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80年前胶东师生反“扫荡”
2022-11-17 08:37:55  来源:侯桂智 李天丰 王永芬  点击:  复制链接

  80年前,即1942年, 侵华日军在胶东(威海、烟台、青岛一带)发起了夏季“大扫荡”和冬季“拉网大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威海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各学校基本都停了课,学生分了组,跟随成年人“跑鬼子”,忍饥挨饿,历尽磨难,伤死若干。本文以胶东公学、附属小学、女子中学为例,将血与火、悲惨与壮烈展现给当代的孩子们。

  威海姑娘

  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于1938年创办了胶东公学,后来又创办了附属小学和胶东女子中学。学校许多教师是从北平(北京)、上海赶来的,其中迟剑敏老师是北平著名教育专家,写有不少教学专著。学生呢,身穿八路衣,腰别手榴弹,背包当凳子,膝盖当课桌,盐末当牙膏,棉袍子的两只袖里捅进两只脚当被子,不少同学两人合买一支铅笔截开用。大家克服困难,努力坚持学习。迫于日本鬼子的追逼,学校由黄县流动至掖县、栖霞、牟平、牟海、昆嵛、文登、荣成等县。日军来了,师生们就打起背包,扛着组合黑板,抬着篮球框子,背着分开的“图书馆”,迅速迁移,山林、破庙、老百姓的闲屋,就是师生们的校园。

  1942年7月7日,为纪念建党21周年和全国抗日5周年,驻在青山(原属烟台牟平县、牟海县,现属威海乳山市)的胶东公学及附属小学全体师生,举着校旗浩浩荡荡来到驻在马石店的胶东女子中学。当日下午,丁宁老师组织三个学校的师生在戏台上演节目。

  女子中学战国英、矫桂荣、王善温等同学有事,特别是14岁的钱素珍初次来事,没有经验,沾了满身。这几位“病号”便留下来,到小河边洗洗衣裤。

  这时,一位穿着桃红色上衣和深蓝色百褶裙的漂亮的城市小姑娘走过来。王善温问她有啥事,她说她从威海(现环翠区)走了两天,来女子中学报到。王善温说:“都在戏台那里演节目,很忙,可能报不上名。你去看看吧。”

  威海姑娘朝着戏台方向走了。大家帮小钱素珍洗刷完毕,回到宿舍院落,晾衣服。傍晚,他们换上干净衣服,准备去看节目。忽然,威海姑娘匆忙跑回来急促地说:“鬼子来‘扫荡’!全校都在转移。我特意跑回来告诉大家。”

  “病号” 们手忙脚乱,叠衣服,打背包,背好背包和挎包,抓起手榴弹(胶公每人两颗,女中每人一颗。有人回忆学生们当时没有武器,是不准确的),跑出宿舍。

  天黑了,“病号”们掉队了。该向哪里跑?一位姓宫的农民叔叔自愿当向导,领着大家跑,越跑人越多,有几位是持着带刺刀的长枪的安保员,形成了25人的掉队的队伍。

  7月8日,天亮时,大家跑到转山头村的村头,与日军遭遇。王善温等13人用手榴弹、刺刀杀开血路,借着烟雾冲了出去,其中3人重伤而亡,10人幸存。

  圈内的12人包括宫叔叔,一个个倒下了。威海姑娘从牺牲者身上拔出手榴弹拉着火,战国英、矫桂荣等靠过来,小钱素珍等也爬过来,手榴弹炸响,学生们与窜在前头的日军同归于尽。鬼子这次“夏季大扫荡”,胶东女子中学和胶东公学,包括向导,共牺牲15人。特别使人难忘的是那位刚入学还未报上姓名的“威海姑娘” ,至今无人知道其姓名和出生地。每逢提起她,丁宁及其学生们总是热泪直流(下图来自网络,为威海姑娘的牺牲处——乳山市转山头村)。

