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大四分校曾在江苏淮宝造田种粮办工厂
2023-01-07 11:10:19  来源:《铁军》杂志 2021年1期  点击:  复制链接

  1942年11月15日,抗大四分校为粉碎日伪扫荡,跳出包围圈,向洪泽湖东转移。在江苏省淮宝县(现江苏省三河入江水道以北,淮安区、淮阴区以南,洪泽湖以东,宝应县以西广大地区)朱坝以南,盱眙县永丰镇一带,以学员队为单位,分散开展教学活动。

  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乘日军扫荡之机,率部占领淮北抗日根据地山子头腹心地带。原担任淮宝防务的新四军二师五旅调往湖西参加战斗,抗大四分校奉命于1942年12月20日接管淮宝防务,学校移驻淮宝县曹王庄一带。

  面对日、伪、顽狼狈为奸,对淮宝根据地严密封锁、伺机扫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抗大四分校师生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开展大生产运动。

  因地制宜造田种粮

  淮北地区属于平原地带,日、伪、顽相互勾结活动频繁,皆以抗大四分校为敌。淮宝群众生活极其艰苦贫困,要完全保障上万人的后勤供应,困难非常大。于是,抗日根据地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自给自足。

抗大第四分校旧址(河南永城) 图源抗大陈列馆

  1943年秋,抗大四分校全校总动员,在淮宝县蒋坝镇(现洪泽区蒋坝镇)洪泽湖大堤下的芦苇滩上筑圩造田、兴修水利、种植粮食。筑圩造田工程浩大,学校发动全校师生上千人,从曹王庄驻地转移到洪泽湖大堤上安营扎寨。当时已是深秋,寒风凛凛,水冷如冰,但校领导身先士卒,带领师生下到齐腰深的水中,连续十几天,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挖排水沟,修筑圩堤,按计划顺利完成了第一期工程。

  当地群众积极支援抗大四分校的造田种粮,赶来几百头猪,诱其掘食泥土中的芦苇根,既清除掉了土中的芦苇根对种粮造成的危害,又深耕了土地。虽然当季下种晚点,但是第二年便收获了粮食,有效保障了学校粮食供给。

抗大四分校学员用品 图源刘晓飞

  粮食有了,吃油问题又凸显出来。

  应运而生开办油坊

  1943年,学校在驻地曹王庄以南的南赵集附近的一个村庄,开了一座油坊。学校选派了四五个工作人员,又从当地聘请了几位群众,买了五六头骡子,购置4台榨油机,一座简单的油坊就办起来了。

  油坊一开始由郝凤仪同志负责,后来又派了王世荣、张明两位同志一起去,组成一个领导小组。榨油所需的黄豆就近购买,每月可处理黄豆1000多斤,所产黄豆油除了供应学校各连队外,多余的大部分交给合作社就近到仁和集(现江苏省洪泽区岔河镇)、应集(现金湖县应集镇),远一点的三河南铜城镇(现安徽省天长市铜城镇)去销售。开油坊既满足了学校供应,又增加了经济收入,有时用黄豆油换大米回来,供应给各个伙食单位。

抗大四分校学员队伍参加集会 图源抗大陈列馆

  在小油坊中,有一位随抗大华中派遣大队来到华中的八路军老战士王斗松。他个子高、力气大,非常能吃苦耐劳,后来成为很有名气的劳动模范。

  解决了粮油问题,穿的问题又被摆上了议事日程。

  因陋就简办被服厂

  早在1940年秋,抗大四分校曾经在河南省建立过一家被服厂,后来向津浦路东转移时,被服厂就停产了。

  1943年,学校在油坊东边不到10里地的费庄筹建了一家被服厂。重建被服厂时仅有20多人,部分工人和缝纫机是从新四军四师师部被服厂调来的。后来,经过扩招,工人壮大到了近60人。被服厂除了生产军装、大衣外,还可生产少量布鞋、布袜。此外,还将几十位随军家属组织起来,做一些辅助工作。

