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肖克上将书法作品
2023-03-18 08:58:50  来源:抗日战争图书馆综合  点击:  复制链接

  萧克(1907年7月14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萧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湖南嘉禾泮头小街田村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

  1925年萧克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和长征,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红六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等职。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晋察冀军区副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第一参谋长等职。

  全国解放后,任军训部部长、训练总监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7年7月14日,萧克出生于一个清贫的书香门第。幼年入私塾,读《四书》、《五经》;尔后,上高等小学,就读同善高小(后改同善中学)。

  1923年,考入嘉禾甲种简习师范学校。

  1925年冬,从本县甲种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只身前往广州。

  1926年初,考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该教练所后归并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并随国民革命军征战江西、浙江等地。

  参加革命

  1927年初,萧克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叶挺部任连政治指导员、连长。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投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洪流。

  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萧克随叶挺部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途中任71团4连连长。南昌起义军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失败后回乡组织发展基层支部。

  1928年初,在嘉禾县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南区支部。

  1928年1月任宜章县游击队长并后率一部宜章农军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

  1929年初,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萧克任支队长、纵队参谋长。在宁都攻城战中,率部首先登上城墙。

  1930年春,任红四军第3纵队司令员,率领部队进军江西、湖南。萧克利用打仗间隙,针对部队的具体情况,抓紧训练,使第3纵队成为红4军的主力之一。

  1930年6月后历任红4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12师师长。

  1931年7月,萧克调离第三纵队,任江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5师师长,率领部队英勇作战,有力地配合了红1方面军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1932年10月,任湘赣苏区红8军军长。

  1934年1月,奉中央军委之令,率领部队北上破袭南浔铁路,在国民党军46个整团兵力围追堵截中,率部4000余人,纵横驰骋,历时两个月,行程1250余公里,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灵活作战,击溃国民党军6个团及许多保安团队,捣毁敌人无数碉堡和据点。回师湘赣苏区后,在沙市伏击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旅,击溃国民党军4个团,并活捉国民党军旅长侯鹏飞,受到中央军委的传令嘉奖,并获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4年7月,担任红六军团军团长,奉命率部先遣西征,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开辟通道,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序幕。

  1934年8月,率领部队从江西永新出发,经湖南、广西、贵州,在敌人近40个正规团的围追堵截中,穿越敌境2500余公里。

  1934年10月与贺龙所率红2军团会合,尔后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并参与领导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1月中旬,在红2军团的配合下,率部设伏十万坪,歼国民党军两个旅,击溃国民党军一个旅和一个团,俘国民党军2000余人。在陈家河遭遇战中,指挥部队歼国民党军近一个旅,并击毙国民党军旅长李延龄。在桃子溪奔袭战中,部队仅用2个小时,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部、1个旅部、1个山炮营和1个步兵团,活捉了国民党军师参谋长周植先。

  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长征。与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一起,率领部队声东击西横渡沣水沅江,直插湘中,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而后挺进黔东,开辟了黔(西)、大(定)、毕(节)苏区。在将军山战役中,指挥若定,坚守阵地7天7夜,迟滞了敌人的进攻行动。还参与指挥了乌蒙山千里回旋战、宣咸城外反击战、普渡河遭遇战及六甲阻击战。

  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成立,担任副总指挥。

  1936年10月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

  1936年1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带领部队爬雪山、过草地,为保存红军力量和实现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时期

  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一二零师副师长,与贺龙、关向应一起挥师东渡黄河,出兵山西,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率部参加了忻口战役,组织指挥了收复河曲、保德、偏关等7座县城的战役。

  1939年2月,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兼军政委员会书记,提出了“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发展平北新的游击根据地”的方针。

  1940年1月,指挥部队反击敌人的“十路围攻”,经14天激战,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飞机1架。在粉碎日伪军的“扫荡”战斗中,作战数百次,歼灭日伪军5500余人,巩固了平西根据地,开辟平北根据地,发展了冀东根据地,并向热河南部、辽宁西部地区发展,形成冀热察辽边大块革命根据地,为以后东北的解放创造了条件。

  1942年2月,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协助聂荣臻坚持、发展和壮大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指挥该地区的反“扫荡”战役,总结推广了冀中地区的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1943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委员、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1944年4月,他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放时期

  1948年5月,萧克同志根据党中央关于办“大军校”的指示,参与创办了华北军政大学,兼任副校长。

  1949年5月,调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参与指挥部队南下,横渡长江,进军中南。联络民主人士,组织策划河南张轸起义和湖南程潜、陈明仁起义,为武汉的顺利解放和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参与指挥第四野战军千里追歼,席卷中南、西南,先后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歼灭了中南地区国民党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诸部共43万人,解放了湘、鄂、赣、粤、桂等省和海南岛,消灭了国民党军在大陆上的残存主力。

