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有关高桂滋师参与平型关战役之评析
2018-11-10 10:07:05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3-第3辑 作者:曾景忠  点击:  复制链接

  内容提要 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高桂滋师英勇作战,以往大陆抗战史著作甚少提及,近年才有所改变。大量史料表明,高师于此役为击退日军进攻作出了重大牺牲。但对该师25日凌晨团城口阵地后撤一节的分析,一些论著中观点明显对立。其内在因素,是参加此役的晋军与客军之间存在着矛盾。实际上,高桂滋师在平型关战役中的贡献和牺牲,即使与备受赞誉的林彪师相比,亦绝不相让,而在抗战史的记述中却有霄壤之别,这是不公正的。

  关键词 高桂滋师 平型关战役 晋军 林彪师

  高桂滋,为陕籍将领,早年投胡景翼“靖国军”,随胡出陕后归附直系,1924年北京政变后所部称国民军,1927年编入国民革命军,高任过旅长、师长、军长。1932年任第八十四师师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令高桂滋率部从驻地绥德向石家庄集中,归宋哲元指挥[1],意图支援其守卫平津。7月底,平津失陷。高部奉命改向山西集中,隶属第二战区,归阎锡山指挥。[2]高桂滋师与李仙洲师(第二十一师)合组第十七军,高桂滋任军长(仍兼第八十四师师长)。8月中下旬,高部参加南口战役。南口战役结束后,高桂滋部从察哈尔省南部退入山西省,在广灵抗击日军,继而参加平型关地区作战。

  8月下旬,日军占领察哈尔省省会万全(今张家口)后,分两路进攻晋北,一路沿平绥路西进,进攻大同;一路从察南,由广灵、灵邱向平型关进击。9月13日,大同失陷。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原拟诱敌于内长城线砂河以西聚歼,后接受晋军将领孙楚等人意见,改采扼守平型关、团城口,相机出击,配合雁门关主战场作战之方针。[3]9月下旬,高桂滋师守卫团城口作战旬日。对于高桂滋师在平型关战役中的作战表现,究应如何评价,有必要进一步作考察和研讨。

  一、抗战史著作对平型关战役中高桂滋师作战的记载

  (一)台 湾 著 作

  对高桂滋师(第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在平型关战役中的作战表现,台湾抗战史著作,如蒋纬国《抗日御侮》和“国防部史政局”编撰的《抗日战史》,有较多的记载。

  (一)关于广灵作战(平型关战役的前哨作战)中的第十七军第八十四师(高桂滋):

  “阳原之日军步兵第二十一旅团于九月十二日六时,由南徐堡南下,其先头部队进抵火烧岭,十时与国军第八十四师发生战斗。十七时日军攻占火烧岭东北大白山阵地。该师当予反击。火烧岭守军(第八十四师在马山亘火烧岭之线占领阵地),亦同时出击。至十八时,乃克复大白山阵地。”[4]

  “十三日,十一时,(第八十四师)第二五0旅旅长李浓藻少将抽调步兵两个营(欠两个连)、骑兵一个营,由井凹西端高地向木厂附近之敌逆袭,敌势稍挫。十八时,第十七军军长高桂滋中将率预备队到达小关村附近,向敌攻击。旋因广灵正面洗马庄阵地被敌突破,第七十三师(刘奉滨)已向井林、长城梁至郭卯尖之线撤退,右侧翼暴露,高军长遂奉令于本(十三)日二十二时开始撤退……十四日,由火烧岭南下日军向贺家窑、上下林关、鰲峪山阵地攻击,当即予以击退。”[5]

  “广灵、灵邱方面连日激战,(中日)双方伤亡均重,战况趋于沉寂。迄十八日二十二时,日军突向国军独立第三旅(章拯宇)阵地猛攻,该旅伤亡惨重,乃逐次后撤。战斗至二十日……第七十三师及第十七军(高桂滋军)退至龙泉寺亘南洞(涸)沟之线。”[6]

  “迄二十日,……时第十七军(高桂滋军)及第七十三师,仍据守龙泉寺(灵邱东北)、窑沟亘南洞(涸)沟之线。至二十一日,始在敌强大压力下,再逐次转移平型关亘西河口之线。灵邱城亦于是日弃守。”[7]

  这些著作记述了第十七军第八十四师从9月12日至20日一直在广灵、灵邱一带与日军作战,是积极英勇的。有分析称:9月11日-22日,高桂滋第十七军、孙楚第三十三军和刘奉滨第七十三师,在广灵、灵邱间,阻敌作战12天,使板垣师团丧失了锐进力。[8]

  (二)关于平型关、团城口一带(第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守卫地区)作战中的高桂滋师有如下记载:

  “迄九月二十一日,……第十七军占领东跑池经团城口至西河口西北高地之线。……九月二十二日拂晓,国军各部队配备尚未完成之际,日军步兵第二十一旅团以三个大队为基干之步炮联合部队四五千人,由灵邱方面向平型关前进。” [9] “二十三日拂晓,敌以宽广正面,向我平型关口、团城口迄师福沟一带阵地全面进犯,其战车(数十辆)则沿灵邱至平型关道路前进。全线均发生接触,东跑池一带,战况最为激烈。该地守军第八十四师五0二团团长艾捷三不幸身负重伤。东跑池西北高地随之被敌突入。……第八十四师之第四九九团、第五0一团向南攻击。……激战至晚,双方皆无进展,遂演成僵持之局。”[10]

  “浑源方面之日军第二十一旅团又向平型关正面增援。自二十四日拂晓起,复向平型关、团城口及讲堂村一带阵地攻击,并以战车部队向东跑池以南冲击,激战至晚,未得逞。” [11] “二十五日拂晓后,当第七十一师各团攻击前进之际,而第八十四师团城口附近阵地,却先遭敌军及伪军猛攻,守军被迫步步退缩。”[12]

