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新五师成立的前前后后
2023-02-20 11:23:35  来源:程鹏  点击:  复制链接

  缘何先有“新四军”后有军部

  1937年12月25日,叶挺、项英和张云逸召集已到武汉的“新四军”干部在汉口大和街26号(今胜利街332~352号)开会,正式成立“新四军”军部,并挂出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招牌。

  “新四军”不是早在1937年9月28日就宣布成立了吗,怎么过了将近三个月军部才挂牌呢?

  说起来,这里还确有故事。

  “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流亡国外,一直到抗战爆发,时间长达近十年。回到上海不久,叶挺见到周恩来,周恩来当即指示他通过陈诚的关系,向蒋介石表示愿意出面领导改编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叶挺还主动向蒋介石提议,改编后的部队继续使用“北伐”战争时期第四军的番号,只是在前面加上“新编”二字,简称“新四军”。蒋介石在日军大举进攻的情况下,迫于形势,不得不承认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但他又不愿让共产党人直接领导“新四军”,在他误认为叶挺离开中国共产党已近十年,可能不会再替共产党办事的情况下,决定同意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

  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在没有与中共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下令“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

  10月12日,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又传达了蒋介石电令,规定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统交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编遣调用”。虽然后来把这一天确定为“新四军”的成立日,但那时“新四军”并没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和部队编制。此后,“国共”两党经过多次协商谈判,才最终确定由叶挺、项英分别任“新四军”军长、副军长,并在武汉组建“新四军”军部。

  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随后,组编南方红军游击队为“新四军”,东进敌后抗战。

  挺进纵队鄂、豫战日伪

  1939年1月初,中共豫、鄂边区党委抽调“新四军”第四支队竹沟留守处的两个中队,组成“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对外称“新四军”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李先念(化名李威),参谋长周志坚。

  当月17日,李先念率“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一百六十余人从河南竹沟南下鄂中,汇聚武汉外围的抗日武装,执行中共中央赋予的挺进豫、鄂边区,开创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5月中旬,根据中原局的指示,独立大队与“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许金彪部、应城县抗日游击队第三、第四支队统一合编为“新四军”挺进团,由许金彪任团长,周志坚任政治委员。

  6月初,豫、鄂边区党委组织部长陈少敏率干部及武装人员二百余人,从四望山南下,编入“新四军”挺进团。

  挺进团是武汉沦陷后,出现在豫、鄂边区的第一个“新四军”主力团队。

  6月中旬,鄂中区党委遵照中原局指示在养马畈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组成新的鄂中区党委,陈少敏任书记,李先念任军事部长,将党领导的豫南、鄂中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后改称“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陈少敏,参谋长杜石公,政治部主任郑绍文。下辖四个团队,至8月发展到七个团队。养马畈会议不仅使鄂中区党委的领导力量得到加强,而且鲜明地在鄂中敌后树起“新四军”的旗帜,使共产党在鄂中、豫南两地的抗日武装有了统一的指挥和领导,开始形成党在中原地区的游击主力部队,标志着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进入到以创建根据地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1939年秋,国民党由原来的“政治反共”转向“军事剿共”,在豫南制造了“竹沟惨案”。

  11月中旬,朱理治、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等在应山与信阳、随县、桐柏交界的四望山,召集鄂中、鄂豫皖、豫南三个区党委负责人会议,组建新的豫、鄂边区党委,统一领导豫南、鄂中、鄂东党的工作和抗日武装。

  12月初,豫、鄂边区党委成立,陈少敏代理书记。

  翌年1月3日,鄂东、鄂中、豫南三个地区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组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治委员。下辖五个团队、三个总队,全军九千五百余人。

  豫、鄂边区党委的成立和豫、鄂挺进纵队的组建,标志着豫南、鄂中、鄂东党的武装力量已实现了全面统一。豫、鄂边敌后抗战的中心由豫南转移到鄂中。

  豫、鄂挺进纵队成立后,多次向鄂中地区日、伪军发起攻击,粉碎日、伪军的扫荡,自卫还击国民党顽固派对豫、鄂边区的“清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开创了鄂、豫边区敌后抗战的新局面。

  据1940年7月的统计,从1939年春以来的一年半时间内,除反顽自卫战斗以外,挺进纵队主力对日、伪军的战斗达280余次,击毙日军六百一十余人,伪军一千二百五十多人。

  至8月止,争取了五千余名伪军反正。

  到同年10月,纵队陆续开辟了豫南四望山、鄂中的京(山)、天(门)、汉(川)湖区和襄西以及鄂东大、小悟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

  李先念通电就职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并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

  1月20日,中共中央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并统一组编华中部队为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任命粟裕为第一师师长;张云逸为第二师师长;黄克诚为第三师师长;彭雪枫为第四师师长;谭震林为第六师师长;张鼎丞为第七师师长;梁兴初为独立旅旅长,全军共九万余人。其中转战在武汉外围敌后战场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组编为“新四军”第五师(简称“新五师”)。

