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近代史专家马勇: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2017-09-02 16:02:19  来源:人民网 北京青年报2014年 作者:马勇  点击:  复制链接

  马勇(本文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1894年7月25日

  日本海军偷袭中国运兵船队

  8月1日

  中日两国政府宣战

  1895年

  9月17日

  中日海军黄海决战

  2月12日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

  3月19日

  签订《马关条约》割地

  一百二十年前,1894年7月,中日两国为朝鲜前途发生了一场战争。翌年4月,两国在日本马关签订“讲和条约”,战争结束。由于这场战争发生的1894年为中国农历甲午年,因而历史上又习惯称这场战争为“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此前三十多年平和、不改变体制的学西方,至此终止,先前中国人自信不疑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历史陈迹。此后的中国,变法、维新、新政、宪政、共和、民主、社会主义,短短几十年,中国尝试了人类历史上几乎一切美好理想、体制。

  中日两国表面上为朝鲜前途而战,其实质为两国发展道路的较量。十九世纪初叶,中日两国均受到来自西方的资本主义大潮冲击,西方先发国家竭尽全力向东方寻找商品、资本倾销地。长期以来,中国以农立国,重农抑商,对商品、资本有着一种本能警惕,担心商品、资本扰乱了中国社会。中国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后不得不打开国门,因而中国学西方就带有某些不太情愿的意思,所谓“中体西用”,就是强调中国只是学习西方的“用”,即坚船利炮,而不是“体”,不是制度。

  中国的选择理论上说并无大错,“后发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在不改变政治架构前提下去模仿西方的工业化、现代化,可能更有效,毕竟传统政治架构垄断了全部资源,有力量去做自由资本主义不易进行的事。

  实事求是说,中国利用“后发优势”学西方获得了极大成功,三十年时间,中国基本上恢复了两次战争造成的破坏。但是,中国没有及时调整发展方略,没有适时进行体制方面调整,比如甲午战后所实行的那些改革措施,因而“后发优势”渐渐演变成了“后发劣势”,经济增长、军事提升不是促进社会进步,构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反而让中国更愿意停留在原有体制轨道上,继续“天朝上国”的迷蒙。

  日本的情形与中国相反。日本长时期为中国文明的学生,过往千年从中国文明中学了不少。日本鉴于中国的教训,在面对西方叩关要求自由通商时,没有选择战争,没有被打败再开放,而是通过谈判,达成妥协,1854年与西方和平通商。

  又过了十几年,日本国内政治发生巨大变化,幕府统治结束,明治时代开始。明治维新不仅转身向西“脱亚入欧”,而且在国内政治上优先建构了一个合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体制,最大限度利用“后发优势”,全面模仿西方的工业化,尤其是西方的现代化。所谓“脱亚入欧”,就是在政治上与亚洲传统斩断,与欧美政治意识靠拢。由于日本没有将“体用”分成两橛,而是具有非常明晰的意识引领日本走向世界,因而日本对“后发优势”的领悟,远较中国深刻。

  中日两国在甲午战前的分野,虽说只有短短几十年,但传统与现代印痕非常显眼。基于传统,再加上中国的增长,使中国不能继续容忍藩国的丢失,更不要说朝鲜在地缘上扼住了北京的咽喉;基于现代,日本不愿承认朝鲜为中国的藩属;又因为近邻,日本在1876年《江华条约》时,就明白否认了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中日之间如果不能就朝鲜前途举行一次相互妥协、相互尊重的协商,一场战争定输赢,正像许多研究者所说的那样,势之必然。

  对于中国来说,甲午战争的巨大悲伤凝结在《马关条约》中。朝鲜独立、割地、赔款,每一件都让中国人痛心不已。特别是台湾的割让,对中国人特别是台湾人所造成的心理伤害,至今无法痊愈。这确实是中国人的奇耻大辱。

  痛定思痛。中国人并没有长久沉溺于甲午战败的悲情中,更没有一味指责日本及列强。中国文明的伟大在于“知耻而后勇”。更厉害的是,失败的中国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强敌,那个素来不被中国人瞧得起的“小日本”学习。假如细绎《马关条约》之后的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所谓“维新运动”的开启,其实就是“以日为师”。由此,中国历史揭开新的一页,二十世纪中国巨变,其起始,无疑都可回溯至这场战争。

  甲午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悲情、幽怨,无助于历史进步。纪念甲午,就是要建设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让悲剧不再。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9-02 16:03:1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专家解读甲午战争:日本改革创新助速战速决

下一篇:李鸿章外甥在甲午战争中不屈殉国:用命来守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