  (二)大 陆 著 作

  大陆抗战史著作对平型关战役的叙述,过去只突出林彪率领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9月25日在平型关外的伏击战斗,对平型关战役全貌和国民政府军作战甚少记述,至近十多年才有改变。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所编抗日战争史著作,将平型关战役的叙述附属于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一节,标题为“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平型关大捷”。这一节以大量篇幅叙述第一一五师伏击战斗经过,有关平型关战役的全过程,中日军队在平型关正面持续激烈的交锋,只在前后各以一段用寥寥数笔带过,成为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外伏击日军战斗的背景。这样将对平型关战役的叙述,淹没于其中一场具体战斗之中,自然不会写到高桂滋师在平型关战役中的作战表现了,唯一稍许涉及的,是在参战部队中提到:第二战区“部署杨爱源所部第6集团军(辖第15、第17、第33军)担任右翼北楼口以东至平型关的防御”。[13]括号中的“第17军”,即是高桂滋军。

  张宪文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较多地利用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作战经过要报》、阎锡山致蒋介石电报等档案资料,对平型关正面守军晋军和高桂滋第十七军等部的作战都作了较详细的记述。[14]

  郭汝瑰、黄玉章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对平型关战役中国民政府军各部作战过程的记述较为详细。如叙述9月23日团城口战斗:

  23日晨,日军一部绕蔡家峪攻团城口。第17军(高桂滋军)第502团迎击日军,阻止了日军的攻击。该团团长在指挥战斗中负重伤。日军随即以一部迂回东、西跑池南北高地。独立第八旅在此防御的2个连全部殉国,高地被日军占领。孙楚急令第17军以2个团及第73师一部、独8旅1个团向敌反击。各反击部队与日军激战,至下午时将敌击退,收复东西跑池及附近高地。进攻团城口的日军也在当日16时停止了攻击。

  该书对24日交战中,高桂滋军的伤亡人数有具体的记述:

  24日晨,日军继续向平型关、东跑池、1886.4高地和讲堂村守军(含高桂滋师——引者注)阵地猛攻。两军激战终日。第73师第393团击毁日军坦克数辆。在当日战斗中,仅第17军的伤亡即达千余人。[15]

  二、日本战史著作对平型关战役的记述

  为了便于了解包括高桂滋师在内的中国各路军队在平型关战役中的战绩,我们不妨从日本的战史记述中,了解这场战役的概貌。

  日本防卫厅所著《大东亚战史》中,对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进攻平型关的遭遇是这样记述的:

  当时,山西的阎锡山军将其主力集结于内长城线,以一部集结于大营镇、代县地区,似乎正在加强阵地中。

  因此,师团长(板垣)决定,攻击此一敌军,突穿长城线,给予山西军彻底的打击后,集中至大营镇附近,以利师团主力转进至保定方面。二一日,促使(下令?)步兵第二一旅团长,指挥位于灵丘之部队,沿灵丘—大营镇道的地区(向)大营镇追击;又促使(下令?)步兵第二一联队(联队长粟饭原秀大佐,缺第三大队,联队于广灵战斗后,追击敌军至浑源,于九月十六日占领浑源县),从浑源经小道沟、西河村向澗峪村附近攻击敌军。

  翌二二日,步兵第二一旅团长率领以步兵第三大队为基干的部队往大营镇前进,在平型关附近与敌军遭遇,立刻采取攻击。但不易获得进展,战斗相当激烈。

  二五日,旅团终于占领了该地附近的长城线约二公里的正面,但同日,优势的敌军截断了旅团的后方联络线,逐次增加其兵力,而旅团终被包围,陷入于窘境。

  步兵第二一联队的主力,于二一日自浑源出发,二二日早晨抵达羊投崖,开始攻击该地南方一带的敌军,但未能获得进展。翌二三日夜自该地撤离,转进到棚子沟方面,意欲从该地推进至平型关的敌军背后。二四日,联队经激战后,占领了棚子沟北方的长城一角。唯因接到旅团主力陷入苦战的情报,因此,于二六日脱离战场,自二八日起参加旅团主力方面的战斗。

  二五日,师团长获知平型关附近的状况后,命令当时集结于蔚县的步兵第四二联队之一部,继而于翌二六日以联队主力,前进至平型关附近,纳入旅团长指挥下。该联队,于二六日以后抵达战场参加战斗。但攻击仍然未能获得进展。

  另一方面,关东军司令官知悉第五师团进攻滹沱河方面企图后,于二二日命令十川支队(步兵第一联队长十川次郎大佐[23期]所指挥的以该联队主力及大泉支队为基干),自浑源附近经大营镇西北地区,推进至繁峙附近,直接协助第五师团。

  十川支队长,于二三日自大同出发,在浑源掌握了大泉支队而南进,于二七日抵达红水村(平型关口北北西方大约九公里)附近,攻击该地区西方长城线的敌军,但敌军未获得进展。

  由于步兵第二一旅团长于二八日黄昏,掌握了旅团主力,因此自二九日开始同时实施攻击,十川支队也协助此一攻击,但攻击仍然未曾奏效。

  由于军(关东军)于二五日,接到第五师团占领大营镇,并正继续西进的情报(误报),因此决定从宛(茹)越口方面攻击敌军,协助第五师团推进至代县附近。……

  但由于茹越口的敌军顽强抵抗,致使混成第十五旅团取消追击命令,变更部署,以便自翌二七日开始实施攻击。二七日上午,旅团突穿茹越口附近长城线。二八日早晨,击退敌军的反击,立刻攻击属于敌军第二线阵地的铁角岭,二九日一一·○○(11时)占领此地。……(483)

  第五师团方面,虽二九日日间的攻击战斗未获进展,但由于三十日拂晓时分敌军开始撤退,因此各部队得以早晨推进至大营镇平原。当时敌军的主力向五台方向,有力的一部向代县方向各自后退。(484)[16]

  日方战史记载中表明,日本的主力师团第五师团在进攻平型关的战役中,始终激烈,未获进展,陷于苦战:从9月22日起,与中国军队遭遇,攻击“不易获得进展,战斗相当激烈”。25日虽占领了阵地一角,由于中国军队增加,在优势兵力面前,“旅团终被包围,陷于窘境”。该师团另一支部队从浑源出发,向中国军队进攻,也“未能获得进展”,只好撤离,又转变进攻方向,意图插入平型关中国军队的背后,但“经过激战”,才占领一角阵地。后因接到进攻平型关的日军“旅团主力陷入苦战的情报”,只好脱离战场,跑来支援进攻平型关的旅团主力。然而,第五师团不断增加兵力来进攻平型关,也未奏效,直到26日,“攻击仍然未能获得进展”。

