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父亲是我最可爱的人
2021-02-18 15:31:56  来源:崔再纯  点击:  复制链接

  此文是抗联老战士的儿子提供文字根据及部分历史资料和文献,写作手法也是以第一人称书写,本人只是做了一些文字梳理,为澄清历史,望知情及关注这段历史的智者提供宝贵史料,不敬之处,望雅正,特此说明。

  清朝末年,政府腐朽,犹如大厦轰然倒下,国家形如一盘散沙,陷于一片军阀混战的纷乱局面。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对中国东三省早就成有野心,蠢蠢欲动,企图瓜分中国。风云突变,世逢乱世,草莽出身的张作霖,凭借自己的势力和谋略,恩威并施,收编利用了各路散兵游勇,成为北洋军阀奉系的一位首领。这位“东北王”凭借日本人之手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又对日本人入侵东北存有戒心,这些虚假委婉的办法终于让日本人撕开了财狼的真面目,激怒了他们的嚣张气焰。日本国土贫瘠,资源匮乏,早就对东北这块富饶的国土垂延三尺。他们制造了臭名昭著的 “皇姑屯事件”,暗杀了张作霖,紧接着突袭了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很多东北军及劳苦大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由此,中国近代史上一部抵御外来入侵中国的血泪史由此而拉开了恢弘的序幕,书写了历史的悲壮。

  我们儿时常常听到父亲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首歌,它伴随着我们幼小的心灵长大,在我们心里深深地种下了热爱祖国,痛恨日本侵略者暴行的种子。父亲每次唱起这首歌,就满含热泪,仰望天空,面向东方,满怀深情。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这首歌是张寒晖两次应邀到西安给陕西师大附中当国文教员,路途中亲眼目睹了东北军及东北人民在日本的铁蹄下受尽凌辱,任人宰割的悲惨生活,他无法排解对东北人民的同情和国家沦陷的悲伤,奋笔疾书,以笔为戈,用东北家乡妇女哭坟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唤起了全人类对日本侵略者暴行的声讨,成为永留中华青史的悲壮。

  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不想念自己的亲人,父亲在暮年之余,病榻之上常常还在叹息,亲人们在哪啊?可恨的日本人把我的亲人都杀光了,家乡亲人都不存在了,东北沦陷之后,日本人采取了三光政策,很多地方都被洗窃一空,荒无人烟,城市变成一片废墟,父亲的家乡也难逃此窃,很多村民都抛尸荒野,血水成河,鲜血染红了松花江,这是父亲家乡被日本人屠杀的真实写照,这部血泪史没齿难忘,国人应该铭记这段悲壮历史。落后就会挨打,分裂就被瓜分,只有紧紧的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民主、富强、自由、才会得到根本的保证。

  父亲一九三一年一月出生在黑龙江依兰县松花江畔的一个小村庄,与英雄儿女八女投江的林口县紧密相连,这里两江交汇,矿产丰富,土地肥沃,风景如画,景色秀丽迷人,山水相依,五山一水四分田。优越的自然环境并没有给父亲带来开心的童年生活。生逢乱世,又遇日本强盗闯进家门,铁蹄践踏着我们的国土,父亲没有快乐的童年,也没有上学的机会,他们烧杀抢光扰乱了宁静的村落,小小的年纪就与三个姐姐东躲西藏,生不如死,被逼无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只有挺起腰杆为之战斗,才是唯一求取生存的出路。父亲在家排行老幺,有三个姐姐加一个哥哥。父亲的大姐叫于淑琴,哥哥叫于文波,很早就加入中共地下党,为抗日联军成立了地下交通站。父亲当时年龄小,但很机灵,正好利用幼小的年龄,瘦小的身体作拥护,传递情报和消息。大姐夫是东北抗联的组织者,在一次与日本鬼子进行残酷的战斗中身负重伤而壮烈牺牲。一九四五年,依兰县城被日本侵略者占领。街道横尸遍野,血流成河,七月的某一天,父亲的大姐即将奔朴新的战场,生死难料,为了父亲的安全,也想为家人留下唯一的火种,将父亲托咐给一位抗日联军的战友带走,自己义无反顾的投入了战斗,父亲在一九四五年上半年被党组织带走,年仅十四岁就走上了革命的队伍。

