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密支那战役 雨中两小时搭浮桥
2017-06-17 15:38:30  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点击:  复制链接

  亲历大川饭店事件 立志报国

  1936年8月,成都正是酷热的夏天。随着装备精良的日军步步紧逼,日本侵华计划进入倒计时阶段。当时年仅11岁的苏子良,住在成都华阳老宅中,和老祖母相依为命。

  8月下旬,震惊中外的成都大川饭店事件爆发。当时,日本想在成都设立领事馆,有5个日本人来成都打前站,下榻在骡马市的大川饭店。数以千计的成都民众将大川饭店团团围住,质问为何要留驻日本人。其中一个叫渡边洸三郎的日本人跑出来声辩,盛气凌人,出言怒骂。群众怒不可遏,与之斗殴。数以千计的群众势不可挡,直扑饭店,捉拿日本人。此时有人放火烧大楼,秩序更加混乱。警察要救火,又要保护日本人,应接不暇。混乱中,饭店3次被烧,两名日本人被活活打死。

  25日,上小学的苏子良正在家里读书,忽然听到邻居说“大川饭店打死两个日本人”。出门一看,大家都在往骡马市方向跑。不明就里的苏子良也跟着人群跑去,到正府街附近时,人群更是围得水泄不通。苏子良在人群的缝隙中隐约看见,地上有两具尸体,头发散乱,衣服鞋子都没有了。

  “听边上的人说,这两个人都是日本人,一个叫渡边,一个叫深川。这些日本鬼子想在成都强行设领事馆,他们是被老百姓活活打死的。”长这么大,苏子良还是头一回见到死人,虽然有点害怕,但觉得大快人心。“打死活该,打得好,日本鬼子该死!人群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震得我耳膜都发痛了。”

  苏子良说,从那时起,他就埋下了投笔从戎、报效祖国的种子。

  瞒着家人 17岁那年投笔从戎

  1942年,苏子良在成都大同中学读书。当时的中国,大半国土已经沦陷,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全面封锁。出海口几乎全部被封死,能够运输物资来华的渠道仅剩下滇越、香港、苏联和滇缅公路,这对当时军工业还较落后的中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随着战事的步步紧逼,一条条运输大动脉被日军切断。1940年春,日军对滇越铁路进行狂轰滥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9月,日军入侵越南,并与泰国签订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线成为抗战物资运输的唯一“输血线”。当时的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公开宣称:“倘若日寇进犯缅甸,断我赖以生存之滇缅路,我后方军民则无异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年仅17岁的苏子良瞒着家人,在黄色的新兵登记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学校里,大街上,到处都贴着征兵的告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标语随处可见。当时我们很多同学都是背着家人入伍的,甚至有同学怕家人发现,每天穿着校服出门,到了军营,把校服脱下,换上一身军装。”

  苏子良回忆说,当时班上有一位同学叫庞绍卿(音),想参军报效祖国,却遭到家人反对。无奈之下,庞绍卿翻墙而出,连行李都没拿,摸黑进了军营。正好,新兵中有一人因家庭原因不得不退伍回家,庞绍卿就悄悄顶上这个人的空缺,用别人的名字在军营中若无其事地开始了训练。

  苏子良与他要好的同伴,心里虽然明明白白,但并不拆穿,众人面前仍叫他的假名。“我们一起学习射击、侦察,他是个多才多艺的小伙子,平时老爱唱几句京戏给大家听,我现在都还记得他当时唱京戏的样子。”

  等到队伍开拔到新津,训练官大点名,正式登名入册时,发现了猫腻,却拿他没办法。训练官说:“那你以后就用别人的名字吧。”庞绍卿立刻大声回答:“那不行,我既然出来当兵,就没打算一定能活着回去。所以我一定要用本名,牺牲了好给家人报个信。”

  修路架桥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集结,队伍开拔到新津,从新津转机到昆明巫家坝,随后直飞印度汀江。在汀江接待站,苏子良第一次见到了金发碧眼的美国大兵。“他们个个人高马大,对我们也挺和气,有时候还递给我们烟。”

