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揭秘胶东“黄金抗战”
2017-07-07 14:29: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刘新国  点击:  复制链接

  烽火连天的抗日和解放战争年代,既有军事上的鏖战厮杀,又有经济上的殊死斗争。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经费极端匮乏,尤其是对黄金的需求特别迫切,在一定程度上黄金成为党领导革命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那么黄金来自哪里?怎么来的?数量又是多少呢?

  金秋九月,记者寻访素有“金都”之称山东省烟台市招远,结合大量史料片段和知情人的讲述,以及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基本给出了关于“黄金问号”的准确答案——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军民取道“渤海走廊”和“滨海通道”,通过鲁南转送或直送党中央,向党中央及其根据地和解放区密送黄金43万余两,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党领导的抗战和解放事业。

  虎口夺金

  炮楼高耸,探照灯幽灵般地晃来晃去。趁着鬼子巡逻兵的皮靴声渐远,几个黑影匍匐而来,麻利地剪开铁丝网,快速潜入金矿开采区。时候不大,矿区中警报声、枪声响成一片,映着身后熊熊的火光,几名身背黄金的八路军悄然转移……

  这不是电影里的镜头,而是抗战时期发生在招远的真实场景。

  招远盛产黄金,是中国第一个年产万两黄金的县,当年不幸沦陷在日寇手中。据招远市《黄金志》记载:“七七”事变发生后,侵华日军小川支队,于1939年2月27日武装占领了招远城,翌日又占领了玲珑金矿,之后成立了“北支那开发公司”,开始了对黄金资源的疯狂掠夺。在经历了一次次黄金被外来侵略者抢夺的现实后,胶东军民心中早已蕴积着一股反抗的力量:保卫黄金,为国而战!

  此时的延安红色政权,急需战争经费。据时任总供给部副部长邱会作的《回忆录》记载:1939年11月,中央初拟李富春、邱会作和邓洁到山东筹款。毛泽东说:“把票子搞到延安什么东西也买不到,多搞些‘通货’(即黄金)比较好。”其时,东北、华北的黄金矿区皆被日本占据,山东是抗日前线和根据地,黄金主产地集中在胶东和鲁中,而胶东地区的招远则占据其中的绝大部分。中共山东分局受命后,立即想方设法在胶东等地密筹。筹金送延安,不仅是一项急迫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使命。

  在敌占区筹集黄金绝非易事,那么胶东军民是如何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秘密把黄金搞到手的呢?经过记者多方查证,组织采金、虎口夺金、秘密购金是三条最主要的筹金渠道。

  胶东区党组织接受任务后,急速派员到重点产区招远进行密筹,成立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常设机构——“胶东黄金工作委员会”。1938年7月,中共胶东特委(1938年12月改称中共胶东区委)就成立招远采金管理委员会,当年9月,中共招远县委也成立了采金委员会。1940年8月,中共胶东区委撤销采金管理委员会成立玲珑采金局,9月胶东区党委又成立采金委员会,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大力发展黄金生产的同时,带领抗日群众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反掠夺斗争,从敌人手中夺回黄金。

  为筹集抗日资金,中共胶东特委在解放区和敌占区秘密筹建金矿,领导群众采金。罗山一带的九曲、欧家夼和蚕庄的金钱沟、虎头沟等地,都曾有我党创办的秘密金矿。进入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党组织对招远金矿的领导和管理逐渐由秘密、半公开到公开。1945年8月21日,周恩来副主席通过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宣布:“华北第一大金矿——玲珑金矿,解放了!”抗日军民从侵略者手中夺回玲珑金矿,胶东行署北海采金办事处直接领导招远县采金工作,成立“玲珑矿务局”。

  在惊心动魄的“夺金大战”中,苏继光无疑是关键人物之一。

  那么,苏继光究竟是怎样的身份和来历?他又是如何来到招远开采黄金的呢?记者几经辗转,终于在《烟台文史资料》找到了答案。

  1939年冬,中共胶东区委书记王文特地交给胶东区职工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苏继光(建国后调国家民政部工作,先后任司长、副部长、顾问等职,1993年病逝)一项任务:到招远筹集黄金。要求其“像钉子一样深深地钻进金矿。”