  当时为了保密及形势的需要,更为保存实力,只能掩饰身份,从延安来的两个首长,公开身份只是金矿局的局长。父亲在他身边当勤务兵,其实金矿局只是隐藏身份的托词,其真实身份就是抗日联军,当时的金矿局局长就是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钟赤兵,五五年授予中将军衔。钟赤兵其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只有一只腿,在反围剿之时身负重伤,并且用一只腿走完了长征。

  一九三五年二月长征途中,钟赤兵在指挥十二团攻克娄山关的战斗中,右腿被机关枪射入九颗枪弹,子弹穿透腿部,被撕开了一大块肉仍坚持指挥战斗,被卫生员用多层纱布包扎都止不住鲜血,鲜血染红了衣裳,但他依然指挥着战斗,并站起来继续带领着战士冲锋在前,一直战斗到最后,战斗结束,他晕倒在路上,时年只有二十一岁。抬到遵义后,在没有药品及器诫的情况下,只能用木工的半截手锯做了截肢手术,那样的环境何其艰难,由于感染,在半个月内从小腿,做到膝盖骨,到大腿根部连做了三次手术,部队看见他很虚弱,就希望他留下了,他坚决反对,说宁可死在长征的路上,就是爬,也要爬完这段路程,绝不放弃应该走完的长征路。毛主席知道了这一切,说:“钟赤兵这么会打仗,就是抬,也要把他抬到终点。”后来他以顽强毅力,用一条腿走完了长征。

  抗战时期,他被派往苏联共产国际党校和陆军大学学习军事科学知识,并把所学的军事知识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际中,在历次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和创举。在依兰金矿局以开矿为幌子,积极筹措资金,为解放全中国作战前准备,在东北并改编抗日联军为东北抗日民主联军。

  一九四五年八月五日日本人宣布投降,一九四六年一月一日东北抗日民主联军才整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父亲就是在那个时候才从东北抗日民主联军改编为东北野战军部队的,父亲加入东北野战军部队,但没有填写抗日联军这段经历,父亲现在还健在,每当看见抗战时期的电视,或者不小心聊起日本人就引起他极大的愤慨,就引起那段悲壮的回忆,父亲参加抗日联军成了空白,这是他的终身遗憾。

  东北野战部队成立以后,钟赤兵为后勤部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后勤部长兼政委。组织领导后勤指战员在大规模的集团军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野战部队后勤保障作战的一大创举。他采取后方补给、地方政府筹划和战场缴获补集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完善后勤保障工作,为大兵团野战部队作战取得伟大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一九九五年授勋中将军衔。

  他是新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创始人之一,白手起家,是国防科技工作的卓越领导者,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组织领导了一批国防科技项目赶上和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在北京病逝,享年六十一岁。

  父亲在他身边工作,耳语目染,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在首长的栽培下,在战友们的关爱下才走到了今天。

  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们的爷爷,曾参加并组织过矿山煤矿暴动,据家乡曾经在世的老人叙述,他人高马大,身材魁梧,身高一米九几以上,山大力不亏,力大无穷,他讲义气,爱打抱不平,常常得罪日本人,加之他的面貌特征非常突出,所以也及容易暴露身份,后来被日本人盯上,被秘密抓捕,死后连尸首都没有找到。

