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历史文化研究 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8-11-20 13:14:18  来源:唐大钢 撰稿  点击:  复制链接

  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2004年6月13日在本市召开,本市和海外学者及黄埔、欧美同学会会员,有关方面领导黄崇武、王卓贤、刘豫阳、朱冰玲、马克烈、毛增滇、秦量、徐振国等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上海黄埔同学会、民革上海市委主办,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上海中山学社、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协办,议程分为专题发言和小组交流。代表们有的结合亲身经历发表了对两岸统一的观点,有的从学术的角度探讨了黄埔军校的历史和意义,许多见解新颖独到,富有启发。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

  彪炳史册的黄埔军校,是和孙中山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复旦大学沈渭滨《关于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的一些思考》认为,孙中山早有组建军校的设想和实践,可是当时缺乏必要的条件,没有适合的环境和人才、经费等必要资源。孙中山身边亲近之人如胡汉民、汪精卫、廖仲凯等都是些文化人,“秀才”往往不懂军事,缺少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而稍有经验的黄兴后来又离孙而去,不得已孙中山才与西南军阀合作,但实践证明靠不住。建立军校,乃孙中山思想中的题中之意,并非纯粹受苏俄的提示和影响。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中共提供了许多优秀青年学生和干部,这些人有政治理想和组织才能,他们或担任考官,或为军校学生,中共在组建军校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苏俄确有训练中国革命党的战斗力和培养中国军事实力的打算,在军费、军械和人才资源上都给予了支持。广州革命根据地的环境也为组建军校提供了客观条件,南方吸引了全国大批有志青年,这是革命思潮的张力。可是军校的建立是匆忙和仓促的,蒋介石主政军校并非最理想人选,选择他有一定的历史偶然。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后,蒋在永丰舰上不离孙中山左右,表现了忠诚,这种私人的情感影响了孙中山对人才的选择。军校成就斐然,培养了大批人才,蒋也因此一路青云。当时国民党自身薄弱,造成了整体格局按照苏俄经验和组织方式来建设的这么一个结果。黄埔军校的贡献,在于培养了大批中国现代军事人才,共产党军队和国民党军队中有许多高级将领出身黄埔,培养的学生或军官都参加了北伐,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因此,对黄埔军校作用和贡献的评价,应该分阶段,区分原生和派生之特性。

  复旦大学戴鞍钢《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的创建》指出,孙中山自投身革命之日起,就把武装斗争置于突出的地位,予以高度的重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组建和掌握一支革命军队的必要性,却一直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也是他的救国事业屡遭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深刻反省以往斗争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对这个问题逐步有所认识。这时,苏俄军队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及其对革命的巨大作用,引起了孙中山的很大兴趣。陈炯明粤军叛变事件,促使孙中山下决心仿效苏俄,组建一支真正能为革命献身的军队。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孙中山努力学习苏俄革命经验,开始重视建设一支革命军队的明确体现。军校的创建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有着重要意义,也为1926-1927年的北伐,奠定了重要的军事基础。

  民革上海市委马铭德《“国苏”合作与黄埔军校的成立》认为,80年前黄埔军校成立,固然是得益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但是当年酝酿创立黄埔军校,可以说是在孙中山与苏俄确立合作关系的大框架下,国民党仿效苏俄实行改组的一个部分。20世纪20年代初的苏俄和孙中山都面临困境,谋求合作有益于双方,而黄埔军校更是孙中山谋求苏俄支持他实行“西北军事计划”设想未果而衍生的副产品。宋庆龄陵园管理处朱玖琳《共产国际与黄埔军校》认为,共产国际名义上是独立的国际共产主义组织,但实际起决策作用的是它的组织者苏联。随着世界革命的理想在西欧各国不断受挫,苏联为了自己的生存,将其革命外交政策调整为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政策。孙中山的国民党政府是当时唯一承认苏维埃政权的外国政府,苏联为了自己在远东的安全,十分珍惜与其维护政党关系,同时也竭力想改变这一政府的资产阶级性质。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共产国际对华政策游走于妥协和斗争之中,并逐渐在妥协中走向失败,黄埔军校的建立及其性质的最终改变,集中地体现了共产国际对华政策的矛盾性。上海师范大学郭绪印《评黄埔军校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指出,黄埔学生军在平定商团、两次东征和平定杨刘战斗中都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其后又参加了南征,成为军事上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决定性力量,支持了工农运动和整个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就没有北伐进军。