  后来,因关东军派遣兵团突破平型关左侧翼的内长城茹越口、铁角岭,中国军队感受到日军从平型关左侧后包抄的危险,主动从平型关撤退。而进攻平型关的日军第五师团直到9月29日“攻击战斗未获得进展”。

  从上述可知,包括高桂滋部在内的各路中国军队守卫平型关,作战英勇顽强,卓有成效,有力阻滞了日军的进攻。

  三、高桂滋向蒋介石报告所部平型关作战情况

  参加守卫平型关的中国军队有山西军队第六集团军(杨爱源、孙楚)、第十五军(刘茂恩)、第十七军(高桂滋)等部。后来第七集团军(傅作义)和八路军的第一一五师等部也参加过平型关地区作战。

  本文主要论述高桂滋师的战绩。对于高桂滋师在平型关战役中的积极表现,有大量的档案资料可以佐证。

  我们先看高桂滋于9月27日向统帅部蒋介石报告所部在平型关战役中作战经过电文。

  21日:“职军马(21日)巳奉令向灵丘西南王城庄附近转进,养(22日)申接替1886.4高地,经团城口、霸河口、上寺、讲堂村至1981.4高地。曾于漾(23日)辰参一执呈。”

  22日-23日:“自养戌起,敌板垣第五师团第九旅团长所属11、41、21三联队,野炮兵第四中队及伪蒙部队共约六七千人(疑此处有阙漏——引者注)。我晋军独一旅由蔡家川后撤。[敌]跟踪由路迫近184.4防线,猛攻1886.4高地阵线,另以一部[向]团城口猛扑。我各部为巩固1886.4高地阵线,率队增援。因奋勇受伤,营长李荣光阵亡。”

  “漾日(23日)拂晓,敌攻我阵地未逞,乃以全力攻东跑池以南独八旅阵地,旋被占领。为维持全局,复经吕团选拔奋勇官兵,再次夺回,毙敌甚多。我亦伤亡甚众,伤亡排长20余员,士兵百余名(疑不确——引者注)。”

  24日:“敬日敌仍陆续增援,激战竟日,官兵虽无预筑工事,以资掩护,仍奋不顾身,拼死肉搏。职一面严令与阵地共存亡,不得稍退,一步勘[面]连电阎(锡山)司令长官并孙(楚)总副司令,陈明伤亡过重,不能维持本日战局,请增援固防。虽电准派遣,迄未加入。同时弹药消耗已尽,待弹不至,士兵赤手肉搏,悲惨万分。”

  25日:“直至有巳及午,该师全线被敌攻破,各守据点。斯时下级干部伤亡十之六七,无人指挥。代理艾团长之杜团附亦受重伤。职催送弹药将到,已被敌人遮断。此时仍盼援军加入,或可挽回。力竭声嘶,终未到达,致各据点均被包围,大部官兵壮烈殉国。各部尚奋勇冲出,退回后防,逐渐收容。”

  26日至27日:“旋奉阎司令长官有戌行一电,我军大部已于今(27日)晨开始攻击,将当面之敌击溃。”

  23-25日概况:“计漾、敬、有三日,伤团长一员、团附二员、营长二员、营附连排长六员、士兵985名;阵亡营长一员、营附连排长卅员、士兵820名。”

  总况:“查八四师自经沙城、火烧岭战后,所属(950)旅官兵伤亡过半。此次激战,伤亡尤重。现集结上台庄、茸家庄附近之战斗兵,不过两千余,继续抗战。至应如何整理补充之处,敬乞示遵。”[17]

  高桂滋此电,报告第八十四师在平型关团城口阵地抗击日军进攻情况。有关25日战况,有“各据点均被包围,大部官兵壮烈殉国。各部尚奋勇冲出,退回后防,逐渐收容”的记载。对此情节,一些论著还有不同评价,我们将在后面专门讨论。总体而言,此电大致反映了高桂滋部几天中在平型关、团城口英勇奋战和遭受重大伤亡的情况。

  四、第二战区向统帅部报告平型关作战情况

  再看第二战区向统帅部报告有关高桂滋部从广灵到平型关抗击日军战斗情况的叙述和该战区内部战斗详报的记载。

  1937年9月中旬,高桂滋部奉令在广灵地区,重点以火烧岭为阵地,拒止敌进。12日起抗击日军进攻,至16日止。以下为第二战区向统帅部报告的情况:

  13日战况:“元(13)日,敌步兵二千余,向我(广灵)火烧岭西方刘家沟一带八十四师阵地猛烈进攻,敌机、炮不断轰炸。刻该师尚在苦战中。”[18]

  12日-16日后战况:“灵(邱)广(灵)方面,自十二至十五4日剧烈激战后,敌我伤亡俱甚奇重。铣(16日)日以来,战况和缓,仍在对峙中。”[19]

  后高部奉令归由晋北作战右地区副总司令、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指挥,9月21日转入平型关阵地。22日夜起,第八十四师即与日军激战。23日高桂滋致庞炳勋电中称:“该师第五0二团团长艾捷三腹部中弹重伤,李荣光营长阵亡,另伤营长2人,连排长伤亡20余,士兵伤亡六七百人。”[20]

  第二战区向统帅部报告的情况是:

  22日战况:“敌人一旅团、坦克车、甲车各二十辆,昨夜十时起向平型关、团城口攻击。我独八旅、八十四师出击应战。敌向蔡家峪溃退。”[21]

  23日战况,阎锡山向蒋介石报告共有三电:

  1.“今晨二时,灵邱方面之敌分两路约一师团攻平型关及团城口,激战剧烈。至梗二时将平型关之敌击退,追击。下午四时,将团城口之敌亦击退,分三路追击中。我伤团长一,伤亡营长三,士兵二千余人。敌伤亡尤众。虏(掳)获人枪另报。”[22]

