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黄埔十二期刘健人、十七期何季元回忆光复台湾
2018-10-30 17:57:14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 刘志华 撰稿  点击:  复制链接

  何季元:83岁,黄埔十七期,台湾光复时是国军62军炮兵营第二连副连长。现任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

  亲历光复-2万广东兵跨海参与收宝岛

  1945年10月中下旬,一支由若干登陆艇和驱逐舰组成的盟军舰队,离开越南海防市驶向茫茫的大海。船上坐的都是国民党第62军的大兵。经过4天的航程,他们穿越琼州海峡到达台湾高雄港口。他们肩负着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与国民党第70军一起参与接收台湾工作。

  何季元、刘健人两位老人,都是这些大兵中的一员。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他们都定居广州。据两位老人介绍,当年62军主要由广东籍官兵组成,粤籍士兵不下两万人,他们见证了台湾光复的历史性一刻。

  登陆宝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宝岛台湾光复事宜提上了日程。由于台湾同胞多属闽南、粤东移民后裔,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决定派以闽南籍官兵为主的第70军和以粤东籍官兵为主的62军赴台警备、接收投降日军。其中,62军属于国民党的正规部队,长期在粤北抗战。据何季元介绍,62军上至军长、师长下至普通士兵,绝大部分是广东人,粤籍官兵占全军的80%以上,约有两万余人。

  根据命令,62军主要负责台中以南地区的接收工作。接到赴台任务后,全军官兵非常兴奋,连夜学习台湾的地理、民情、风俗等有关事项。10月中下旬,62军分三个梯队乘20多艘盟军的登陆艇开赴台湾。

  抵台前做好登陆战准备

  4天后,何季元所在的中间梯队即将到达高雄港,但这时他们接到电报说,日军军官中有部分顽固分子不肯投降,叫嚣要“死守台湾”。“当时我们真的做好了打一场登陆战准备的,但靠岸时又听说那些人老实了,我们这才放松下来。”

  10月21日,62军的军部在高雄港登陆,此前负责接收准备工作的前进指挥所及70军已在台北登陆。据何季元回忆,62军登陆时,台湾同胞几乎沸腾了,爱国热情异常高涨。当时的高雄市几乎万人空巷,台胞拥到码头欢迎祖国军队的到来。前来欢迎的台湾各界代表和百姓挥舞着旗帜,敲锣打鼓,夹道欢迎。

  台胞上香祭祀告慰先祖

  欢迎人群挥舞的旌旗中有些竟是绣着龙凤的幡旗,飘着长长的飘带,像是旧时(或许是前清)保存下来的喜庆时节使用的吉祥物。沦丧多年后,台湾百姓举着这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旗子来迎接光复,更显示出了他们爱国之情。最让何季元扬眉吐气的是,登陆那一天,有10位日军的将领前往码头迎候,“他们个个垂头丧气的!”除在码头上迎接祖国军队的到来外,许多台湾同胞在事后还举行了游行活动,许多家庭还张灯结彩,上香祭祀告慰先祖。

  祖国情怀

  在高雄登陆后,何季元所在炮兵连进驻台南市,曾在一所小学短暂驻扎。当时,那所小学还没改名,仍保留着“明治小学”的校名,不过老师都是台湾同胞。

  令何老至今印象深刻并倍受感动的是,做了半个世纪亡国奴的台湾同胞,见到他们这些大兵后,最关心的就是多年来祖国的各种变化。何老说,他到“明治小学”不久,一位姓蔡的老师就跟他们说,希望祖国从此能走上富强之路,不要再被列强任意欺凌宰割。而更多的老师则向他打听祖国的情况。每到这时候,何季元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讲述八年全面抗战,讲述他与日军作战的点点滴滴。“那些老师听到这些都很感慨,他们对我说,台湾的光复是两岸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刘健人说,“当时在台湾,我们的同胞只能算是二等公民,20多万日侨才是一等公民。”何季元也表示,当时台湾老百姓生活非常艰苦,在大街上辨认台湾人很容易,穿破旧衣服的就是我们的同胞!正是因为这样,在光复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台胞人民用最大的热情欢迎同胞军队的到来,对他们非常敬佩和友善,有的姑娘还把爱情奉献给了个别军官。当时有记者撰文说,台胞“兴奋与快乐的情绪,诚非笔墨所能描写”。

  光复时刻

  10月25日上午10时,“中国台湾省接受日本投降典礼”在台北公会堂(现为中山堂)举行,台湾人民长达半个世纪的桎梏遂告解除而重返祖国怀抱。会场上掌声、歌声、欢呼声与谈笑声汇成一片欢乐与喜悦的海洋。次日,台湾《新生报》发表社论说:“台湾之所以有今天,实乃祖国无数灾难换来之成果。同胞们,前日我们是奴隶,今天我们是主人了!”《新生报》还报道说,台湾“全省民众,家家户户,悬灯结彩,相与庆祝,如迎新岁……万民感奋踊跃,欢呼雷动,为五十年来前所未有之盛事。”

  “中国歌不知教了多少遍”

  但日本毕竟对台湾统治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宝岛上难免留下了日本的影响。刘健人告诉记者,他刚到达台湾时看到许多台胞穿着木屐。他们会讲的除闽南话(少数人讲客家话)外,就是日语了。何季元也说,当时很多台湾人家里都有榻榻米,播放机里放的也是日本歌。在一些公共场所,特别是酒吧、商场等高级场所,不讲日语是行不通的。他们走在街上,与当地同胞语言隔阂,大有身在异域之感。有些人上街购物、与人交往,只好通过书写才能勉强应付。

