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英雄与人民教师》
2018-10-29 15:11:23  来源:黄埔军校十七期 姚绍秀 口述 曾外孙女.曾外孙李浪平、甘平书记录  点击:  复制链接

  我的一生

  我姚绍秀字彩五号公干,癸亥春正诞生,祖居湖南省常德地区桃园县北十五公里处龙潭桥镇的八溪坊村。小山环抱,屋东角一小井,门口十五米处有方堰,大小鱼蝆游玩其间,屋西有细溪间北循山自有南流,穿过石方桥汇入大港,由西经屋面数百米许慢慢东流,岸旁有乡村大道,入龙潭桥镇,四九集期行人往来密切,另有岩山镇座,屋后群山挻拔,山水宜人,此为我故居也。

  余少小家贫,仅平屋两间,壁为竹草,泥混编成,良田三亩。祖父玉堂公,性慈善,长于于珠算、小楷。祖母毛氏,余只闻已逝未见。二叔岐山,少小习武,愤恶济善,后参与贺龙将军湘西农民起议,马日政变后,被刺杀桃源延溪。吾父仁宣公,少好学苦专,性刚直,善诗文,智敏意坚,对人和善,始从教,后理乡政,病逝于1953年,享年69岁。母傅氏,相父理家政,俱皆有方,俭朴,为人和善,生兄娣六人,母氏于1928年即于世辞。时余仅四岁,大哥也仅十六岁,父为全家老小,操劳莫及,兼理乡政,事务繁多,加上兵慌马乱的年代,内外兼理,莫堪够累,后大哥早婚,主持家务,因家庭无屋可娶,只好借舅屋举行,历时一年才回老屋(游家桥),居定时兄嫂均属年轻,无法维持一家大小照料,吾父随接晚母周氏以继亡,后家道渐兴,诸兄均已相继成人,逐渐添修房屋,先后婚嫁完成苦为家庭经济贫困诸兄仅念过乡塾,多从事女织男耕,者父母为我辈沤心操劳,每思及此,无任悲痛万分。

  幸侄辈知发愤,能继节俭家风,以耕读为本,节俭从事,兄嫂侄先后去世,现存侄生、侄女、侄媳、孙、重孙、外孙、约六十余人。

  吾四岁母逝即开始征途航行,首寄居舅父,后赖兄嫂照顾。十岁随父去桃二高小,十二岁考桃源中学,毕业后考入高中,奈因家中贫困,加上就诪路远诪至高二。无奈于十六岁任本地初小教员,时父已年近60岁有余,为求脱债务,便包办促使本地程氏早婚,是时中日之战。

  1937,战火已从华北,东北燃烧华南,上海失守,南京吃紧,长沙大火,自此国难当头,不能坐以待毙,十七岁即与同学北海即投殃而起,于天禄中学考入黄埔军校十七期十三总队。

  1940年3月时吾身材矮小,高不足1.60米,体重不够120磅,为达成救国之志,便脚穿有苙皮鞋,身着铜元两串,终获录取,随即卖去押箱布八尺,临行告父曰:此去勿以我为念,终老时,还有诸兄长送老穿着孝衫。

  1940年3月29日,备至简单行李与湘西北百余同学汇集常德,首途北上,肩负背包行李,徒步跋涉,沿湘鄂公路,经湖北沙市渡长江,走湖北襄樊,河南南阳,洛阳,途径三省,历时月余,始抵黄河,绳池义马镇,闻小日本扫荡晋东南,奉命未前只好待命西进。晚上,各个部队通过敌炮轰潼关封锁线,至华宿露宿,第二天早上继续西进抵咸阳三桥镇开始入伍训练,后来转陵西岐山周公庙训练,历时年余,因地势高,钦水困难,兼之食宿条件均差,饥寒交迫,同学因病亡十之余九,死邙达百余人,因有病毒传播,又无棺木,所只用草席葬于周公庙前,后来因潼关吃紧,我队移驻西安附近曲江一带,一面加强训练,一面构筑西安城防工事。1942年春,因前方部队需人,大批同学提前毕业,分发各军,我因年小与体弱,编入十三总队三大队,驻长安牛来镇继续训练,年底毕业。

