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橡树|永远的“八一三”:淞沪会战的战略价值论
2022-08-17 08:59:13  来源:流浪的橡树  点击:  复制链接

图片

图片

(图1)1938年8月,根据中日战争态势推演日军可能进攻方向图。

  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这是继南口会战在华北地区拉开全面抗战帷幕之后,真正标志中日全面战争爆发的最早先、最惨烈、最大规模会战。

  至今,在政治、军事、抗日战略及抗战历史的层面,视角不同的各类人们对淞沪会战众说纷纭。

  但是,无论如何评说,淞沪会战既是中国全面抗战的标志性起点,也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开端,同时,来自天南地北的各个抗日武装走向淞沪战场戮力同心,浴血抗战,更是唤醒了中国民众的现代中国国家意识的第一次全面觉悟。

  伟大的八年全面抗战,始于此战。

  我们应该记得1937年8月13日这个日子。

  1937年8月,作为远东地区最繁华的国际都市,上海远离硝烟弥漫的华北南口战场,牵系英、美、德、法、日本及苏联在华利益,人们并没有想到这座夜空霓虹弥漫,歌声袅袅,全然歌舞升平的繁华的、祥和的城市会在陡然间沦为惨烈的杀戮场。

  彼时,根据中日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签署的《淞沪停战协定》,中国正规军不能驻防上海市区,只能部署保安团。然而,随着华北战事升级,日军间谍侦知国民革命军主力换装保安团军服似乎正在分批分次潜入上海,正在上海市区街头巷尾展开布防。

  日军颇感紧张,遂派出多支侦查小组四面侦查。

  8月9日,两名日军驾驶摩托夜闯国民革命军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

  虹桥机场为当时国民革命军备战淞沪的主要兵站所在,储放了武器弹药及各类军用物资,因而日军冲近,气焰嚣张,即遭国民革命军乱枪齐发,单场击毙街头。

  10日,日本各色媒体舆论愤然大噪,日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迅速反应,指挥所部战舰30余艘,集结吴淞口及黄浦江下游,威逼中国。当日,日本内阁、海军、陆军就上海局势召开紧急会议,商议急调日海军舰队及陆战队支援上海。

  同时,日本陆军也开始策划以陆军2个师团配合海军,登陆上海。

  大战一触即发。

  淞沪会战的爆发与当时中日华北局势相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以后,华北局势急剧恶化。

  到了8月1日,傅作义、汤恩伯、卫立煌等中国将领按照南京命令,率部在华北南口、平西等地区主动出击,拉开中日全面战争帷幕。

  战至8月13日左右,华北日军背靠驻防东北的日军关东军和驻防朝鲜的朝鲜军,沿平绥线加强攻势,华北国民革命军渐现不抵态势。

  这时,日军已经相继占领北平、天津等华北主要城市,控制了津浦线和平汉线,兵锋直接威胁上海、南京、汉口,初步形成了以铁路线快速南进、切割中国的有利战略态势。

  8月13日,到了中国抗战战略决策的关键时间点。

  华北日军是选择津浦线经山东、江苏协同日本海军登陆作战,继而进攻京沪杭地区;或者日本野心更大,选择平汉线闪击汉口,一举截断东、西中国,继而彻底粉碎中国的持久战略;又或者日本顺势平绥线攻势,由平西而绥晋、陕西、选择邓艾灭蜀和蒙元灭宋路线,偷袭中国大后方。

  中国处于绝对的弱势,无法知道日军的侵华野心及战略方向。

  于是,中国唯有在极为不利态势下主动出击,打出日军的侵华意图。

  这时从当时中日战略态势上的基本推断。其实,有很多文史资料也基本佐证了一个观点:

