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记云浮籍著名抗日将领叶肇: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2017-04-13 09:57:42  来源:云浮日报作者:廖荣波 莫德平  点击:  复制链接

  □本报记者 廖荣波 通讯员 莫德平

  在新兴县六祖镇水湄村古建筑群中,有一座外面显得很平凡,里面却很雅致的房屋。这座建筑设计精巧,中西合璧,大量使用钢筋水泥材料。这就是抗日将领叶肇的故居。叶肇,曾名叶赓泮,字伯芹,1892年出生于水湄村,1919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团长、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66军军长、37集团军总司令。

  带我们参观的村干部叶忠庆说,叶肇一直是水湄村人乃至新兴人的光荣和骄傲。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指挥若定,大展神威,先后指挥66军和第37集团军,痛击日军,战功赫赫,被蒋介石誉为“国之干城”。他还是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的杰出乡贤。

  “南京突围”

  浴血奋战 死里逃生

  1937年9月,叶肇率66军参加淞沪会战,伤亡惨重。后转战福建,再参加南京保卫战。在南京保卫战中,两支粤军最先在句容触敌,他们分别是叶肇的66军和邓龙光的83军。与日军第16师团经过一番激战后,退入南京城,开始城防战斗。12月12日,光华门被日军攻破,军心动摇,守城司令唐生智下令突围。突围中,大部分国军以为从江边突围安全快捷,但因人多船少,只有极少数人渡过江去,大部分涌在江边遭日军屠杀。而叶肇与邓龙光商量后,决定66军和83军一致行动,从正面突围,虽然伤亡惨重,却突围成功,成为南京突围中,幸存人数最多的两支部队。

  作为军长的叶肇在突围过程的混战中,与部队失散,只好与参谋长黄植南乔装成难民,一路狂奔。后被日军俘虏,做了挑夫。伺机逃脱后,潜入上海外国租界,再乘轮船经香港回到广州,后转去湖南防地。

  不久,叶肇又回到广州,专门在中山纪念堂作了一场报告,讲述其突围和逃难的经过:

  原来,从南京城突围出来后,各部混乱中各自为战。叶肇乘着夜色赶到汤山附近时,身边仅剩十几人。天亮后,四处都是日军,他们不敢贸然行动,只好潜伏在一个小山上。到了傍晚,大家饥饿难忍,准备到山下的村子找东西吃。结果刚一下山就被一队日军发现,遭遇战中大家被打散,叶肇和参谋长黄植南两人逃入一个废旧的碉堡躲藏。日军走后,他们疲惫到了极点,加上饥饿,互相扶持勉强夜行。突然发现路边有一堆红薯皮,饱餐一顿后,还把剩下的带上作为路上口粮。

  当天夜里,两人走进一个村子,村里逃得仅剩一个老太太。叶肇掏出钱跟她买食物,就在这时候,村口枪声大作,一股日军冲入村庄,幸好老太太带着他们一起爬入一个柴草堆。日军进入村庄乱开了一通枪,又朝屋子里扔了几个手榴弹,发现村里没人后才离去。

  叶肇两人爬出草堆继续赶路。路上遇到一队年老体弱的难民,几个好心的老头子拿出便服给他们换上,还给了他们一点食物。他们和难民刚走了几里路,就被一队日军包围了。幸好这股日军是来拉夫的,他们把相对年轻的叶肇和黄植南抓去做了挑夫,让两人轮流挑一个沉重的担子。面对被俘的奇耻大辱,叶肇誓言,一定要让日寇血债血还!

  “万家岭大捷”

  几乎全歼日军106师团

  在江西省德安县的万家岭大捷纪念园,有一组名为“无衫勇士”的群雕特别引人注目:赤裸着上身的战士们,一手提着大刀,一手握着步枪,奋勇向前。经过的游客,无不驻足致敬。据《九江日报》报道,这群雕像是以国民革命军66军敢死队对敌实施斩首行动为原型塑造的。而66军的军长,正是叶肇将军,带领敢死队实施斩首行动的,是他的亲弟弟叶赓常团长。

  万家岭大捷,早已经为国人所熟知。1938年9月,时近中秋,赣北万家岭一带,满山树叶金黄。狂妄的日军106师团孤军深入,企图直插武汉。只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片方圆不足20里的赣北山区,将成为他们的墓地。国军10多万人在抗日名将薛岳的带领下,在万家岭地区给106师团布下了一个口袋阵。当倒八字形的口袋阵布好后,薛岳感到兵力不足,把在庐山上的粤军子弟兵、叶肇率领的66军急调过来封“袋口”。当时,面临国破家亡的广东子弟兵求战心切,士气高涨,他们一刻也没有迟缓,立刻开赴万家岭前线,直逼日军106松浦师团刘鞔鼓阵地。战至10月9日,蒋介石命令薛岳务必在当日24时前全歼该敌,结束战斗,用胜利给“双十节”献礼。

  叶肇将军来到前沿阵地,从望远镜里发现刘鞔鼓这个村子有些异常,摩托车往来穿梭,岗哨林立,一群群军官模样的人进进出出,房屋顶上好像架有天线,判断这是敌人的指挥部。晚上,叶肇把担任团长的弟弟叶赓常叫来,命令他率领500人的敢死队,全部脱去上衣,光着膀子,手持钢刀,趁着夜色悄悄地接近村子。敢死队员们约定,如果摸到穿上衣的人,就是一刀,摸到光膀子的人则拍手并肩向前。经过彻夜激战,敢死队消灭大量日军,只有200多敌人逃脱。其实,当时敢死队曾经突到106师团司令部附近不过百米,因为天色太黑,加上自身伤亡也非常大,所以未能及时发觉这就是松浦的司令部。据后来被俘的日军供认:“如果你们坚决前进100米,我们的师团长就被俘了,或者切腹自杀了。”当时松浦已经准备焚烧军旗,非常紧张,就在这个时候,冈村宁次为了拯救106师团的残兵败将,破例冒险出动飞机进行夜航,用空投炸弹炸开了一条血路,并且借着照明弹的指引,松浦才得以率少量残部逃出包围圈。