  建国时期

  1950年6月,萧克同志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部部长。在组建军训部机关的同时,着重抓了筹建军事学院、组织编写军事条令和指导全军军事训练等主要工作。

  1954年11月,萧克同志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4月,萧克兼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负责全军的教育与训练。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任训练总监部部长、党委书记。

  1958年“反教条主义”运动中,萧克同志遭到错误批判,并被解除职务。

  1959年9月,调任农垦部副部长,坚持原则,反对浮夸,纠正在橡胶种植工作中的冒进计划,先后主持制定了《国营农场工作条例》、《国营农场领导管理体制的决定》等40余项综合性和专业性规章,对加强和改善国营农场的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1969年冬,遭受错误批判,被下放到江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在逆境中,始终坚定信念,坚持学习,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

  1972年5月,萧克同志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重返军队院校领导岗位后,萧克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同其他校领导一起抵制“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狠抓领导班子、教员队伍和教材建设,全面整顿恢复了学校正规的教学工作秩序。

  1977年,萧克任军事学院院长兼第1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80年,萧克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治委员。

  1980年8月至1983年6月萧克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当选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1982、1987年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晚年经历

  2008年10月24日12时51分,萧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2008年11月2日,萧克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前往八宝山最后送别。

  荣誉成就

  1934年活捉国民党军旅长侯鹏飞,受到中央军委的传令嘉奖,并获二等红星奖章。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8年获得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主要作品

  著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朱毛红军侧记》、《中华文化通志》、《萧克回忆录》、《萧克诗稿》、《浴血罗霄》等作品。其中,《浴血罗霄》获1988年茅盾文学奖荣誉奖终。1937年5月动笔到1939年10月萧克将军写出了长达40万字的小说初稿,书名暂定为《罗霄军》。在随后的四五年中,萧克先后做了三次大修改,多次小修改。

  人物轶事

  井冈显将才

  1927年7月底,萧克随部队参加南昌“八一”起义。同年10月,南昌起义军主力在广东潮州、汕头遭到失利,萧克从汕头回到湘南,在临武县牛头汾与地方党组织接上了联系。1928年1月初,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进入湘南,与地方党共同发动了湘南暴动。萧克在家乡闻得讯息,赶到宜章县的 石参加暴动,担任 石农军独立营副营长。是年4月上旬,湘南农军在强敌的合攻下向井冈山撤退,萧克奉命率独立营翻过骑田岭山峰向东转移。

  4月中旬的一天,独立营进入资兴县的龙溪洞,在路上,突然与毛泽东带领的井冈山红军相遇。开始萧克等人紧张起来,传令准备战斗。井冈山红军发现对方是湘南农军,派第一连连长陈毅安过来联系。陈毅安与萧克走到毛泽东跟前,陈介绍说这是宜章碕石独立营副营长萧克。毛泽东与萧克握手,风趣地说:“好哇,没接到朱德,接到个萧克!”说完打量着这支五六百人的队伍,对萧克问:“你们有多少人枪?”萧克答道:“人倒有600多,枪只有七八十支,都是梭镖,所以叫我们梭镖营呢。”“梭镖营?是啊,果然那么多梭镖。”毛泽东说完又倾吐心中的感慨,“揭竿而起,这就是揭竿而起呀!”

  朱毛井冈山会师后,1928年5月4日,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初时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萧克率领的 石独立营编在第29团,萧克担任连长,29团系红四军的主力团之一,全团有1600余人枪。

  朱毛会师后,1928年5月10日,赣敌杨如轩师两个团自吉安开到永新,兵分两路向红四军夹攻而来。军情报至,毛泽东与朱德在茅坪计议对策,决定集中精锐先把一路敌军打垮,由朱德率28团、29团从茨坪方向开出去迎击犯敌。

  5月11日上午11时,两个团的红军走过了朱砂冲,朱德命29团为前卫赶往黄坳。29团团长胡少海命1营走在前面,萧克在该营任3连连长。3连是全团中战斗力最强的连队。第1营行至黄坳村口不远,尖兵班返回来向肖克报告,说黄坳村的河滩、大路边,三三两两地坐着正在休息的敌人。萧克听说黄坳到了敌人,对营长朱舍我说:“敌人也是刚到不久,应当乘其不备打过去!”朱舍我犹豫着说:“光是我们打过去,要是28团跟进不上怎么办?”萧克回道:“早下手一分钟就早强一分,28团是一定赶得上的。”朱舍我见萧克说得决断,思忖萧克在北伐军就打过很多仗,应当有把握,于是对萧克回道;“好吧,你们连打前锋!”

