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漫谈黄埔十四期(三)——"军魂锻造"
2022-06-29 15:20:53  来源:微思客-十四郎  点击:  复制链接

  作者补述——写黄埔十四之因

  读史阅世若干年,多少领悟到一点心得。

  作为钟情于二战史,抗战史及民国军事史的笔者,我的祖父也曾是“黄埔十四期一总队”中的一员。终其生涯他都以自己是“黄埔生”为荣。至今犹记得在夜晚昏黄的台灯下,祖父那高大的背影附在桌前奋笔疾书时的样子。后来在整理其遗物时才发现,原来那是一篇篇的手书文章,回忆着他的学生时代,他的军校生活,还有那些戎马倥偬的抗战烽烟与嚣尘......

  祖父十八岁时报考并参加了廿九军“军训团”,曾亲聆过冯玉祥,佟麟阁,赵登禹等先贤们的督教。

  在1937年那个炎热的7月,他与近千余名“军训团”学员见证了“卢沟桥事变”这一历史时刻,并随后参加保卫北平南苑的战斗。是役,军训团学员们作战英勇死伤大半,最后仅三四百人幸存。

  同年11月,祖父考入中央军校第十四期后成为了一名黄埔学生。

  1938年毕业后即被任命培训新兵。

  1939年当得知要被派往重庆整编为警卫师时,他与几名十四期的同学商议:“如今抗战时局方紧,我等勤学苦练之目的就是为了能上阵杀敌守土卫国,而今却被分配至大后方勤务,一旦被编入警卫师的话则再难上前线了!” 于是,这几个大胆的黄埔毕业生便找到团长提出请求,希望能返回前线的老部队参加作战,但随即竟遭严词拒绝。

  于是他们密议后,便将随身手枪交由司务长保管,并以休假为名来到重庆的菜园坝,找到当时第33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斯时恰逢张自忠将军来渝参加军事会议,当他得知祖父等人的诉求后表示:“去前方积极欢迎!但离职则需自己办理好手续。”随后命人协助祖父等人离开重庆沿江而下来到了位于湖北省当阳县赵家花园的第33集团军军部。数日后,回到军部的张将军遂召集祖父等人训示道:“你们从大后方来到前方抗战,我很欢迎!是有骨气的。杀敌卫国是军人的天职,日寇一个小小的三岛之国侵略我国,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不消灭日寇收复失地,实是我们军人的最大耻辱!有机会我就带你们去同日寇拼,带你们去死!台儿庄一战我们击溃了板垣师团,我张自忠从哪方面也比不上板垣征四郎中将,他是日本士官生及日本陆大毕业。做过驻英武官,他指挥的师团装备也比我们强,但被我们打垮了!这全凭全军官兵用命,同仇敌忾官兵一心。不怕死敢于拼命牺牲才取得胜利......”(此段系张之原话,根据祖父回忆整理)

  其实,当祖父他们离开重庆后,军法总监部即发出通缉令追捕,理由是私自离职潜逃。但因为这些黄埔毕业生是奔向了前线而非后方,则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随即他们便被张将军委以重任,从而带兵走上了战场。

  黄埔军校所锻造出来的“黄埔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成长和奉献于民族危难之际,但却默默消逝在人们乐享太平之时。若干年后,当笔者在腾冲祭扫“国殇墓园”;去“松山战役旧址”考察敌我阵地布局;于南京城外凭吊“忠烈祠”时,才或多或少的明白一点祖父那辈人的坚持与牺牲!至今令我感到万分遗憾的是,幼年的我未能将他的经历完整记录下来。无奈则只能通过现在苦苦的找寻,去重新发现和检视那一段段即将或已然被湮没的历史。

  翻开“黄埔十四期”的学生毕业照,最令我动容的是那一张张年轻英俊的面庞,当然里面也包括我的祖父。透过这些不算清晰的图片,恍惚间似乎触碰到了他们的青春岁月。照片中近三分之二的青年人在踏出校门后不久,便壮烈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他们或许曾为人夫,为人父,为孝子,为兄长...... 正是黄埔造就出的这批年轻人,谱就了中国现代史上极为精彩的一页!那一道道炯炯有神且英气逼人的目光,无不彰显出革命军人所特有的自信精神以及舍身取义解民于倒悬的大慈悲....... 这,也正是那个时代所赋予他们的烙印。

  麦克阿瑟曾惆怅的言道: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抗战胜利后七十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昔日,那些曾叱咤纵横在战场上的英魂早已凋零殆尽。对老兵最不公平的就是对他们的二次遗忘。就笔者而言,于此书写出他们的故事,其目的也正是希望能凭一己之力,尽可能的让这类“遗忘”来的再晚一些。

                                                                                                                                                     

  “本军以遵循先总理遗嘱,完成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为目的,各官兵应具牺牲精神,与敌交战时,无论如何危险,不得临阵退却。”

  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平民百姓迅速蜕变成一名军事技术过硬且素养优秀的黄埔生?----在这里,军校可以给你答案。

