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红色摇篮:抗大抗大,越抗越大
2022-12-03 09:20:49  来源:新民周刊  点击:  复制链接

  阅读提示:这样一所“窑洞大学”,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坚决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10多万名军事和政治干部,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创立。1937年1月19日,成立刚刚半年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么一家。”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这样描述这所“窑洞大学”。

  就是这样一所“窑洞大学”,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坚决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10多万名军事和政治干部,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争烽火中的抗战堡垒

  在党和红军到达陕北并站稳脚跟后,党中央认为,我国正处于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前夜,必须大数量地培养干部,提高老干部的水平,创造许多新干部。

  1936年5月,毛泽东在陕北延长县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要“办一所红军大学来培养大批干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会议决定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为基础,在瓦窑堡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1936年6月1日,瓦窑堡米粮山上的旧庙堂前热闹不已,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开学典礼在这里举行。

  党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出席了开学典礼。毛泽东发表讲话指出:“第一次大革命有一个黄埔军校,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领导了北伐成功。但到现在它的革命任务还未完成,我们红大就要继承黄埔的精神,要完成黄埔还未完成的任务,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

  当时红大的物质条件十分艰苦,红大的教职学员用大石块作桌子、小石块作凳子,在这样的石头天地里,学员们紧张而愉快地学习生活。毛泽东风趣地形容他们:“你们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1月,红大跟随党中央进驻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

  随着革命形势发展,抗大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抗大成了进步青年向往的革命熔炉,每天都要接待几十名甚至上百名的新学员。抗大的学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部分是经过土地革命战争和长征考验的红军老干部、老战士,他们是人民军队的基础、抗大的栋梁;一部分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干部和战士,他们经过抗大的培养后,又回到各部队、各地区带兵打仗,或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开辟和建设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中一支坚强的骨干力量;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和来自海外的爱国华侨青年,他们在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推动下,来到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经过抗大的培养锻炼,又播撒到全国各地,成为抗日战争各条战线上的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从1937年7月到1939年6月,有15000多名青年冲破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层层封锁,奔赴延安抗大。

  “抗大没有考试,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到延安来,这就是最好的考试!”毛泽东曾这样说。

  抗大条件极其艰苦,教员也是很缺的。许多中央领导同志都充当义务教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经常来给学员们讲课。在这里,毛泽东曾经讲授过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和《论持久战》。

  可以说,抗大是在政治环境和生活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并且“越抗越大”,毛泽东对此评价:“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全世界闻名,就是因为他比较其他的军事学校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斗争”,而“抗大的革命与进步,是因为它的学生是革命的进步的”。

  抗大精神永流传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毛泽东定下的这“三句话、八个字”教育方针和校训,深深地融入到抗日军政大学的办学实践中。

  为适应抗日根据地发展,使抗大教育能更适应抗战需要,1939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抗大总校分出两个分校,分批从延安挺进敌后。

  抗大总校仍留在延安,按既定教育方针和校训,一如既往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还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建立了抗大农庄,开荒2万亩,帮助部队解决穿衣吃饭的问题。在敌后将近3年的时间里,抗大发展了8个分校,后来又发展为12所分校。

  从延安到各抗日根据地,到处都有抗大的旗帜,都能听到抗大的校歌。一个外地来的记者在延安参观后曾说:每一个窑洞里都装有若干“炮弹”,将来这些“炮弹”飞出去,就不得了!

  的确,抗大各分校教职学员,一边学习、一边战斗,一手拿锄、一手拿枪,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经受了很大的锻炼,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使许多青年入校后很快就成长为能文能武的干部。

  曾担任过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的冈村宁次,曾这样形容这批学员的战斗力:宁可牺牲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央军委命令由何长工率领总校从陕北出发,挺进东北,改为东北军政大学,其他分校改办华北、华中、华东军政大学,这宣告了抗大历史任务的完成。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高中级干部和专家教授等基本骨干,大多在陕北住过窑洞。1955年,在被共和国授予军衔的军人之中,有7名元帅、8名大将、26名上将、47名中将和129名少将都是曾在抗大工作、学习的干部和学员。

  今天,这所昔日的“窑洞大学”,已成为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的高等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也成为国防大学校歌,代代传唱。

  抗大和抗大精神,也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在后人的记忆中铭刻流传。

责任编辑:张莹 最后更新:2022-12-03 09:23:3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江泽民同志在纪念抗大建校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让抗大精神走出太行山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