  萧克指挥第3连和另两个连冲进黄坳打响了战斗。只一转眼的工夫,猝不及防的敌人便死伤了四五十人。村里的敌人赶来参战,一到村口就遇到一排排子弹迎面射来。敌人见活活地挨打,只得往村里退。萧克命令部队追击过去。随着后续部队赶到,29团那些亮光闪闪的梭镖,看上去就像6月里沙洲上的片片芦花,声势好不吓人。只十几分钟,以萧克连为前锋的29团,打垮了赣敌81团的先遣营,消灭敌军100余人,俘虏40多人。随后不久,朱德率28团赶到,问明情况,欣喜而道:“俗语说打架靠头场,这一仗打得好!”随即夸赞朱舍我指挥得当。朱营长指着萧克说:“当时我下不了决心,是萧连长说要乘敌不备打过去。”朱德听后望着萧克点头:“要得,打仗就讲究快捷,哪个占先就哪个得利!”

  朱德向敌人俘虏兵问明第81团的另两个营正从永新拿山向这里开进,决定部队赶到前方30里的五斗江伏击敌人。当下释放被俘的敌兵,有意带着部队向遂川方向开进,给这些俘虏造成了一个假相。

  5月12日上午10时,红军在五斗江大败敌81团,团长周体仁只带200多残兵逃走了。红军留下1个连打扫战场,部队乘胜追击,第一次占领永新县城。在红四军的首次胜利中,萧克给朱德和胡少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年5月下旬,红四军在永新草市坳歼灭赣敌第27师79团,击毙团长刘安华。6月中旬,军部对4个主力团的部分干部进行调整,萧克被任命为29团1营营长。

  萧克升为营长后不到10天,就在新七溪岭的红白两军的激战中担当重任,指挥第1营扼守主要阵地之一泰山亭。 赣敌杨池生第九师3个团和得到补充的杨如轩师两个团,共5个团从新、老七溪岭向宁冈进击,这是湘赣两省对朱毛红军的第一次“会剿”。红四军的迎敌方针是:28团在老七溪岭御敌,29团与31团1营扼守新七溪岭,31团3营在宁冈睦村方向警戒湘敌。

  泰山亭是红军在新七溪岭的头一道阵地。朱德布置萧克营防守于此,是以交叉火力封锁那条蜿蜒而陡险的小路,阻击敌人的仰攻。萧克带领部队于天亮时开到山上,布置战士们在两侧山梁上做了工事,没有泥土挖不下去的地方,则用岩石垒起一道宽厚的石墙。上午10时,敌人第27团连着攻了两回,都是苦于地势陡险不可得手。敌团长李文彬赶上山来指挥战斗。明白要在这样险恶的地方打通胜利的道路,只有用火炮开道,用士兵的尸体奠基,命令全团的火炮和重火器向红军阵地轰击,再以连为单位一拨接一拨发起冲锋。

  29团1营的官兵们沉着应战。萧克指挥炮手将军部调拨过来的两门迫击炮,专门轰击敌人的机枪阵地,其余的武器只有等到冲锋的敌人到了离阵地八九丈远的地方,得到萧克的命令后才先用枪打,再投出手榴弹。只见阵地上尘土飞扬,柴枝翻飞。第1营的官兵们连续打退了敌军的两次强攻。

  在新七溪岭主峰望月亭指挥战斗的朱德,几次派参谋来到泰山亭阵地,向萧克了解战况。萧克充满信心地表示:坚决挡住敌人的猛攻。敌人的第4次进攻增加了两个营和五六挺机枪。子弹像成群的蝗虫一样密集,打得满山的树木叶落枝断,迫击炮弹不断飞出,炸得山石横飞,树木乱倒萧克与营党代表彭睽依次来到各处的阵地,鼓励战士们奋勇击敌。

  临近晌午的时分,朱德在了解到泰山亭阵地的战况后,考虑到萧克第1营已坚守了两个多钟头,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自身的伤亡也不小,便下令第1营从泰山亭撤出,退向红军的第二道防线。朱军长对第1营在战斗中的表现已经非常满意了,认定萧克是个堪负重任的优秀指挥员。

  新、老七溪岭红白两军鏖战的结果是,由于红军32团团长袁文才率1个营捣毁了敌军的前沿指挥部,旋在老七溪岭敌人的背后猛揍一拳,配合28团击垮敌军,又迅速增援新七溪岭,前后夹攻将敌人打败。此役红军全歼了赣敌1个团,击溃两个团,缴枪2000多支,取得了威震湘赣两省的大捷。虽说红军战士们写下了“不费红军三分力,打垮江西两只‘羊’”的标语,但整个战斗还是打得很苦的,付出了血的代价。如萧克的第1营就是这样,没有像1营那样不惧伤亡的硬战,红军是无法取胜的。