  十九岁(1942年冬)始分发九八军四二师一二五团,初任少尉见习,继任少中尉排长,注防宝鸡,修建营房,并加强训练,后担任警备治安,1944年秋部队奉命南调,从宝鸡出发,经陕西南部,从四川广店进川,沿喜陵江南下,日行一百三十里,原计划支持长江中上游第归一线,后改命支援黔南,因长途跋涉,士兵疲惫不堪,加上北兵南调,病、逃亡者众人,后于四川整编,继沿川黔公路,经松江翻七十道弯,抵娄山关。因粮食不能接济,屯兵三日,以菜充饥,经遵义抵贵阳,改车运兵,在独山与敌交锋,历时不久,营长负伤。田树德炸身陈亡,我幸存部队打散,退至龙里,得友军(93军)友人相救,资助路费。因敌匪阻扰,返乡无望,处此进退两难之境,无奈奔族兄公凯闲住,几度未遂,幸遇同期同部黎居遨赴贵阳一团,初任中尉,后调十一连代连长,先后接金沙、曾救洪宁君、李占云、杨玉学等人,后承公凯兄介绍,遂往贵阳各军事毕业生调事处任上尉干事。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凯兄乘机往重庆,命我护嫂侄转移工作地区,因考虑凯嫂负担,随辞嫂,于贵阳三桥乘便车,沿湘黔公路,经玉屏、沪溪、抵至沅陵。后乘帆东下,与家人团聚,遵父训去继方度春节,并处理婚姻问题,为考虑抗战吃尽苦头。

  1946年5月重整军装,入军政部第七军13总队,东渡汉口,历时半年,被录取优秀军官,理应派赴作战部队参与内战。我牢记”枪口对外”,改志去湘北师区益阳团区。首任七中队上尉队长,远征华容、经武汉、南京沿津浦送拨徐州,因逃兵过多。

  1947年秋被撤职,调司令部任部员,任退役退伍官兵登记工作。

  1948年秋,又调二中队长,先后驻益阳、沅江,后奉程潜主席令停征。

  1949年8月奉令西迁安化至益阳,解放被俘三天,经教育遣散,返桃源。应程潜主席《告全省军民同胞书》和方鼎英先生《黄埔军校同学书》随即至桃源临时人民政府登记。主任刘承健要求重返教书工作,我与爱人刘齐同入桃源首办师训班学习。

  1950年3月被委任小学教员兼学区校长。

  1951年9月调浯溪完小教员。在此任内,因刘齐出向不明便申报离婚。

  1952年继与王丕纯(桃师48毕业)结婚。

  1958年3月先后在浯溪、金鸡、田河教书、历时八年、承受领导群众好评。奈何老天不惠、吾爱妻丕纯、因患咽癌、从桃源至长沙。1957年春病逝..

  1957年寒假开展教师整风、反右、文化大革命运动,吾被划为右派和反革命,被撤职入农村改造,因无屋居住,只得与继配罗荣华寄居在二、四兄处。后因大集体兴办办食堂后,罗为照看老幼,便迁回桃源南站娘家,从此单身孤苦,菜食度日,穷困交加,何以言喻。

  1977年修龙运桥公社时,从桥上摔下跌倒昏死数时,得黄、李二医师救醒人世。

  1979年平反复职从教,时年56岁。1982年退休时年60岁,现85岁退休在老家桃源县太平桥乡居住。

  人生诗篇

  励志篇:

  吾童年亡母;

  十岁远读;

  十六从教;

  十七从军;

  东西南北;

  历经千辛万苦,

  出生入死,始获荣救;

  解放从教,重整旗鼓;

  中年丧妻,从此孤独;

  三十岁打成右派;

  五十岁平反复职任教;

  六十岁退休;

  八十五岁居住在桃源太平桥。

  友情篇-迎台湾黄埔军校友人杜云、王宗潘、潇冬初同学、团长陈子衡,1986年7月15日。

  见玉照如同吾对,读手书字里情意;

  恨海水终年阻隔,盼统一早日降临;

  忆当年患难与共,秉忠心为国为民;

  忆昔从军同一穸,亲如手足一个娘;

  四十多年梦里会,齿没头白尤未忘;

  望诸兄好自保重,待明朝欢聚桃城。

  为庆贺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有感 1991年6月

  盛会召开喜着狂,聚首欢庆感谢党;

  改革开放就是好,神州大地谱新章;

  投笔从军驱日倭,走遍长江和黄河;

  万众一心同敌忾,抛颅沥血奏凯歌;

  雄鸡一立在东方,国防威名天下扬;

  但愿祖国早统一,振兴中华志不忘;

  人到老来更思亲,得喜台弯获佳音;

  不管海水千重浪,阻隔不了黄埔情。

  勉励篇-给外孙辈的几段话 1994年1月

  人要有志气,人要有正气,人要有骨气,还要有勇气!

