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的是与非
2017-05-25 09:59:14  来源:铁血论坛  点击:  复制链接

  第一个问题:抗战中究竟谁是中坚力量?

  我认为这个得分时期,抗战初期和中期中坚力量应该是国民党,而后期特别是日军一号作战之后应该是共产党。

  为什么这么说,44年之前国民政府作为当时中国唯一外国承认的政府,国民党军在大多数时候(41、42年除外)承担了关内日军65%以上的压力。绝大多数的大仗都是国民党打的,歼灭的日军自然也是大多数。当时日军兵力密度是:华北1、江浙地区3.5、武汉地区9。由此也解决一个疑问,为什么打了8年国民党军连武汉都没能拿下来,因为当时武汉地区季节集结数量最为可观日军精锐部队,很少外调。不然前3次长沙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每次都不下十万,第四次长沙会战更是高达20多万,这些兵力均来自武汉地区。敌后战场十万计的日军集中攻击一个目标是不敢想象的。没有正面战场的牵制,敌后战场是不可能这么蓬勃的发展。反之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的袭扰牵制了相当数量的日军以留守重要据点,正面战场压力就会更大,而且很可能遭受更大的失败。日军孤注一掷的抽调关东军在内的大批后方留守部队的一号作战(豫湘桂大溃败)就是个例子。所以,说正是中前期大后方的稳固,才为持久战、为最后大反攻创造了条件。所以说这段时间国民党的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44年之后国民党军在日军的一号作战中损失惨重,以他的能力只能维持缅北一处反攻,国内反攻心有余而力不足。直至抗战胜利这段时间,绝大多数的反攻都是共产党发起的,虽然没能收复一座大城市,但收复数百个中小城市,国民党与之相比就十分逊色了。所以,后期抗战共产党的主导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个问题:国民党到底是积极还是消极抗战?

  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很难说清楚,只有蒋介石心里最清楚,毕竟无论日军还是共产党军队都威胁了他的统治基础。

  他要是不消极抗战就不会抽调8万重兵围攻皖南新四军了,以及命令原本是敌后游击部队的国民党军去进攻敌后的新四军、八路军了(江苏韩德勤与苏北新四军的黄桥决战,山西国民党军进攻抗日决死队等)。这些举动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是很寒人心的。

  再个他要是完全消极抗战,也不会再淞沪会战以及南京保卫战中投入他90%嫡系部队(除汤恩伯部),最后落个拼光了的结局。昆仑关战役中的主攻部队是第五军,国民党军最精锐的部队,也是蒋的嫡系,一战下来落个惨胜。损失远大于日军。

  所以,我认为蒋对日是坚决抵抗,对国内共产党也是抓紧一切机会消灭(这点该被唾骂)。

  第三个问题:国民党为什么不组织大规模反攻?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先文问个问题,国民党军到底有没有能力大规模反攻?

  我认为他有能力局部反攻但没有能力大规模全面反攻。我为什么这么判断,说来就话长了。众所周知旧中国工业基础很薄弱,当时我们只能生产轻武器,对于战争之神的火炮,抗战前也只有阎锡山能小批量生产。从大炮到炮弹,甚至一些枪械制造所需要的钢材都依赖进口,这也是为什么国民政府在出海口全部沦陷的情况下要拼命修建滇缅公路,日军进攻缅甸又主动要求参战,滇缅公路真是当时中国的生命线。这点大家可以去看央视的纪录片《探索发现-喋血远征》。抗战8年中国总共才生产了80万支步枪(德国4年就生产了700万支步枪),平均下来一年才十万,而当时中国军队数量一般维持在两百多万,一年10万的补充是远远跟不上消耗的,国军8年光阵亡就200多万,那200万支枪真正能回收利用的有多少呢?这个缺额就要靠进口。42年之前尚能平衡,缅甸沦陷后滇缅公路被切断便只能依靠驼峰航线,那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分嫡系与非嫡系补充军械,蒋也刚好借机会吃掉以前不听话的“杂牌”,“杂牌”受欺压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国民党“杂牌“军投敌的原因之一。

  连武器补给都成问题,怎么能赶上大规模全面反攻的武器消耗呢?国民党军也不是没有进攻战的战例(虽然大部分都是被动的),但无一例外,不然惨胜,不然失败。南昌会战中,收复南昌作战,在日军优势陆空优势面前,付出了五万多人的伤亡也没能踏进南昌城。昆仑关攻坚战,即使是国民党最精锐的第五军也是付出了3倍于敌人的伤亡才拿下昆仑关。枣宜会战,日军乘国军集中主力于枣阳,而宜昌空虚突袭占领宜昌,大后方震动,反攻宜昌的18军还是从正在四川南部整训部队中紧急抽调的。防守宜昌只有日军一个联队。18军本是以善打硬仗出名的,但即使这样也是付出了上万人伤亡的代价才拿下宜昌,以致于战力大损,宜昌几天之后又被日军轻松夺取。最后国军不得不在石碑建立要塞,据三峡天险阻止日军西进。所以说在正面战场,除兵力外的其他所有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民党军,不切实际的,想打进攻战,想收复失地,恐怕除了满地的尸体外,先垮掉的很可能是国民政府。

