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战时民众/《在祖国的原野上》:剖露中国抗战的疮疸
2019-06-24 13:50:22  来源:原创: 梁宇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18-04-09  点击:  复制链接

  编者按

  本期文章作者梁宇,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我们的公众号,欢迎有更多的读者投稿。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她的文章吧!

 

  抗日战争是反侵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由其展开的光明面多且大,但现实总有光明和黑暗两面。正如本期介绍的《在祖国的原野上》一书所言:“旧中国变为新中国是要经过相当的历练的,对日抗战也不过是变革中的一个阶段。……今日的抗战是:不但袭击敌人而已,也剖露了自身的疮疸”。

  《在祖国的原野上》一书分报道、特写和通讯三个板块,共23篇文章,由须旅从《战时青年》半月刊中摘录出来,编辑成册,并于1938年8月通过战时青年出版社出版。“没有那种架空的歌颂,只是老老实实的报道,见黑暗就写下它黑暗”。

  书中大量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状况。如在李璞所写的《壮丁这样们不逃了》一文中,就可看到抗战初期征兵中存在的问题。“有权有势的可以不抽,有钱的可以买人来代替,碰到土财主就让他只有一个儿子也要抽,好逼迫着他拿出钱来赎;有病的或者残废了的有些时候也逼着去;应该被抽的人,要是能够买通村镇学校的校长,到学校去上学,也可以不抽,居然有廿到卅岁的壮年人在初级学校里听讲的稀奇事;抽壮丁的时候……武装警察只管要威风逼着人走;……方法竟然是在黑更半夜里去打开门说:‘该你去死啦,躲也躲不掉!’”

  过往许多历史书写都对“全民族抗战”这一概念进行渲染,称每个个人都应当对抗战充满激情,勇于捐躯献国,而从这则报道中不仅可以看到普通民众对于民族国家概念的淡漠,导致其对于参与抗战的逃避;也可以看到政府在宣传和动员工作上的缺失,与基层政治的腐败。

  此外,这也使得一定数量的乡村青年的背井离乡,他们进而变成了城市中、集镇中的游民,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对于征兵中存在的问题,国民政府各级并非一无所知,至少试图有所改变,对此,可参见我们此前曾推送过《1942年,国民党中层干部的观察与思考》一文。

  在陈一沛所写的《长沙临时大学见闻》中,可以看到当时知识青年的彷徨,矛盾与无所适从。“‘中国必亡——君不见埃及罗马…?历史是没有怜悯的。’说完话搓搓手,好像在学术上有了重要的发明,这是一类。”抗战爆发前后长期流行的“中国必亡”的观点,我们亦曾在《1933,一个医生眼中的对日作战》一文中加以介绍。

  “喝酒,竭力不谈国事,也不念书,拿甜蜜的琐屑的回忆来弥补巨大的创伤,那是一类。浑浑噩噩,跟着别人恐怖、愤怒、高兴,这又是一类。大多数同学则一面抱着讲义,可是不太爱这讲义,一方面对战局略有关心,可是并不‘非常’关心!一方面做梦太平日子的到来,就可以按部就班的飞黄腾达。同时却又愿意舍身救国,死而无怨。”

  毕竟,每个人都可能在脑海中想象、在太平生活中渴望报国杀敌,但是有些人的这一热情一旦面临战场中血淋淋的残酷现实,就会显得惨白无力。同时,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一热情,也难敌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与长期战争带来的物质匮乏、颠沛流离与看不到胜利而导致的绝望。

  书中的木刻插图

 

  这些大学生也许在今天看来是软弱的,是逃避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之下,他们的软弱却未必完全不能让人给予同情。学校的校舍借用于美国圣经学校,空袭一来,屋顶上就要扯起美国国旗;宿舍借用的是四十九标兵营的一部,远不如意,而这样不如意的环境也不能保证,还会碰到要全部腾出给抗战伤兵住的情况。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求他们对国家抱有期望,要求他们拥有战争必胜的信念,多少有些困难。在这军事、战争为第一的大时代当中,他们作为书生,毕业之后何去何从?想要参与到战争中去,却不想放弃所学;想要继续学习,却又认为无用武之地

  同时,随着战争的进行,无家可归的同学也越来越多,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是越来越严重的生存问题,使得读书与其他追求变得更为奢侈。战争不仅仅是对于生命的摧残,也是对人精神的摧残,本该是祖国最有希望的年轻人,却无法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感受到自己所能发挥的作用,故而许多人选择了随波逐流。

  嘉明所写的《孤岛上的年轻人》写出了在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中方在后方工作的不足。首先是对人员的组织上。此时的上海有许多愿意为民族解放尽一份力的年轻人,然而,政府并没有将这些人员有效组织起来。这些青年的满腔热情无从发泄,只好做一些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组织别动队。然而他们缺乏装备,只把在街上游走作为“巡查”,一旦遇到真正形迹可疑的人不仅无能为力,还将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

  政府也曾试图组织这些青年,“十月初,上面委此地的文救征求一百五十名游击队员”,然而征求到人员后,“他们在乡下居住半个月,明目上是训练,实际上除了吃饭睡觉外一点无所事,有时难得到乡镇上做些宣传工作。关于技术和政治上的训练是没有的。”虽然这些说辞有待进一步确认,但此种情形还是反映了部分政府工作的失误。更严重的问题是,政府还将这些并无作战能力的人送上战场,并且,让他们“上前线打冲锋,正规军队倒放在后面防守”,造成了许多无意义的牺牲。

  其次,战事发生后,上海各界还组织了许多救亡团体,而同样,这些团体没有被政府有效组织,大量工作无序进行,没有章法,消耗了人力、物力却没有收到成效,造成无意义的浪费,其中甚至不乏人员借此谋取私利。此文所写的情形,有助于我们研究与反思凇沪会战中,我军后方工作的实际情况。

  必须指出的是,本书中所谈到的相关事实,需要读者参照其他史料进一步鉴别。首先,本书写作有较为明显的立场和意识形态色彩,且书中的许多消息来源于听闻,而作者则未必会对来源进行严谨求证。如君斗所写的《哭笑不得的捷报》一文中讲到在鲁北军事吃紧之时,一位行政专员在敌人未到之前已先逃跑,却向护送难民的义勇队缴枪,把难民当做敌方的便衣队,因此报捷请功。书中直指:“这并不是神话故事。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山东的事实——即那已经枪毙了的将军韩复榘治下。”由于此事来源于作者友人所闻,故而尚需进一步的甄别。

  《在祖国的原野上》一书以多角度描写了抗战时期全国各地的情形,展示了战争状态中普通民众的生活,展示了青年们,特别是知识青年们在抗战中的所思所做,能够帮助读者以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抗战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相比档案、政府与政党出版品等各类官方史料,这本书能更生动还原一个时代的具体风貌。同时,这本书中提到的许多事件既能作为史料补充现有研究,同时页可为研究提供更多的线索和思路,因此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往期回顾:民国首都是怎样疏散人口的?

  抗战初期,阎锡山与八路军合作组建的地方武装

  迫害?饥饿?反国民党?清华学生是被运动起来的吗?

  抗战时期富人的义务

 

  (若在我们平台上发现好的史料,也欢迎写点介绍给我们投稿呀)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ID:modern_history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0-07-13 21:24: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战时民众/战时华侨教育实施的规划

下一篇:战时民众/清明与抗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