  在1937年8月13日的中日战争态势下,中国民革命军队在南口、平西防线崩溃在即,淞沪会战已为不得不发态势。

  那么,根据这个态势我们也可以假设。

  如是中国不动,那么,日军在南口会战得手,既可多种选择沿铁路线快速南进、切割中国,凭借有利战略态势继续紧逼、进攻中国。

  这时,日军不仅可以将战线突然推至中国首都南京及京沪杭地区,也可以突然推至中国腹地,九省通衢之称的汉口……

  如以当时态势,中国以步兵为主的近乎近代化平面部队,装备、机动远逊日军;同时中国民革命军队山头林立,既尚未形成中国民革命军队体系,更无整体战略布局,如是这样分散决战日军,被日军各个击破、歼灭,完全毫无悬念。

  (显然,如是不了解这些基础的历史、军事的事实、常识和逻辑,自然就写了、信了那些无聊的中国民革命军队在淞沪会战投入大量兵力血战的负面的评论文章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日军在1937年的7月、8月,完全没有全面侵华战略和企图。

  那么,顺延这个假设,可以根据当时中日华北战场态势,中日兵力战力国力差距,中日主要兵力部署,也可非常清晰地推演出另外一个结果:

  即日军在南口、平西、张家口一线推进,控制平绥线,将中日战线推至晋北、绥西一线;沿海河平原和津浦线向南扩展,控制环渤海及黄海海运线和津浦线,挟胜兵威势,将战线推延至济南及泰山以北、黄河沿线,继续威压鲁南及京沪杭地区。

  就此,日军以强势国力、兵力,即可放心策划华北“独立”,继而席卷华北、平津,使之成为第二个东北。

  无疑,让卢沟桥事变成为第二个“九一八事变”实为日本最佳选择。

  显然,淞沪会战为此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图片

淞沪战场的国民革命军战士。

图片

巷战中的日军。

  彼时,中国除却人口数量大于日本,其余诸如飞机、军舰、火炮及坦克等现代化武器的数量、吨位等比较,基本上不是有与无的状况,就是1:10,乃至1:20。

  随便国力、战力如此悬殊,远远超过现在的俄乌战争中的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对比。

  然而,正如蒋先生在卢沟桥事变后发表庐山讲话所言:

  “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所以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

  遥望历史,遥感那一代的中国人之血气,让人读史不禁泪目。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就此,在国共抗日统一战线下,曾经分属不同山头、不同军阀的中央军、晋绥军、湘军、川军、滇军、桂军、黔军东北军、西北军、马家军从千里之外匆忙赶来……

  迎面空前猛烈的日军陆海空炮火,那一代的中国的最早觉悟了家国意识的年轻精英,手持步枪、大刀、手榴弹,为当时和后来的中国人,于一场伟大的抗战义勇赴死。

  8月14日,时任第88师第264旅少将旅长黄梅兴亲临八字桥一线指挥作战,遭日军炮袭阵亡,终年40岁。

  他是淞沪会战第一位阵亡的国民革命军将领。

  8月27日,国民革命军第18军第67师第201旅少将旅长蔡炳炎亲率敢死队冲锋,高呼“吾辈只有两条路,敌生,我死!我生,敌死!”

  继而,鏖战中弹,殉国战场,终年35岁。

  9月10日,刚刚接到升任第98师少将参谋长命令的国民革命军第98师第583团团长路景荣为巩固阵地,坚持留守一线指挥作战,遭遇日军炮袭殉国,终年35岁。

  10月1日,国民革命军王牌第1军第1师第1旅副旅长杨杰少将率部反击日军,在激战中身中数弹殉国,终年41岁。

  10月23日,桂军第90师270旅少将旅长秦霖率参谋长、传令兵等冲锋战场,遭遇大股日军袭击,全部激战殉国。秦霖终年37岁。

  10月23日,桂军第7军第170师第510旅少将旅长庞汉祯率部防守陈家行阵地,亲临气前线指挥作战,遭日军炮袭殉国,终年38岁。

  10月28日,第90师270旅少将旅长官惠民率部防守嘉定县属之清水显防线,亲至前线指挥组织部队反击日军,遭日军炮袭殉国,终年36岁。

  11月5日,日军主力在杭州湾金山卫、全公亭登陆后,马上兵分两路,从两翼包抄上海,与坚守青浦的我抗日军队发生激战。国民革命军第58师第174旅少将旅长吴继光率部阻击日军,遭日军炮袭殉国。终年34岁。