  苏继光化装成矿工融入到蚕庄金矿矿工队伍,并逐渐成为了矿工的主心骨。苏继光把矿工团结起来以后,就开始做矿主的工作,化装成一名国民党官员,赢得当地最大的矿主“许小眼”的信任,利用“许小眼”私藏的几十条枪,组建起8支工人护矿队,由苏继光控制,最终将国民党部队赶出矿区。从此,蚕庄金矿归我抗日人民政府所属。

  同时,胶东党组织还通过秘密潜入金矿,带领矿工智取黄金,伏击敌人运金车队,武装夺取黄金等方式,既筹集了大量的黄金,又阻滞了日寇的掠夺。为了扩大黄金筹集数量,胶东的党组织专门建立了负责收购黄金的地下收购站,利用地下收购站从群众手中收金这种形式,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党筹集黄金的数量十分可观,仅在玲珑一带每周便可收购黄金50—60两。1946—1949年,招远生产收购黄金228571两,白银37100两,银元30251枚,全部上交,为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运途较量

  胶东军民从虎口夺下来的这些黄金,除满足了自己的经费使用外,大部分都取道“渤海走廊”和“滨海通道”,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分段接力赛的方法,通过鲁南转送或直送党中央,一般先将在招远等地通过各种形式筹集的黄金,集中到中共胶东特委(区委)驻地或指定位置,然后安排上交。

  当时胶东向党中央送黄金等物资,主要是由中共胶东特委(区委)和胶东我党的部队组成的一批批运金小分队,冒着枪林弹雨和流血牺牲,秘密送到山东党组织的驻地———鲁南区,后转送党中央,或直送党中央。日军通过汉奸内线获悉我方将黄金源源不断地运送到鲁南地区后,便想尽办法在途中拦截和争夺,中日双方在运送黄金的路上又展开了一场血雨腥风的较量。

  从胶东到鲁南,大部分路段是日军的占领区。1941年底前,八路军由胶东向鲁南区运送黄金时,主要是从胶东根据地的大泽山区出发,经过高密、诸城、莒县等地,最后到达沂蒙山区根据地的大后方岸堤地区,在此地向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军区交接黄金。

  1941年冬天的一个漆黑的夜晚,胶东一支运送黄金的八路军部队在诸城县某村宿营时,突然遭到大批日军的偷袭。他们血战突围回到胶东后,找到敌工部日语翻译,异口同声地学说着一句日语,翻译一听,是“黄金部队”的日语发音。原来,在突围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日军都在高叫着“黄金部队”。事后侦悉,日军对八路军的这支队伍已经“关注”了很久,并将他们命名为“黄金部队”,获知了八路军“黄金部队”的行动路线后,提前设伏,才使我军受到一次损失。自1942年初,运送黄金的胶东八路军只得改走“渤海走廊”这一著名的秘密通道。

  送金的路线,因受战争环境制约,不同时期走不同的运金路线。据时在胶东区行政公署秘书处工作的王文正回忆,在1939-1943年间,运金主要是经“渤海走廊”。即从我党在胶东的平(度)、招(远)、莱(阳)、掖(县)边区根据地出发,经胶莱河、昌邑、潍县北部沿海地区、清河区寿光等县,南穿胶济铁路进入鲁中区、沂蒙山区、山东分局驻地。在1943年8月,胶东军区参谋长贾若瑜打通了胶东和滨海地区的交通线后,自1944年秋后,送金路线由“渤海走廊”改为“滨海通道”。即从胶县、高密穿过铁路,经滨海区诸城等县直达山东分局所在地。

  中共胶东特委和部队为使黄金安全运送到目的地,在兵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不惜动用“重兵”。平时一般是两个连,选派精干战士,每人携带10两左右,这样既方便行军,遇到敌情也能随机应变,灵活应付。1940年冬,贾若瑜(时任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副校长兼八路军第一纵队教导团团长),带领两个营的兵力,亲自护送近3万两黄金,前往山东分局。

  据当年送金小分队班长王德昌回忆:1943年秋天,一支二十余人的送金小分队,在队长“孙大个子”的带领下,每人携带四五十两黄金,夜行晓宿,长途跋涉,由鲁经冀入晋,到达山西境内汾河流域一个叫雁鸣渡的河畔时,与日军突然遭遇,我们决定背水一战,共立誓言:“人金共存亡,宁丢性命,不丢黄金”。孙队长临机将队伍一分为二,两人的黄金集中于一人携带,一半渡河送金,一半阻击掩护,结果黄金送达延安,但阻击人员全部牺牲,渡河的也牺牲二人,伤三人,包括孙队长总共十四人捐躯。战士小李,身负重伤仍忍着巨痛将黄金埋入树下泥土。直到打扫战场时他从昏迷中苏醒,奄奄一息之际仍手指埋金处。

