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蔡楚生: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
2023-07-20 09:51:20  来源:汕头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中心  点击:  复制链接

  1930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随后,中国社会科学家、戏剧家、美术家、教育家联盟以及电影、音乐小组等左翼文化团体也相继成立。今天要讲的主角是左翼电影运动队伍里的“大将”——蔡楚生。他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

  蔡楚生的家乡位于现在汕头市潮南区铜盂镇的集星村。1906年1月12日,蔡楚生出生于上海,到6岁时才被家人送回老家读小学。蔡楚生12岁时,又被家人送到汕头市,在一间商铺里当学徒。1925年19岁的蔡楚生在“五卅运动”的影响下参加了汕头店员工会,他非常喜欢喜剧,组织了“进业白话剧社”,第二年又打出“汕头进业电影制片公司”的招牌,拍摄了一部滑稽短片《呆运》。

  汕头市电影行业协会秘书长 林泽群:“这里就是当年蔡楚生当学徒的地方,现在被开辟为“蔡楚生暨潮籍电影名人史迹馆”。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当学徒期间,蔡楚生就开始从事剧本创作,他的艺术造诣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崭露头角。”

  1927年,21岁的蔡楚生告别家乡,怀着梦想闯荡上海,最初是在一家小影片公司当临时演员。一个偶然的机会,蔡楚生结识了我国早期电影艺术事业的拓荒者、明星影片公司的著名编剧、导演郑正秋,从此,踏上了电影艺术创作的道路。

  汕头市电影行业协会秘书长 林泽群:“郑正秋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被称为是“中国电影之父”他也是我们潮汕人。郑正秋对蔡楚生的提携,开始可能是出于同乡的情谊,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最关键的还是蔡楚生本身就具备从事电影艺术创作的那种天赋和才能。”

  明星影片公司当时是上海最大的电影公司,经郑正秋推荐,蔡楚生正式进入公司工作。从1929年开始,蔡楚生以助理导演的身份,协助郑正秋摄制了《战地小同胞》《碎梦楼》《桃花湖》《红泪影》等6部影片。在拍摄过程中,蔡楚生的导演能力也日臻成熟。1932年,蔡楚生正式独立编导了处女作《南国之春》。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道德观念以及包办婚姻对人类美好感情的扼杀,表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蔡楚生接连编导拍摄了《南国之春》《粉红色的梦》之后,他的同事、共产党员聂耳发文对他的创作取向提出了批评。蔡楚生登门请教,两人敞开心扉谈得很融洽,心结很快解开。在聂耳和其他左翼文化人的帮助启发下,蔡楚生开始把镜头对准民生和社会现实,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电影作品。聂耳也在他的多部重要作品中担纲音乐创作。

  1933年,蔡楚生创作了他第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都会的早晨》。影片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下层社会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纯洁品质和铮铮铁骨,展示了男女主人公光明的前途。这也是蔡楚生在左翼电影运动初期的一部力作。

  《都会的早晨》上映后,影片被送到意大利首都罗马,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电影纪念展,使国际社会开始对中国电影界,对中国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说,《都会的早晨》是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的电影。

  《都会的早晨》使蔡楚生一夜成名,之后,他又投入了《渔光曲》的创作工作。影片通过一个渔民家庭破产、流浪和死亡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在军阀混战、渔业资本家的压榨和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下,中国渔民灾难重重的生活。影片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轰动了当时的中国影坛。电影上映后,影片票房数扶摇直上,连续上映长达84天,创造了当时中国电影界的最高票房纪录。1935年2月20日,苏联在首都莫斯科举办的“国际电影展览会”。 《渔光曲》作为中国的送展作品,获得了莫斯科影展的“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蔡楚生也成为享誉世界影坛的第一位中国导演。

  汕头市电影行业协会秘书长 林泽群:“《渔光曲》和《都会的早晨》,这两部电影基本就确定了蔡楚生后面的创作风格。蔡楚生的片子有思想内涵,又好看又卖钱,那个时候在电影界,大概就数他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蔡楚生在上海、香港投入抗战影片的编导工作,先后编导了《血溅宝山城》《游击进行曲》《孤岛天堂》和《前程万里》等影片。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蔡楚生辗转桂林、重庆,后经党组织安排,在重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组织。抗战胜利后,蔡楚生和阳翰笙、史东山一起,接受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回上海建立进步的电影基地。1946年6月,他们会同郑君里、孟君谋等组建“联华影艺社”,不久,合并为“昆仑影业公司”,这成为抗战后党所领导的进步电影运动的最重要的阵地。

  1947年,蔡楚生编导了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他历时三年才创作成功的一部电影。在创作视角上,蔡楚生选择了一个具体家庭作为载体来表现和描述中国抗日战争前后的历史进程,并通过这个家庭的升沉变迁来浓缩和汇聚社会的巨大变化。影片社会背景辽阔,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大,但脉络清楚,首尾呼应默契,时空转换不露痕迹。《一江春水向东流》既延承了《渔光曲》等影片丰富而富于感染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又吸纳了我国传统艺术,如章回小说及戏曲展开情节的手法,显现出艺术上的成熟和大师的风范。

  影片分《八年离乱》和《天亮前后》上下两集,长达七个多小时。影片在上海首演时一连上演三个月,观看人数达71万人,创造了继电影《渔光曲》后最高卖座的纪录,同时也创下中国电影问世以来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仅在上海首映引起轰动,在香港、美国公映也获得了高度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一江春水向东流》仍然是最受观众喜爱的一部电影作品,后来电影被剪辑为三个小时,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播映了长达三十年之久。

  1949年1月,北平解放。5月,蔡楚生得到中共中央的通知,满怀喜悦的心情,从香港乘船北上天津至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此后,他定居北京,先后担任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主席、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6年4月,蔡楚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献给了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在繁荣电影创作、培养电影队伍、增进和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友谊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担任了中国电影事业的领导工作,但是蔡楚生的心无时不在自己终身热爱的电影创作事业上。1962年,蔡楚生偕同著名作家陈残云和著名电影导演王为一,创作了反映从大革命时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30多年渔乡人民革命斗争史的电影作品——《南海潮》。《南海潮》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民族化、大众化风格特色,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当时最卖座的影片之一。

  1968年7月15日,蔡楚生因病去世,终年62岁。蔡楚生在艺术上始终坚持电影的中国化、民族化方向,注重探求电影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开创了中国电影艺术的主流风格。正是在蔡楚生和其他进步电影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电影形成了现实主义和民族化的主流艺术风格。蔡楚生不愧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

责任编辑:吕堃怡 最后更新:2023-07-20 09:55: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百年老宅述说爱国青年的传奇往事_蔡楚生

下一篇:现实主义奠基人蔡楚生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