  2.“漾晓,敌约一师团,分两路进攻平型关及团城口,战况剧烈。因敌争夺山头,伤亡奇重。激战至午,卒将敌击退,追击廿余里。团城口之敌,亦于午后四时被我击退。……此役我伤团长一,伤亡营长三,士兵约两千。敌死亡尤重。”[23]

  3.“梗(23日)丑,敌以坦克车等猛攻我平型关附近东西跑池阵地,致汽车路右侧最高山头陷于敌手。经职等悬赏,于梗午由第十七军、独立第八旅、第七十二师各抽派劲旅猛烈攻击反攻,前仆后继,伤亡惨巨。幸赖将士用命,卒于梗午后一时完全克复。……”[24]

  此三电,均述及9月23日第十七军等部在平型关、团城口一线抗击日军战况,电文中所述击退日军部队的伤亡情况,主要指的就是高桂滋师。

  25日战况,阎致蒋电:“进攻平型关之敌,自漾日经我痛击后,复增兵以图再逞。遂决调重兵出击,连络八路军林师包抄该敌。有日(25日)拂晓,我出击部队正前进之际,敌主力向我团城口河北高(桂滋)军阵地猛攻,经我郭(宗汾)师迎头痛击,激战至午,将敌右翼击溃。”[25]

  此电提及高桂滋部因经受了日军反复进攻,在激战数日后,25日在日军猛攻下后撤。对此情节,一些论著有不同评价,下文将予讨论。

  五、第二战区战斗详报记载平型关作战情况

  第二战区的战斗详报,有关平型关作战有如下记载:

  23日凌晨,日军分两路进攻平型关及团城口,以坦克车数十辆进攻蔡家峪。独八旅之一营被迫而退。高军第五0二团(艾捷三)迎击,激战到寅时,敌未得逞。[26]独八旅第六二三团之两连与敌激战,全部殉国。孙楚副总司令令高师以吕团(第五0一团)向南出击,第七十三师一部向北出击,孟旅徐团向东出击。各部拼命血战,至午后一时将敌击溃,克复东西跑池附近高地。郞团伤亡殆尽。团城口之敌亦于午后4时被高(桂滋)军奋勇击退。[27]同日,高部第二十一师(李仙洲)和第十五军(刘茂恩)亦与日军激战,击退其进攻。是日,官兵伤亡总共二千余人。[28]

  24日,日军增兵五千余,向平型关东西路池、团城口及讲堂村各阵地猛攻,炮击甚烈,阵地失而复得,激战终日,敌卒被击退。高军伤亡团长、团附,营长数员,连排长三十余员,士兵千余,其余各部伤亡亦多。[29]

  25日这一天,中日双方均部署进攻,战斗更加激烈。

  拂晓,我高集重兵分路出击,适(敌)亦向我团城口以北高(桂滋)军阵地猛攻。经我出击之郭(宗汾)师及孟(宪吉)旅一部迎头痛击,激战至午,将敌左翼击溃。郭师连夺山头数个,并占领鹞子涧南方高地,续行攻进。我十八集团军林(彪)师分三路(向蔡家峪、小寨,主力向老爷庙)进攻,七十三师三百九十四团两营亦向敌左侧背挺进。九时,林师占领老爷庙、蔡家峪及1886.4高地。小寨村有敌兵站守护队约步兵一营,被我林师完全歼灭,并将平型关通灵丘之汽车路截断。敌机械化部队已不能退走,并获敌汽车五十辆,焚毁敌军用品甚多。现已将平型关正面之敌千余人完全解决。团城口之敌包围于一深沟内,正解决中。惟高军出击不利,仍退回原阵地以西固守。[30]

  上述第二战区战斗详报,报告25日以前高桂滋师对日英勇作战的情况。

  对于高桂滋师25日阵地有所后退,第二战区第七十一师的战斗详报也有相关记载:预备军第二军司令(第七十一师师长)郭宗汾于9月24日下午3时20分下达命令:“各部队攻击开始时间为明(二十五)上午四时。”25日凌晨3时,第二0二旅陈旅长报告:“友军第八十四师及砲兵之一部已由前方阵地退至澗头以南,仍向后溃退中。”郭宗汾4时给第二0二旅之命令中说:“团城口、平型关之友军已被敌人突破。”郭宗汾4时10分给第二一四旅命令说:“一,团城口、平型关间之友军被敌人突破。第二0二旅正与突入之敌激战。二,该旅长速率四三一团及第七团之一营至涧头村布防,并与二0二旅速取连络,相机攻击突入之敌。”郭宗汾4时30分给新编第二师命令:“平型关团城口之间友军已被敌人突破。”[31]从这些命令、报告可以看出:团城口第八十四师阵地在25日凌晨3时前已被日军突破。第八十四师阵地,是“被敌人突破”的,即在日军攻入阵地后,第八十四师部队才被迫后退的,不是主动放弃阵地。

  《第二战区平型关会战纪要及经过》中记载说:25日,“现已将平型关正面之敌千余人完全解决。团城口之敌包围于一深沟中。惟高(桂滋)军出击不利,仍退回原阵地以西固守。”[32]日军从东向西进攻,中国军队位西向东迎敌。高桂滋部是在“出击不利”的情况下,“退回原阵地以西固守”的。

  从上述大量档案资料可以看出,高桂滋师从广灵到平型关,抗击日军,并非怯敌避战,而是英勇奋战,作出了相当大的牺牲,直到25日凌晨在敌军“猛攻”,阵地被敌“突破”的不利情势下,才被迫后撤的。

  六、关于高桂滋师团城口后撤叙述的歧异

  对于高桂滋师9月25日从团城口阵地后撤,在抗战史著作中出现两种对立的叙述:一为指责高桂滋师,一为怪罪晋军。这是如何评价高桂滋师在平型关战役中表现的焦点。

  郭汝瑰、黄玉章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一书对高桂滋师9月24日前作战表现是肯定的,但对其9月25日的表现加以贬责:1.高桂滋早有撤退打算:有关第二战区9月25日后的作战部署,“孙楚(战役中右地区指挥官、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遵照阎锡山新的指示,向所属各部发出坚守平型关、团城口并相机出击的命令。然而,第十七军军长高桂滋对命令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仍按照阎锡山原定计划作将日军放进关内打的准备,打算在日军攻击时见机即退。”[33](此为伏笔)2.高桂滋擅自从团城口撤退:“在团城口地区防守的部队连日遭日军的攻击,多次求援。当18集团军第115师在平型关侧后出击时,孙楚严令第17军坚持抵抗日军的攻击,以第71师由团城口出击,配合第115师歼灭日军。但是第17军军长高桂滋部于24日擅自放弃了团城口的阵地,使日军占领了团城口、鹞子涧、西跑池一带长城线上的约2公里的地段。”3.第一一五师的战绩因高军的撤退而受影响:“……敌已陷入包围之中。但由于第17军的撤退和第71师被日军压迫在迷回、涧头之间,被围残敌得以乘夜从晋军阵地突围而逃。”[34]