  其实,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对萧克也是印象良好。9月间红军大队从湘南回师井冈山的路上,因为追击叛徒牺牲了28团团长王尔琢。在崇义县整训的时候,毛泽东提出:“28团不可没有团长,由谁接任合适?”朱德戚然地缄默少时,说:“可惜萧劲在老七溪岭牺牲了,能找到这么一个人不容易。”毛泽东提出:“萧克这个人怎么样?”朱德回道:“萧克的文才武略都很不错,只是萧克一贯在29团,对28团不那么熟悉,要么就让一营长林彪担任吧。”毛泽东点头。接着二人议定调胡少海到一营接替林彪,王展诚到三营任营长。第二营则由萧克任营长。

  萧克调到28团,实际上是回到老部队——原叶挺第24师就是28团的前身,而第二营恰好是肖克所在的71团保留下来的建制。该营在萧克的指挥下,回到井冈山后参加了1928年11月9日击败赣敌周浑元旅1个团的战斗,带领部队第四次占领永新县城。

  萧克于井冈山斗争时期就显露出来的军事才干,其后在更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得以展现。红四军进入赣南闽西后,萧克担任了红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后来的开国将军刘亚楼、刘忠、杨成武、张南生、王集成等,都是萧克的部下,闽西的群众称萧克为“闽西肖司令”。1932年,萧克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任命为红八军军长,成为一个独立战区——湘赣苏区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其后红六军团成立,萧克担任了军团长,是中国工农红军中智勇双全的骁将。

  炎黄春秋

  1991年5月,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的萧克将军参与发起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在北京宣告成立;7月,这个研究会主办的《炎黄春秋》创刊号正式出版。从此,《炎黄春秋》在执行会长(现为第一会长)萧克将军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走上了由初创、发展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后,萧克将军就积极倡导创办一个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史为鉴、以史资治的刊物。他在关于创办《炎黄春秋》的申请报告上批示:“同意。最好快点办理。”熟知萧克将军经历和秉性的同志都知道这几个字的分量。1991年3月正式出版的审批手续完成后,当月通过《炎黄春秋杂志社试行方案》;4月1日全体工作人员在北京景山后街北京市少年宫院内集中办公。

  办公室租用的是一家招待所坐西向东的几间平房,“化缘”来的几张桌子有的还残留着“文革”时写大字报的痕迹。如此简陋的办公室,使前来看望大家的萧克老将军立刻想到了延安,想到了“抗大”。他笑着说:“这比当年住窑洞好多了,窑洞里能培养革命干部;你们在这里也能办好杂志。”

  萧克老将军最为关心的当然是刊物的方向,刊物的品格,刊物的质量。《炎黄春秋》以主要篇幅记述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萧老便把“求实存真”四个字看得格外重要。他很欣赏东汉哲学家王充的两句话: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换成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写好人好事,要写得适当,不要再去涂粉;讲坏人,讲敌人,也不能讲过(头)。

  萧老严肃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不能人为地歪曲事实。真理只有一个,是不能以某种‘政治上的需要’来改变的。有些同志喜欢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甚至制造材料,歪曲事实”。“这很不好”,这“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他主张研究历史“不唯上,不唯亲,不唯权势”。他说:“历史的事实是最大的权威。”“搞历史研究的同志必须‘求实存真’,不能作违心之论。”

  萧克同志是一位十分谦虚的长者。身经百战,指挥过千军万马,但对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炎黄春秋杂志社的工作人员,即使布置工作,也从不用命令的口吻。《炎黄春秋》的记者随萧克出差,萧克走在哪里都是询问、倾听;出席各种学术研究会,需要讲话时萧克一定事前听取有关同志特别是学者的意见,认真准备。萧克讲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平实无华中常常透出令人吃惊的睿智。

  开国儒将

  在萧克的办公室里,有一排偌大的笔架,毛笔悬垂,显示着主人在书法艺术方面的兴趣。让人想不到的是,萧克还曾仰仗一笔好字糊口度日。1927年南昌起义后,萧克随起义部队南下,遭到伏击后,部队溃散,萧克流落到广州时已身无分文。萧克在一个老先生的卖字摊上留了下来。平常,萧克给老先生铺纸磨墨,客人多时,他也写上几幅颜体或隶书,一天挣几毛钱以解决生计问题。