  二、黄埔军校与历史人物

  上海师范大学曹维忠、廖声丰《熊雄与黄埔军校》认为,1925-1927年熊雄在黄埔军校是其一生最辉煌的经历。他参加了东征,以东征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的身份协助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工作,除注重对官兵的宣传教育外,还注意对民众的宣传和鼓动。1926年他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实际负责人,又是中共在军校的主要负责人,在此期问,为健全政治部机构工作制度作出了贡献,并邀请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如毛泽东等到军校讲学。上海大学张元隆《从上海大学到黄埔军校》,着重论述了邵力子、恽代英、张治中从上海大学到黄埔军校的人生行迹,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国民革命在进步人士中产生的强烈思想共鸣,也表明了黄埔军校在热烈青年中的巨大吸引力。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李庆海《邓演达与黄埔军校》指出,邓演达是黄埔军校创建时期的杰出人物,在黄埔军校的工作,是邓演达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曾两度在黄埔军校担任重要职务,为军校的建设,为培养革命的新军人做了出色的工作。华东理工大学俞慰刚《戴季陶与黄埔军校的体制与机构》认为,戴季陶在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期间,对军校在行政军事系统以外还有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的建立是有贡献的。东华大学李纳《黄埔军校与国民党党军的关系》认为,从黄埔军校到蒋介石初步确立对全国的统治,国民党的党军关系经历了党权控制军权,党权名存实亡,军权膨胀并支配党权的过程。党权与军权此消彼长同国民党党权未得到充分发展便仓促北伐有关,也是国民党与共产党矛盾激化而放弃军队的党代表制度的结果。要实现以党治军,关键在于军队有共同目标,党才能将其政治纲领灌输到军队中去,才能实现对军队的控制。东华大学郭太凤《1927,黄埔人的关键之年》从特定的年代论述了黄埔军人的分野,认为1927年的反革命政变,黄埔清党,以及中共的绝地反击,都与黄埔人密切相关。此后黄埔人分属国共两大阵营,蒋介石利用黄埔系搞枪指挥党,中共坚持党指挥枪,黄埔人的不同命运成为这场较量的一个缩影,新陈代谢的历史规律在中国革命中再次得到验证。上海大学武重年《黄埔军人与国民党统治》认为,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建立党军,是为了革命事业取得成功,可是历史的发展轨迹却远离了最初的目的,后来以黄埔军人为骨干和核心的国民党军队成了蒋介石专制独裁的利用工具。蒋以校长身份采用种种手段拉拢和控制他们,使他们心甘情愿为“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政府、一个领袖”服务。

  三、黄埔军校的办学模式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的学者们,集中探讨了黄埔军校的办学模式及其意义。张自勉《论黄埔军校军事教育的历史地位》指出,黄埔军校是中国军校园苑中的一颗明珠,它所开创的革命军事教育,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在中国现代军事教育史上树起了一块丰碑。它的历史功绩在于整军饬武,唤醒民众,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为培养造就献身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军人群体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为现代化军事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借鉴。华强《黄埔军校思想政治工作刍议》认为,孙中山要求黄埔军校的学员不仅会放枪,而且懂得向谁放枪。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黄埔军校学习苏联红军的经验,实行党代表制度并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形成黄埔军校办学的一大特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党代表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可以说源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以军事与政治并重,旨在培养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军事指挥员,这种军政合一的训练制度至今对我军具有借鉴意义。李昱哗、奚纪荣《论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及其对我军的影响》强调,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建立,是这支军队区别于当时中国旧军队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军吸取和借鉴了这一制度,使之成为一个克敌制胜的法宝。黄埔军校的建立以及国共两党在黄埔军校形成的政治工作制度,为我军政治工作的创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蔡宏俊《论黄埔精神》认为,黄埔精神是一个以中华传统武德为基础,以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为主体,以大同理想为核心的思想系统。它不仅具有独特的武德规范,而且充满着道德悟性和人生智慧,是一座既有人格魅力又有思想魅力的精神宝库。继承和弘扬黄埔精神,对于促进祖国统一,推进军队和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我国军事文化研究和弘扬中华武德,都具有重要意义。地方院校的学者也围绕这个问题发表了见解。张元隆指出,黄埔军校建立的一整套严密的教育行政体制,创立的党代表制度和政治部机构,把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放到同等重要地位的举措,在教育中注重采用最新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及实战训练的做法,实行既有民主又有纪律严明的学习制度,在中国近代军事、政治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建立了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把国民革命推向高潮,而且为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军队,独立创办革命军事政治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上海师范大学高红霞《黄埔军校:传承、借鉴、创新》指出,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它与同时期的中国许多军校截然不同,但仍然存在着相当的传承性。保定军校的军事教育观念、军事课程设置、教学训练方式等,对黄埔军校产生过很大影响。鉴于保定军校代表了当时中国军事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黄埔军校的某些传承是成功的。黄埔军校的创新,是在对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传承,对苏联红军军事教育的借鉴基础上的创新,由此引领了中国军事教育发展的方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黄福寿、鲁卫东《论黄埔军校中的“保定系”》认为,黄埔军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军事学校,由于两校在时间上有接续的关系,因此黄埔军校创办时大量延聘了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形成了黄埔军校“保定系”这一特殊历史现象。黄埔军校最初官长及一至四期毕业生与保定军校有渊源关系的至少有98人,黄埔军校受“保定系”及其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影响很大。上海孙中山故居李丽《中国共产党与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认为,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实行军事教育和政治理论并重的教学方针,在军事教育方面,主要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和理论,在政治教育方面,主要由军校政治部负责具体工作。许多优秀共产党员都是政治部的干部和教官,他们根据苏联红军的建设经验,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政治教育,为革命培养了大批政治骨干。

  四、黄埔军校与黄埔同学会

  李彦博、奚纪荣《试论黄埔同学会》认为,黄埔同学会即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同学会于1926年5月在时任校长蒋介石的操纵下在广州中山大学成立,它尽管是国民党的一级组织,为国民党反动派所利用,但在黄埔进剿商团、两次东征、拥护省港罢工、支援农民运动和出师北伐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黄埔同学会蒋术《历史发展演变中的黄埔同学会》指出,不同的历史时期,均有黄埔同学会的组织。各个历史时期的黄埔同学会,又有其不同的深刻历史内涵与鲜明时代特征。强调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是孙中山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是黄埔同学的共同精神财富和前进动力。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全体中华儿女和黄埔同学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上海黄埔同学会夏世铎《新时期黄埔同学会的任务与作用》认为,当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时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黄埔历史的荣誉和时代召唤的强音,始终在激励着今天的黄埔校友。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后黄埔同学会的成立,作为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已成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一支难以替代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1-08-07 16:59: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历史文化研究 江苏金坛的黄埔学生介绍

下一篇:历史文化研究 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论黄埔精神百年强盛!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