  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进攻战没有绝对的火力优势和攻坚利器,光依靠人海战术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说到这里,有一点不得不说,国民党军战术太呆板,多数时候只知道死打硬拼。看其他帖子说国民党军为什么不运动战,穿插、分割、包围,但我认为这也是有条件的。首先一点你要有绝对优势的兵力,这点国民党不缺,其次,对方作战意志薄弱,被包围后战力迅速瓦解,这点日军好像不是这样的吧?最后,穿插,分割的拳头部队有没有单独撕开日军整体的能力,貌似国军还没哪个军队有这个能力。解放战争中的解放军的运动战成果巨大也是依赖于国民党军当时已经尽失民心,多数军队作战意志薄弱,而拳头部队较国军而言有很强的战斗力。综上所述也是在抗战中,即使在后期,敌后抗日武装发展到上百万人也没有在大规模运动战中歼灭日军大兵团的一个原因吧.

  第四个问题:共产党为什么很少组织大规模进攻战?

  注意用词是“很少”和“大规模”,百团大战就是一次规模不小的进攻战。但之后为什么没有了呢?日军看到了共产党力量的强大,于是之后两年都集中重兵反复扫荡,使根据地受到严重损失。相比这种歼敌一千,自损八百大规模战斗,敌后武装的小规模战斗作战效率远高于大战,既然这样又何必一味的追求所谓“大战”。要知道敌后武装歼灭的50多万日军90%以上的战果都是靠这种小规模战斗。相比于国民党损失数倍于日军却只消灭了70多万日军,你是老毛也绝对会选择打游击吧!

  说到这里,又牵扯到一个问题,游击战效率那么高国民党为什么不多搞游击战?呵呵,对于这个问题,我一开始也挺纳闷,前段时间看了央视05年拍的纪念抗战胜利的纪录片《抗战》(个人认为拍的很实在,比一寸河山一寸血有说服力,对国民党评价很公道),里面的分析令我茅塞顿开。国民党不是没进行过游击战,而是最后以失败告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游击部队被歼的被歼灭,投敌的投敌,全部损失殆尽。原因有几点,1、很多军队是收编的地方土匪战斗力和觉悟可想而知,投敌被歼灭是自然,2、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民党军做不到官兵一致,依然带着军阀习气,得不到当地老百姓的支持。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在四周到处是敌人的敌占区生存几乎不可能。试问军粮、军饷、弹药从何而来呢?最后只能归于沉寂。

  第五个问题:大后方和敌后到底谁更艰苦?

  我认为都很艰苦,先说大后方吧,具体的数据我就不说了,国民政府毕竟是个冠冕堂皇的政府,他手下有数百万军队,数十万公务员,每月光军饷就是比大开销,以及没有美援前采购武器的费用等等。而财政收入比抗战爆发前,不多说至少少了五成,若不是广大华侨每月的固定捐款(一般都占到国府财政收入的1/3强),光经济就能把国民政府搞垮,这一点不是骇人听闻。特别是42、43年,43年为缓解巨大的经济压力,公债发了不知道多少次也无济于事,最后国民政府不得不发起献金救国运动,具体的数据懒得再去查阅了,但我记得四川有个小县,全县捐了一千多万,要知道那时候法币贬值还不那么厉害,一元几乎就等于一块大洋。在成都为了让商会多捐点钱,几千名学生在广场上下跪,哭成一片。想想今年汶川地震捐款的场面就可以想象当时场面是多么动容。其他方面,大后方的艰难前面也提了不少了,这里就不提了。

  再说说敌后,由于看过的这方面的资料太少,很多只是我的个人推断。仅供参考。首先,军队这方面敌后武装生存成本要小于国军,首先没有军饷开销,武器补给基本靠缴获。但敌后也不见得就不艰苦。大后方至少敌人不会去反复扫荡,“三光”政策,就这点而言敌后民众的生存压力远大于大后方。以前的老电影《战争子午线》中便可见一斑。所以我认为都很艰苦。

  第六个问题:全靠游击战能不能战胜日本?

  首先历史不能重演,其次前面我也提到了国民党军游击战并不成功,最后,假如正面战场全部放弃阵地战,改打游击战,那我们连大后方很可能都没了,即使坚持到日本投降,那时候我们都没有个像样的政府去受降。那样不觉得很悲哀吗?这个问题答案虽然是能,但其后的代价未免太大了吧。这些是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第七个问题:豫湘桂大溃败究竟该不该称之为溃败?

