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九旬印尼归侨:回首过去 峇眼亚比在远方
2020-08-02 14:29:24  来源:中国侨网  点击:  复制链接

  黄爱华,男,印尼归侨,现年90岁,退休前任职于湖北沙市教育学院。

  1953年离开印尼峇眼亚比后,我就再没回去过。

  但64年前的事情却点点滴滴都在脑海里,即使峇眼亚比距离再遥远,它永远都离我很近、很近……

一九四六年在新加坡读书的黄爱华

  一

  峇眼亚比是印尼廖内省的一个城镇,这座距离中国千里之远的城镇,还居然写进了厦门同安的县志。原来这个位于马六甲海峡南口、苏门答腊东岸,原本是一个洛江出海口淤泥堆积、无人居住的地方。而最先来到这里开发的是福建同安人。据说是洪思返、洪思艮等13个人为了寻找渔场来到了这里,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迁徙到这里,而多数的人都是福建闽南一代的人,因此这里被冠以“小同安”,大有“满街唐人字,一城同安腔”。

  我们家是从祖父这代下南洋到达峇眼亚比的,很快就开始经营了一家杂货商店,店名为“同兴商店”,精明的祖父将生意越做越大,并与当时最有实力的陈嘉庚公司合作,成为其旗下的一个代理商。

  到了后来,祖父的商店成为了达峇眼亚比最大的商铺,很多世界知名品牌商铺都有代理,杂货店里的商品可谓是琳琅满目,客户也越来越多。

印尼峇眼亚比的竞存学校

  其实,祖父的生意好不仅仅是靠着卖商品,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收购当地的特产,如鱼货、燕窝、橡胶、棕油、大米等等。这种零售、批发、收购都做的生意,确实给家里带来了财富。

  二

  在东南亚,将在当地出生的中国人称作“侨生”,因此我的父亲和我们这代人也都被称作“侨生”,不同的是,父亲是一代侨生,而我是二代侨生。

  生活在峇眼亚比华侨,无论是几代“侨生”,区别都不是很大,因为传统的生活和文化,使得大家有许多共同之处,大家说的话都是闽南语,过的节日也是传统的中国节日,甚至吃的饭、穿的衣都几乎一模一样。如果说,与国内还有什么差别的话,峇眼亚比几乎分不清春夏秋冬四季,马六甲的海风总是那么的湿热。

  祖父的商店开在峇眼亚比的大街上,大街的街名叫“女皇街”,这带有殖民色彩的名字,估计与当年荷兰统治过印尼有关,其实这个原本淤泥淹过膝盖的湿地,在中国人开发前,连个人影都没有,更别说有荷兰人来到这里。

  整个峇眼亚比说大很大,说小也很小。在峇眼亚比最繁荣的时候,人口有4万多人,但它还是一个小城镇,城镇里主要的街道就是那几条,城里除了有几所学校,再就是紧挨在边上的海港和码头。

  三

  峇眼亚比有几所华文学校,我读的是竞存学校,这是一所晚清时的老学校,董事会都是一批思想保守的人,但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却“不甘寂寞”。1946年时,很多人公开反对腐朽的国民党统治,以致学校不得不将中学部停办,让我们一大批思想进步的学生“辍学”。

2010年黄爱华回印尼探亲,与亲朋好友合影。

  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到外地求学,有的到棉兰、有的到新加坡,而我选择到新加坡的中正中学读书。学校曾发生了学潮,据说,因为学校名字中有“中正”两字,大有冒犯蒋介石的嫌疑,在国民党的压迫下,学校不得已改名,全校师生因反对改名,所以发生了“护名运动”。

  那时的我,有着一腔爱国热情,非常厌恶国民党反动政权,对读书没有兴趣,对进步思想却十分渴求,并积极参加进步运动,业余时间到一些民办小学兼职,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

  在那个年代,很多爱国华侨青年心里都有一个愿望,期盼用人民的力量推翻国民党统治,成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为了这个目标,很多人都做好回国的准备,我也早早地在筹划回国的事情。

  四

  在新加坡期间,我认识了很多进步人士,他们的思想总能给我很多启发。尤其是华侨领袖陈嘉庚,更是我们心目中的偶像,他对时局的分析和看法都是很准确和鲜明的,那时我很想冒昧地去拜见他,得到他的教诲。

  那天,我一个人来到陈嘉庚的府邸,见到门卫时,我自报家门,说是陈嘉庚先生朋友黄三省的孙子。于是门卫引导我走进大厅,不一会儿,陈嘉庚先生出来,热情地接待我,询问了我们的家事。从他的谈话中,我感到他是一个有真知灼见的人,至少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来讲,他的教诲终身难忘。

  在见到陈嘉庚前,我们就听了不少关于他的故事,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也是在他的感召下,海外华侨团结一心,为抗击日本侵略建立了丰功伟绩。抗战结束后,陈嘉庚回到新加坡,当时全新加坡500多个社团出来欢迎,欢迎大会上挂满了条幅,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毛主席的题词“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2010年黄爱华回印尼探亲,与亲朋好友合影。

  1953年,我带着妻子和不到1岁的女儿,从峇眼亚比的码头登上一艘开往棉兰的客轮船,到了棉兰后,我们等着开往中国的轮船,没想到这个等待却非常的漫长,一等就是1个多月。

  但最终还是等来了开往中国的轮船,从那刻起,我就真正地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印尼,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五

  从时间和距离上看,我与峇眼亚比变得遥远,但从记忆和感情上,我又与它紧密相连,虽然在峇眼亚比没有什么更亲的亲人,但我的祖父和父亲都安息在那块土地上。

  1957年,黄爱华一家在湖北荆州。

  ……

  有时我在想,峇眼亚比祖家的老房子在排华时被烧掉,那荒凉的地基上一定长满了茅草;峇眼亚比还在被洛江淤泥不断堆积,原来的大海一定渐渐消失了;峇眼亚比女皇大街虽然还有商铺,但一定没有过去“满街唐人字,一城同安腔”那般温馨。(黄爱华/口述 林小宇/撰文)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8-02 14:32:2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老兵忆南京大屠杀:那一天,父亲丧生在日军枪口下

下一篇:张明秀:半塔保卫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