  事先要考虑归一,办事要认真仔细;

  事后要周密检查,切不可粗心在意;

  人要有良心,待人要有诚心;

  学习要有进取心,工作要有责任心;

  办事要有决心,虚心中要有自信心。

  1997年7月1 庆香港回归

  中华儿女有志气;

  誓雪国耻庆回归;

  各族人民团结紧;

  齐盼祖国早统一!

  (七十)小唱

  人老回忆 一生多坎坷 酸甜苦辣又破烂 幸好晚年乐

  回忆在童年 家庭很贫寒 两间平房又破烂 壁为竹草编

  间门为推盆 草房作牛栏 家中器具不齐全 三亩旱旁田

  父亲教私塾 母亲兼种田 兄弟共有五六员 母苦诉不完

  四岁母逝后 舅父家中住 后赖兄弟晚母抚 十岁随父读

  父亲管教严 无空贪游远 日日夜夜把书念 以达成龙愿

  少小爱储蓄 积钱于竹筒 以防急时有需用 果然见效功

  高小考初中 劈开储钱筒 三串铜元装袋中 做到心中有

  考录见榜后 幸蒙被录取 剩下铜元恰乘舟 父慰在心头

  父备学费钱 光洋三七元 携带行李乘轮船 独自上桃源

  我是乡下娃 活怕扒手扒 人坐被箱钱手抓 到校没出差

  报到办完毕 编入二十一 同学把我当小弟 老师都可贵

  校长和罗老 待我特别好 犹如慈母还阳了 照顾很周到.

  记得打蓝球 不慎跌坏手 搭帮罗老来诊救 安放她床头

  校长刘子华 毕业于北大 恩威并济有方法 教育是行家

  食堂被站用 餐食已停下 号召同学想办法 允我把餐搭

  与师同一桌 菜饭好很多 从此困难已摆脱 恩情难忘却

  是时中日战 暴发已一年 日寇到处扔炸弹 城市不安全

  迁校到高岩 三年已读完 心想继续再升研 家庭已无钱

  就学路途远 高中不能念 一旦失业更危险 思想极不安

  想得无活干 随父当教员 个儿小来身材短 板书要垫砖

  孩子不听话 大的有我大 人说大娃教小娃 无法去回答

  是时抗日战 打了近两年 眼看国士半沦陷 立志把军参

  回忆考军校 休轻个不高 身着铜元有两串 皮鞋垫提高

  总队是十三 驻扎晋东南 离家路程好几千 自筹盘费钱

  期别第十七 校设王曲地 学生来自各省地 总队共有七

  四零三十九 整装往北走 同行共有四五 完全是徙步

  离开常德城 开始旅行军 途经鄂豫至晋省 历时一月零

  晋南战半紧 无法来集训 退过黄河再待命 小驻义乌镇

  转移往西进 草根来冲饥 行至潼关人车停 下车搞训练

  通过敌封锁线 夜宿华阴城 已经进入陕西境 三桥又集训

  入伍训练紧 小便要抓紧 一个歌子晚点名 蛮干至夜深

  奉命又西进 开赴岐山境内 周公庙内始驻足 地势又高坑

  劈山开操坪 饮水五里寻 居住条件差得很 温饱难言尽

  课堂和操场 整天都在忙 饭菜送到操场上 回营夜断光

  由于饥与渴 加上被褥薄 个个身上生蜞 人人病倒过

  同学患病多 死掉一百多 身体就用草席裹 从不把苦说

  四一下半年 东迁至西安 驻扎大队大城南 加强来训练

  驻在北池头 防敌又防空 构筑城防挖战沟 天天有任务

  学科和术科 齐头并进学 战斗教练是主课 常有城外多

  班排演攻防 指挥轮流当 好已身临战场上 处置备情况

  记得大阅兵 王典大操坪 个个同学没水饮水 渴得真要命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18-10-29 15:15: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我的艺术人生》

下一篇:潮州分校片断回忆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