  在黄埔军校里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和艰苦的生活作息。

  每天清晨天刚刚放亮,黄埔生们就要在起床号的召唤下翻身爬起。整理内务、盥洗,而这一切都要求在5分钟内必须完成。

  然后便是出早操,每日三操四讲,常常是课堂、饭堂、寝室、操场的“四点一线”。

  吃饭的时间也被严格限制在15分钟以内。

  冬天脚上只能穿单步鞋,到了夏天则是着草鞋。冬季睡觉时也只是在光板床上铺一条毯子或白布床单,而身上所盖之棉被也不算厚。头枕棉裤,棉袄挂起来且不允许盖在身上。

  如果参观过广州黄埔岛上的黄埔军校旧址的话,你便可以看到那种规律严谨的生活作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图片均为笔者摄于广州黄埔军校旧址) 

  根据往届学生们的回忆:黄埔的军事训练是在浓烈的革命氛围下进行的,政治教育使学员们深知救国救民之责任,在激昂的革命热情下,他们一般都能较好的完成训练内容。

  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黄埔的军事教育从实战出发设置课程,内容突出实战性。分学科和术科两种:

  学科科目有战术(包括基本战术学、应用战术学)、兵器(包括兵器学、各种射击见习)、筑城(包括筑城学、各种作业)、交通地形(包括交通学、地形学、测图、见习工兵交通作业),还有军制学、马学、经理学、卫生学等。

  术科科目则包括制式教练、野外演习等。在教学方法上,学科的传授是由浅入深,且鼓励自学,互学。术科采取逐级负责,每学习一个新科目,先由顾问和总队长集合队长、区队长教练一番,然后再由他们集合各分队长练习,再由分队长去教学员。对于训练落后的学员,耐心教育,不实行体罚,不同于当时的其他军事教育组织。

  由此可见,黄埔的军事教育体系扎实且全面,尤其特别注重理论与实际作战的相辅相成之效果。令笔者记忆深刻的是,当我看到一位黄埔老兵在70多岁时亲手画就的军事地形图时,便被那工整严谨的等高线走向及清晰的敌我态势图面所震惊了!这绝非一日之功,而是深深烙印在每位黄埔生骨髓中的军事基础教育的成果。

  黄埔军校生们的衣帽鞋袜、被褥、洗漱用具等均由国家统一配发。当初入校的新生学员们通过基础的入伍训练后,便会得到配发的两片领花,且需时刻佩戴在上衣领口处。

  领花为圆形,金属铁片或铜片冲压而成,直径约3厘米,蓝地白字白边。左右衣领各一个,一个印字为“军校”,一个印字为“学生”。领花边有三个圆孔,以便缀钉佩戴。这是黄埔军校学生的显著识别标志,他们的戎装照片和毕业照片着装,即是佩戴此领花的军装。

图片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黄埔同时也是个锻造军人气质的地方,尤其是这些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思想教育的莘莘学子们在入校后,首先被灌输的就是要遵守铁一般的纪律!

  比如在中央军校建立初期的1925年1月6日,校长蒋介石就编辑过一部《精神教育》付印,并亲自面对广州分校的官长和学生们解释军校制定的”革命军连坐法“。

  第一条:本军以遵循先总理遗嘱,完成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为目的,各官兵应具牺牲精神,与敌交战时,无论如何危险,不得临阵退却。

  第二条:本连坐法适用于战时临阵退却之官兵。

  第三条:连坐法之规定如左,

  (1)班长同全班退则杀班长

  (2)排长同全排退则杀排长

  (3)连长同全连退则杀连长

  (4)营长同全营退则杀营长

  (5)团长同全团退则杀团长

  (6)师长同全师退则杀师长

  (7)军长亦如之

  (8)军长不退,而全军官兵皆退,以致军长阵亡,则杀军长所属之师长。

  (9)师长不退,而全师官兵皆退,以致师长阵亡,则杀师长所属之团长。

  (10)团长不退,而全团官兵皆退,以致团长阵亡,则杀团长所属之营长。

  (11)营长不退,而全营官兵皆退,以致营长阵亡,则杀营长所属之连长。

  (12)连长不退,而全连官兵皆退,以致连长阵亡,则杀连长所属之排长。

  (13)排长不退,而全排皆退,以致排长阵亡,则杀排长所属之班长。

  (14)班长不退,而全班皆退,以致班长阵亡,则杀全班兵卒。

  第四条:各级党代表亦适用于本连坐法。 ......

  连坐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但从这一个个的“杀”字上面可以看出,黄埔建军和培养的正是那些能够在战场上相互依靠,令行禁止,勇往直前的职业军人。如何迅速的让一名平头百姓在短时间内蜕变成合格的军人?黄埔军校已给出了很好的回答。

附录:黄埔十四期一总队学员毕业照

(资料来自笔者所藏之文献)

第一队

 

本文转载自“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作者:十四郎 |二战及民国军事史爱好者,黄埔后人,微思客撰稿人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06-29 17:11: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漫谈黄埔十四期(一)——"到黄埔去!"

下一篇:漫谈黄埔十四期(四)——本校西迁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