  有关高桂滋师从团城口撤退,台湾《太原会战》、《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等书另有说法。其记述为:“由于昨(二十四日)在平型关对峙之中日双方军队,均各自拟定本日晨的攻击计划,平型关一线国军指挥官傅作义即于24日24时于大营镇河南村下达攻击命令。惟接担任团城口正面攻击之第七十一师师长郭宗汾电话报告:因天雨行动困难,本日(25日)拂晓攻击恐须迟缓两小时。其后,郭师长又以第七十一师一团担任团城口正面攻击,兵力太薄弱,希改令新编第二师担任王庄堡攻击,由第七十一师4团全力攻击团城口正面日军。由于第七十一师临时延误,故当我军向团城口阵地前进时,日军已于二十五日晨4时夜袭团城口,我守军(高部)第八十四师应变不及,被迫后撤。团城口一带高地失陷。俟日军继向平型关前鞍部前进时,始与我沿公路前进之七十一师遭遇,展开激战。至本日下午六时,我军挡住日军攻势。战局才渐稳定下来。”[35]

  郭汝瑰书与《中华民国史事纪要》两书的记载有明显差异:

  1,日期:郭书说:高桂滋军于24日擅自放弃团城口阵地,而《中华民国史事纪要》书中说,傅作义24日24时才下达攻击命令,日军于25日凌晨4时夜袭团城口,高部后撤。高部后撤日期应是25日凌晨。

  2,高师撤退原因:郭书叙述,高师未坚持抵抗,“擅自放弃”阵地。并且,高桂滋临阵后退,早有预谋。郭书前面已埋下伏笔:“第十七军军长高桂滋对坚守团城口的命令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仍按照阎锡山原定计划作将日军放进关内打的准备,打算在日军攻击时见机即退。”但《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等书中认为,是“由于(郭宗汾)第七十一师临时延误,故当我军向团城口阵地前进时,日军已于二十五日晨4时夜袭团城口,我守军(高部)第八十四师应变不及,被迫后撤。团城口一带高地失陷。”如此,则高师是“应变不及,被迫后撤”,不是主动擅自后撤,更非蓄谋已久。

  3,团城口失守的责任:一说是高师擅自撤退,责任在高;一说是由于郭师延误了出击时间,日军先机夜袭,致高师应变不及,被迫后撤,故责任在郭。

  两种观点分歧的焦点,在于高桂滋师从团城口撤退的缘由。针对郭汝瑰书的观点,有的论者进行反驳,援引《第二战区平型关会战纪要及经过》中所述:“(25日)拂晓,我调集重兵分路出击。敌亦向我团城口以北高军阵地猛攻……高军出击不利,仍退回原阵地以西固守。”[36]又引《第七集团军傅作义部南口会战至太原守城战斗详报》:“9月25日……午前8时……八十四师团城口附近阵地,受敌猛攻不支,逐渐向后撤退。”[37]由此认为:“团城口是因阵地条件差,高军伤亡惨重,又奉命出击,阵地兵力薄弱,为敌所乘,战斗失利而失陷的。绝不是像陈长捷说的,‘依托强固阵地’,‘尚无重大伤亡’,是故意放弃。”“团城口失守,是敌我众寡悬殊,战斗失利的结果”。此文还说:“如果一定要追究团城口失陷的责任的话,实事求是地说,这个责任应该由阎锡山和郭宗汾等人承担。”[38]

  对此,究应如何分析评价呢?前述大量史料均证明,高桂滋师在平型关战役中表现,是积极英勇的,并且作出了重大牺牲。9月25日高师团城口阵地撤退,显然是被迫后撤,而不是主动放弃,更不是早有预谋。

  我们还可再看25日后高桂滋师团城口阵地被迫撤守后的情况。据阎锡山26日致蒋介石电报告所属各部部署情况时说:“第十七军军部及第八十四师师部,繁[峙]上台村;第二五0旅及第二五一旅,团城口附近;第二十一师师部,繁峙牛心堡。”[39]前引高桂滋27日致蒋介石电中说:“旋奉阎司令长官有戌行一电,我军大部已于今(27日)晨开始攻击,将当面之敌击溃。”可见,高桂滋师阵地25日稍有后退,但仍位于团城口附近,没有离开前线,其后还继续向日军攻击,击溃敌军。

  事实上,战争中处于对峙状态中的作战双方,总是有胜有负,有攻有守,有进有退的。谁也不能要求任何部队在作战时,只能胜,不能败,只能攻,不能守,只能进,不能退。尤其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由于敌强我弱,中国军队采取持久消耗战略,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战胜敌人的战略,战争初期总的方针是战略防御和战略退却。各个战场对敌节节抵抗,迟滞敌军前进,包含着必要时的退却在内,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役战斗中都是如此。面对强敌的猛烈进攻,各部队与敌拼搏,抵抗到一定的时候,在自身已经付出重大牺牲,无法坚守阵地的情况下,被迫退却应是允许的。本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基本原则。

  当然,在激烈的战斗中,在关键时刻,也有某些部队基层(连排到营团)坚守阵地,与阵地共存亡而全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这种精神必须发扬。但是,在作战指导上,这总不能作为规定任何部队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的规范,也不能要求所有部队都必须战至全部阵亡。特别是,作为军师层级的指挥员,根据战局敌我态势,至无法再战时,不能不独行做主,适时机断,保存队伍,转移阵地,以便重整力量,再与敌拼斗。古语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紧急情况下,在未得上级批准转变军事行动时,高级指挥员负有责任,对作战阵地适时作必要的调整,恐怕不宜将这种临阵机断处理,统通称作擅自撤退,临阵脱逃。

