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何止八佰
2020-09-01 15:13:05  来源:孙春龙和平工作室  点击:  复制链接

  看到这张照片,还是有些眼热。这是在四行仓库前,人们自发地前去祭拜。仅此一个场景,任何批判电影《八佰》的言语,都显得画蛇添足了。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让一段被遮蔽的血泪史,重返公众视野。

  足以!

  和此有同样贡献者,《血战台儿庄》首当其冲,大陆拍摄的首部正面反映国军抗战史的电影,结束了两岸的冷战,无数赴台老兵得以回家。其次当属《我的团长我的团》,2009年初热播,以娱乐的方式,为公众完成了中国远征军的历史知识普及教育。

  五味杂陈的是,在抗战胜利75周年的今天,更多国人对这段历史的认知依然处于懵懂之中,共识难以达成。

  一

  《八佰》热播,观众开始追朔,当年的幸存者去了哪里。有两个人引起大家共戚。

  一个叫杨根奎,当时是机枪手,“机枪枪管是圆筒型的,连续打一段时间就会热得发烫,猩红猩红的,所以枪管外还装了个水套,用来冷却降温。”这段讲给后人的回忆,至今听来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血腥。

  杨根奎于1982年去世。在其余生,这段光辉岁月,让他心有余悸、噤若寒蝉。恐惧,不是因为打仗,而是胜利之后更漫长和荒诞的岁月。

  近日,有人找到这位英雄的安葬之处,一张图,道尽一生苍凉。

杨根奎没有墓碑的墓地。 啸报 摄

  另一位叫杨养正,时任524团1营1连1排排长。2010年12月,在其重病住院之时,我有幸参与了重庆志愿者为其组织的筹款活动,但毕竟年事已高,回天无力。

  杨养正是志愿者寻获的最后一位八佰壮士。

  二

  民间关爱抗战老兵的活动,已有近20年光景了,最早是一批“保钓”者出于民族激愤。基于论坛、微博等的兴起,最终成燎原之势。

  我是2005年接触这段历史的,那年6月,时任新华社记者的我去缅甸“金三角”采访,偶遇一位滞留于此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当他和我说到这段历史时,我一时无言以对。我的懵懂让他很愤怒,他指着我的鼻子说:“你说我们不抗日,那么你去国殇墓园看看,看看我的那些兄弟是怎么死的?”

  我不知道国殇墓园在哪里。

  我的沉默让他陷入深深的绝望。后来回国后,我搜索了国殇墓园,当看到这段历史的介绍时,我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耻。那年,我已29岁。

  2008年,再次因为采访的机缘巧合,我发起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并于2011年在一众朋友的支持下,创办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开始专职投身于这场攸关民族良知的救赎之中。

  三

  触动我的是一位湖南的老兵潘振华,曾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

  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晓航说,第一次见到老人时,老人破旧的帽子上粘满了灰尘,脚上的猪皮鞋已经裂开,脚趾头都露出来了。不敢想像,独自一人生活的老人已经失明了15年。

  每次,老人出门砍柴时,带着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绑在家里,一头系在身上,摸爬向屋后百多米高陡峭的山坡。捡到柴火后,再顺着绳索轻轻地爬回来。

  志愿者问起老人的心愿,老人说:“想吃肉,一年多没有吃肉了。”一年后的冬天,老人和往常一样上山去砍柴,多日没有回家,后来村里的人发现,他已经死在了雪地里。

  那是在2008年,民间的救济捉襟见肘。这样令人触目惊心的悲惨状况,比比皆是。在历史无共识之下,筹款难度可想而知。更艰难的是,志愿者常常被约去喝茶。

  参与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没有人没掉过眼泪。几乎所有的公益活动都是给人希望,而关爱老兵,大家看到的却是死亡。

  这么多年,我做过上百场讲座,听者无不潸然泪下。有人建议我,人的本能是会排斥过于悲伤的东西的,是否可以回避历史的伤疤。是的,抗战神剧可以赢得更多的关注,但是这个民族唯有直面历史的痛,才会有惊醒和重生。

  四

  龙越基金会曾做过一个统计,幸存的抗战老兵中,孤寡的比例高达5%以上。究其原因,大部分都曾因历史问题而失去自由,最长的高达30年。谁愿意嫁给这些孑然一身的“坏人”呢!

