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肖克:抗战中的冀热察挺进军(一)
2017-12-20 11:05:22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肖克  点击:  复制链接

  一、形势与使命

  1938 年10 月,侵华日军占领了武汉、广州。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抗战,基本告一段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沦陷区及敌人的侧后,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积极打击敌人,恢复和保卫敌后抗口政权,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敌后建立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抗日民卞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在斗争中也得到了很大发展,迫使敌人不得不增调兵力对付我们的游击战争。

  由于前两种情况,抗日战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侵略军对正面战场基本上停止大规模进攻,对国民党及其军队采取以诱降为主的政策;对其后方则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频繁的“扫荡”。至此,抗日战场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敌后的抗日力量虽然有很大发展,但还不平衡,有不少空隙,也有些地区抗日力量起来以后,由于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原因,受到挫折,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才得到巩固和发展。冀热察边区的情况就是这样。在七七事变以前,这里是伪满、伪蒙及冀东伪白治政府统治的地方,是关内外衔接的枢纽地带,又是我军收复东北及热河的前进阵地。我党从抗战开始,就很重视这个地区的战略地位。1937 年8 月在洛川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红军可出部分兵力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创建冀热边根据地。同年9 月,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同志指示河北省委,抗日战争爆发后,河北省委的中心任务,是配合八路军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并具体指出,党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农村,动员干部和党员去农村,准备发动游击战争,配合八路军建立以燕山山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不失时机地抓紧准备冀东抗日武装起义。冀热边特委根据党中央、北方局的指示精神,做了大量发动群众起义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工作。很明显,我党在燕山山脉及冀热察边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想,是明确的,是有战略远见的决策。

  由于我党及时确定了要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及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方针所以,1939 年7 月,中共北平市委在平西地区组织起抗日游击队,配合共产党领导的国民抗日军和八路军活动,初步开展平西工作;9 月,120 师派出宋时轮支队挺进雁北地区;11 月,115师分出一部分兵力,由聂荣臻同志率领在五台山地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晋察冀军区。1938 年3 月,晋察冀军区又派邓华支队进至平西,发动群众,建立了3 个联合县政府,平西根据地初具规模。5 月下旬,宋时轮支队奉命开到平西,与邓华支队会合,成立了八路军第4 纵队,于6 月上旬由平西向冀东出动。他们连克昌平、延庆、四海、居庸关,东渡潮白河,攻人兴隆城,向冀东挺进。7 月,冀东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了滦县、昌黎、乐亭、遵化、丰润、蓟县、迁安、平谷等20 个县共20 余万人的杭日武装大起义。开滦煤矿7000 多工人也举行了武装暴动,使北宁路中断了半个多月。冀东起义,是我党领导的以工农兵为主体,联合各抗日阶级阶层的武装大起义规模宏大,声震中外,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上是少见的。

  华北山地游击战争很快发展起来了。1938 年春末,中共中央军委又发出“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大量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接近北平、天津郊区的大清河两岸人民的抗日斗争,也随着冀中平原游击战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了。这样,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北平四周地区,不时出现八路军及我党领导的游击队的活动,对敌人控制的北平、天津,构成很大威胁。不幸的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起义,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只有3 个月就失败了。

  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起义失败后不久,中共中央军委就决定要我去冀东工作。当时,正在召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彭德怀、王稼祥同我谈了冀热察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建立根据地的问题。11 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由我负责组建。我随即找中央组织部长李富春同志要些干部,还向毛泽东同志请示并要了20 万分之一的热河地图。会后,我与贺龙、关向应、彭真、程子华诸同志一同从延安回到晋西北。在晋西北,我们又进一步研究了组建冀热察挺进军和调干部等问题。1939 年1 月初,我们一行近百人随120 师师部东越同蒲路,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一河北省平山县蛟潭庄,聂荣臻等同志热烈欢迎我们,在联欢会上,情绪之热烈,溢于言表。

  二、挺进军成立

  1939 年1 月初,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聂荣臻司令员主持召开会议,讨论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成立冀热察挺进军的决定。他还就冀热察挺进军及地方党和政府的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说明。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彭真、贺龙、关向应、马辉之和我,还有其他几位同志。

  会后,我和程世才同志便向平西进发。当时一想到在冀热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前景,心情就十分激动。记得我还作过一首诗,内容是这样的:“北渡拒马河,百花山在望,建立挺进军,深人敌心脏,放眼冀热察,前途不可量,军民同协力.胜过诸葛亮.抗战虽持久,笑我力正壮。”这的确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不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们对于冀热察地区的抗日斗争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1 月下旬,我们到平西,就和宋时轮、邓华、马辉之、姚依林等同志商量着手组织挺进军的工作。根据党中央、八路军总部的决定和120 师、晋察冀军区的部署,于1939 年2 月7 日,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在平西的三坡(现称野三坡)正式成立。编制序列直属八路军总部,由晋察冀军区代管。同时,还成立了以我、马辉之、伍晋南、宋时轮(后为程世才)、邓华等5 人组成的军政委员会,成立了由马辉之为书记的中共冀热察区党委。挺进军由我任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书记,程世才任参谋长,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接着,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随营学校、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也陆续建立起来了。这年秋天,在区党委领导下,又创办了《挺进报》 。