  一直到耄耋之年,萧克写字仍很讲究“四正”,即心正、身正、纸正、笔正——这是他的开蒙老师对他的严格要求。萧克小的时候,每逢过年过节,来家里请父亲写对联的人络绎不绝。父亲不停地写,萧克就在一边磨墨,看着父亲写的那些对仗工整、字迹秀美的对联,萧克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萧克祖上几代都是读书人,父亲五兄弟中有三人是读书出身,其中三伯父的学问最好,家里收藏了许多书,萧克最爱到三伯父家去翻书看。

  就读嘉禾甲等师范简习所的时候,家里已经穷得拿不出钱来供萧克读书。好在校长很同情萧克,让他给学校刻蜡版、印讲义,这样可以得些补助。那时,总穿着一件破旧蓝布长衫的萧克以宋濂《送东阳马生叙》一文中的“贫非罪”观念鼓舞自己,努力把书读好。从那时起,萧克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中,很多人都是在革命军队中才开始学习文化的。在这些将帅中,能诗善书的萧克可以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儒将,正像斯诺前夫人在《中国老一辈革命家(自传)》中所评价的那样:“像周恩来、徐向前和毛泽东等一样,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

  萧克不仅爱看书,对文学创作也非常有兴趣。即使在长征途中,萧克也不放过诗情勃发的时刻,硝烟尚未散尽,他就在简陋的指挥所挥毫赋诗了。一个久历戎马的人,从事文学创作,似不可思议,但萧克却说:“我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指文学创作)看得那么神秘。”1985年底,萧克从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的职位上退下来。

  离休以后,萧克致力于军事学、党史、军史、战史的研究,笔耕不辍,除主编《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萧克诗稿》、百卷巨著《中华文化通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等书籍外,还出版了《萧克回忆录》、《朱毛红军侧记》等作品,并被复旦大学人文学院聘为兼职教授。

  智摆空城计

  1948年4月,华北军区得到情报,国民党傅作义部的4个师的机械化部队正秘密从北平向保定一带集结,准备向石家庄发起偷袭,山西的阎锡山也派出了一个师大约1万人,策应傅作义的正面进攻。石家庄当时是空城了,除了一点警备兵力外,几乎没有战斗部队可以调遣,萧克临危受命,负责指挥石家庄保卫战。

  到石家庄赴任后,萧克又来了一次空城计。他让大家先作最坏的打算,动员军民把重要物资分为5等,每天搬一等,限5日内搬完。市民见状不免有些惊慌,于是谣言四起:“共产党要撤了”。为了稳定军心,萧克和市长柯庆施特意在晚饭后缓步走在石家庄街头,许多市民见了高兴的议论:“看来没啥问题,首长们还在呢!”5月9日,驰援石家庄的第六纵队发现阎锡山军正向孟县推进。萧克立即电令:敌人送来的运动战,立即迎击。6纵得令后,迅速将敌人分割包围,一举全歼了阎锡山第49师,活捉敌军中将张翼,解除了来自石家庄西侧的威胁。傅作义得知这一消息后,难以达成奇袭的效果,只好收兵。

  人物评价

  萧克是一位战将。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参与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他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25岁当军长;27岁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30岁率八路军包围北平,建立了敌后之敌后根据地;40岁参与了指挥第四野战军进军中南、直追穷寇,埋葬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的斗争。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曾经在朱德、彭德怀、陈毅的麾下工作;做过罗荣恒、徐向前、刘伯承的直接下级;担任过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的副手,曾经两次出任林彪的参谋长。萧克是一位军事教育家。战争年代,他办教导队,担任过红军大学校长、华北军政大学的副校长,为革命战争和我军的发展壮大培养了人才。解放以后,他首任军训部长,继任训练总监部长;编写条令、创办军校,是我军院校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1972年后,他先后担任军政大学校长和军事学院院长。是他最先提出院校的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是他率先倡导要把我军的初级指挥院校办成正规大学,把我军的干部培养成“既能治军又能治国”的军地两用人才。萧克是一位作家。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他写下一部长篇小说《浴血罗霄》。这部奇书,还未出版就被批过两次,50年后才得以出版,并获得茅盾文学奖。萧克是一位诗人,在戎马倥偬的日子里,他偷闲赋得许多动人的诗篇,记下了他的情感和思考,袒露了他的心路历程。萧克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笔走龙蛇,直抒胸臆,展示了他是军人又是诗人的个性。萧克还是一位统领文化军团的总指挥。他率领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历经8年,编写出一部史无前例的文化巨著———《中华文化通志》。(张国琦)

责任编辑:黄雪 最后更新:2023-04-20 08:46: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张爱萍上将书法作品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