  1942年9月,胶东女子中学并入胶东公学和附属小学,校址从栖霞县转移到牟平县西涝口村(今属威海乳山市),照旧是背包当凳子,膝盖当课桌。

  拉网扫荡

  1942年11月17日,由冈村宁次策划的治安战“拉网大扫荡”开始部署,2万多日伪军乘600多辆汽车,从南海边的青岛市,连续排到北海边的烟台市,南北纵贯胶东,把胶东地区从中间一分两截儿。胶东公学和附属小学,被网在东半截儿即东海区的几个县市。

  11月19日,日本鬼子和伪军开始向东“拉网大扫荡”。白天,一队队日伪军拉人网;晚上,一堆堆大火连成火网。

  这次规模庞大的“拉网大扫荡”分为三层:第一层把八路拉出来,第二层与八路决战,第三层5000军力补缺、机动。伪军司令赵保原叫嚣:“只要进入合围圈,天上的小鸟挨三枪,地上的兔子戳三刀,八路军插翅难逃。”

  大网的东边,到处是一群群扶老携幼的老百姓和一队队的八路军、党政机关、胶东公学、附小、少先队孩子剧团……大家谁都知道东面300里是大海,是绝路,但是谁也没有办法,还得往东“跑鬼子” 。跑不脱的,死路一条,11月23日马石山上被围的军民,被日寇杀死503人。

  胶东公学和附小师生从西涝口开始向南、向东跑。教育科长迟剑敏的腿脚不好,学校配给他一头骡子骑着“跑鬼子”。他与学生们南一头北一头,始终没能找到突围空隙,便对赵野民副校长说:“跑了五六天,没法突围。”

  “是啊。”丁宁老师说,“ 师生500多人,都穿一色的棉袍子,目标太大!”

  赵野民副校长(上图,原威海中学即当今威海二中教师)跳上高台说:“同学们!换上便衣,分成三个大队,分别由我、丁一、辛紫上负责。每队再分成小组,文登县、荣成县的同学担任组长,带回农村,组自为战!”

  文登县山后王家村的小脚女生王善温,与自己的丁宁老师都曾是少先队员(下图为国家文化部政策研究室主任丁宁给学生王善温的题词),她比自己的丁宁老师大两岁,受命当组长,认领了附属小学阎云等5个小学生和历史老教师李飞,共7人。庙西村毕青云也是少先队队员,不想比王善温少,于是便认领了几个大孩子,加上杨指导员、迟剑敏科长,也是7个人。

  鬼子一天向东拉网20里左右,而我军民得南北奔跑着去寻找突围的空隙,这样一天得跑上百里……冒着雪花,肚中饥饿, 困乏之极,孩子们一个个扯紧前面的衣服边走边睡……走过午极、冯家,在南黄村过了黄垒河。400多人向东要过母猪河,天完全黑了,几根树干并成一尺左右宽的木排,连接成40多丈(130多米)的桥,摇摇晃晃。王善温在前面拉着孩子的小手,连连吆喝:“不准睡!不准睡!过了桥再睡!”

  黑夜里,孩子们手拉手像一群小鸡在桥上一步步向东岸挪动。

  丁宁脱险

  丁宁老师是文登县张家产人,不到14岁时就参加抗日少先队和儿童团,16岁抗大鲁南分校毕业,在少先队孩子剧团任导演,不足17岁调任胶东女子中学文艺教师,后合并于胶东公学,鬼子“拉网大扫荡”时刚满18岁。

  如今,丁一主任带领丁宁、迟一彬等老师,把学生全都分组去“跑鬼子”,丁主任也被两个东海的同学领走了。

  丁宁老师鼻子一酸,边招手边大声喊:“大家都注意安全,胜利后再见!”

  “再见!”迟一彬老师也在向远走的师生们打招呼。

  大误会——现场只剩下两个人:男教师迟一彬和年轻女教师丁宁。

  “你怎么没走?”

  “你怎么没走?”

  迟老师说:“你看,马石山那边的鬼子向这边压过来了。咱得赶快换衣服。我家就在前面不远。”

  “我不去!”丁宁说,“我进你家,嫂子会怎么想?”

