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锦州昭忠祠碑记录甲午战争惨烈 两千毅军血战田庄台慷慨赴死
2021-08-03 10:57:08  来源:锦州文化  点击:  复制链接

  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锦州市至今保存有与甲午战争相关的历史遗迹,一个是建于清光绪年间、供奉牺牲清军将士灵牌的昭忠祠,还有一个是由清军首领宋庆撰文的昭忠祠碑。此外,有研究者推断,在锦州城北的一座山头,可能是埋葬着2000多名清军将士遗体的坟墓,他们是田庄台血战中牺牲的毅军将士,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

  位于锦州市挂建筑群院内的昭忠祠。

  
甲午战争陆战形势图

昭忠祠碑

  锦州有纪念甲午战争的祠与碑

  推开厚重的木门,一股肃然之气扑面而来。

  在锦州市博物馆院内,有一座昭忠祠。这座大木架结构、单檐硬山顶的建筑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屈指算来,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

  这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建筑,因为它铭刻着百余年前那段屈辱的历史。1894年,蓄谋已久的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中日甲午战争只是发生在海上,但实际上,这场中日之战包括海战、陆战两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后者要较前者战斗更为激烈、耗时更为长久。“这座昭忠祠,其实就与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陆战息息相关。”锦州市博物馆古建筑保护部主任张仲华说。

  现在的昭忠祠,已经变为记录中日甲午陆战史实的小型纪念馆。推开昭忠祠的大门,“国殇”——泛着铜器光泽的两个大字赫然入目。一块块展板、一件件实物、一组组照片,这些饱含着历史气息的物品真实地记录了当年陆战的前因后果及战争的残酷。

  在昭忠祠内的转角处,摆放着一个红色木龛,龛内供奉着21块甲午战争陆战中阵亡的将士灵牌。张仲华透露,建设之初,昭忠祠内共供奉着2248块将士灵牌,随着时代变迁,昭忠祠曾多次受到侵扰,最终大部分灵牌都损毁了。“很多灵牌可能被取暖生火烧掉了。”张仲华分析道。

  昭忠祠外,矗立着一座碑亭,亭内,一块饱经沧桑的石碑伫立其中。石碑高3.58米、宽0.86米,深褐色红绵石材质。虽然碑文漫漶,但如果仔细辨认,仍能读出上面的文字。

  这块石碑上,刻印着“大清敕建毅军昭忠祠碑记”字样。根据碑文内容可知,这块石碑是清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建造的,主要是为了纪念、追祭在甲午陆战中牺牲的清军将士。

  锦州市博物馆原馆长刘庆升在其所写的《甲午陆战铸忠魂》一书中,将这块碑文上的文字逐字核准后进行了刊载。记者注意到,碑文由清军将领宋庆撰写,描述了他所率领的毅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搏斗的过程,并对清军在战斗中重大牺牲情况进行了记载。毅军在五次战役中的出兵和伤亡情况,昭忠祠碑上均有详细记载。

  宋庆在碑文中写道:“追忆当日战阵之难,与诸君慷慨死事之大略,流涕书之。”寥寥数语,表达了宋庆对牺牲毅军将士们的感怀之情。

  1894年7月,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失利,退守鸭绿江。人们熟知的是,9月15日,日本海军舰队在黄海伏击清军北洋水师,双方进行海战,5个小时后,清军北洋水师战败。

  9月17日,日军兵分两路,乘胜入侵辽东半岛,清军节节败退。最后,双方于盘锦田庄台辽河岸边展开血战,清军战败。

  中日甲午陆战结束于盘锦的田庄台,而纪念阵亡将士的祠与碑没有建在那里,却异地建在了锦州。这是为什么呢?

