少争取国际舆论的活动。达浦生阿訇为了展开这一国际斗争,乃筹借路费3000元,于1937年12月29日,只身出国,入爱国抗日的斗争。首先到达埃及首都开罗,发表爱国谈话,受到开罗朝野人士的欢迎。遂经苏伊士运河赴沙特阿拉伯的汉志,联合由祖国出发的近东访问团,共同参加了在汉志举行的“世界伊斯兰大会”。该会议与会代表及群众达15万人,达浦生阿訇在大会上和其他代表共同揭发日寇侵华罪行。

  阿訇感到书面宣传的必要,故在埃及期间用了3个月时间,撰写了长达100多页的《告全世界穆斯林书》,揭发日本60年来侵华史实和最近日寇侵华罪行,号召全世界穆斯林兄弟给日寇以舆论上的谴责及经济上的制裁,引起中近东各国的极大关注。

  达浦生阿訇在阿拉伯进行反对日本侵略中国罪行的宣传活动后,于1938年6月8日又转到印度,当时巴基斯坦尚未分立,阿訇在印度作了9次抗日讲演,并会见后来被誉为巴基斯坦之父的穆罕默德·真纳。真纳表示,争取中国抗战的胜利,也将是对印度各族争取自由幸福的援助,他并将《告全世界穆斯林书》译成乌尔都文发表,还在印度穆斯林中捐募资金,买成药品,送往中国,支援抗日前线的斗争。

  各地回民军队的抗日战绩:

  回族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支力量,为保卫祖国、抗击日本法西斯,前仆后继、英勇战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北回族:抗日先锋军

  日本法西斯大举入侵中国后,华北首当其冲。“七七”事变发生不久后,北平(今北京)回族迅速组织了“北平回民抗敌守土后援会”,提出要发扬“在教为教中基础,在国为国家干城”的精神,与侵略者战斗到底。

  抗战一开始,华北各地的回族就纷纷组织抗日武装。河北献县有马本斋领导的“回民义勇队”、文安县有杨春圃领导的“回民抗日挺进军”等,给了敌人很大的打击。河北沧州于1940年正式成立了“冀鲁边军区回民大队”,后改称为“渤海军区回民支队”,这支队伍在津南鲁北的广大地区,参加战斗近千次,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一次次“扫荡”,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主力,受到了党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山西崇实中学创办人马君图,率领该校师生及回族群众千余名,在太行山区坚持流亡教学和游击战争,于1943年日寇大举“扫荡”太行山区时被俘,仍坚贞不屈,被敌寇在1945年7月毒死,被当地群众誉为“三晋之第二介子推”。其母为支持儿子抗战,在1943年被俘后,绝食而死。

  中南回族:反扫荡中立战功

  中南位于大后方与敌占区的交界地带,华北沦陷以后,日本法西斯向中南“扫荡”,回族和其他民族一起展开了“反扫荡”。

  在河南,1938年,南阳县组织“回教救国协会”,建立武装,积极参加抗日斗争。黄池陂村回族群众的抗日情绪十分高昂,日本侵略军妄想消灭这支回族武装,虽然多次向黄池陂发动进攻,但始终未能占领,黄池坡成为南阳地区抗战的一面旗帜。

  在湖北,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为了动员回民抗日,一批回族人士在武汉成立了“中国回民救国协会”(1943年又改称“中国回教协会”),以白崇禧为理事长,引导各地回族积极抗战。

  华东回族:以少胜多 威震敌胆

  华东沿海地区从明代以来就受到日本倭寇的骚扰,“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又加紧对这一地区的侵略。

  安徽回族人数不多,但回族武装的斗争却威震敌胆。1940年初,定远县王回岗回民聚居的地方建立了工、农、商、青、妇等抗日协会。1941年,当日伪军联合进入周家湖时,受到青年自卫队等地方武装的迎头痛击,未敢深入。1942年,青年自卫队改编成了一支回民武装队伍。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1943年春季又组建清真营,下设两个连,90%以上系回民。

  1944年春,清真一、二连在县大队的配合下,在日伪军经常出没的地方,利用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出其不意,多次偷袭成功,打得敌人胆颤心惊,以后小股日伪军再也不敢到处骚扰,清真连的英雄事迹在根据地广为流传。

  在抗日战区还有一批起特殊作用的回族商队,他们在抗战区物资紧张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将食盐、布匹、西药、土硝等紧缺物资运往游击区,转手于抗日战区。安徽定远县回族多是肩挑、驴驮,翻山越岭把紧缺军需物资运到新四军藕塘根据地,张云逸副军长称他们是“半抗战”,赞誉他们为抗日救国出了力。

  西南回族:大后方的支援

  在大后方的西南,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川回族中的爱国志士也成立了“四川回民抗敌后援会”,于1937年12月向各界发出通电表示,为争取抗战胜利,“誓率全川回民枕戈待命”。

  在云南,滇军60、58、新3等3个军中的百余名回族儿女,在马继武、桂协华等回族将领的带领下,参加了举世闻名的“血战台儿庄”战役。马继武部1084团第1营第2连有回族战士130名,在保卫台儿庄战役中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在云南回族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云南各地清真寺用《清真铎报》宣传抗战,大批回族青年学生也纷纷走出教室,进行抗战宣传。

  在广西,战乱期间流迁于桂林的成达师范学校的学生自觉地为抗战做宣传、办墙报、画漫画、写大标语,并上街头讲演,揭露日寇罪行,号召抗战到底。

  西北回族:以最大热情投入抗战

  日本法西斯企图在位居内陆的西北也搞一个“满洲国第二”的“回回国”,但他们未能得逞。

  在陕甘宁边区,1940年2月26日,延安成立了“延安回民救国协会”,这是陕甘宁边区少数民族的第一个抗日救亡团体。3月10日,协会发表了《告全边区回民同胞书》,强调“加强回汉两族的抗日团结,粉碎敌人的欺骗诱惑阴谋,扩大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斗争的影响。”1942年3月,关中成立了回民救国分会关中支会,5月又成立了回民文化促进会关中分会,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兰州,抗战爆发后,成立了“中共兰州回民特支”,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们以“伊斯兰学会”和“甘肃省回民教育促进会”的名义,公开编辑出版了进步刊物《回声》,进行抗战宣传;还办壁报,举行报告会,为受灾回族群众募捐。

  在宁夏,伊斯兰教经学家虎嵩山专门书写印刷了阿汉对照抗战祈祷词,分送各清真寺,在主麻日为抗战胜利而祈祷。

  在包头,穆生荣等成立“西北回民救国会”,发布《告西北同胞书》,呼吁西北回族踊跃输将,自动捐助,挽救国家和民族之危亡。

  在新疆,成立于1934年的“回文会”,除兴办教育外,还宣传抗日救国,组织回族群众给抗日前方战士捐献救护物资。马良骏阿訇以70岁高龄提出参加抗日战争。

  “在每个抗日战线上,正规军与游击队中,以及一切抗日团体与抗日工作中,处处都看见回族同胞与非回族同胞亲密地站在同一战线上,为保卫祖国,为争取民族生存而战。”

  

责任编辑:吕堃怡 最后更新:2023-07-24 15:37: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许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方领导人

下一篇:抗战,有这样一位“提灯天使”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