  “别想那么多。鬼子过来了,快跑!”人群中,迟老师拖着丁老师往家跑。

  推开门,迟老师夫人正在用笤帚扫院子,老妈妈正在喂猪。二人吃了一惊,迟夫人手中的笤帚掉在正屋门旁,老妈妈放下猪食瓢要去关门。

  迟老师连忙关上门,说:“妈,这是俺学校丁老师……赶快帮俺俩换换衣服……”

  妈嚷起来:“媳妇,快去找衣服帮他俩换上。”

  迟夫人迟疑一下,还是转身来到东间房里。拿一套,原处放下;拿另一套,又原处放下;……终于换好衣服,把八路军衣服藏进炕洞里。

  迟老妈领着丁宁和儿媳,掀开西间门帘:“快!彬彬长年不在家,没烧火,炕塌了。上次就是把媳妇藏在这破炕洞里躲灾。这里就能藏俩人儿!彬彬,你赶快跑出村!快跑……”

  不由分说,老妈妈把迟一彬推向门外,返回西间把丁老师(下图为穿着便衣的丁宁)和媳妇塞进炕洞,颠着小脚儿抱来一抱洋槐枝子塞在火炕上面的塌陷处,又颠着小脚儿抱来一抱荆棘枝子盖上去……

  鬼子进了西间,用枪上的刺刀朝炕上的荆棘乱捅。

  炕洞里的迟夫人护着丁老师,只见一把又一把刺刀“哧哧”插进来,那刺刀闪闪发亮,令人胆战心惊!

  鬼子的每一刀都被荆棘枝子挡住了准星,刺不深。鬼子见炕洞里没有什么动静,便离开了。

  迟老师随人群跑向大山,鬼子在后面开枪,打死了好几个人。迟以斌就势往沟下一滚,抓来死者身上的鲜血往自己头上、脸上、衣服上抹了几下。迟老师是教美术的,他的化妆惟妙惟肖。

  鬼子们走过来看。一个高个儿鬼子说:“曹长,他的耳朵流血。是我打死的!”

  “好,给你记着!”

  藏身花岛

  走过昆嵛县的宋村,11月29日来到了文登县的高村及双石一带。胶公和附小400多师生挤在一起,吃饭、住宿都是问题,必须赶快以组为单位分散食宿。

  毕青云同学领着一组人,向东北方向的自己的家乡——庙西村走。

  王善温同学领一组,与毕青云同路走了一段路,后来分手,回到家乡——山后王家村,就住在被鬼子烧塌后重建的自家私塾“保经堂”里。

  于超同学家住五垒岛花岛村。他领着李海、邢石然、姚文林和蓬莱人王永之同学,共是5个人,扭头往回走,又顺着海边往南走,共走了60左右里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花岛村。(下图为今日花岛村,截自网络)

  花岛村,是一个不过百户人家的小渔村,东、西、南三个方向都面临黄海,北面是文登县的侯家集。

  进了花岛村于超的家,于超的父母做了丰盛的饭菜款待大家,海鲜是大大的

  有。饭后,于大爷和于超将外来的4人分散安插在群众家里。

  于超亲自把王永之送到他大哥的家中。

  王永之一口“来子腔”,与文登人说话不一样,日伪军和汉奸一听话音就知道他是“小八路”。

  于大哥和嫂子就教他说文登话。

  一天, 渔民们吆喝:“鬼子到了侯家集!”

  于大哥扛着船桨,叫学生们分头拿着食物和淡水,和家人们一起登上了海边的小船。船舱里铺的盖的,一切生活用品,全准备好了,5位同学就以船为家,躲在海上,晚上冷了就盖上被子。5位同学和于超的全家,在海上躲藏不少日子。

  一天上午,枪炮声传来,听岸边有人喊:“不好了!鬼子来了!”

  岸上有一队日本鬼子,扛一杆太阳旗,在一个骑大洋马挥动指挥刀的鬼子大官的指挥下,排成临战队形,一直向南面‘五垒岛村’奔去。

  10点钟,鬼子又成行军队形,急呼呼的,顺原路朝北走,离开了。

  晚上,只见那一堆堆篝火,从南海岸,一直往北通到天地交界处的尽头,构成一条长长的火网。火光直冲夜空,叫人望而生畏。大家心惊肉跳的挨到天亮。

  这时从海面传来响声,日本军舰开过来了。

  于大哥说:“不用怕,没有事,咱这是浅滩,日本军舰过不来。咱们藏这个地方,岸上的日本陆军认为海上有日本海军军舰,海滩上藏不住人。在海里的日本军舰认为岸上有陆军在扫荡,海滩一定藏不住人。这里就成了日本陆军、海军两不管的地方,咱就成了‘漏网的鱼’啦!”