  在父亲面前,我们不敢提到日本人,一提父亲就会火冒三丈,恨的牙痒。父亲与日本侵略者有着不共戴天的家国情仇。这也是血泪的家史造成的。

  父亲生在革命家庭,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熏陶,亲眼目睹了日本人的凶残,看到了抗日联军视死如归、大义凌然的精神,幼年之时,他时不时的给抗日联军传递消息,但真正意义上参加革命队伍的那一天还是在他大姐托咐战友把他带走的那一天,才真正意义上的穿上了军装,走向革命队伍。这从父亲档案及延安派遣到东北首长的亲笔证明函及厂党委的调查请示报告中可以证明这一点。

  父亲年幼走上革命队伍,年过九旬。戎马一生,他在革命队伍中长大,在革命队伍中成长,从不邀功求赏,居功自傲,他经历过东北抗日、经历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经历过无数战火的熏陶,经历过生与死的较量,胸前挂满勋章,军功卓越,但他从不谈起那段经历过的艰苦岁月,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他虚怀若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行动的楷模。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人类繁衍生生不息,历史长河远远流淌。没有前人栽树,就没有后代乘凉,后人不忘前人之事,牢记使命,不忘历史,父亲不单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更有一份再造之德。父亲在我们兄弟中形象无比高大,是世界上最可亲最可爱的人。

  出生在这样一个烈士及军人的家庭,我们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作为革命后代,始终想多了解点父亲的成长经历及一些未知的故事,从中吸取营养。

  每位父亲都有与众不同的故事,每个父亲都有良好的品质,我们应该继承父母的衣钵,发扬民族的爱国精神。

  平凡的故事不平凡,平凡之中见伟大,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把这种优良传统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才是我们烈士、抗战老兵后代责无旁贷的义务。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树立坚强革命意志和拼搏精神,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中国革命气势恢宏,场面壮观,是无数先烈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是他们用生命,用鲜血书写了一幅波浪壮阔的宏伟篇章。他们是最崇高的人,是最值得尊重的人。

  父亲是千千万万个革命军人的一员,是最普通的一位战士,父亲的经历能反映某个时期的历史特征,折射不同时期的未知秘密。作为后代我们应该在这多做一些文字记录,多收集一些历史文献,虽知识有限,文笔贫瘠,加之年度跨度长,历史久远,很多经历逐步淡忘,加之父亲年事已高,只能在只言片语中得到信息,难以考证,但中国历史及文化需要我们后代去收集、整理、和挖掘。不拒小事,才能汇聚成册。这些工作的开展,并不是我们后代想得到什么,更不想在父辈的功劳上睡大觉,心底无私天地宽。历史需要代代相传,历史如同一面镜子,可以证明过去,也能明示未来。磨难和经历是儿女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应该得到继承,那是我们成长和不断进取的源泉。

  据父亲回忆,参加抗联部队没几天就跟日本鬼子干了一战,那是日本鬼子即将宣布投降的前几天,这次战斗,首长经过周密布局,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伏击战,因为是参军的第一次战域,所以父亲印象深刻,这在他那幼小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也提高了胆量,感觉小日本也没有那么可怕。

  临近战斗,部队早早的趴在江边的草窝里埋伏,耐心等待小日本在松花江上的小汽艇出现。据可靠消息,汽艇上装的全是武器,正是我们部队急缺的装备,不一会,汽艇缓缓的开过来,首长等待汽艇到达最佳射击位置,一声令下,炮弹枪声呐喊声齐鸣,这突如其来的枪炮声,呐喊声,一下子把鬼子打蒙了,吓怕了,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就解决了战斗,缴获了一艘汽艇和全部的枪枝弹药。船上装的不是步枪,也不是机枪,而是一色的王八盒子枪。在这次战斗中伤亡很小,只有一个和我一同参加部队的半大不大的战友,被汽艇上炸飞滚来的一个轮胎砸在他的头上,栽到江中,来不及抢救而被江水冲走,下落不明。

  这个小战士和我一样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战斗,没有开过一次枪,也没有杀过一个日本鬼子,但我觉得他依然高尚而伟大,因为他把生命已经抛洒在抗日战争的道路上,我们只能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前行。

