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马勇:甲午战争对当代中国的启示【3】
2017-08-30 16:01:23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点击:  复制链接

  只有充分吸纳世界文明,才能建立一个新文明

  金若木:对于甲午战败的教训,刘亚洲在接受《参考消息》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福泽谕吉说,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这个顺序绝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表面上看是走捷径,其实是走不通的。日本就是按照福泽谕吉这个顺序走的,而清朝则反着走。结果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对此,您怎么看?

  马勇:对于这一点,我是赞成的。刘亚洲和福泽谕吉讲的这一条,是后发展国家在改革中都要遵循的,其实就是向世界先进文明看齐。我们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无论在政治体制还是文化心理上,都有很多地方需要调整。刘亚洲讲得很好,如果中国不能全面地改革,你有多少外汇都没用,甲午战争的教训就在这儿。

  金若木:中日文化同源,但是在被打开国门后,两个国家由于实行的制度不一样,结果国力大不相同。能否就此谈谈文化、制度与国力之间的关系?

  马勇:胡适在讲西化的时候,就曾以日本为例。他说,日本一上来就“脱亚入欧”,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日本的所有特色都被保留了。日本既吸收了西方文明,又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上其实是有这个经验的。中国文明从东汉开始接受印度文明,经过八百年的磨合,中间也有打、闹,也有排佛的主张,但后来我们还是把印度文明接纳进来了。唐朝时,中国人对佛教多狂热。唐末宋初,印度文明就成为中国文明的一部分了。佛教精神最内核的东西,后来构成了宋明理学的核心。我举这个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中国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充分的世界化,把西方文明充分吸纳,让它和中国本土的固有文明交融,交融之后才能优势互补,构建出未来中国的新文明。如果我们仍然吞吞吐吐,不敢吸收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就等于是在人为地阻断中国现代化进程。

  只有充分打开国门,让世界充分进入中国,中国才能走向世界,才能和世界一致,并最终保留中国文明独有的别致。我们要相信,吸纳了人类先进文明成果之后,中国人还是原来的中国人。中国的文明、儒家的传统,只有经过充分世界化改造以后,才能保留。日本和韩国,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们现在的特色和两百年前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金若木:中华文明吸收佛教文明,用了八百年时间。您觉得我们吸收融化西方文明,还需要多长时间?

  马勇:我们是16世纪开始接触西方文明的,到现在为止,已经走过五百多年了,还有三百年。

  金若木:这个时间不应该从鸦片战争开始算起吗?

  马勇:从16世纪开始,第一批传教士就进入中国了。明清两代,传教士也都在中国。17世纪,中国对西方的吸纳也非常好,但在17世纪晚期和18世纪初中断了。中断的原因是,梵蒂冈一定要干预中国教徒的信仰方式,就是说你信天主了,就不能信祖宗。所以,中国当时的康熙皇帝说,那你们就走吧。从那时起,中西之间的交流大概中断了几十年。在这中断的几十年,长江以北的传教士离开中国了,而长江以南的传教士并没走。后来,传教士就都中国化了。所以到今天,也就是21世纪初期,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融已经有五百多年了。我觉得中国的充分世界化,就差最后这一下了,之后中国就可以更坦然、更自信地步入世界一体化了。

  金若木:这一下,指的是当下吗?会不会遇到什么困难?

  马勇:中国其实就在等待最后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当然也有待于世界格局的变化,其中,俄罗斯是一个因素。俄罗斯按照目前的轨道,它有两个可能。如果走好了,那对我们会是一个启发:我们也可以朝这个方向走。但是,俄罗斯走好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现在民主国家的效率虽然确实低,但民主国家的原则是不会后退的。极权国家有效率,但是没有原则。这次乌克兰事件,普京就是利用了民主国家没有效率的弱点,因为它们要动兵,还得通过议会,太麻烦了,只能一步步制裁俄罗斯。普京现在就像在走钢丝,很可能掉下来。如果俄罗斯走砸了,中国的转型就会更快。

  等中国充分世界化后,发展会更迅速。其实,我对中国的未来是不悲观的。林毅夫曾讲过,中国的经济可以持续保持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我还可以补充,中国在民主化之后,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而且,美国和整个欧盟的经济总量,可能都达不到中国的经济总量,因为我们人口多,市场体量大。从历史的角度看,在乾隆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差不多达到了世界的40%,就是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中国的未来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怎么能够走到这一步,不好说,因为历史有偶然性。

  金若木:今年又逢甲午年。在您看来,甲午战争对当下中国的改革有何启示?

