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江淮热血江淮魂:雄师驰骋 烽火皖江(图)
2015-07-09 14:59:20  来源:人民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原标题:江淮热血江淮魂:雄师驰骋 烽火皖江(图)

  1941年,抗日烽火正炽,为抗击日寇,保卫皖江,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果断命令在皖江地区的武装力量成立新四军第七师——

  

  新四军第七师师部旧址。

  

  无为县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内,七师领导人雕像立在展厅中。

  浴火重生 蓄力而发

  无为县红庙镇涧边村,一户土墙草屋宅院在周围楼房的映衬下格外显眼。推开窄小的院门,深沉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泛黄的“新四军七师抗日战争形势图”,曾希圣、谭希林等灰白的合影照,机要室里陈旧的木质文件柜……

  这个农家小院就是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在抗战的号角声中,74年前的无为,成为风云际会之地。从皖南事变中突围出来的700余名新四军干部战士,与在皖江地区坚持斗争的无为游击纵队、三支队挺进团在无为会合,组建成新四军第七师。七师成立不久,师部就从白茆胡家瓦屋迁移至这个山脚小院里。

  在这个农家小院里,曾希圣、谭希林等七师领导人常常围坐在几张破木桌拼成的会议桌前,研究部署七师的重要决策、作战计划。一道道命令从小院发出,指挥前方战事。在这个农家小院,曾希圣度过了难忘的4年战火生活,留下亲手嫁接的梨树,年年繁花硕果。

  “隐蔽据点,稳步向四方发展”。七师成立后,先后开辟了桐西游击根据地、泊湖游击根据地及巢北含和地区,将皖江根据地扩展到安徽的大江南北。时任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指出,“华中连成片,无为是关键”,七师迅速挺进宿松、望江,开辟含和地区,沟通了二师、五师与军部的联系,使鄂豫边、皖江、淮南3块敌后抗日根据地相互呼应,犹如出鞘的刺刀,狠狠地插在华中日军的心脏地带。

  立足深厚的群众基础,七师这支在逆境中重建的雄师,高举抗日旗帜,在广袤的皖江大地上,与人民群众同心协力抗击日寇、发展生产,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英勇善战 守护河山

  离七师师部旧址不远,新建的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庄严矗立。纪念馆里,七师当年使用过的武器及缴获的日军重机枪、军刀等静静地躺在展柜中,无声地诉说着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七师将士的英勇善战。

  “七师成立后的5年间,共与日军进行了2000多次战斗,攻克日伪据点200余处,杀伤、俘敌1.4万人。”无为县原党史办主任、无为县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蒋克祚告诉记者,通过七师艰苦卓绝的斗争,皖江根据地面积扩大到3.7万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七师部队由1900人发展到了3万余人,还建有10余万人的地方民兵武装。

  历览馆藏的实物、照片、图画等,七师当年的战斗历程犹如电影画面般在眼前浮现。黄山麓、长江岸、巢湖边,七师将士在皖江地区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凭借着保家卫国的情怀、视死如归的气概,与日军斗智斗勇,取得了一次次反“扫荡”胜利。

  战胜了根据地新建时的困苦,挺过了抗战极为艰苦的困难时期,随着全国抗战形势的好转,七师和皖江根据地人民迎来胜利的曙光。

  “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 ”随着毛主席的一声号令,七师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全面发起对日反攻。 3万余名将士犹如出山的猛虎,怒吼着扑向负隅顽抗的日军。

  皖江山水多秀丽,江淮儿女壮豪情。七师将士抛头颅、洒热血,誓死保卫着皖江大地的寸山寸水。驻守皖江根据地的七师,以牺牲指挥员650多名、营级以上干部200多名的代价,驱逐日寇,收复了失地。

  富庶一方 充实军力

  “富皖江”“富七师”,是华中地区人民和抗日部队对皖江抗日根据地、七师的赞誉。

  1941年底,日军实施以战养战的方针,开始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根据地内生活必需品、军需品更加紧缺。持续抗战,不仅是军力的对抗,也是财力、物力的较量。