  这次日寇出动陆、海、空三军,2万多人的“拉网大扫荡”,胶东公学的5位学子就住在文登县的花岛村,藏在人民群众汪洋大海里,在于超他大哥巧妙地掩护下,有惊无险,平安无事。

  我是八路

  12月4日,驻山后王家村“保经堂”里的师生,听见西边跑来的人说,鬼子拉网离这还有一天的路。王善温对李飞老师说,最好是爬过佛爷顶,到南边的慈口观的大山沟里躲藏。李飞老师说得找迟科长商量。

  6人在衣内别好手榴弹(王善温的手榴弹已用完了),在王善温的带领下,带着王妈妈烙的火烧,向东急走了将近1个小时,来到庙西村。迟科长、杨指导员住在毕青云家里。

  毕青云说:“不能钻山沟,被鬼子抓住准死。往东跑!”

  12月5日,他们随着人流向东跑出了文登县,进入荣成县。

  12月6日上午,大家来到东海边陡峭的崂山北面,准备从山的西面的平地绕到南边去。北面跑来的许多人说:“鬼子的骑兵从北面开过来了。”

  看来,只有爬陡山才能躲开马队!

  迟科长丢弃了骡子,被大家搀着爬山。鬼子远远看见有人爬山,就朝山上开枪。崂山是孤山,没有山沟可藏身,大家只好从南坡溜下山,跑了10多里,跑进神道村烟墩耩南面海滩的人群里。大家把腿有疾的迟剑敏科长藏在渔船底下,却被鬼子搜出来赶进人群里。鬼子挑选强壮劳力抓上船,押回日本做苦力。“拉网大扫荡”的前19天里,鬼子共抓走8675人。

  海滩上剩下了老弱病残妇。鬼子拖出一位老汉,叫翻译问他人群里谁是八路,老汉说不知道,鬼子就用刺刀把他挑了;再拖出一个又说不知道,挑了;连挑三人,又拖出第四人。

  “住手!”迟剑敏(上图)科长在人群里大吼一声,一步一瘸走出来,“我是八路!”

  鬼子官搜走了迟科长的手枪,叫翻译问:“还有谁是八路?”

  “没有啦!”迟科长扫了一眼人群中的学生和同仁,回过头来,“只有我自己是八路!”

  鬼子官下令:“捆起他双手,拖在马后,看他还装不装瘸!”

  鬼子们用绳索把迟科长的双手绑住,拴在马后,打马向西北方向飞奔。迟科长使劲迈动残腿跑了两步就被拖倒了……他使劲用手撑地想站起来,但立即又被拖倒……众鬼子们“哈哈”笑着打马跟随。迟科长嘴里不停地骂着“法西斯”,衣裤被冰凌和石尖一片片刮掉,筋肉被冰凌和石尖一层层撕裂……雪路上留下一缕缕布条和一道道血迹,一直延续到西北5里之外的小落村的村头……迟剑敏科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众师生的安全,终年34岁。

  亲眼目睹敬爱的老师为大家牺牲,孩子们哭得撕心裂肺,王善温哭得昏死过去,李飞老师掐她人中穴三四分钟才缓过气来。毕青云说:“你们都不知道呀,王姐胆子最小,见了血就晕倒了。”

  神道村的渔民边流泪边小声对师生们说:“还等什么,鬼子要回来的。你们快向西跑,再向南跑!”