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抗大第4分校校长彭雪枫 图源抗大陈列馆

  被服厂从成立到结束,其内部行政工作一直由侯晋庭、刘敬朋两位同志负责,政治工作由張一民负责,张调走后由彭雪松接任。

  1944年9月,抗大四分校转移到洪泽湖西半城后,被服厂也转移到洪泽湖西车路口,工厂工人已经发展到100多人。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淮安整编时,被服厂已经成了一家像模像样的军工厂了,可以按照季节生产,供应全校1000多人的冬夏军装,还有多余的军装供应给战斗部队。

  因势而谋建兵工厂

  1942年12月中旬,新四军第四师在师长彭雪枫的指挥下,浴血奋战取得了淮北反扫荡的胜利,蒋坝镇重新回到人民怀抱。抗大四分校接管淮宝防务后,为了巩固反扫荡的胜利成果,新四军第四师根据当时的有限条件,决定在淮宝筹办手榴弹厂,将厂址选在蒋坝镇的财神庙。

  蒋坝镇街北头严氏俩兄弟得知抗大四分校要办手榴弹厂时,毛遂自荐积极要求参军,为部队造手榴弹打日军。部队得知严增凯、严增亮俩兄弟有一手铸造手艺,如获至宝,欣然同意这对孪生兄弟参军,到手榴弹厂当军工。

  当时的手榴弹厂,其实只有一座炼铁炉,一具风箱。严氏兄弟从当地找来20多个年轻力壮的木工、瓦工、搬运工,手榴弹厂便应运而生。

抗大四分校学员在上课 图源刘晓飞

  他们没有造过手榴弹,部队同志拆卸几枚手榴弹,让他们按照弹体照葫芦画瓢。严氏兄弟果然名不虚传,对于手榴弹的制作工艺他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轻轻松松将手榴弹的弹体铸造出来,交由分厂装填火药、安装引信,拿到洪泽湖边试投,大功告成。加之,他俩在当地小有名气,部队便将手榴弹厂交由他们具体操持。

  兄弟俩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分工明确。老二严增凯负责铸造,老三严增亮负责材料供应、对外联络、运送手榴弹到分厂组装成品,再送往部队。

  缺乏钢铁,兄弟俩听说国民政府在造三河活动坝(今淮安市洪泽区三河闸)时,因抗战爆发,来不及运走的钢材就近沉入泗河(今蒋坝镇境内,距离三河闸约1公里)塘内。严增亮请来几位水性好的小伙子,下塘将钢材打捞上岸,运回工厂。另外,又组织人员收购大量生铁,满足了铸造弹体所需。

抗大四分校奖章 图源刘晓飞

  缺乏火药,严增亮带领兵工厂的同志,一面冒着生命危险,挖出敌人投下后没有爆炸的“哑弹”取出火药;一面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到敌占区秘密购买焦炭、硫磺、硝等制造火药的原料,有效地保障了手榴弹厂的正常生产。

  严氏兄弟俩以身作则,和工友们四人一班,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每月开炉10多次,每炉铁水可铸造500只左右的弹壳。

  制造手榴弹采购原材料困难重重,组装好的手榴弹运送部队时,同样是险象环生。

  有一次,严增亮率领工友们护送一船手榴弹去洪泽湖西边的新四军四师,当船行至离湖西岸还有5公里水路时,突遇敌机低空盘旋轰炸,严增亮和工友们奋不顾身,迅速将船推入芦苇丛中隐蔽,结果完好无损的将一船手榴弹送到新四军四师供给部。

彭雪枫签发的抗大第4分校学员毕业证书 图源抗大陈列馆

  抗大四分校接管淮宝防务期间,严氏兄弟和工友们生产出来的手榴弹,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为新四军打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1943年春,彭雪枫路过蒋坝时,专程到手榴弹厂看望严氏兄弟和工友们,称赞他们是不在前线的抗日战士。

  抗大四分校筑圩造田、办油坊、被服厂、造手榴弹早已成为过往岁月的历史,但其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永放光芒!

  注:参考文献《抗大四分校校史资料选编》《洪泽人民革命斗争故事集锦》

责任编辑:张莹 最后更新:2023-01-07 11:15:1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大四分校——新四军在亳州建立的“大学”

下一篇:最后一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