  在这么多年里,志愿者至少在街头“捡”到十多位乞讨的老兵。

志愿者丁丁在北京西站找到乞讨的老兵雷国典。

  2013年9月,我在昆明出差,志愿者带我找到乞讨的老兵王德修,时年96岁。因为年纪大了,没有人愿意租给他房子,他只好流浪街头。后来,我们送他入住养老院,仅仅3个月后,老人离世。

  因为没有身份证,他的遗体在公安机关刊登了“认尸启事”5天后,才得到按无人认领尸体的相关规定得以火化。

  另一个现象是,这个群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早早离世,要么高寿。至今幸存的抗战老兵中,逾百岁者,有上百人。早逝者,或许是委屈不过。而长寿者,历经了人世间最沉重的苦难,已豁达无比。

  五

  为王德修立碑时,遇到了一个难题,落款怎么写?后来,一直照顾老人的志愿者周德蓉说,就写“关爱你的人”。

  周德蓉是一位老兵的女儿,她一生都在内疚的一件事情是,父亲刚刚出狱时,她曾打了父亲一耳光,觉得他是一个“坏人”。后来,她看到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开始关爱抗战老兵,自己也开始加入这个行列,为自己当年的无知而“赎罪”。

  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大多是和这个群体没有直接关联的人,后来,越来越多的后人们加入。

志愿者金龙从医院接老兵芦石安回家。

  有一年去香港开会,一位中年男人抱着我痛哭。边哭边说,他一直以为自己的父亲是“坏人”,从来没有给过好脸,直到有一天,看到志愿者给父亲送来一个红包,他幡然醒悟,他的父亲原来是一个英雄,他开始对父亲寸步不离。

  几乎所有的志愿者在被问及为什么从事这项公益活动时,大多会回答:救赎。历史的包袱常常压得他们透不气来,但是很少有人放弃。

  有一次,我去广西参加一个老兵的送别仪式,活动开始时,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大声喊,“家属呢,来,家属站在这一边。”人群突然安静下来,大家一时有些茫然,因为这是一个孤寡老兵,没有后人。但就在这时,所有参与仪式的志愿者,自发地站在了家属的位置。

  致敬老兵,致敬志愿者。

志愿者去看望老兵孙赞高。

  六

  2010年,我联合陆川、王小山、北京厨子、巴黎行等大V在微博上发起“帮助老兵完成一个心愿”活动。这个本来重点关注抗战老兵生活问题的公益活动,意外的是,征集上来的心愿,却有近半关乎精神需求。最多的心愿,是获得一枚由国家颁发的纪念章。

  在此前一年,90岁的湖南老兵吴远焯曾到北京找我,问我能不能帮他一枚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他曾任新38师中校营长,血战缅甸。这个简单的心愿,我却无法替他完成。大概一年后,吴远焯抱憾而去。当我在微博上说了这个事情后,一位上海的网友给我寄来这枚纪念章给我,让我放到老人的灵前。我问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说是在淘宝上买的。

  我没有把这枚纪念章送给老人,我不知道,这枚从淘宝网上买来的纪念章,还能不能代表这个国家。

  2005年,昆明的老兵俞允平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节目播出当天,老人看着电视,安静地离开了。在弥留之际,他叮嘱孩子,如果他有意外,不要埋怨记者。

  他留下的回忆录里有这么一句话:“小时候看蜗牛爬树,喜欢在蜗牛要经过的地方撒盐。蜗牛爬到那儿的时候会觉得疼,一疼,就掉下来了。我们在旁边看着笑。蜗牛再爬,我们再放盐,如此往复。现在想起来,我就是当年的那只蜗牛。”

2012年,志愿者给抗战老兵唐绩鸿送去纪念章,告诉他,只要参加抗战,就是英雄,老人哇地哭出来。

  七

  2014年,360总裁周鸿祎参加一个电视节目,走访了几位抗战老兵,被深深地触动。周鸿祎说,他愿意认养1000名老兵。那时,全国找到的老兵仅有2000余名。我给他说,最紧迫的事情,是找到更多的老兵,那怕找到后,我们只送给他一箱牛奶,对他也是莫大的安慰。

  周鸿祎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那年9月,360公司和深圳博时公司各出资360万元,在北京召开“寻找你身边的抗战老兵”新闻发布会。那次会议后,我们的400电话被打爆,至今共核实抗战老兵11858名。

一位老兵胳膊上的枪伤。

  印象很深的是一位女儿,她在电话里无比激动地给我说了足足一个小时,最后才说,她的爸爸早就去世了。

  有位村民提供了本村一位抗战老兵的线索,志愿者上门去核实,打开笔记本一边询问一边准备做记录,这位老兵惶恐地说,“我的问题早就交代过了,你们怎么还来呢?”

  另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事情是,在贵州抗战老兵关怀计划项目启动的当天深夜,志愿者接到了一位老兵打来的电话,说他在街上捡破烂时,捡到一张报纸,在寻找抗战老兵。第二天一大早,志愿者立即去登门核实,却发现家里没人,等到傍晚,老人才一身疲惫地回来,说他白天去工地上干活了。

  老人叫匡德明,时年96岁。在缅甸战场,他曾用冲锋枪一梭子放倒6名日本兵。老人没有子女,是当地的低保对象。志愿者很快将老人送到养老院,两个半个月后,老人离世。

  这位孤寡老兵,在临终的时候,终于得到了一丝来自民间的慰藉。

  八

  那次新闻发布会,各大网站均在头条位置刊发新闻,标题为“寻找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这样超规格的安排,得益于一位在中央网信办任职的领导。