  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积极推行了“国语学习运动”。“台湾同胞学习普通话的热情真是令人感动”,据何老介绍,当时“明治小学”很多老师真的是“不耻下问”,逐字逐句地向他们这些大兵学发音。其中还有些老师要求何季元教他们唱中国歌。“当时,《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我都不知道教了多少遍。”何老说。

  台湾老百姓“拼命学国语”

  据介绍,当时台胞对“国语运动”响应之热烈,是出人意料、感人至深的。且不说政府免费举办的,就连社会上收费的“国语补习班”,报名就读者也十分踊跃。学生中,年长者六七十岁,年轻的十几岁,有家庭妇女、职业妇女、职工、商贩和普通劳动者(如人力车夫)等。而且,“国语补习夜校”始终不见减员,极少有中途辍学的。当时有的报刊说,台湾老百姓“拼命学国语”,此话毫不为过。据了解,不到一年时间,台湾同胞就自觉地抛弃了日语,大家都讲起了普通话和闽南话。受62军官兵的影响,少数台湾同胞还学会了粤语。

  日俘叫嚣“20年后重占台湾”

  何季元告诉记者,当时驻台的日军大约有18万人,大部分集中在台南一带,加上侨民,需遣送的人超过40万。62军承担了相当部分的遣送任务。

  何季元告诉记者,当时日本人并不服气,有些日本侨民把一些贵重物品藏在台湾朋友家里,还说:“我们还会回来的,到时再来取这些东西!”一些日本军人在成为俘虏后仍不死心,不少俘虏叫嚣“重回台湾”。有一次,两位日军青年俘虏借酒壮胆后叫嚣:“20年后要重占台湾……”在一些军用工厂,表面上,移交时秩序井然,有些机械还擦得光亮光亮的。但仔细查看,很多机械遭到破坏,一些核心技术部件都被人取走了。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台湾的接收工作才告完成。日本留在台湾岛内的“太阳旗”等,全被台湾人民作为垃圾,清扫成堆,照天焚烧。

  两岸一家

  1946年8月,62军抽调到华北,以准备内战。何季元、刘健人两人也随之离开台湾。短短10个月时间,宝岛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特别是当地的水果,何季元在前往华北前,还特意带了几箱水果罐头。后来在平津战役中,62军大部分官兵随部队投诚。如今,何季元是广东省黄埔同学会的副会长,经常联络台湾的国军老兵。他希望自己细微的工作能为反对台独、实现国家统一做出一些贡献。

  “我做过郝柏村的工作”

  刘健人退休前是广东省政府的参事,多年来,他没有忘记自己在台湾的经历,曾多次动员老同学、老朋友及其家属到祖国大陆投资。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埔军校读书时,刘健人还是国民党元老、台湾前“行政院院长”郝柏村的同班同学。后来,他还曾经写过信,通过福建的广播发到台湾,以做老同学的工作。

  何季元:83岁,黄埔军校第17期毕业,台湾光复时是国民党62军炮兵营第二连副连长。退休前是广州市政府参事,现任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

  刘健人90岁,黄埔十二期,台湾光复时是国军62军某步兵营的营长,退休前是广东省政府参事。

  接管台湾

  “华光轮”抱憾沉没 15勇士为国捐躯

  今年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日;而再过20天,即是厦门郑席珍女士的父亲60周年祭日。

  1945年11月7日,台湾义勇总队队长李友邦组织100多名队员,乘“华光轮”从厦门太古码头出发前往台湾,协助光复后的接管工作,不幸的是,轮船在启航的当晚就遭狂风大浪袭击而沉没,共有15名战士身亡。死难者中就包括郑席珍女士的父亲郑永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0月25日,台湾正式光复。从日本投降到台湾光复的这两个多月,有历史学者称为台湾政权的“真空期”,台湾社会处于一种相对混乱的壮态。在台湾的日本殖民者并不甘心失败,当时驻台18万日军尚未缴械,随时可能发生变故,驻台日军少壮派更是主张台湾独立,组织暗杀团,准备进行种种破坏,策划台独阴谋。

  面对台湾社会的无序和混乱局面,台湾义勇总队副队长张士德组织了一个治安服务队,协助政府维持社会秩序,但仍深感力量不足,因此数度电催李友邦派后续部队尽快赴台,以保护台湾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接到张士德消息后,李友邦立即从台湾义勇总队挑选100多人,组成一支精悍干练的先遣队,欲派往台湾支援。

  无奈战后海上交通工具缺乏,先遣队启程日期拖延了近两个月。直到11月7日下午4时,这支先遣队才搭乘一艘临时征调的名为“华光轮”的货轮从厦门港太古码头启程赴台。这艘“华光轮”货船是抗战初期一位爱国华侨建造的,因竣工之时正是1938年5月13日厦门沦陷日,故船主将其命名为“华光轮”,寓光复中华之意。后来,船主在日本人的迫害下逃往菲律宾,“华光轮”在港内任风吹浪打,停泊7年之久,从未经过维护、检修和试航。这也给“华光轮”的处女航埋下了隐患。在启航的当晚,轮船就遭狂风大浪袭击而沉没,共有15名战士为国捐躯。

  12月7日,劫后余生的先遣队成员,分乘“胜利”、“胜兴”两艘汽船,仍由厦门港出发,于12月8日抵达高雄。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18-10-30 18:00:2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铭记历史 恕而不忘

下一篇:黄埔第十九期蓝显宗-一个抗战老兵的回忆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