  师生们如梦初醒,在毕青云的带领下沿着海边向西跑,跑到不落岛村南,又向南跑了约30里。

  日军拖死迟剑敏后,又返回烟墩耩村、神道村南面的海滩,再次追问谁是共产党员,谁是八路军。渔民宁死不讲。日军恼羞成怒,架起机枪扫射,100余渔民为保守胶东公学师生秘密而英勇献身(下图截自1990年编写的《威海历史》61页)。这里先后被日本鬼子杀害了300多人,史称“荣成崂山惨案”。

  他是疯子

  逃出魔爪,李飞老师犯了肺病,大口喘息,嗓子里“吱吱”响。他扫了毕青云一眼,问再往哪里跑。毕青云说鬼子在北面,我们得顺道朝南跑。

  王善温说:“不能顺道跑,南面是石岛。当年驻高村杀死50多村民的鬼子官远峰,现在就在石岛当中队长!”

  “哪——”杨指导员问王善温,“你说往哪跑?”

  王善温说:“咱太困了,干粮也都吃光了,得赶快钻大山沟,找个山村歇息、补充。法华寺南部有个大山沟。”

  “我同意。”毕青云抢在老师的前头表了态。

  傍晚,孩子们搀着李飞老师穿过一个山口,进入大山沟里的桃树园村。

  桃树园,北、东、西都是大山。大山小村,老百姓人少,粮食不多,鬼子都不愿进山来抢。在老百姓的保护下师生睡了几天好觉。

  师生们向南走出大山沟,那是铁槎山的东头。下雪了。

  铁槎山的北麓是自西往东通向石岛鬼子据点的交通要道,南麓是海滩。大家决定走海滩。

  海滩上,一条拦海沙坝向西延伸,沙坝上面是道路,南坡和北坡都是耐碱的芦苇,此时已干透发黄,顶着雪花。西面冒着大雪跑来的人群说:“鬼子来了。”

  李飞老师指着沙坝的北坡叫大家躲藏。少先队孩子剧团滕忠勤副团长(站排左一高个)领着于乃昌(站排中间最矮者。坐排最右边是吕广、谭翠华,站排最右边是林玉霞、张志勇,这4个女孩“跑鬼子”时都剃成秃头)、13岁的徐非光等小演员们从山上下来,也藏在这里,有一位小女孩竟然穿一件红褂儿,在白皑皑的雪地里特别显眼。王善温急忙趴在那位小红褂儿的身上。

  李飞老师说:“都别动,让大雪覆盖!”

  老天爷真听李飞老师的话,雪花出奇的大,像棉花桃儿似的直往孩子们身上堆。李飞老师掏出手枪和子弹、手榴弹递给了雪窝里的杨指导员,大口喘气说:“我跑不动了,枪不能丢。”

  他起身朝南面走,在海滩上找了一块礁石正襟危坐,一头长发随风飘逸。

  沙坝西头,一队鬼子兵缩着脖子在坝上开过来,踩雪的脚步声,就在孩子们的头顶上……

  突然,英雄的历史老教师李飞(下图为历史文化学院团员给鲁东大学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讲李飞老师的故事,图来自网络)高声朗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鬼子们听到南边有喊声,一齐向南转脸,透过大雪,隐隐约约看见海边礁石上有个披头散发的怪人在大喊大叫,便一窝蜂向南跑,围住礁石。鬼子小队长拔出刀,指着礁石上的怪人问翻译:“他的,什么的干活?”

  翻译感觉此人可能是八路,刚想盘问,李飞老师便抢先指着翻译大骂:“汉奸走狗,没有好下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被震慑,被感动,用日语回答小队长说:“他是疯子!神经病患者!”

  鬼子小队长摇摇头,提着刀,绕着礁石转了一圈,叫兵士上前去搜身也没搜出什么,便点点头领着众鬼子向东走了。

  东部远处的海滩上,东海八路军的一个连全军覆没。

  炕洞炸敌

  在杨指导员、李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逃过了第二道封锁网。。

  “跑鬼子”的人们都成了无头苍蝇,不知该向哪里跑,有的向东跑,有的向西跑,乱哄哄的。

  铁槎山在荣成半岛的最南端,南面是大海,东面是石岛湾和大海,西面是靖海湾和大海,只有向北走才行。孩子们向西行了近20里。绕过铁槎山,冒着凛冽的北风向北急行,穿过人和、黄山等村。村里几乎都空了,就剩下了老弱病残者,许多门板被鬼子摘走去烧火拉网了,大家累了就进屋睡觉。一天傍晚要通过上庄东北面的小村时,发现有鬼子的第三道网——火网。大家没有破火网的经验,正发愁,却遇到胶东公学的同学江波(下图)、孙少曾和郑梦曦。他仨说晚上鬼子都睡在暗处的帐篷里,火堆旁边没有岗哨,昨晚上他仨就是从火堆旁边逃出来的。

