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从宝鸡走出开国上将李达的赤子情怀
2018-09-12 17:03:13  来源:宝鸡日报  点击:  复制链接

  从眉县走出的开国上将李达,戎马一生,曾辅佐过贺龙、刘伯承等5位元帅。邓小平赞誉:“李达是一幅活地图,我军最好的参谋长!”李达将军的女儿李彤妍“文革”期间曾在眉县插队,父女俩对故乡有着特殊的感情。4月18日,李彤妍和李达将军原秘书王晓建大校专程回眉县参加“李达将军纪念室”揭牌仪式,并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父亲回过三次老家 最怕给家乡添麻烦

  今年 65岁的李彤妍女士曾在部队服役,现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世界文化交流促进会外联部主任、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理事、北京金瑞德经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彤妍女士说,父亲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曾转战赣、湘、粤、冀、川等 17个省,参加过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百团大战、安阳战役和上党战役等,身经百战。新中国成立后又不辞劳苦,到基层连队视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但他最牵挂之地当属陕西眉县和河北涉县。因为眉县是生他养他令他魂牵梦绕的故乡,而涉县是抗日战争中一二九师的所在地。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挺进太行山区,开辟、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1940年,一二九师司令部设在离河北省邯郸 100公里的涉县赤岸村,在五年的时间内,刘邓指挥部队不但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的多次残酷扫荡,还指挥了解放战争中的上党、平汉等战役,父亲的许多战友都牺牲在涉县。李彤妍的二哥李仲民和大姐李晖就是涉县的奶娘奶大的。 1945年 12月 14日,时任一二九师参谋长的父亲和母亲张乃一就是在涉县结的婚,在涉县生下了李彤妍。因此,在随后的几十年岁月中,父亲常思念故乡眉县和曾经战斗过的涉县。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李达将军离家67年,仅仅回过眉县三次。 1926年李达弃笔从戎,考入冯玉祥在甘肃平凉创办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 1931年 12月,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宁都起义,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只回过三次眉县老家。一次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最后一次是在 1981年。其间,只有在老家的长子李掌林(李如龙)时隔几年去北京看望父亲,李达从儿子口中了解家乡的情况。

  虽然回家乡次数少,但故乡是父亲永远的牵挂!父亲离休后思乡心切,常常望着地图上的眉县发呆,想回故乡看看,不料1985年生病卧床长达 8年,直到 1993年逝世也未了夙愿。

  骨灰未回故里留在涉县 父亲也为家乡开过“后门”

  李达将军共有四子三女,他们大都在战争中出生,跟随父母在转战中长大,其中有五个子女先后从军,只有长子李掌林一生在老家眉县务农。现在他们中大部分已离退休,年过六旬的李彤妍现在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也为父亲的事奔忙着。

  李彤妍女士说, 1993年 7月 12日,88岁的父亲逝世。邓小平夫人卓琳率子女邓朴方、邓林、邓楠、邓榕和邓质方曾前往李家吊唁。父亲的骨灰安放在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由于父辈们对涉县的特殊感情, 10多年前,涉县就派员前往北京,与刘伯承等当年一二九师的将帅们亲属取得联系,希望能将将帅们的骨灰安放在曾经战斗过的涉县将军岭,让涉县人民缅怀祭奠,母亲张乃一不但答应,也主动提出将自己的骨灰存在涉县。母亲去世后,为完成她的遗愿,去年清明节,他们将父亲的一部分骨灰和母亲的骨灰合在一起,安放在了涉县将军岭,和刘伯承、徐向前、黄镇等将帅为伴。

  1998年 12月,河北省涉县建起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纪念馆,成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李达将军的故乡,眉县也利用红色资源,积极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010年 7月 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 89年之际,眉县横渠初级中学围绕“文承张子,武习将军”的校园文化主题,率先在学校文化广场立起了张载、李达的雕像,而李达雕像为全县第一尊。当年11月,横渠中心小学,也积极主动与将军的亲属联系,提出要在学校建李达将军纪念室。李达年少时读过书的张载祠文管所也欲在祠内建一座李达将军纪念馆。另外,眉县人民政府计划投资 200多万元,在县城文化广场建一尊李达雕像,特邀李达将军的亲属参与此项工作。

  李彤妍女士告诉记者,虽然父亲几十年没有回老家,但原则性一向很强的父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也曾为眉县办化肥厂找化工部开过“后门”。眉县的乡党们一旦进京有事找他,他总是尽力帮忙。这次她代表亲属和王晓建大校回到故乡,就是替已去世的父亲回家看看,想为家乡多做些事。两天来,她先后前往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张载祠参观游览,到横渠初级中学看了父亲的雕像。 4月 19日是父亲 106岁的诞辰纪念日,她参加了“李达将军纪念室”揭牌仪式,还回到家中与大嫂乔玉花,侄儿李平安拉家常,吃了可口的家乡饭。

  80多岁还能背出全国县名 最爱吃的是辣椒和锅盔

  李彤妍女士介绍,和她同行的王晓建大校祖籍为山东烟台,曾给李达将军当秘书。父亲逝世后,王晓建协助他们兄妹先后编辑出版了《李达文事文选》、《怀念李达上将》、《李达画传》及《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等 12本书。现在他们正致力于父亲李达的资料整理,准备筹拍一部反映将军生平的纪录片。

  王晓建在参与搜集整理李达将军的生平资料中,跑遍了全国十几个省 80多个县,走访了曾与将军一起战斗过、工作过的老同志 300多位,先后多次来过眉县,对李达将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他的口中,李彤妍知道了父亲的许多轶事。