  刘庆升在《甲午陆战铸忠魂》这本书中对上述问题给予了解答。他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争夺辽东的客观形势所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后,包括日本、沙俄等列强觊觎辽东土地,当时的辽东并不安宁,此为原因之一。锦州虽然不是主战场,但它却是甲午陆战的后防,是运送士兵和辎重军需的枢要重镇。毅军在战后又被命为“武卫左军”,留三十营部队驻防锦州,毅军首领宋庆奉诏在锦州亲自监造,把昭忠祠和碑建在了这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被当地百姓俗称为“大疙瘩”的亮甲山

  田庄台血战是甲午陆战最后一战

  中日甲午陆战到底是怎样的经过呢?结合锦州历史遗存,锦州市博物馆古建筑保护部主任张仲华、辽宁省甲午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高建明在采访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时间段解读了这段历史。

  概括来讲,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陆战始于1894年7月29日的“牙山之战”,这也是锦州昭忠祠碑上所写的“六月战于朝鲜之牙山”,结束于1895年3月9日田庄台之战。陆战总耗时近8个月。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当时的清政府虽然开启了洋务运动,但并没有出现设想中的国富民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应朝鲜国王请求先后派遣盛军、奉军、毅军等共计1万多人驻防朝鲜的平壤,其中毅军有2000多人。

  在经历了牙山之战、平壤之战后,清军节节败退,日本侵略者则兵分两路,分别从鸭绿江、大连花园口这两个地方向清军展开进攻。这些内容,在锦州市的昭忠祠碑文中均有所体现。

  1895年3月初,日军在攻占了战略要地牛庄后,马上集结2万多人进攻田庄台。田庄台是辽河右岸的水、陆交通枢纽,是清军出关到辽东作战运输线上的驿站和后勤根据地,毅军首领宋庆受命统一指挥。然而,由于宋庆缺少整体调度,清军在田庄台的战线被突破。

  田庄台之战是甲午战争陆战中的最后一战,也是战争爆发以来,日军用兵最多的一次。刘庆升在《甲午陆战铸忠魂》一书中对田庄台之战中的双方伤亡人数进行了统计,“田庄台决战,除平民被杀伤外,清军伤亡2000余人、日军伤亡160多人。”

  在由毅军首领宋庆撰文的锦州昭忠祠碑中,他描绘了毅军将士在陆战中的英勇与奋不顾身,“每当旗残械损弹缺,振臂一呼,碚者起,疲者奋,裹创肉搏,赴死无悔。”

  随着海战、陆战的相继失败,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以清政府战败结束。

  
昭忠祠碑碑亭

  亮甲山疑为毅军将士墓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毅军首领宋庆已74岁高龄了。

  宋庆,山东蓬莱人,行伍出身,因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有功,获赏“毅勇巴图鲁”,所以,他所带领的军队被称为毅军。

  高建明说,除了昭忠祠与昭忠祠碑外,锦州还有一处重要遗迹与宋庆和他的毅军有关。

  在锦州城北,有一座土丘名叫亮甲山,基座占地1万平方米,高20米左右。因这座土丘孤立、突兀,在平地上突然冒出,因此被当地人俗称为“大疙瘩”,距离昭忠祠6公里左右。

  经过调查与研究,高建明认为,这座“大疙瘩”是埋葬着田庄台决战中牺牲的毅军将士遗体的坟丘。

  高建明曾做过细致的调查和取证。他告诉记者,他就是毅军战士的后代。年幼时,他曾听奶奶讲起毅军当年如何从战场运回牺牲将士遗体、如何进行埋葬的过程。在后来与一些学者对“大疙瘩”周边村民实地走访与调查中,他发现持这种说法的村民并不在少数,很多村民在口耳相传中也都听自己的祖辈说,“大疙瘩”是埋葬将士遗体的“肉丘坟”。

  其次,“大疙瘩”是在平地上凸起的土包。这也是高建明做出这个论断的原因。

  高建明还表示,因为锦州是毅军战后的驻防地点,所以,才在这里修建的昭忠祠、昭忠祠碑。供奉着2000多名将士灵牌的昭忠祠与埋葬着2000多名将士遗体的“肉丘坟”在一座城市里遥遥相对,“这也是十分正常的。”高建明说。

  2014年,锦州市文物考古部门曾进行探测,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调查被迫中止。

责任编辑:朱憬 最后更新:2021-08-03 11:06: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甲午海战最后一战:威海卫之战

下一篇:英国画报记录的甲午战争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