  马勇:甲午战争给当下中国最重要的启示可能是,中国要走向真正强大,得有一个强大的体制才行。体制的强大意味着国家和人民是一体的,国家把人民当作国民,人民也会对国家效忠。甲午战争为什么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中国而言,甲午战争并不是全民的战争,它和普通老百姓无关。这和日本武士道对国家的那种效忠有很大差别。如果不能改变目前的架构,中国是没有战斗力的,人家一打,我们肯定就被打散了,所以战争不可发生。如果中国真正想要强大,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国民对这个体制有高度认同,让人民发自内心地相信我们这个国家是伟大的。

  近代中国几次重大的进步,都是在战败之后到来的,未来的中国不应该走这条路——不要等待被战争打败之后再来改革。

  中日关系:我们应该有邓小平的勇气与胸怀

  金若木:甲午战争对当下中日关系有何启示?

  马勇:甲午战争过去120年了,我们要反思,要调整自己,特别是不能去宣扬仇恨。经过120年,无论中国历史还是日本历史,都已经翻过好几页了。在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我们和日本打了1:1的平局。千万不要再发生战争了,避免战争对老百姓来讲特别重要。

  推动中日之间的友好发展,是今天政府和知识界必须做的事情。对于那段历史,应该把外交的还给外交,把历史的还给历史,把法律的还给法律。在今天,煽动民粹主义的情绪,只能误入歧途。

  未来,中日一定要走友好的道路。特别是现在,世界各地区都已经完成整合了。而中国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始终没有中断的一个文明,我们的体量又这么大,如果中国能好好改革内部,能与日本联手完成亚洲的整合,将是人类的大事。早在1900年,当时亚洲人的理想就是希望中日印三国谈妥,然后完成亚洲的整合。

  这里还涉及一个重要问题,世界经济从19世纪就开始东移,我是研究过这个问题的。世界经济一定会移到亚太来,因为西方的市场太小,没办法容纳这么多的产能。你看现在的美国,虽然发明了“苹果”,但美国市场太小了,它能接纳多少“苹果”?世界人口都集中在亚太地区,如果中日不能联手,还不断发生冲突,其实是在影响人类的进程。

  中日友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聪明的政治家应该看到这一点。你看整个近代历史,中日之间虽然发生过两次战争,无论甲午战后的二十年,还是二次大战之后,不管台湾地区还是大陆,走的都是中日友好的路径。在蒋介石、蒋经国主政台湾的时候,日本和台湾是相互免签的。台湾人去日本旅游、度假、学习,都很正常,也很方便。日本人到台湾来也一样。大陆在1950年代那么艰难的状况下,毛泽东、周恩来都在推动着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那时中国和日本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都能友好。中日1972年建立外交关系之后,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好,可最近怎么成这样了,其原因值得思考。

  知识界应该有一种担当,应该为推动中日友好、亚洲和解、人类和平去做一些工作。我们今天看问题的目光是很短暂的,只看几十年。如果放长眼光看,往前看一千年,中日之间还会这样吗?人类文明的整合、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怎么可能让中日冲突继续下去呢?不可能的。所以,知识精英能提供的思想资源、学术资源就是推动中日友好发展,而不应鼓吹仇恨。只有仇恨是没有未来的。当年中苏结仇那么严重,邓小平都能坦然地表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应该有邓小平那样的勇气与胸怀。

  本文原载于 《同舟共进》2014年第6期,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8-30 16:01:4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马勇:甲午战争对当代中国的启示【2】

下一篇:牢牢掌控战争主导权——甲午战败给我们的启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