  七、平型关战役中客军与晋军之矛盾

  对于高桂滋师守卫团城口一带阵地后来的撤守,不同论著的叙述评价差异很大,如果从平型关战役中客军与晋军之矛盾的角度分析,或可得到破解。

  有的论者已经指出,将团城口失守的责任归于高桂滋,这种说法的源头是晋军将领陈长捷的回忆文《平型关战役经过》。其实,在有关平型关战役的回忆文中,我们看到,对于团城口高桂滋师的撤退,晋军将领陈长捷、卢宣朗与高桂滋部将领高建白等人的说法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晋军将领、第六十一军军长陈长捷回忆说:“(25日前)在郭(宗汾)军到达前,高(桂滋)部……尚无重大伤亡”。“由于攻平型关之敌源源北展,高部发生了恐慌。一闻郭军到达大营,更加紧向孙楚(平型关地区指挥)呼告不克支持,且直接要求郭军即刻增加前线守御,以为郭军集结好,一展开出击,便得立解纠纷。二十四日晚,敌对高部阵地右翼西跑池和团城口两处,发动夜攻,高益觉形势严重,要求开到齐城的郭军一部就近增加于西跑池,郭又未允……孙楚认为高部纵感紧急是暂时的,可以坚持的;郭军须集结全力作大规模出击,万不可分割应付,陷于胶着,遂要求高桂滋、李仙洲须镇定固守,不得动摇。高桂滋根本藐视孙楚的指挥权能,认为孙楚是有意识地要牺牲他们,来让晋绥军独占风头。由于错觉而怨愤,擅自放弃团城口,鹞子涧、东西跑池各部亦均退迷回村,再缩避于恒山方面,依刘茂恩军,共同保存实力,耍着杂牌军的故态……为了对孙、郭泄愤,故意闪开团城口、鹞子涧险隘,让贸然出击的郭军碰钉子去……阎锡山作为战区司令长官,在当时的紧急状态下,苦在心头,对杂牌客军的故态复萌无可奈何。以后阎锡山在吕梁山集训中,偶尔同晋军将领回忆起平型关之败,犹愤愤地说:‘高桂滋放弃团城口,比刘汝明放弃张家口,更为可杀!’”[40]

  第十七军第八十四师第二五一旅旅长高建白回忆说:第八十四师逐日与日军激战。“二十三日拂晓,阴雨,敌猛烈攻击,渐入肉搏战。我师官兵都抱牺牲决心,忍饥耐寒,猛烈反攻。第五00团邵春起营长受伤,官兵牺牲者甚多,而阵地屹立不动。”“二十四日晨二时,敌以主力再攻1886.4高地,晋绥军又失守了。吕晓韬团长挑选奋勇队猛攻1886.4高地。双方炮火连天,敌军凶顽异常。我旅奋勇队前仆后继,猛烈争夺,再度夺回1886.4高地。我奋勇队五十余名,生还者仅十一人。”而晋绥军(郭宗汾指挥的部队)出击一再推迟,第八十四师要求出击部队先行增援,晋绥军拒绝,后来派来新兵两连。“不料,这两连援军临接阵地时,见敌我肉搏壮烈,我阵地被敌突破,惊慌失措,立即率队后撤,潜入山沟,不敢抬头。”“二十五日晨,敌集中炮火、飞机,猛轰我旅指挥所……我官兵在敌炮火猛烈扫射下,多数壮烈牺牲。下午,吕晓韬团长也陷敌重围之中。我派奋勇队冲入敌围,将吕团长接出。这时官兵伤亡惨重,全线数处被敌突破,弹尽粮绝,被迫后撤。在平型关战役中,我旅第五0二团团长艾捷三受伤,第五0二团临时代理团长杜文卿和第五0二团第二营营长李荣光阵亡,第二五0旅第四九九团第三营营长杨学武和第五00团第三营营长邵春起受伤。全师连级以下官兵伤亡两千六百余名。”[41]这里,高旅长只叙述了该旅如何英勇作战作出重大牺牲的情况,不过讳言其25日从阵地后撤的情节。

  晋军将领、第六集团军秘书长卢宣朗回忆说:“及至日军后续部队到达,(25日)向国民党守军展开攻势时,高桂滋阵地首先吃不住,求援电报雪片般飞来。我记得他末了有一电有‘最后哀鸣,伏维矜鉴’等字样,似在痛哭流涕地陈述:‘再无援军,只有冒犯军令进行撤退之一途。’第六集团军总部开会研究对策,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也在座。多数认为全线都顶不住……主张急催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派来应援的郭宗汾第二预备军六个团迅速出击,以期扭转颓势。会后,我曾建议:刘茂恩军十个团,可饬派三个或两个(团)出击;高桂滋正面敌人的右翼一紧,对高部的攻势必可缓和。”而孙楚不同意。“结果,除了继续用电话催郭宗汾部迅速出击以外,只能以‘已饬郭军出击’一类的空话,制止高桂滋,不准擅自后退。但高竟率部撤走。虽然如此,平型关正面并未动摇。”“假使郭宗汾军在出击时,高军坚守阵地,予以配合,当可稳定守军阵地,打击敌人绕攻,支持相当时间。平型关天险是不会一下被日军突破的。”[42]这也证实了25日高桂滋师阵地“吃不住”,多数晋绥军将领也主张增援,但孙楚将军却不同意,只“以‘已饬郭军出击’一类空话相饵。

  平型关战役中这些当事人的回忆中,一些情节和数据不一定都准确,但从不同角度反映了9月25日凌晨高桂滋师从团城口阵地后撤的背景和过程。

  综合前述各种资料,大致可以看出:平型关战役中,陈长捷所说,“在郭(宗汾)军到达前,高(桂滋)部……尚无重大伤亡”,不合事实。高桂滋部连日与日军激战后,伤亡甚大,要求迅速增援是正当的。平型关指挥部也认为前线情况危急,“多数认为全线都顶不住”,但指挥部未调派援兵,只催郭宗汾师迅速出击。而郭宗汾因雨和调整部署推迟出击。后郭部增援第八十四师两连新兵也未发挥作用。最终第八十四师阵地被敌突破,该师被迫后撤。