  这场漂亮的战域得到了首长的高度总结,说打小日本没有那么可怕:一是要情报准确,二要认真布局,三要出其不意,四要造成声势,吓都把他们吓死。

  父亲参加每一个战役基本上都获得过一枚勋章,只是我们儿时贪玩丢失了不少。这些勋章的背后都有一段生离死离的悲壮故事。

  二零二零年十月,我们党和国家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给每个参战的自愿军战士都颁发了一枚纪念章,父亲得到这份荣誉,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他手棒着这枚金光闪闪的纪念章,眼里闪着泪花,无比激动地说:“这些荣誉都是用性命换来的呀。想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有无数个战友倒下没有回来,毛泽东主席的儿子就是其中一个。”在抗美援朝期间,父亲所在部队为中南军区后勤部,洪学智副司令主管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为朝鲜战场运送作战物资,确保战争的物资供给。铁路、公路、桥梁经常被美国联军的飞机炸毁,当公路被炸成大坑时,前面的军车就开到深坑里填起来,后面军车就不停地开过去,争分夺秒的运送物资,以保障前线部队的需要。前线需要枪支弹药,后续部队必须保障前线的需要,军中无戏言,生死一线,这就是战争,战争是残酷,由不得你有半点犹豫。当军列挎过鸭绿江,敌机就更加猖狂,不分白天黑夜对我后勤物资进行围追堵截,利用空中优势对军列进行狂轰滥炸,妄图切断我军物资供给线。为了摆脱敌机的纠缠,军列不得不前后来回开动。以躲避美军飞机大炮的轰炸。

洪学智司令员

  我们兄弟俩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过着美好的幸福生活,从来没有这些经历,只是在父亲偶尔的叙述中听到一些,现在父亲年事已高,记忆模糊,只是我们少不更事,没有在他清晰的时候去追究往事,深表遗憾。我们不想让他带着遗憾离开人世,应该把他的经历大白于天下,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对一个多年革命的老战士,一个经历过抗日,参加过抗联的老军人的敬仰。不为个人,也不单纯的为了我们自己,而是为了一段历史,为了国家,不忘历史的悲壮,不忘已经遗去的先烈,不忘那些引路人,是他们把父亲带上了革命的道路,没有他们的引导,也许父亲在幼小的时候,就断送了生命。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国家强,两则均可抛。

  付说明及部分档案,以便澄清事实。

  不敬之处请海涵。

  父亲档案中最早记载1931年生,记载十四岁上半年入伍,因为,父亲是1945年7月参加革命。但他却没有享受国家的抗日离休待遇,因为,解放后在建个人档案时,父亲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将参加革命时间误写为1946年1月1日。关于父亲离休待遇之事,父亲与我们兄弟俩持绝然不同的观点和态度,时常为之争论不休。

  父亲说:“比起为党为国牺牲的战友们,我能活到现在就不错了,满足了。现在党的政策很好,组织上关心和照顾老同志很周全,不要再给党添麻烦了,无所谓。”

  我们说:“您的待遇问题要不断地向组织反映,让党和人们知道,武汉还有一个被漏掉的抗联老战士。这是您老爷子的骄傲,也是我们后辈的光荣,您们那代人为新中国拋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我们后辈人要代代相传。争的不是待遇,而是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父亲听后笑着说:“算了吧,少操心莫作急,人死如灯灭,别计较得太多。”

  兄弟俩听后也是无语,也许这就是经历过战争洗礼和生与死考验的思想境界吧,没有这种经历是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的,这也许就是我们后代思想境界与他们的差异吧。

  作者笔名:梦忆,实名崔再纯,职业中医师,闲时喜中国字画及文献古籍,医者阅人,文可修身,术可救人,医者仁心,医易同源,用简单的道理恩惠于人才是医者之本分。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1-02-18 15:38:4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拳拳报国心 山河日月鉴——记“牺牲两次”的抗日英雄彭心鑑烈士

下一篇:勿忘武汉还有位抗联战士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