  为了防止泄密,胶东军区黄金运送部队都接到过严令:任何人都不许透露运送的时间、地点和部队番号、兵力和交接的过程。这些历经千难万险终将黄金安全送到沂蒙山区的胶东八路军指战员,都忠实地执行了党的这一命令,他们将抗战中无数次穿越敌占区运送巨额黄金的这段惊心动魄经历,以及对路上牺牲战友的深深怀念,都永远埋藏在心里,甚至将这个秘密和他们不朽的身躯,一起埋葬在了齐鲁大地,埋葬在了白山黑水,埋葬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

  贡献特殊

  采访中,一个问题萦绕心头,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为党中央送了多少黄金?

  解开这个疑惑,记者分别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招远和胶东两个地域进行了条分缕析,经过反复研讨论证,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军民向党中央运送的黄金多大43万余两。

  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向党中央密送黄金13万余两。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在《谷牧回忆录》中讲:“因为山东根据地的经济工作做得比较好,再加上胶东招远等地出产黄金,山东根据地给党中央和兄弟根据地做出了许多贡献。据初步估计,山东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期间上交黄金约有10万两之多。”《招远县工商银行志》记载1937年至1945年,招远共产黄金38.956万两,其中党组织筹集13余万两送党中央。《烟台文史资料》第5集记载“据当年从事收购黄金的几个老干部估算,从1938-1944年,在日伪严重破坏和奸商倒卖的情况下,招远共筹集上交黄金13多万两,为支援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仅胶东的招远就向党中央密送黄金22万余两。招远玲珑金矿于1945年8月21日解放。1945年8月23日第881期《大众日报》刊发头条新闻:“我第三路前线大军占领华北第一大金矿”(新华社山东分社胶东23日10时急电)。为迅速恢复生产,1946年4月,党中央毛主席亲派延安科学院副院长陈庚波博士来玲珑金矿指导,年产黄金3万多两。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政府对黄金收购,已基本上全面控制,这一时期生产的黄金基本全部上交政府,据《招远县工商银行志》记载,1946年至1949年,黄金生产达到22.8571万两,都直接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

  由迟浩田将军题写书名的《昆嵛英雄于得水》中记载:“胶东抗日根据地从经济上和军工生产上也有力地支援了山东和全国解放区。当时生产的43万两黄金送到胶东行署,送到鲁南党中央派出机关,送到革命圣地延安。”中央电视台《回访》栏目于2010年11月在北京采访“游击大王”贾若瑜将军(曾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贾老讲:“胶东藏黄金,在中国的战争年代是43万两,那一次我送的是3万多两,是两个营,一般是一个连送,这次实在是太多了,就两个营送,几十匹骡马……”综上所述,尽管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湮没、当事人多故去或老病,以及当时严格保密等原因,已经很难得出一个胶东军民向党中央密送黄金的确切数量,但通过对胶东的黄金资源情况、档案史料记载、有关人员回忆等互相佐证,可以得出结论:战争年代,胶东地区向党中央及其根据地和解放区密送黄金43万余两。

  胶东向党中央密送黄金历史意义,在于以特殊的方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黄金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购置武器需要黄金,筹备军需需要黄金,救治伤员需要黄金,外事活动等等还需要黄金。胶东军民倾其所有,密送的43万余两黄金,成为党领导抗战和解放事业的主要经费来源,从经济上保障和支撑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极大地锻炼了胶东的革命队伍,充分展示了胶东军民的优秀品质。胶东军民以对党忠诚、对祖国热爱的革命信念,从胶东到鲁南直至党中央漫长的征途上,为党送金历尽艰险、无怨无悔。用“43万余两黄金没有短缺半两,最后一克黄金必须上交党中央”的动人壮举,诠释了胶东军民的崇高情怀,谱写了胶东革命的崭新乐章。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7-07 14:30:2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对日经济战,戴笠对日伪占领区的假币行动

下一篇:日本在东北疯狂掠夺的资源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