  接着,我们开始对挺进军下辖部队进行整顿工作。挺进军的主力是宋时轮支队和邓华支队.其他还有来平茜整训的冀东抗日联军,蓟县、遵化游击队等武装。其间,整顿抗日联军的工作是比较费力的。冀东抗日联军是国共合作建立的抗日武装,干部成分较复杂,我们将抗日联军大部和由白乙化同志领导的抗日先锋队进行了合编。抗日先锋队的干部多数是东北的流亡学生,党员占很大比例,七七事变前在绥远屯垦,事变后,在山西敌后与八路军协同打游击,是一支军政素质很好的游击支队,是王震同志介绍他们来平西,准备打回东北的.这两个部队的合编,使党对抗日联军的改造进了一大步。

  3 月间,军政委员会和区党委召开了全区党员代表会议,冀东党的组织和平津地下党组织也派同志来参加了会议。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 等著作,初步总结了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确定了巩固地向前发展的方针、并且以“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开展冀热察游击战争”,为军队和全风人民当前的斗争任务。但是,这个口号还不具体。如何在这个特殊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我们没有提出具体办法,在那年的四五月间,还曾计划主力再度东进,发动冀东人民举行第2 次武装起义。由于整个抗日形势已进人相持阶段,华北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方案,但我们对如何发挥这个地区人民觉悟高,地形好,青纱帐季节利十游击战等条件和优势,则一直在考虑。正在这时,我们收到了4 月21 日朱德、彭德怀给我和聂荣臻、彭真等同志的电示,指出:根据敌情,我军暂时不宜深人冀东、热河。你们的行动方针是;以北平西山及攀山堡、东西斋堂地区为根据地,巩固地向北发展。求得创造赤城、龙关、丰宁、昌平地瘫之游击根据地;在冀热察3 省边仄山岳地带之游击根据地建立后,再相机向冀东,热南及察哈尔省沽源县三方面发展。因此,我们根据朱德、彭德怀的指示,决定采取巩固发展的方针,主力不再东进,只派出刘诚光等20 多名干部去冀东加强工作。

  1939 年冬,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挺进军取消了支队的建制,将平西地区的部队进行了较大的整编:撤销了原第4 纵队第11 、12 两个支队的番号,将第11 支队的31 、32 、33 大队和房(山)、沫〔 水)、琢〔 县)游击队改编为第6 、第7 两个团,把第12 支队第34 、36 大队及平西游击队一部分编为第9 团,原已合编的抗日先锋队和冀东抗日联军及平西游击队之一部,合编为第10 团,冀东临时来平西整训的800 多人编为第12 团,仍在冀东的包森支队编为第13 团部队在整编后,一边战斗,一边进行了三四个月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普遍召开了政治工作会议,建立了各种制度,加强了党的工作,从而提高了军事、政治素质和组织纪律性,增强了战斗力。在部队整训的同时,平西党还在群众中掀起了参加子弟兵的热潮,进一步充实了部队。这时期,平西全部兵力已达到1 . 2 万多人。在老部队中,党员比例在30 %以上,游击队也普遍建立了党组织。从当时冀热察这个地仄来说,力量不算小,但和冀热察地区日伪军的数量对比,仍显得悬殊,也较之华北其他杭臼根据地为薄弱主观力量和所担负任务的需要不相称这个矛盾,此时已在逐步显现出来。在主力不东进,平西地区的发展受到限制,而冀东地区的恢复又已证明其能够长期坚持发展的时候,如何使这两块交错相连的地仄协同作战?怎样利用地理上威胁口伪指挥中枢和便于进人伪满洲国境的条件?怎样配合华北各地以及正面战场创造反攻前进阵地等问题,就提到冀热察挺进军领导的议程上。1l 月间,我在区党委和挺进军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上 提出,以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开展平北新的游击根据地这个三位一体的任务,来代替年初确定的战略口号。经过酝酿讨论,大家都同意并报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批准之后,我给干部作了一个报告,在报告中对三位一体的内容、相立.关系,实现这一任务的条件、可能性和困难,以及要克服的各种错误倾向,都作了论述。这个报告在《挺进报》 发表并一再进行宣传,基本上家喻户晓,深人人心,