  “火堆处,才是安全处!”半夜过后,孩子们搀扶李老师,从火堆旁边逃出了第三道封锁网。

  北风挟着碎雪,像小刀一样割在脸上,眼睛很难睁开。

  又走了大半天,他们来到了文登县大章村、二章村……8里范围内共有5个“章村”(当今都属荣成市) 。少先队孩子剧团驻二章村。江波同学近来跟丁宁老师谈朋友。丁宁老师原先是少先队孩子剧团的导演。

  江波找不到丁宁老师,就去二章村,与孩子剧团套近乎。

  余者都驻大章村。王善温和阎云把附小学生安排到村里的老爷爷、老奶奶家里当“病孩子”掩护着。毕青云也把老师和孩子们安排妥当。驻下后,大家都帮村民干零活,做好事,教歌曲,挣饭吃,等待学校的命令。

  快到新年了,好几天也没见着鬼子。王善温(下图右)、毕青云、阎云(下图左)到村子西头查哨。这里离毕青云的家很近了,她的家就在西北方向不过30里(15千米)。

  “啊,鬼子!”毕青云看见西北边远处有鬼子,急忙跑回村吆喝,“鬼子来了!”

  毕青云领着老师和大孩子们随着村民都跑上山了。王善温对阎云说:“别让鬼子进村,要是鬼子发现小学生都有手榴弹,全村老少都完了。我把鬼子引向村外。”

  阎云说:“我跟你去。”

  她俩拔腿向山上跑,被鬼子截了回来,二人便钻进村头空房的炕洞里。几个鬼子喊着“花姑娘”用刺刀朝炕洞里捅。王善温提议殉国,阎云说好。小阎云勇敢地拔出手榴弹,拉着火,二人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忽然,小阎云看见鬼子的脸贴在炕洞口朝里看,便把冒烟的手榴弹朝洞外的鬼子脸上捅去,“轰”的一声炸倒了炕前的那几个鬼子。炕面子板石、土坯、炕泥、炕席、炕灰等腾空而起,把二人掩埋,都晕过去了。碎板石的外面露着阎云的头,头皮被揭掉一张,鲜血直流。

  屋外的鬼子们拥进炕前,透过硝烟,看见花姑娘头破了,满脸是血,必死无疑,便抬着死伤的鬼子狼狈而去,鬼子的“拉网大扫荡”就这样草草收兵了。

  村民从废墟里救出阎云和王善温。阎云被炸掉了一根手指和一张头皮,王善温受了一点轻伤,都被治好了。

  胶东军民反扫荡约40个昼夜,取得重大胜利。王善温所负责的孩子和老师,除小阎云受伤外,都脱险了。胶公全校500多师生,只有迟剑敏科长1人牺牲。

  1943年元旦前后,师生接到了指示,有的到高村、双石一带集结,有的结伴回家过春节。

  春节过后,同学们都来到大乳山东部的徐家村一带,分散住在南黄庄(原属昆嵛、文登县,现属乳山市)、珠塂、南黄等地。南黄庄村民李然绪的小脚女儿李文贵(上图)也在胶东公学读书,她领来杨桂芬等3位女同学驻自家。(下图,胶东公学女生李文贵与杨桂芬结成生死革命姐妹,离世后在南黄庄合葬一起,世所罕见。威海高区管委李天丰摄)。从此,胶东公学地址较为固定,大家边上课,边学着延安的三五九旅的样子开荒种地,胶东公学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辗转发展为当今的鲁东大学。近年,鲁东大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大学”。

  作者:威海市少先队服务中心 侯桂智;威海市高区管委 李天丰;威海市经区青岛路小学 王永芬。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2-11-21 08:46: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老兵孙剑峰口述

下一篇:从湘西南城步飞出的苗族空军少将蓝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