  皖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素为鱼米之乡。七师各部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内处处都是“南泥湾”。七师纪念馆内的一幅油画生动再现了生产丰收的喜悦场景:秋野里,麦穗低着头,战士们在忙着收割,沉甸甸的麦子压弯了战士肩头上的扁担。远处,收割完的地已翻出新土,下一季的种子正在播撒。

  七师部队各级干部也都是生产能手。七师政委曾希圣嫁接的梨树抽枝结果,含和支队参谋长张銍秀养的肥鹅成了战士们餐桌上的佳肴补品,大家纷纷开荒种粮、种菜,饲养家畜、家禽……战斗任务相对轻缓的1944年,根据地共开垦荒地7000亩,植棉数万亩,植树1000多万株,养殖家畜、家禽无数。

  无为县汤沟镇地处长江北岸,与芜湖隔江相望。其时,芜湖是日军掠夺军粮的基地。七师则巧妙地控制两岸间的粮食交易,将汤沟镇变成抗日军需物资供应的“经济特区”。七师在这里开设银行、商行,在对日商战上取得了累累战果,为抗战积蓄了财力、物力和信心。

  七师纪念馆内收藏着几张珍贵的“大江币”,这种直式卷和横式卷的纸币在当时的皖江根据地内广泛流通,可以兑换伪币和法币,成为对日贸易战的锐利武器。“大江币”由根据地的大江银行制造发行,通过“大江币”,根据地收储了大量的伪币和法币,进而购得军用物资,有力支援了兄弟部队,还为新四军军部兑换筹集了急需的日元、美元等外币。皖江根据地广开财源,在1943年实现了财政收入2400多万元,支援军部费用700多万元;1945年,还为中共中央召开七大贡献了部分资金。

  简政爱民 鱼水情深

  狼烟四起,山河破碎,民生凋零。幸运的皖江人民在七师英勇保卫下,却获得了一方相对安宁的天地,休养生息。皖江根据地党政军在与敌开展艰苦斗争的同时,努力开展了一些列民生工作:

  “双减运动”减轻农民赋税,促进农业生产。 1941年6月,皖中参议会讨论通过了《二五减租试行办法》,并在秋季普遍推行;1942年6月,皖中行署颁布了《减息法令》,农民收入提高。

  大力兴修水利,战胜自然灾害。根据地采取“地主出钱,农民出力”的方式,挖修塘堰,整修堤坝,先后实施了“惠生堤”“三闸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保障了农业生产,有的(遗福)至今。

  精兵简政,服务群众。根据地精兵简政,压缩开支,减轻群众负担。七师干部战士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帮助群众生产,服务群众生活。建学校,兴教育,为地方发展百年计。

  ……

  军爱民,民拥军。在战争最困难的时候,人民群众成为部队最坚强可靠的后援。战斗时,他们送来军粮;撤退时,他们打好掩护;休整时,他们热情慰劳。

  “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 ”的歌谣响遍皖江根据地的村村落落,红旗扬处,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参军,千军万马集于旦夕。

  “七师是皖江人民的子弟兵,七师与皖江人民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结成了血肉关系……”曾希圣在《皖江抗日斗争》中深情地回忆。

  团山巍巍聚豪杰,涧水淙淙茁英师。生于皖江的七师,在战火中淬炼成钢,用血肉铸就和平丰碑,巍然屹立在皖江河山之间。历经战争的苦难,今日的皖江儿女更加珍爱和平,他们寻访七师旧迹,建立纪念馆、碑,传诵反“扫荡”、“惠生堤”的故事,以英勇无畏、自强不息的七师精神,努力开创和平昌盛的未来。(记者 朱胜利)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7-09 15:11: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军民拔除日本鬼子据点的手段

下一篇:浴血奋战 书写壮丽史诗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