  当年的2月18日,中共中央任命李先念为“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并暂兼政委,刘少卿任参谋长,任质斌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先念当时并不知道这一任命,当天,他正率领部队与顽军程汝怀部在大悟山展开激战,一举歼灭了二千多名顽军。在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后,李先念才得知中央这一任命,他没有立即就职,而是再三向中央提议,极力推荐任质斌担任“新五师”政委,全面主持鄂、豫边区领导工作。

  “新五师”正式组建后,李先念又在4月18日致中央军委的电报中,再一次提议由任质斌任“新五师”军政委员会书记。任质斌则从抗战大局和边区工作的实际出发,反复强调要以李先念为核心,极力向中央推荐李先念。两人互相谦让,体现了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和无私胸怀。中央军委根据这一情况,接受了李先念的建议,于1941年7月18日任命任质斌代理“新五师”政委,仍兼政治部主任。直到1942年6月,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一元化”领导,中央再度任命李先念为豫、鄂边区党委书记、“新五师”师长兼政委。

  1941年4月5日,“新四军”第五师全部组编完毕,李先念等五师全体将领于安陆白兆山彭家祠堂通电就职,李先念师长在《率新四军第五师全体将领就职通电》中宣告:“职统帅万众,誓在陈代军长、刘政治委员领导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为讨伐日寇、汉奸、亲日派而奋战到底,并亟望全国抗战党派、抗战将士、各界同胞与本师团结一起,为解放中华民族而共同奋斗到底。”

  到了4月10日,部队一律使用新番号,并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五师师部机关由司令部(内设参谋处、情报处、军医处和副官处)、政治部(内设组织部、宣传部、锄奸部、敌工部、民运部、联络部)、后勤部和卫生部组成。下辖第13、14、15三个正规旅及第1、第2两个地方游击纵队和区党委警卫团。第13旅旅长周志坚、政治委员方正平;第14旅旅长罗厚福、政治委员张体学;第15旅旅长王海山、政治委员周志刚;第1纵队司令员杨经曲、政治委员张执一;第2纵队司令员黄林、政治委员刘子厚;原区党委警卫部队扩大为区党委警卫团。

  9月,鄂东地方武装组编为“新五师”第3纵队,何耀榜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至此,“新五师”全师官兵增加到一万五千三百人。

  “新五师”转战华中五省

  “新五师”的建成,标志着鄂、豫边区抗战和部队建设走上新的阶段。“新五师”这支鄂、豫边区人民的子弟兵,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与支持下,已逐步成长为正规化的游击兵团,军事、政治素质日益提高。它不仅善于进行灵活的游击战,而且能进行较大规模的运动战,坚持、转战鄂、豫、皖、湘、赣,粉碎了日、伪军一次又一次扫荡,抗击国民党顽军一次又一次的“清剿”,发展、壮大成坚持敌后抗战的坚强的人民武装力量,创建并巩固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将武汉外围的日、伪军分割为数块,形成威慑平汉铁路南段、粤汉铁路北段,控制长江中游的战略态势,在武汉郊县开辟的陂安南、陂孝礼、涨渡湖、汉孝陂、汉沔、咸武鄂、武鄂等抗日游击根据地,形成了对武汉的内层包围圈。

  在抗战的日子里,“新五师”完成了对武汉的战略包围,先后抗击了十五万日军、八万伪军,对日、伪军主要战斗1262次,毙伤俘日、伪军和投诚、反正官兵四万多人。“新五师”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采取强有力的军事行动,粉碎了日、伪军在鄂、豫边区和邻近地区发动的军事进攻。

  在日、伪顽夹击中,“新五师”主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五万余人,民兵三十余万人,边区扩大到鄂、豫、皖、湘、赣五省的9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和一千三百万人口,38个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5日,朱德总司令在对日军的命令中指出:在鄂、豫两省的日军,应派代表到大悟山,接受李先念将军之命令。

  “新五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立即动员全部力量占据辖区内的大、小城市和交通要道,命令日、伪军在一定时间内缴械投降,并在指定地点集结,否则予以消灭。边区党委、行署成立武汉工作委员会,并派杨经曲以武汉先遣军司令名义进驻汉口,负责接洽日、伪军投降,同时,派出先遣队进入武汉市区宣传、调查,准备接管武汉。在十余天的受降中,“新五师”毙伤俘日、伪军三千五百多人,攻克中、小城镇12座,使这些沦陷区的人民重见天日。

  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在漫长的抗战岁月里,“新四军”第五师孤悬敌后,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自《长江日报》冷暖人生栏目,2005年7月24日

  作者程鹏系武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3-02-20 14:22:3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不舍众生 乘愿再来 星云普照 传福人间

下一篇:发扬雷锋精神 争当雷锋传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