  至于第八十四师团城口后撤与平型关战役的最终撤退的关系,责任谁属,是一个弹性颇大的问题。因为,任何持续时间较长之战役,是一个前后多次战斗连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前一战斗的情况和结果,对后一战斗都会有影响,从而形成因果关系。在长长的因果链条中任意截取一段,都可论析其前者为因,后者为果。故截取段点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因果关系分析。故而,战争过程中,因果关系有着连锁性,或者说,对作战过程的因果关系所作之分析,都带有相对性。

  比如,高桂滋师团城口阵地的后撤,自然影响到郭宗汾师和金宪章师的出击,但据平型关战役结束后,第二战区呈送统帅部的《平型关战役作战经过》报告述及:傅作义与杨爱源两总司令,曾于9月23日中午到达前方,命令第七十一师(郭宗汾)附金(宪章)师“于二十三日午后迅向大营东北地区前进”。原曾定于24日出击。“嗣以出击军行军疲劳之故变更为二十五日拂晓出击。”“二十五日拂晓我军按预定计划分路出击,适敌亦向团城口高军阵地猛攻,而高军以出击不利,遂向后转移陈(阵)地。”[43]这就是说,郭宗汾师、金宪章师出击的推迟,也影响了在日军猛攻下高师阵地被突破。这不也正是一组前后相连的因果链条吗?

  晋军将领和客军高桂滋部将领的回忆中各持是非。实际上,对于高桂滋师团城口阵地后撤的不同回忆和叙述,正好反映了当年参加平型关战役的不同背景、不同地区部队将领们之间的隔阂、猜忌和不和。中国军队中历来派系纷繁,至抗日战争时期,仍未统一。虽然同在一个抗日战场,总体上一致抗日,但并未能完全同心同德,绝对统一。这在参加平型关战役的晋军与客军的关系中即有明显的表现。

  前引高桂滋致蒋介石电中亦称:9月24日,“连电阎(锡山)司令长官并孙(楚)总副司令,陈明伤亡过重,不能维持本日战局,请增援固防。虽电准派遣,迄未加入。同时弹药消耗已尽,待弹不至,士兵赤手肉搏,悲惨万分。”25日,“仍盼援军加入,或可挽回。力竭声嘶,终未到达,致各据点均被包围,大部官兵壮烈殉国。各部尚奋勇冲出,退回后防,逐渐收容。”高桂滋对第二战区和孙楚的不满,充满行间。

  对于9月25日凌晨团城口被突破,第十七军第二十一师师长李仙洲9月25日致蒋介石一电说:“本午,八四师伤亡较重,全部溃退,致团城口(平型关北五里)阵地被敌突破。查此地为晋北主阵地之要点,一被突破,则雁门关感受威胁,关系重大。”他分析说:“此间作战不利原因:(一)指挥官能力薄弱。(二)指挥不统一。(三)上下欠联络。(四)友军互不信任,各不相救,致敌各个击破。……晋军战斗力较差。殊不可持(恃)。”[44]无须多作解释,晋军将领与客军间的不协调可想而知了。据徐永昌日记记载:9月18日,汤恩伯即向徐永昌说:“晋军不能作战,平型关之失,数日问题耳。”徐永昌认为:“阎困思不决,加以红军自利学说之煽惑,用兵上更难为计矣。”[45]

  时任第二战区高级参谋的续范亭曾在《三年不言之言》一文中,叙述到平型关战役中晋军与客军之间的关系:“当时我们知道战争的情况是这样的:敌人板垣师团进攻平型关,高桂滋向敌人右侧连日进攻,高军伤亡近两千人。晋绥军的炮兵,未能发挥其集中火力的效能。……在这同时,我们又接到杨(爱源)副长官的报告,大意是:郭师长宗汾作预备队,违背命令,不肯增援,现在已经躭误了很好的时机一日一夜了。最好阎司令长官亲来督战云云。”[46]

  这些资料都说明,平型关战役中晋军与客军之间存在的矛盾,不能将平型关被日军突破的责任推到高桂滋师身上。高桂滋师作出了相当大的牺牲,而晋军迟不增援的情况确实存在。

  当年《大公报》所载秋江《大战平型关》一文的战地采访报道亦可供参考。此文写道:

  “(四)高军+师残兵血战前线”:“高军×师经过……沙城、火烧岭两段,伤亡很大,只有+++团、+++团完整,+++团在火烧岭打完了。”

  “(五)高桂滋督战迷迴村”:“二十四日天明后的人们,都有希望地庆幸着。盼待:‘十点钟到了,可放心,因为援兵要十点钟能开到。’要想快些输送子弹和伤兵到前方后方,向行营增拨三辆汽车。行营方面没有车辆可拨,大家并不觉得奇怪,惟有对于‘十点钟’不能马虎。……前方来的电话总是:‘敌人攻得厉害,某某营长、连长受伤阵亡,援兵到什么地方?’……记者十点钟到了司令部。高桂滋先生由床上站起来,对行营派来联络的科长说:‘要我们支持一天一夜,到了时候,军队和子弹都不能来,这怎么得了!’‘你们很辛苦,我们知道。要多多地努力。’‘把兵打光了,拿什么来努力?’负联络使命的几位科长自己觉得不成话。向孙副司令告急,说对方仍然没有结果。‘他们的兵可以不来,我们的仗不能不打。上前面去看看。’他好像是很对不起部下,只有自己上前方恢复士气。

  火线上团长、营长来电话告急,旅长没有办法,请军长和他们说话。军长讨不到救兵,只能给他们一个最低限度的战法命令:‘别处给敌人,你们不能动,还是死守抵抗,打完了就算达到了任务。’

  打电话给郭(宗汾)师长,请他派些兵增援,师长要和司令商量。再打电话给孙(楚)副司令,说前方实在危急,支持不了。答应派部队增援。

  旅长报告二日夜战斗经过,说到自己弟兄牺牲的惨状。高建白旅长的眼泪不自主地往下掉。……援兵到了,可是未能即时上去。告诉他,不能增加兵力,这战局支持不了。[对方说]他的任务是出击。(你们)溃下来,他也不能增援。盼待了半天的援军,又成空等。

