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共抗日根据地:建设新中国的雏形
2017-09-26 09:11: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徐剑雄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历经艰难困苦,在敌后广阔的地区建立了根据地,为了在恶劣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巨大的勇气、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抗日根据地实现了局部执政,并创造性地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把根据地打造成了新中国的雏形。

  根据地开展政治建设实践

  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边区、县、乡抗日民主政府是行政机关;边区高等法院和县法院是司法机关。至抗战结束,山东抗日根据地共建立5个行政主任公署、22个专员公署、127个县政府、850多个区政府。

  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抗日民主政权努力发扬政治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山东省临时参议会等还专门通过有关保障人权的条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抗日的基本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试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创造。

  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功实践,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根据地开展经济建设

  要支持持久抗战和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必须加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抗日根据地处在广阔的乡村,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就得依靠广大农村中的各个阶层。对此,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便使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得到实惠,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照顾地主的利益,保护私营工商业,有利于保障根据地的社会稳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抗日民主政府动员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动农民组织劳动互助,提高劳动生产率;帮助农民改良耕作技术,推广优良品种。

  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陕北江南”。抗日民主政府还厉行精兵简政,以减轻根据地民众负担。根据地军民终于战胜了困难,为将来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各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中,一批干部成长起来,他们熟悉财政金融贸易税收等经济工作,在根据地建立银行,发行货币,开展内外贸易,加强税收,不仅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为新中国储备了一批经济人才。
 

  根据地积极进行文化建设探索

  随着抗日根据地政治、经济建设的推进,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也蓬勃发展起来。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了革命者向往的“圣地”,大批知识青年冲破国民党的封锁线奔赴延安。中共中央及时作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把发展抗日的革命文化运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一批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创办起来。

  在抗日根据地建立初期,各根据地创办了大量的中、小学校以及各类补习班,吸收农民子女入学。此外,各根据地还利用农闲时间,普遍办起了“识字班”、“扫盲班”,大力举办“冬学”,广泛吸收农民参加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也得到重视。1940年8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根据地在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体育及医疗卫生事业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救亡与启蒙并重、为民族抗战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抗日根据地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新文化建设探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总之,通过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现了局部执政,提升了自身的执政能力,成为新中国的雏形,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中国政权建设的一次成功尝试,难怪当时美国驻华使馆人员在写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共产党人将成为最强有力的和最有建设性的统一中国的力量。”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局部执政又进一步推动了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为中国共产党历史角色的转变创造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未来执掌全国政权和运作国家政权提供了实践的舞台。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9-26 09:11: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敌后战场的大反攻(三)

下一篇:胶东抗日根据地一把手林浩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