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刘海寿:记抗日时期逃难学习生活
2021-06-28 15:47:32  来源:刘海寿  点击:  复制链接

  1928年9月,我出生在江苏省扬州市。父亲是江西吉安人,在扬州经商。母亲是江苏盐城阜宁人,家庭妇女。九岁那年,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国家进入了全面抗战阶段。此时此刻,母亲便带着我和两个弟弟回到了父亲的老家——江西吉安。我也从扬州康山小学转到了吉安师范附属小学插班三年级。由异地转学,语言障碍,老师讲话几乎听不懂,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与此同时,敌机频频轰炸吉安城,当第一次听到隆隆的爆炸声,学校全乱了,母亲便又带着我们回到了吉安乡下——陂头沙湾村。这时,我才开始意识到:这就是逃难。

  全面抗战八年,我从扬州逃至吉安,又从城里逃亡乡下,再从湖南衡阳逃至祁阳、桂林、柳州、贵阳直至重庆,学习的大好时光被贻误,初中基础课程几尽丧失。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战争的破坏力及其影响力极其深远。自从母亲携我们回到农村后,由于当时农村教育不普及、不平衡。在村子里,我读过私塾、村办小学(一个老师,一个教室),后来,因战争从城市迁至陂头小镇的公、私单位及难民逐渐多了起来,带动了小镇的繁荣发展。这时,我才从村办小学转到镇上的中心小学就读。

  1939年秋,母亲忽然病倒,农村缺医少药,加之误判误诊,于当年8月9日病逝于村中老屋。从此,我们无依无靠,于1940年前后又从老家转到父亲经商的湖南衡阳。那时的衡阳,也常遭敌机轰炸,比之吉安,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一次,北门街有一路段,敌机轰炸后,断壁残垣,尸体横飞,店铺全毁。夜过此段,暗无路灯,酷似鬼魂嚎叫,心灵十分害怕,也因此激起了我对日本鬼子的无比仇恨。

  城里不安全,我又进入离城区约30余华里的平智小学就读。毕业后,1943年秋,我入平智中学。记得一个学期还没读完,日本鬼子进攻长沙,国民党第十军军长方先觉率部固守衡阳城,衡阳也完全处于战争状态,广大市民只准出城,不准进城。我所在的平智学校也因此停课疏散,我随同家人转移至湖南祁阳文明铺农村亲戚家暂住。又过了一段时间,父亲通知去柳州,因在衡阳平智中学有了一年级的学籍,到柳州则被该市龙城中学录取为二年级下学期的插班生,入学不到两星期,衡阳失守,桂、柳吃紧,我们又走上了西逃之路。

  从柳州直至重庆。此时,家庭经济已感拮据,只得沿途变卖家产,做点摆香烟摊之类的小生意,并自建草棚度日。1944年秋冬季节,我们才到达重庆,吃住在一个堂叔家里。这样,又晃荡了约半年左右,我在沙坪坝见复旦中学招生广告,于是抢先报名参加了初二下学期插班生的考试,记得英语一道试题:“你喜欢这把小刀,就拿去吧!”我译成“You take it, if you like the knife.”出榜时我被录取了。正在筹划入学经费时,又见国立十六中招生广告,该校明文规定:录取新生住宿、伙食、学杂费全免。寒暑假期间无家可归同学免费供餐。见此消息,心里一阵喜悦,于是放弃了去复旦的打算,决定报考十六中。当时,因有龙城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籍证明,只能报考十六中初三年级,考试中,语文作文试题有两个:一是“学而优则仕”;二是“十年树树百年树人说”,任选一题。我选了“十年树树百年树人说”。(英、数题目已记不清了)出榜时,我名列其中,便高高兴兴地报名入学了。学校校部及高中部在永川县城北山公园,初中部在距县城约50华里的红炉场。初中部分校校长及各科老师大部分都是安徽人。入学报到后,虽说吃、住、学费国家全包,但生活却很清苦。清楚记得:教室到宿舍约一里多路程,每逢晚自习回到宿舍,还要摸黑到井边洗漱。入冬以后,天雨风凉,加之宿舍条件差,冷风吹被子薄,很难入睡。有毛线衣的同学,将毛衣脱下,乘身上的热气将毛衣输送到被捆绑好的被子的另一头,暖暖冰冷的双脚,以此来度过冬春季节。在红炉场,绝大多数同学都很用功,我也不例外。我想:初中三年误了两年,再不努力,怎么往前走!于是,埋头苦读几乎是许多同学生活的全部。在抗战国民党统治时代,学校每逢星期一上午都要召开有全体师生参加的周会,背诵总理遗嘱(即孙中山先生的遗嘱),我们初三年级的学生,英语老师要求我们背诵总理遗嘱的英文版,那时,我也能背的滚瓜烂熟:“For forty years, I have devoted myself to the course of people’s revolution, ……”

  至今,已经过去近80年了,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初中毕业后,顺利升入高中部,来到了永川城北山公园。不久,即1945年8月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日本投降了,举国上下,欢呼雀跃,八年全面抗战顺利结束。十六中同学也因此各自复员到自己的家乡学校就读。现在回忆起来,流亡学习生活,虽很艰苦,但也很有乐趣。同学们在校时亲如兄弟,分别是难分难舍。我的同班同学朱家万,抗战时由汉口逃至重庆,抗战胜利分别后直到1980年他来昆明开会,才知道他在武昌建工学院任教。无意相见,回忆往事,特别亲切。我高中毕业后,于1949年8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今年已93岁,离休在家。

  刘海寿

  2021年6月3日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1-07-03 11:36: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纪念建党100周年诗词4首

下一篇:【红色故事会】抗日英雄效信趁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