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日本国家意志下的日军细菌战资料选(之二)
2016-02-27 10:13:13  来源:新华网国际频道  点击:  复制链接

  北野政次笔供

  (1947年)

  [按]北野政次为战争时期日本军医,曾担任日本关东军731细菌部队部队长,授中将军衔,战后逃脱了审判,但是向盟国提供了关于日本731细菌部队有关活动的证词。尽管当时北野政次企图采取半遮半掩的对策蒙混过关,甚至标榜自己反对开发使用细菌武器,但从其笔供可以看出,日军在东北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及实验的战争犯罪是确凿无疑的。

  一、石井部队

  1.哈尔滨石井部队的创建者是石井中将,成立于昭和11年(1936年),最初在哈尔滨陆军医院南部的研究室,所以也称“南栋”。后来把本部移往距哈尔滨24公里的平房,“南栋”则成为给水研究室和给水器材制造所,编制上属于关东军防疫给水部。

  2.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的任务

  依据关东军勤务令的规定,防疫给水部队的任务是传染病的预防,各种疫苗的制造、补给及给水的研究,给水器材的制造补给,以及传染病的研究,防疫给水的教育等。但是,石井中将并没有按照关东军勤务令的要求,而是组织一部分人秘密进行细菌武器的研究,这一研究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开始,因为涉及到违反人道的国际问题,为了研究细菌武器,所以成为了秘密部队。

  3.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的编制

  石井部队的编制逐渐扩大,但不同时期编制的数量也不同。本部在哈尔滨,主力在平房,一部分在市内。另外在大连有出张分所,原是满铁的卫生实验所,在满铁机构改革时交给了石井部队。

  除本部外还有四个支部,分别设在牡丹江、林口、孙吴、海拉尔。把满洲分成5个防疫地区,分别由本部和四个支部负责,当支部不能独自承担防疫任务时,由本部派人应援。比如,在孙吴、虎林发生不明原因的的森林脑炎时,就由本部派出了应援士兵。

  平房本部设有总务部、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资材部、诊疗部和教育部。总务部管理业务;第一部研究;第二部防疫;第三部给水和给水器材制造;第四部制造疫苗;资材部负责卫生材料的补给;诊疗部负责收容和诊疗部队附近的传染病患者,以及石井部队的患者和家属患者;教育部有时不在编制,实际从事滤水器的使用方法和传染病预防教育。

  二、研究情况

  1.关于疫苗

  石井对疫苗的改良进行了多年研究,改变了过去陆军使用的肠疫苗和鼠疫疫苗。比如,将肠伤寒、副伤寒A与B、肠炎杆菌等四种疫苗混合预防接种,鼠疫预防接种使用免疫原(陆军变更接种液制造法时,我被招聘为大学教授,我对这一点有不同意见——北野自注)。石井部队进行了发疹伤寒的预防接种研究,但没有完成。我本人则进行了以下研究:一是田鼠法;二是鼠肺疫苗;三是鸡蛋法。这三种发疹伤寒预防接种液得到陆军省医务局长的认可,并进行了大量生产。北野对田鼠法进行了大量的多项研究,到了(731)部队后转为大量生产。

  另外,大连出张分所也制造部队使用的预防接种液,并进行改良各种疫苗的研究。哈尔滨部队为预防结核,希望制造B、C、G疫苗以补给部队。这些研究没有什么值得特别记载之处。

  2. 关于血清

  石井对瓦斯坏疽血清的改良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得到军医学校的协助,对血清效果鉴定时标明为陆军式。

  3、关于诊断液

  发疹伤寒和第四性病(梅毒)的诊断液是北野时期做的,诊断发疹伤寒的新方法比起旧法反应敏锐,并发表在军医团的杂志上,后来在战争中烧毁了。第四性病诊断液是把第四性病的病原体放进金沙氏培养基中培养而成的。

  4.传染病的发现

  1)流行性出血热

  昭和13年(1938年)以来,在北满的孙吴和东满的虎林发现了出血性不明患者,称作“孙吴热”或“虎林热”。石井部队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疫情,但对其感染渠道、原因不明,因此也没有预防方法,感到十分困惑。自发现该病以来经过四年仍未查明其感染渠道,我甚感遗憾,于是指导属下进行了研究,查明了感染渠道,确立了防御对策。接着又对病原体进行了滤过性病原体的认定,最后将结果向学界发布。本病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发现的新的传染病。据苏联文献记载,在与东满邻近地带也发现过可能是这种病的不明原因患者,但对其感染渠道、原因等不明,所以在广阔的世界范围内,这种病很可能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存在。