  ……在归途中,快到大营时,高桂滋先生说:‘今夜是危险了。’”[47]

  这篇报道中反映了高桂滋师英勇守卫平型关,作出了重大牺牲,而晋军未加增援的情况,与前引史料所述是吻合的。

  八、高桂滋师与林彪师作战情况之比较

  在研讨高桂滋师在平型关战役中的作用时,不妨与因参加过平型关战役一场战斗的第一一五师作对照。实际上,高桂滋师在平型关战役中的贡献和牺牲,即使与备受赞誉的林彪师相比,亦不相让。

试对平型关战役中第八十四师的作战和第一一五师伏击战作比照:

 

 

 

高桂滋师

林彪师

1

作战任务

阵地防御

运动伏击

2

战场位置

对敌正面(主作战方向)

敌之侧后(配合)

3

作战时间

10-20

1

4

战斗次数

多次

1

5

作战对象

机械化部队1联队(团)以上

辎重队、兵站守备队(营)

6

消灭日军数

不详[48]

记载不一

7

缴获

无记载

数十辆大车、武器、大量军用品

8

对战役作用

迟滞敌军前进

一度截断平型关通灵邱间交通

9

参战部队

2

2[49]

10

官兵伤亡

二千多人

500-1000[50]

 

  按照上表第八十四师平型关地区作战与第一一五师平型关伏击战战况之比较,第一一五师的缴获战绩特别突出,优于第八十四师(以及其他参战部队),而其他各项,很难说第一一五师比第八十四师的战绩更强。因两支部队在战役中的作战分工和任务不同,各项战绩殊异,但从为抗击日军作出的贡献而论,是同质的。就其在平型关战役中的贡献和牺牲而论,高桂滋师绝不在屡受赞誉的林彪师之下。

  即如第一一五师缴获颇丰言,也是因为该师伏击的是日军运送军用品的一支辎重部队。不能因为某参战部队没有缴获,甚至在作战中出现不利情况,就否定他们的战绩。第一一五师的大量缴获,似亦可以视为整个平型关战场各支部队共同作战的战果。

  然而,不管在当年,还是在后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平型关伏击战被大力宣传,相反,其他作战部队被边缘化,或压根不提,或一笔带过,甚至还被贬责。这显然是不公正的。

  已有论者对此提出看法,甚至认为,参战的高桂滋师和晋军的战绩超过第一一五师:

  “第十七军高桂滋部的八十四师(高兼师长)和第三十三军孙楚部的七十三师(刘奉滨任师长),从九月十一日至二十二日,在广灵至灵邱之间进行阻击作战,先后达12天之久,使日军战力最强的板垣第五师团从此丧失了锐进的能力。九月二十二日,孙楚部第七十三师退守平型关东跑池,高桂滋部第八十四师退守团城口阵地,继续与日军板垣的大军主力展开激战达8日之久,其战况之惨烈,战果之辉煌,都超过了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的伏击作战。”第一一五师伤亡600-1000人左右,参战部队按六千人算,伤亡人数约占参战人数的10%或16%。“平型关作战,重点在东跑池和团城口这条防线上,前者由第七十三师刘奉滨驻守,后者由八十四师高桂滋驻守。东跑池从23日,团城口从24日进入激战状态。日军主力使用于这一地域,目的在一举摧毁中国军队在晋东北的防线。故作战状况非常惨烈,而且持续甚久。国军伤亡官兵39402人,占参战官兵26.22%,除部分是其他作战伤亡的,大部分是在东跑池和团城口伤亡的。[51]

  也有论者谓:“根据原任阎锡山处高参,尔后投中共之续范亭事后所撰《三年不言之言》一文中称:平型关战役,担任左翼之高桂滋,较担任右翼之八路军林彪师,作战更为‘英勇’,‘牺牲’则倍之(按:林师伤亡近千人,高军伤亡近二千人)。”[52]查原八路军总政治部编辑的《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一书中,引续范亭《三年不言之言》文中叙述:“敌人板垣师团进攻平型关,高桂滋师向敌人右侧连日进攻,高军伤亡近两千人。”该书另一处记述: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战斗中“指战员伤亡近千人”。[53]

  平型关战役开始不久,中国军事委员会保定行营主任徐永昌日记中对9月23日高桂滋师参与的平型关作战有过较高评价:“(9月23日)晚间(二战区)电话云:灵邱西之两山村(似蔡家峪),我守兵两连为敌消灭而被占,我三路夹击该敌,斩获颇多。敌败退,我即追出(此开战来之第一声也)。”[54]过去宣传第一一五师平型关伏击战斗,是中国抗日战争打的第一个胜仗。其实,在第一一五师参加平型关伏击战之两天前,平型关战场就已获得打退日军进攻的胜利。

  结 语

  山西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抗战初期,与平汉线、津浦线抗击日军进攻相比,山西抗日作战,更加激烈。因敌强我弱,第二战区实施节节抵抗,阻滞敌进方针。在平型关战役中,中国各支部队英勇顽强,付出牺牲,消耗了敌人,迟滞了敌军进攻,各自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高桂滋师并未畏敌避战,在平型关抗击日军多日,自身付出重大牺牲之后,因晋军未及时支援,在敌军猛烈攻击下,阵地被敌突破,有所后撤。记载历史,褒贬应当谨慎,珍惜史笔如千钧之重,不能简单化采用个别可能不免偏颇之回忆录的说法。

  史学著述,承担着历史公正的责任,必须以全面的史实为依据,并从宏观视角准确把握,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公允的评价。对高桂滋师与林彪师的作战表现,已往史著在记述的篇幅比例和评价方面,有霄壤之别,也是不公平的。

  民国时期,中国军队并未真正统一,在抗日民族战争中,一些部队之间出现互相猜忌不和,甚至出现摩擦。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剧和不幸。思之不胜痛惜。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23-01-09 11:25: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国人同佩”高桂滋

下一篇:平型关战役中,这位国军名将打得最惨,功劳也不在林彪之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