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一百岁的郑大人,一辈子的郑大情
2020-08-18 14:32:47  来源:光明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活着就应该有所贡献,我要对得起祖国。”75年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效房教授用精湛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病痛,以无悔的选择为医学事业默默奉献。铮铮誓言,朴实无华,诠释着张效房教授的为医情怀。

  张效房出生于1920年,1945年毕业于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医学院并留校工作,1949年任医学院眼科讲师兼医院眼科主任,1978年任教授及主任医师,1992年退休返聘。2020年,100岁高龄的张效房教授在校工作已有75年。张效房的从医历程也伴随着郑大医学院和郑大一附院的成长与发展。

  郑州大学有着92年的办学历史,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曾多次易址更名。地址先后由开封迁至镇平、嵩县、淅川、汉中、宝鸡,回到开封后,又曾迁至苏州,共7次易址,附属医院名称也随之经历了6次变更。但即使在抗日战争最为困难的时期,救治病人和学院教学工作也从未中断。张效房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1939年,张效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录取。当时,国立河南大学已由镇平迁至嵩县。当时的嵩县是一个较为偏僻的山区县,既无现成的校舍,也来不及修建,只能利用原有庙宇、租赁民房。与此同时,很多学生的家乡遭到日寇侵占,没有经济来源,仅靠学校发放的“贷金”补贴生活。张效房自入学起就开始半工半读。

  5年间,写讲义、画挂图、当家教、任代课老师。“那个时候生活艰苦,没有笔记本、没有钢笔、没有墨水,我们就想到了染衣服的染料,把木棒削尖当钢笔蘸着写。” 张效房回忆道,“那时我们认真学习不是为了考学位,而是为了学好医学去救国。”

  人们常说,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视生命,张效房教授以精湛医术为无数眼疾患者带去光明。1978年张效房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1996年被美国眼外伤中心授予“突出成就奖”、1997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998年被河南省政府授予“科技功臣”荣誉称号,他也是2005年中美眼科学会“金苹果奖”全国唯一获得者。

  2015年3月14日晚,“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张效房作为河南省唯一荣获2015全国“最美医生”称号的医生,受邀参加颁奖典礼并登台领奖。在颁奖现场,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充分肯定了张效房教授的工作。他说,中国为全球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发现了沙眼的病因,这离不开张效房教授的贡献。

  作为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伤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张效房在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面有38项发明和改进,还在医院创办了英文查房制度,为我国乃至国际眼科事业做出了贡献。

  自1955年开始,张效房教授经过连续50多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法。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眼内异物的定位和摘出”获“优秀成果奖”。这是全国眼科获奖的两个项目之一,并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眼科学对世界眼科学的两大贡献之一。

  20世纪末,白内障是我国最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当时的手术方法复杂,操作困难,效果较差。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县医院甚至一些地市医院)不能进行白内障手术。张效房教授引进国外技术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改进和简化,发展为“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出术”,这种方法操作较为简便,并且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宜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上世纪末我国的白内障手术率是300(每百万人口),目前已提高到了3000(每百万人口),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出术”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退休后的张效房始终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他坚持每周一、三、五到《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上班,周二坐诊,周四查房。许多慕名而来的患者常常会挤满诊室,面对没有挂上号的患者,他选择加班加点,尽量满足就诊需求。“有的病人大老远来等了我好几天,我如果解决不好实在对不起病人。”几乎每个白天他都在门诊、查房和教学中度过,晚上回到家后继续修改论文。“我想趁我还有精力的时候,把我的所学、所有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大家。时间不多了,我自己知道,所以我必须抓紧时间。”

  70多年来,张效房教授培养了大量的眼科学临床人才,其中眼科硕士、博士70多人,不少成为业界权威及学术名人。眼科门诊有一些退休多年仍在坐诊的医生,其中大部分是张教授的学生。1978年入学读研究生的张金嵩教授,是张效房教授所带的第一届研究生。如今已经74岁的张金嵩教授退休后返聘在岗,除了每周坐诊2次,还带领团队查病房、做手术。

  “老师还在坐诊,我哪好意思闲着?”在接受采访时,张金嵩教授这样说。 “老师无论是对学术研究、手术救治,还是对待病人,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在老师身边总感觉那么亲切、那么和蔼。”学生们这样评价张效房教授。济世以术,术精怀虚且名高行谨;立心以仁,令闻令望而弦歌不辍。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8-18 14:33: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爆炸大王”于化虎

下一篇:浩气长存赵辛初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