  11月8日,东北军第67军第108师第322旅守备松江,战至最后,少将旅长刘启文率部突围,鏖战间遭日军机枪扫射殉国。终年39岁。

  同日,东北军第67军中将军长吴克仁率部抵挡日军登陆主力,掩护淞沪战场国民革命军撤退,最终部队被打散,孤身突围,遭日军乱枪袭击殉国,终年43岁。

  他们阵亡年龄都很年轻。

  整个淞沪会战还有更多的无名无姓国民革命军将士,为了这场抵御外侮的圣战,他们付出了约25万人伤亡的惨痛牺牲,换来了日军伤亡约9.7万人及3个月的宝贵的战略时间。

图片

向租界逃难的中国平民。

图片

淞沪战场一处日军机枪阵地。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战至11月12日,历时3个月,实际上打破了日军“三个月打败中国”的战略叫嚣,奠定了中国在现代世界的全新的国家形象。

  是役,中国民革命军队虽然参战人数多过日军倍余,但是,日军以海陆空优势火力十倍优于中国民革命军队。所以,日军在数次增兵以后,能够以强势的立体火力配合地面突击,撕破火力极度贫弱的中国民革命军队防线,最终,在以优势火力重创中国民革命军队以后,对淞沪战场国民革命军形成两翼包围态势,迫使中国民革命军队不得不退出淞沪,放弃会战。

  日军取得了淞沪会战的战役面上的军事胜利。

  但是,在战略面上,中国民革命军队在淞沪会战以弱敌强,主动出击,争得了宝贵的三个月时间,赢得了世界对中国抗战的尊重。

  淞沪会战爆发,正值民国财长孔祥熙访欧。

  当时,欧洲诸多银行、财团鉴于中国民革命军队出色表现,纷纷看好中国抗战,使得孔祥熙在访欧期间,得以顺利得到英国贷款1.35亿元、从瑞士、荷兰等财团贷款2300万元,从军工大国捷克斯洛伐克若干工厂争取到约5000万元的武器借款,等等。这些贷款全部用于购买抗战武器,成为中国民革命军队进行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的主要军火、装备。

  此外,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华战略凸显,为此,中国方面还在淞沪会战的三个月时间,实现了工业、机关、学校等诸多抗战资源的战略大撤退。

  抗日战争的西迁大撤退,为后来的八年全面抗战奠定了宝贵的物质基础。

  同时,在军事战略上,中国民革命军队在淞沪战场奋勇出击,使得日军数次增兵,继而大幅度扭转了卢沟桥事变酿成的战略被动态势,使得日军侵华防线渐由多种选择,搁浅至从京沪杭沿长江航道西进的漫长战线。

  ——就此可见,网络颇为流传的那些全然无视军事和历史的起码的常识、事实、逻辑的认为淞沪会战打得窝囊、憋屈的愤青妄言,确实不值一哂。

  如今,尘埃落定,淞沪会战硝烟散去八十五年,我们如是回望历史,以“上帝视角”理性观察不难发现,如是升格到长达八年全面抗战的宏观战略面上,即可以清楚看到:

  淞沪会战为中国苦撑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确实奠定了最为根本的政略、战略的基础。

  谨以此文,致敬和记忆那些为中国而战斗、牺牲的人们。

责任编辑:张雨萌 最后更新:2022-08-17 09:16: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橡树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红军改编八路军史话

下一篇:橡树 | 永远的八一三:淞沪会战战略论与东北军被失落的番号……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