  战斗至凌晨3时,叶肇指挥的66军将日军彻底击溃,收复了万家岭、田步苏。友军也相继收复张古山、杨家山等。此役,史称“万家岭大捷”,取得几乎全歼106师团的辉煌战果。一个师团几乎被全歼,这是侵华日军战史上从未有过的惨败。这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激励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战后,66军荣获由国民党中央军委授予的“钢军”荣誉旗,叶肇将军也被蒋介石誉为“国之干城”。

  水湄村“两叶”

  一文一武各有建树

  在水湄村,叶季壮与叶肇两家相距不足百米。这位与叶肇同时从水湄村走出去的叶氏子弟,曾是中共中央军委首任后勤部部长、解放后首任贸易部部长。其事迹也一直被水湄村人津津乐道。

  当年,辈份比叶肇高一辈却小一岁的叶季壮,与叶肇同在村中名为“草庐”的私塾读书,后来还一同到明德小学上学。他们都是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叶肇父母早亡,而叶季壮出生12天时母亲就过世了。也许是相似的身世,他们感情甚笃,一直是很好的伙伴,还经常在村前的青溪河中戏水捉鱼。但两人志向却有所不同,叶肇立志从军,叶季壮立志从文。后来,叶肇考上了广东陆军小学,后又进入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就读,毕业后加入国军,从排长一直做到军长、司令。而叶季壮从广东法政学校毕业后,从见习法官到县总务科长,到办学校和报纸,加入共产党后,领导过百色起义,一直从事军队的后勤工作,直到担任共和国的贸易部部长。自他们走上不同的道路后,彼此就再没见过面。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他们有过一次书信来往。当时,叶肇带领陈济棠部第2师到兴国一带进行“围剿”。当他得知当年的玩伴、红军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叶季壮正在包围圈内时,立即写了封信给叶季壮,劝他赶快脱离红军和中共,并且保证给叶季壮安排好后路。叶季壮回信给叶肇,反劝他向红军投降。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依然是分道扬镳。

  叶肇与叶季壮的大哥、明德小学校长叶洁芸却是很好的朋友。叶肇还慷慨出资改善明德小学办学条件,建起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伯芹纪念楼”。1938年秋,在叶肇等乡贤的大力支持下,明德小学扩建竣工,成为当时新兴县最好的小学。后来,明德小学让位于明德中学而迁址另建。在历次拆旧建新工程中,乡亲们都舍不得拆去“伯芹纪念楼”。现在,这幢历经80年风雨还在使用的“伯芹纪念楼”,夹在两幢新教学楼中,依然是校园内最耀眼的建筑。

  情系故里

  为县立中学捐建教学楼

  水湄村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记得,叶肇从军后,多次回过新兴。每次回到船岗圩口,他就下马步行,一点也不摆当官的架子。见到同村或邻村长老,必躬身问好。青黄不接时,还在村南的龙德庙煮黄豆粥分给乡邻。有一次,他见到有个老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立即把自己的军装披到老人身上。

  据史料记载,叶肇加入国民革命军后第一次回新兴,是1923年7月任粤军第四军第六警备司令部驻新兴县城训练员。1927年,叶肇任第33团团长时率部驻防罗定,期间曾抽空回过新兴。1928年,叶肇率33团调驻新兴县。次年率部进驻南雄,1933年春,已经升为师长的叶肇又率部回到新兴。期间,在新兴大量修路建桥,并给县立中学捐建了一座教学楼。抗战爆发后,叶肇率部转战全国各地,就极少回新兴了。

  1949年8月,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该署西江办事处主任的叶肇,把家人安置到台湾后,却率国民党军伍继南残部600多人回到新兴。10月19日晚被解放军四面围困,又率残部逃往阳春西山。12月底,所属残部被歼灭。1950年底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叶肇孤身一人经南江口乘船逃往香港,后赴台湾。1953年于台湾病逝,终年61岁。

  不远千里

  将军后人回乡寻根问祖

  解放后,叶肇及其后人均与大陆亲人失去了联系。

  叶肇将军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两个儿子分别叫叶允文、叶允武,定居美国。叶肇将军的亲弟叶赓常将军,就是当年在万家岭战役中带领敢死队袭击日军司令部的团长,后来升为少将旅长,他的两个儿子也在美国。叶肇将军的小女儿叶凯琛说,母亲经常向他们五兄妹讲述水湄村的故事,并告诉他们,广东新兴县船岗水湄村是他们的老家,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那里才是他们的根。去年底,叶凯琛通过网上搜索得知,叶肇故居还在,所以,他们此行专门从美国回到新兴水湄村寻根问祖。

  看着历尽沧桑的叶肇故居得以保留下来,叶凯琛女士感谢乡亲们对叶肇及其故居的厚爱。她抚摩着庭院中父亲手植的黄皮树,一时感慨万千,依依不舍。

  历史已经翻过新的一页。现在,水湄村人希望叶肇将军的后人,也能像叶禧年将军的后人一样,常回来看看。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4-13 09:59: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哪位“逃跑”将军知耻而后勇 两次会战歼敌过万

下一篇:抗战中的广东客家将领(上)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