  我认为这确实是个溃败,除了洛阳、衡阳、桂林勉强战了下,其他的基本是一触即溃。但是失败的原因也不是溃败那么简单。从我看过的资料来说,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当局低估了日军的军力,准备不够充分,以及地方实权控制者的不作为。

  首先说豫中会战,当时河南地区北面是黄河天险,东面是黄泛区,南面是敌占区,国军4个集团军一字排开沿黄河布防,东面驻军较少,但日军主力偏偏选择了黄泛区,从东面穿过黄泛区攻击中国军队侧翼,一路向西横扫。众人肯定要问国民党即使是被动,但也不至于那么不堪一击吧?河南地区41年之后便没有过大战,汤恩伯不但没有利用这三年宝贵的时间训练军队,反而醉生梦死欺压百姓,河南的腐败在当时的国统区是出了名的,蒋确一再包容,当断不断。最终造成河南国军战力积弱,不堪一击。我个人认为这豫中会战也是国民党在8年里打的最臭的一仗。

  下面说说长衡会战,这次会战失败主要就是战术失当。前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归功于薛岳的“天炉战法”,这种战术的精髓层层阻击,亦同时切断日军补给,待日军疲惫回撤之时再主力出动侧击尾击甚至包围歼灭,这种战术胜利的前提是兵力上要绝对优势且日军只有一拨,若分几波,尾击部队反而会被后一拨日军尾击,以致腹背受敌,这也是这个战术的缺点。长衡会战时,日军兵力远超过前三次会战,而当时国民政府30多万精锐都在怒江边准备缅北反攻。五战区就抽调了相当数量的精锐,剩下的20多万人兵力已经与日军几乎持平,天炉战法的前提已经没了,这种战法便失去了意义,但遗憾的是国民政府低估了日军的兵力(日军44年扩大了征兵范围,兵力涨了一倍),仍以老法对敌,于是悲剧发生了,除了衡阳其他都是一路溃败。

  桂柳会战我认为是长衡会战溃败的延续,溃败的军队没缓过劲,一时又无兵可用,国民政府异想天开还想在此与日军决战,但不留神又被广东北上的日军从后面插了一刀丢了柳州,于是又变成了一次溃败。

  第八个问题:国民党军到底有没有战斗力?

  前面的大溃败,大家一定认为国民党军是不是战斗力很差。我认为其实不然,当时中国远征军在云南有30万之众的精锐,宝贵的美援90%都用在了远征军方面,国内军队装备与战斗力可想而知。说到这里,又得提到一样东西——落后募兵制度。当时国军征兵还是靠拉壮丁,在抗战初期人们还没什么怨言,但6、7年下来,人们又渐渐习惯了大后方没日陆军(注意是陆军,空军是几乎没停过)袭扰的生活。再加上政府的腐败,人们参军的热情已经大打折扣,逃兵及私卖枪支时有发生(有资料可查),多数部队对于征来的新兵是像看犯人一样,集中关起来以防止逃跑,训练更是很少,再加上军队伙食本来就不好,大后方闹粮荒,以及一些黑心长官克扣军粮,几个月下来原本很壮的一批人大部分都骨瘦如柴。这样的部队有多大的战斗力可想而知。我想何应钦当年说44年新兵体格合格的仅占30%便是由此而来的吧。

  但嫡系部队的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视,我在大学的时候,因为个人兴趣的原因经常查阅一些军事资料,我看过一本我军专家编纂的《国民党军简史》。里面按番号详细的记录了国军各个部队在27年-49年的战斗经历。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在战争初期,即使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歼一支国民党军嫡系部队,我军自己伤亡与歼敌的比例也基本是1:1.5。在以抗战老兵为主的嫡系部队战斗力之强便可见一斑,然而随着老兵的不断消耗,大量没有经验的新兵的补充,战斗力到了后期大打折扣,那个比例可以达到1:3甚至更高。这些是个旁证。

  抗战中,台儿庄战役,汤恩伯的军团凭一己之力击溃日军矶谷师团在台儿庄外围的一个旅团,为对台儿庄日军实现合围创造了条件。42年,缅北作战,国军最精锐的200师在重装备还未到位的情况下8千人与2万多人的日55师团在同古遭遇,坚守同古20多天,最后由于右翼英军擅自撤退,暴露中国军队侧翼,日56师团乘机夹攻,才最终失守。上高会战,74军几乎也是凭一己之力几乎全歼日军一个师团。常德会战,又是74军57师,孤军坚守常德城16天。长衡会战,第十军坚守衡阳47天。这些战斗都是当时国内训练装备一流的国民党军嫡系部队打的。由此也可见,防御战对国民党军而言似乎更实用点。

  综上所述,一般的国民党军战斗力一般,然而国民党军嫡系战斗力不容小视。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的教科书及媒体宣传有没有刻意贬低国民党的作用?

  我的答案是以前有过,但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变(怎么说也是个曾今的死对头,想一下子转变也是不可能的)。

  我上面的论述证据的来源,绝大部分都来自央视的记录片《抗战》、《探索发现》,以及在大学期间查阅的一些资料,以及其他一些书籍(高中买了本《长江决战》、以及有本介绍张自忠生平的书,名字忘了。。等等)。

  但是翻阅我们的历史教科书确实还是不怎么提正面战场抗战。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政府在这方面一直在改变,前几年还解禁了介绍正面战场昆仑关抗战的《铁血昆仑关》。05年又出了纪录片《抗战》,里面对国民党评价我认为比较客观,比那个什么《一寸河山一寸血》一味抬高国民党,贬低共产党的纪录片好多了。《探索发现》出过《喋血远征》专辑,介绍的就是中国远征军。

  所以,我说政府在这方面一直在改变。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05-25 14:54:4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下一篇: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研究述评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