  刚到接待站,苏子良等中国士兵的全部衣物被收缴,“当时大家的卫生条件都不太好,很多人的衣物都有虱子,这些旧东西都被付之一炬,每个人只保留了钢笔等重要物品,然后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身崭新的美式军装。”随后,苏子良被分到工兵10团的学兵队,学习开车、伐木、架桥、炸药使用等科目。

  在缅甸密林里修路的日子,艰苦又单调,补给都靠飞机空投。“在深山老林里呆得久了,真的会忘记时间,后来我们就用飞机空投来计算日子。空投下来的有大米也有面粉,运气好的时候还有罐头,有的时候空投得不准确,我们还要到远处的密林中找。找到了,回来大家一起分。”

  也是在那时,苏子良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紫色布面的笔记本,是当年慰问团发的纪念品,苏子良很是爱惜。“战场上物资匮乏,笔记本有钱都买不到,慰问团发的笔记本,我们都当宝贝一样。所以我记日记都尽量简单,连标点都少打,生怕写多了,浪费纸。”

  两个小时 架起密支那输血线

  1944年,被世界称为“亚洲的诺曼底登陆”,日军称为“亚洲战场三大玉碎战役”的密支那战役爆发。

  密支那为缅北重镇,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地处缅甸纵贯铁路的终点,成为水陆交通枢纽。日军十分重视密支那的战略地位,战争爆发后,曾发布“必须死守密支那”的命令。中国远征军历时两月多,以伤亡6600余人的代价,攻下了这座战略重镇,堪称缅北反攻战役中最为激烈艰苦的一战。

  队伍在前方打仗,苏子良所在的工兵连负责修路和架桥。苏子良至今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在密支那战役中,为保障部队运输而在伊洛瓦底江上架桥的情景。“部队要过江,我们要在上千米宽的江面上架浮桥。这条江很像中国的长江,江面宽阔,水流湍急,看上去白茫茫一片,波涛翻滚。所以我们架的桥需要2000米长。”

  因为江水十分湍急,江面又宽,苏子良所在的工兵队采用了先架浮桥的方式。“先用橡皮艇做浮桥,这些橡皮艇全是折叠的,用车拉来,很轻,一车能装几十个,打开就能用,都不用充气,放在江面上就成了小船。我们把一排排橡皮艇用绳子拉住,浮桥就造好了。这时候,人再借助这些浮桥去搭横梁,铺板子,就简单很多,与搭积木有些类似。”

  当时,天上下着滂沱大雨,苏子良和他所在的工兵连顶着如注的大雨,光着脚,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将这条保障部队过江的“输血线”筑好了。“天上雨下得太大,简直像瓢泼一样,眼睛都睁不开,我们穿的美军大皮鞋动不动就粘在泥里,太沉,光着脚动作还能快些。那时没有别的想法,这场仗一定要打赢。”

  回想起这场战役,苏子良说:“我们赢得很艰难啊,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当时是雨季,坑道里都是水,战士们就泡在水里和敌人打仗。日军的工事相当坚固,非常难攻。上面有我们的战机向敌人轰炸,后面有炮兵支援,打得非常激烈。虽然有美军的强火力支援,但缅北的雨季影响了飞机的降落,晚上就在跑道两边点燃篝火引导飞机起降。因为条件太差,有些飞行员开着飞机直接冲出跑道,掉到了江里。”

  战斗打了整整两天,战线只往前推进了不到200米。苏子良说:“有时,我们白天出生入死夺取的阵地,晚上就被日本人利用地道等工事夺回来了,我们只能一寸寸地前进。”

  空战也同样非常艰险,运载中国军队的美军滑翔机常被日军击中。“从机舱里流出的鲜血,把树叶和草丛都染红了。真的是名副其实的一寸山河一寸血。数不清的战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就牺牲了。”

  战役结束后,整个密支那满目疮痍,一片废墟。“全城已经没有一座完整的房屋,甚至连原本茂盛的热带树木都枝叶全无。双方战士来不及掩埋的尸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真是横尸遍野。”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06-17 15:49:0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攻打密支那炮管子都打红了

下一篇:密支那战役的战役反思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