  我认为,“三位一体”的任务,是在党中央关于坚持整个华北敌后抗战总的战略任务下,在冀热察地区的具体任务甲这一任务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互相关联,互相依存,互相配合,不可分割的整体。平西是华北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晋察冀根据地北面的有力屏障,是向冀东、平北发展的前进基地,也是冀热察地区的指挥中心,因此,挺进军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平西”。但是,平西的巩固,如果没有乎北、冀东斗争的密切配合,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开辟平北,坚持冀东,对平西的巩固有很大意义同样,开辟平北也需要有平西的巩固与冀东的坚持。因为只有平西巩固了,才能支援冀东的坚持与发展;才能直接派遣干部和武装到平北。当时的平北不同于冀东,这个地区没有党的组织和党领导的武装,只有一支统一战线的骑兵队,约100 人。因此,必须派部队和党政干部一起去。平北是平西和冀东的交通枢纽与结合部,是我军在热察的前沿阵地,地域广大。开辟平北,有利于冀东和平西间的联系,成为坚持冀东的战略回旋区。坚持冀东,固然是与“巩固平西”和“发展平北’同时进行的,而在统一的战略部署上,冀东也可得到更有利的发展条件。平西是冀东游击战争的后方和直接支援者,平西的巩固,可使冀东得到军事上、政治上和干部队伍的直接援助与精神上的鼓励.平西部队可去冀东,支援冀东的游击战争。冀东地方干部和部队在必要时也可来平西整训。至于平北与冀东的关系.也是很明显的。平西到冀东,冀东来平西,都要经过平北,平北是冀东与平西往返的中间转运站、联络站。

  “三位一体”任务的提出,从战略上统一了3 个地区广大军民的思想,对于创建冀热察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三、巩固平西

  平西,当时是指北平以西、北岳恒山东北的宛平、百花山、琢县、涞水以西以北小五台山一带,约12 个县的地区,这个地区万山重叠,千水奔流,东南临平汉路及涞〔水)易(县)支线,北界平绥路,南到紫荆关、易水边,纵横一二百公里。东南方面,还是一块人员稠密,粮产较丰的小平原。从战略上讲,这里逼近平津,是晋察冀根据地北面的屏障,是向冀东和平北发展的前进阵地,因此,巩固平西就成为挺进军向东北地区发展的先决条件。

  巩固平西,首先是要统一这个区域武装的领导和指挥。当时在平西一带.活跃着几个方面的部队,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东北流亡学生组织的抗日先锋队,还有冀东武装起义后,来平西整训的抗日联军及其它五六支抗日武装,他们各不相属,各有防区,自筹粮晌,行动不大协调。这对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对敌斗争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和区党委协同,提出“巩固平西”的口号,并加强党政组织的领导和政治宣传工作,逐渐使所有部队在这个口号下团结起来,统一归挺进军指挥。我们边战斗,边整训,在执行4 个月扩军计划中,扩大了主力3000 人,成立了平西各县游击大队及房、沫、琢游击支队,边沿区还建立了游击小组。之后,6 团去雁北(划归北岳区第5 军分区领导), 10 团去平北,12 团去冀东(13 团原在冀东),平西只留下第7 、9 两个团。

  在整训主力部队的同时,我们还抓了平西的地方武装建设,扩大和巩固县、区游击队。在工作有基础的村庄,建立起游击小组。各县、区、村还普遍建立了民兵组织。这些群众性的武装,在巩固平西根据地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40 年1月,挺进军主力一部出击宛平、房山境内的王平口、佛子庄、长沟峪、周口店一线,袭占了南窑、北窑等日伪军重要据点,破坏了从这里运煤至北平的高线铁道,歼敌200 多人。在永定河畔、门头沟地区、北平近郊,挺进军也频频出击,连获胜利,给北郊日伪军以很大震动。3 月初,敌从察南、平郊各据点集结了日伪军9000 多人,分10 路向我平西根据地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扫荡”。

  敌人在这次“扫荡”中,除以航空兵配合外,还使用了毒气。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我军适时转移到外线,在广大群众的配合下,机动灵活作战。在褐石防御战、齐家庄伏击战、谢家堡夜袭诸战中取得胜利,又在杜家庄全歼日军坂田中队和猛袭双扩涧,共毙伤敌伪军900 余人,并击落敌机1 架,敌伪军纷纷败退。这一次敌人对平西根据地单独举行的大“扫荡”,只半个月就被打破了。我们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部队战斗力更加提高。此后,平西除了不遗余力支援平北、冀东以至雁北及冀中10 分区等地外,百团大战时,还攻袭了上下河、巩山堡、佗里车站、阳坊镇,连克蔚县以北以东6 个据点,并派小部队活动于西山、妙峰山,震动了北平、张家口等地。秋后,我们的部队外调,敌遂乘隙向我大举进攻,我军民经过协同苦战,恢复了大部分中心地区,斋堂川虽被敌占领,但宛平大部地区,仍然保持了抗日政权。被敌侵占的村镇,也保持两面政权和秘密工作。恢复的地区,工作更深人,军民受到更大的锻炼,根据地更巩固了。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41 年秋。这时期我主力和游击队常常向根据地边缘及外线行动,打击敌人,破袭敌人从北平沿永定河到怀柔的修路工程。9 团在上下河战斗中还取得全歼敌1 个中队100 多人的胜利。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2-20 11:08: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留守兵团(二)

下一篇:肖克:抗战中的冀热察挺进军(二)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