  父亲从小对地理课特别感兴趣,小学毕业时就能默画出当时全国 18个省的地图。在长期的战争中,由于工作要求,他对地形地貌地名更是过目不忘。有一年,前任秘书陪父亲驱车外出视察,秘书坐在副驾驶位子,父亲坐在后面座位上闭目养神,车行 300多公里路后,父亲忽然问,我们都经过了哪些地方?秘书忙回答,途经 5个县并报出了县名。父亲说不对,我们上了 8个坡,下了 12个坡,拐了 45个弯,过了 27条流河,并报出了 32个地名,这些地名中有乡镇还有村。据父亲的一位老部下回忆,战争年代,父亲为了使制定的作战方案准确无误,切实可行,他坚持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深入前线掌握第一手材料,对作战地域的地形地貌、经济、社会现状及历史沿革作认真了解和考察。以至于哪道山沟能放多少部队,哪个村庄叫什么名字他都了如指掌。当年他在晋冀鲁豫边区时,不用看地图,就能说出整个边区的山川、河流、城镇、村庄、铁路、公路甚至羊肠小道的位置;友军、日军、伪军和土杂武装的分布;主要据点和封锁沟、墙的位置等。在他 81岁时,还能将全国 2000多个县的县名一个不漏的全部背下来。而且在外出时,不论在飞机上,还是火车上,都要打开军用地图看。有一次,他在飞机上问身边的工作人员,现在飞到的是什么县?工作人员一时回答不上来,父亲却准确无误地指出了下面的县境。年过八旬的老人,记忆力还这么好,实在令人吃惊!

  李彤妍女士告诉记者,父亲一生离不开地图。战争年代,他通过地图指挥打仗,和平年代,他通过地图了解变化。他每天把地图看呀看呀,不厌其烦地看。从广播、报纸上得知哪个地方遭灾了,他就给那个地方插上黑旗;哪个地方取得的成绩大,他就给那个地方插上红旗,流动红旗在地图上一年一年轮流插,他就像孩子一样高兴。父亲不但有陕西人耿直、诚实的性格,一生还乡音未改,保持着陕西人的生活习惯。他常下连队,吃饭很简单,最爱吃的是辣椒和锅盔。

  李彤妍曾在眉县插队 父亲交代要向乡亲好好学习

  记者在采访中获知,李彤妍还曾在眉县插过队,记者求证这件事时,李女士说:“是的,我虽然在家乡插队只有四个月时间,但给我留下的记忆却是永远的。”

  1968年 5月,她得知按当时的政策规定,在农村老家也可以插队,她记起小时候父亲常教导“要向乡亲好好学习”的话,于是, 22岁的李彤妍在侄儿李改平的带领下回到眉县老家“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李彤妍回忆说,那时候标语、大字报和口号声铺天盖地。然而,让她欣慰的是乡村还是较为宁静的,更让她欣慰的是,一走进老家的院子,“光荣军属”的牌子还挂在屋门上,她顿时倍感亲切,激动地竟流下热泪。那年月,农村缺吃少穿,大嫂乔玉花想方设法给她榨油糕、做面条改善生活,大哥李掌林领着她出工,教她在生产队干农活。挣工分回来,急匆匆扒碗饭,她和大哥侄儿们还要到自留地里干活。有空闲时间,大嫂就领着她走亲戚,到邻居家聊天。那些可亲可敬的乡亲们,常常有谁家做了改样饭,比如搅团、大米饭等都要端一碗给她吃,安慰她、鼓励她,用浓浓的乡情温暖她,帮她度过了艰苦岁月,让她懂得了乡情的可贵。

  眨眼到了 1969年 4月,她便离开眉县前往解放军总参谋部在河南信阳的“五七干校”劳动锻炼。在干校,她努力表现自己,不但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和校友们一块到农村去给群众治病,还爱上文艺,学会了吹拉弹唱作曲,成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台柱子。她扮演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在全军会演中获得好评。 1970年前后,几个部队要招她当文艺兵,但都因父亲的问题没有定论被“政审”掉了。直到父亲 1972年复出,她才如愿以偿地穿上军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1988年 6月,她还回了一趟家乡,那次是晋升军衔,来眉县开下乡插队证明的。当时因为时间紧迫,连家也没有回。23年后的今天,当她再次踏上故土,感到尤为亲切而温暖。李彤妍激动地说,她从所见所闻中感到,眉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乡就是温暖的家,故乡的人就是亲!

  采访结束时,李彤妍女士还欣然给本报题词,希望通过本报向宝鸡的乡党们问好!

  新闻链接 开国上将李达

  李达( 1905-1993),陕西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05年 4月 19日出生于眉县横渠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6年,考入冯玉祥在甘肃平凉创办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 1931年 12月参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宁都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长。1932年 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李达调任红六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达协助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第一二九师转战晋冀豫、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了著名的反六路围攻、反九路围攻、开辟冀南、白晋战役、百团大战。 1946年,李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参谋长。 1947年 6月,李达协助刘伯承、邓小平率部突破黄河防线,发起鲁西南战役之后,又跨越黄泛区,战胜敌人的多次追堵,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政权的腹心地区,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9年,李达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达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52年兼云南军区司令员,参与领导歼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及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 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 1954年 11月,李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部、监察部部长。 197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达曾当选为中共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3年 7月 12日,李达在北京逝世,享年 88岁。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1-08-08 16:04: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王韵雪陈潭秋的生死情缘

下一篇:足智多谋的李达将军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