  因为曾在新华社工作,我的前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国内动态清样”写了好多个,希望从政策层面解决抗战老兵的历史遗留问题。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联名上书。

老兵陶盛万脖子里的子弹,这就是历史给他的勋章。

  有一次,一位湖南的领导约我去见民政部的领导,后者在听完我们的讲述后,竟然泪流满面。我做记者多年,见过无数的官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高级别的官员如此动情。

  后来,民政部出台了多份文件,力推关怀抗战老兵工作。宇通集团董事长汤玉祥看到报道,主动安排人联系龙越基金会,一次性捐赠2000万元。

  2015年,有30多位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前往天安门,受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大部分老兵都获得了纪念勋章。这背后,有很多体制内人士的努力。

  未能前往北京参加阅兵式的安徽黄山102岁的抗战老兵汪萍,双目失明,他侧耳对着电视机,听完了整个阅兵直播。

  新华社曾经发稿,“大陆官民携手抚慰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这是关于这段历史最为高光的时刻,在战争结束70年之后 ,关怀抗战老兵的公益活动犹如另一场战争,“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龙越基金会的成立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后来又被特批为公募机构,在业内,并不多见。一位领导说,“做点对得起良心的事。”

  九

  8月27日,湖南的老兵黄天去世。志愿者子非鱼晒出一张照片,那是10年前的一张合影,27位中国远征军老兵聚会。如今,他们已全部齐聚天上。

在湖南长沙、云南昆明、浙江宁波、重庆等地,一些墓园捐出专门的区域,来集中安葬往生的老兵。

  根据龙越基金会的统计,截至7月15日,全国幸存的抗战老兵为4355人。在2016年,这一数字为10619人。每年去世的比例超过20%。他们不是八佰,却依然是壮士。这一数字,每天都在递减。

  略感幸运的是,龙越成立10年来,筹款约3亿元,有上千万人参与捐赠,有上万名志愿者行动起来,为他们开启了最后的荣光。关怀抗战老兵的行动,就是另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老兵们打仗是为了民族尊严,关怀他们是为了民族良知。

  此外,龙越还找到了1025具抗战阵亡将士的遗骸。有很多碑,已倒在荒野。碑上的落款,好多是牺牲者的战友,具名“后死者”。

贵州安顺,老兵的墓碑被当成铺路石。

  曾经有人问我,活着的老兵都照顾不过来,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收敛死者,我说:只有这样,当国难再一次降临时,才会有更多的男儿,即使马革裹尸仍不还,依然会走上战场。

  2019年,龙越在湖南衡阳发掘了一个抗战阵亡伞兵墓地,裹尸的,没有马革,是他们的伞布。

  龙越还在做一件事情,整理抗战阵亡将士名单,如今已核定34万余人。其中在缅甸战场,核实的人数为5741名,而当年,阵亡者约10万。历史,早已破碎不堪。

  十

  《八佰》热播,争议亦四起。一位长期研究抗战史的体制内专家发给我一段话:“现在比抗战时期更无共识,更不团结,这就是民族命运,干这些为历史善后的事心里拔凉拔凉的。”

  民族命运这四个字,深深触动了我。这场全民族共同赢得的胜利,为什么在认知上的割裂和对抗却甚嚣尘上!

  抗战胜利75周年即将到来,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的是,我们真的胜利了吗?我们战胜了敌人,但我们有战胜自己的狭隘吗?

  2014年9月,龙越基金会在北京组织“寻找你身边的抗战老兵”新闻发布会时,邀请了陈小鲁和张道宇参加,前者是陈毅之子,后者是张灵甫之子。他们的父辈曾经在孟良崮兵戎相见,后者战死沙场。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他们握手言和。

  在策划这次活动时,我曾疑虑,他们会不会参加?没想到,他们都说,为了抗战老兵,可以放下历史的仇恨和偏见。

  历史可以和解,但英雄永远不能被忘记。

  在广西边境有一位老兵叫向世典,曾为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开着美军坦克碾压日寇,后来加入解放军,在开国大典时开着缴获的日军坦克驶过天安门,后来他去了朝鲜,开着苏制坦克和美军开战。

  命运对他来说,就像一个拗口的玩笑。


  2012年,志愿者找到他时,他住在这样一个窝棚里。很快,志愿者为他修建了一个简易的活动板房。房子修好的那天,他为大家唱了这么一首歌:

  八年血战,日本投降

  胜利终属于我们

  打倒了侵略的祸首

  光复了锦绣山河

  四万万同胞,狂欢庆贺

  高唱着胜利之歌

  四万万同胞,狂欢庆贺

  高唱着胜利之歌

  别忘记艰苦卓绝

  别忘记壮烈牺牲

  别忘记慷慨仗义的友情

  胜利的硕果岂是容易长成

  八年血战,日本投降

  胜利终属于我们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09-01 16:06:5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下一篇:人民网评:党建引领,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