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黄土高坡铸锋芒——陕甘宁兵工厂
2023-10-27 16:47:54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马慧婕  点击:  复制链接

▲茶坊兵工厂老照片。

  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茶坊村,坐落着几孔土窑洞和石砌机房。抗战时期,这里曾是陕甘宁兵工厂的所在地。在党的领导下,陕甘宁兵工厂秉承“为前线服务、为战争服务、为边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它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组建了一支新型战斗集体,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和陕甘宁边区的巩固和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百炼成钢,再建军工。1935年10月,经过长征的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其中,原官田中央兵工厂108名兵工战士仅剩下7人,红四方面军归属到中央红军的70多名兵工战士,到陕北时也只剩下14人。这些经过战时生产和战斗考验的兵工战士,一边缅怀为革命牺牲的战友,一边同陕北兵工队伍会合,组建成新的兵工厂,为继续发展人民兵工事业投入新的战斗。

  早期的兵工厂随军活动,流动性大,先后驻扎在延安柳树店、清涧、延川、吴起、延长等地,后迁回柳树店。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投入抗日作战,武器供应成为支撑作战关键问题。10月22日,为加强抗日武装建设,毛泽东致电在抗日前线的周恩来和朱德:“我们必须在一年内增加一万支步枪,主要方法自己制造。”

  当时,恰好有一大批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民主人士涌向延安,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其中,以贺瑞林为首的近百名太原兵工厂的工人、以沈鸿为首的10名上海工人等,成为扩充红色兵工厂的生力军。尤其是沈鸿等带来的龙门刨、落地大车床、轻重车床等机器设备,使边区兵工厂的扩建如虎添翼。

  服务作战,做大做强。1938年3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及革命战争的需要,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后勤部在延安成立了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以下简称军工局),统一管理陕甘宁边区军事工业。军工局成立后,首先将兵工厂由延安柳树店迁至安塞县茶坊镇,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机器厂,也称茶坊兵工厂。初创时,陕甘宁边区机器厂分为枪械修造部和机器制造部两部分,是一座既制造机器,又生产手榴弹、掷榴弹和火炸药的综合性兵工厂。

  按照军工局确定的“先设备,后步枪”的生产方针,从1939年起按照生产作业性质,陕甘宁边区机器厂被分拆、整合,先后组建军工局一厂、二厂、三厂、紫芳沟化学厂等军工厂。1939年5月,机器制造部改建为军工局一厂,主要负责制造子弹和手榴弹的专用设备,及打浆机、火药机和前线便携的小磨床、小铣床、小钻床等机械设备。1939年4月,原枪械修造部迁往郝家岔,组建为军工局二厂,在修理枪械的同时,开始试制生产步枪。1939年5月,在茶坊原枪械修造部旧址建立军工局三厂,主要生产手榴弹、复装子弹,后来发展成为专造迫击炮弹的兵工厂。1942年,在茶坊又建成紫芳沟化学厂,主要承担硝酸、硫酸、硝化棉、双基药等发射药和黑火药生产任务。

  经过几年发展,陕甘宁边区建成了一个小规模、部分原料自给、以生产手榴弹和复装子弹为主的兵工生产基地,初步具备机器制造、子弹复装、枪械修造、火炸药制造、手榴弹及掷弹筒制造、通信设备生产等能力。

  奋发自强,打破封锁。陕甘宁边区位于三省边缘,土地贫瘠、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落后,生活必需品和工业原料基本由外地供应。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严密封锁,边区军民进入最困难的时期。对此,陕甘宁边区各兵工厂的工人想方设法,创造性地完成军工生产任务。例如,在枪管上钻孔需要深孔钻床,工人们便在普通车床上装上一根长钻杆进行钻孔;没有拉来复线的设备,工人们就制造出手动拉线机进行拉线;没有铜料,就收集铜钱作为枪弹材料……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为满足边区军民生产生活需要,军工局一厂在制造军工设备的同时,还大力制造民用机器,为边区经济提供成套设备。一厂先后自行设计、制造400台(件)民用机器设备,帮助边区建成火柴厂、肥皂厂、造纸厂、制药厂、皮革厂、纺纱厂、织布厂、印刷厂等,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1938年至1945年,军工局一厂累计生产军工和民用机器设备134种,近千台(套);试制出六零掷弹筒弹300多发,为边区的工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在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的奋斗过程中,陕甘宁兵工厂涌现出“边区工人一面旗帜”“特等劳动英雄”赵占魁。他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从原陕甘宁边区农具厂(1938年改制并入军工局一厂)工人干起,以厂为家、加班加点,自愿从事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在1939年至1941年间劳动竞赛中连续获得“甲等劳动英雄”奖章。他轻伤不下生产线,一心一意钻研技术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例如,他曾建议用大飞轮带动的鼓风机代替人力拉的大风箱,后来又改为用汽车发动机烧木炭来带动鼓风机,解决了当时生产上的大问题。1942年5月,陕甘宁边区兵工厂党、政领导和工会总结和宣传了赵占魁的模范事迹,并掀起向赵占魁学习的群众运动。之后,在党中央的宣传与号召下,“赵占魁运动”又推广到晋绥、太行、太岳、晋察冀等各个抗日根据地,发展成持续7年之久的劳动竞赛运动,推动了大生产运动和对敌作战,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建设和军队建设。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党军大举进犯陕甘宁边区,党中央实施战略大转移。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从1947年3月开始,军工局一厂、紫芳沟化学厂、八路军留守兵团第一兵工厂等陕甘宁边区兵工厂,东渡黄河并入晋绥兵工部,继续为解放战争提供武器装备和弹药。

  历史剪影

  “无名式马步枪”

  1939年5月,在延安举行的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上,由延安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枪械修造部刘贵福、孙云龙等设计制造的一款制式步枪格外引人注目。

  这支由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新式轻型步枪,轻巧实用,枪口径7.9毫米,枪管短,近似马枪,采用折叠式三棱枪刺,平时折叠在枪身下,拼刺时可甩动扣合在枪口前,适当缩短了射程,减小后坐力,射击准确,式样新颖,独具特色。该枪问世后,来不及命名就去参会,一举被评为甲等奖。

  1939年6月初,经过寿命实弹试验,可靠性能很好的“无名式马步枪”进入生产阶段,月产量最高时曾经达到70支。1940年,改进后的“无名式马步枪”被正式命名为“八一式马步枪”。同年8月起,“八一式马步枪”列装部队,到1945年共生产8700多支,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3-10-27 16:50: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陕甘宁边区赵占魁运动何以能走深走实

下一篇:陕甘宁边区是怎样反敌特的?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