  2)森林脑炎

  昭和17年(1942年)夏,在北满的森林地带,从事林木采伐的人发生了死亡率很高的脑炎症状,因为发生的原因不明,困扰着当地居民。我认为有必要解决这种病,指导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一种壁虱是其病原体,确认了它的滤过性病毒和预防对策。此为对满洲森林脑炎研究的开端。数年前,苏联的沿海州一带也发生了这种病,并进行了研究。我考虑满洲也可能有这种病,于是予以注意,结果发现它果然存在。另外,苏联发生的壁虱发疹热,是否在孙吴也存在,本想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但因为转勤到上海而未能如愿。

  5.有关传染病的治疗事项

  1)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

  本病在世界上是最早发现,所以对治疗方法的研究是由部队进行。

  2)肠伤寒及肠伤寒带菌者的治疗

  按照我的计划,将全满陆军医院入院治疗的肠伤寒和副伤寒带菌者集中到部队的医院,对190名带菌者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又进行了20种合成剂的继续研究,但因调转到上海,研究中断。

  我认为对肠伤寒和副伤寒带菌者的治疗研究十分重要。我的研究虽然中断,但希望美国医学界能够解决。今后如果能够继续研究的话,这仍然是我想从事的课题。

  3)鼠疫的治疗

  对鼠疫的治疗历来没有好的办法,死亡率极高,“满洲国”每年都有鼠疫发生,所以设立了三处鼠疫调查所,进行鼠疫的预防和治疗。鼠疫的治疗方法不是(731)部队的研究(项目)。前郭旗鼠疫调查所利用大量的磺胺类药剂产生了效果。(731)部队派人到该调查所进行调查,认为磺胺类药剂确实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4)炭疽的治疗

  早期尽可能注射大量的免疫血清,但在间隙中易产生血清病,利用超声波脱脾,症状能够减轻。

  5)细菌性痢疾的治疗

  一般认为,磺胺类药剂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6.滤水器的研究

  石井式滤水器根据使用的目的有大小之分,计有甲、乙、丙、丁、戊5种,甲类是汽车式的大型滤水器,其他按顺序最小的戊类是个人使用的滤水器。研究项目有滤水器部件代用材料的研究、减轻滤水器重量的研究,搬运方法的研究,以及利用军犬或野犬进行运水的研究等。其中,利用狗运水研究是在特殊场合下,在实战中并不起作用。

  北野注:很早以前,日本陆军的战时编制里就设有野战防疫部,致力于在战场上迅速查明传染病的病原,制定防疫方针。但如果没有车辆则无法实施消毒。为弥补这一缺陷,为军、师团的防疫给水部队配备了具有实际防疫能力的机动力装备,特别是在野战中,为获得干净的饮用水,从防疫的角度装备滤水器。所以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是固定的部队,同时也进行其他的研究。

  三、细菌武器情况

  1. 研究的炸弹种类

  我在职期间没有进行炸弹的研究,所以很遗憾对具体的数据资料不清楚。据我了解,有铁制的イ弹、ロ弹、ハ弹和□□50型弹及100型弹5种。

  2. 细菌

  普通细菌生存期比较短,不易储藏,从医学的常识考虑装填在炸弹里是不适合的,特别是从感染途径考虑使用炸弹也是不适当的(炭疽菌因形成了芽胞,耐久力强,有使用的可能性——北野注)。撒布细菌的工作是很危险的作业,曾用飞机做过散布色素液的实验,是在哈尔滨的附近,寒雪覆盖大地时才能做这样的实验,但也只是了解一个大概。如若了解详细情况,要把纸片放在各个位置上,检查散布在纸片上的色素。据说实验是用色素或者对人体无害的细菌,然后进行研究。

  除以上的炸弹外,石井部队最初对炮弹也进行了研究,但没有取得效果,所以就中止了,开始了炸弹的研究。为了掌握炸弹爆炸后散飞的范围,以及碎片的大小、数量,以静止爆破的基础实验为主。比如ハ弹,通过数千块小碎片进行标本观察。另有记载,在ハ弹里装填炭疽菌,使用牛马进行静止爆破,收到了效果。

  (美国国家档案馆资料)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6-02-27 10:13:5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日本国家意志下的日军细菌战资料选(之一)

下一篇:日本国家意志下的日军细菌战资料选(之三)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